《光射之海》是一本由铃木光司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射之海》读后感(一):依然看见光
先前托开书店的朋友去找这本书。他反问我一句,是不是《午夜凶铃》的作者写的那本书。我觉得很好笑,人家叫铃木光司,人家有名有姓,为什么非要冠上这么个名号。
诚然,早期的《午夜凶铃》让铃木光司名声大噪,但《光射之海》是本与恐怖无关的小说。
我一开始便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定然有与海有关的灵异生物存在。但阅读到后,也便坦然了。正如报纸上所说,这是一本励志小说。
其实一开始就要不带偏见地去阅读。
这本小说依然和水有关。是作者一贯的喜好。
漂流在海上的人们,无望地等待着救援,担心哪怕动一动就会被黑蓝色地潮水卷入海底的万丈裂谷中。生命的每一秒的进程,好像就是为了等待死亡。随时都可能被拖入令人窒息的黑暗空间。
究竟是哪一秒,没人知道。
他们终究没等到光的来临。
相同的命运在两个相爱的人身上分别上演。
小百合有二分之一的几率继承父亲的亨廷顿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意味着不治之症,意味着不可摆脱的宿命。十年内,百分之五十的遗传率。而唯一可以依赖的男友洋一又弃她而去。
孤立无援。也许,下一刻,就会发病。究竟是哪一秒呢。
洋一随金枪鱼船出海,遇风暴被卷入海中。周身的海水如同无数双黑色的手要拖他到地狱去。在这样的黑夜中落水存活率几乎为零。一艘艘船只从周围驶过,却没人发现他。
束手无策。可能,下一刻,就会溺亡。究竟驶哪一秒呢。
“人生不是一条不可改变的直线,你每踏出一步,所带来的结果都绘出现双重的可能性。这便是人生的无常。”
幸好,两个人,最后都看到了希望。
我们时常陷入一个无解的困局,但在黑暗中依然看见光。
这便是命运。
3.24 周二 晴
《光射之海》铃木光司的。日本推理小说的风格很类似,让我想到天童荒太。
一家精神病院有个自杀未遂身怀六甲的女病人,由于她男友外遇加上这女人本来就疑神疑鬼,很sensetive,说风就是雨,后来得知她父亲死于一种亨廷顿氏舞蹈病(自杀是其症状之一)然后她以为以1/2的遗传几率自己也会得,所以产生了类似杯弓蛇影的效果,还企图拉其男友一同殉情(未果)。后来男友去当水手捕鱼遭人陷害险些丧命,所幸命运是被作者安排成Rose型,顺而最终感悟到在面对死期/不治之症的时候要振作是多么困难和无助,换位思考了下其女友的难处后,终于HE。
副线是那院长的婚外情、女主母的婚外情、男主的婚外情、船长的失手杀人、暗恋男的痴心付出...情节不够紧凑之外,我觉得构思也有些俗套,悬念不足。所幸作者还是用功的介绍了几个心理病,精神病人的状态描写也很传神,船上生活则是第二亮点。算是伦理类而非horror和inference book。至少有收获。
《光射之海》读后感(三):读罢《光射之海》
早上刚刚读完这本书,合上封面以后,不禁对封面上的介绍和装祯的恐怖意识产生不负责任的抄作之感。这种噱头也许能够轻易俘获读者的好奇心理,却也大概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当然,商业目的的一贯作风无论是谁都回避不了,突然之间觉得生活中的敏锐判断力尤其可贵。
铃木光司的作品之前有看过一些,被拍成电影的午夜凶铃系列更是令我深深着迷。而这次《光射之海》虽然继续了铃木所擅长的氛围渲染心理描写之外,似乎与恐怖二字无关。全篇对精神疾病做了深刻的描写和研究,这点从书后铃木所援引的精神疾病方面的书籍就可知晓。对各种人物刻画,采用了分段式的多线性交代,慢慢的随着故事的向前推进,人物的命运互相在迷雾般现实当中联系起来,所有暗藏的线索和人物的心理演变,随着个人的经历渐渐变得成熟和丰满,书中渗透了人们企求安定的美好愿望,而安定却不曾以真实的面貌存在于世上,最后在磨难之后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未知,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黑暗的海,命运也摆好了生命的局,逃避只会深陷于自我的深海当中,勇敢地面对才是生活下去的理由。书中无处不在铃木对生存的思考和积极的肯定,可以说这并不是一本带给人恐惧体验的心理悬疑小说,他更象是一本饱含思考的励志小说。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后的出版资料上显示这本书早在1993年日本就已出版,这说明铃木光司在1993年或更早的时间就已完稿,而随书附增的标签上却标注着“最新作品”的字样,国内版次上是2007年,这种抄作真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啼笑皆非。
《光射之海》读后感(四):铃木光司对于精神世界的探寻
铃木光司的作品里,早就没有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贞子式人物,无论是这次的《光射之海》还是之前的《暗水幽灵》(虽然后者还是被拍成了鬼片……无奈)。但是,无一例外的,铃木光司小说中的人物,从主人公到第N配角,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疾病,或许这正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写照,如果一个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存在的话,想必也会被看作不正常吧。
从最后一页的参考书目就可以看出,铃木光司对于人类心理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于精神病学的研究,已经力求站在一个较为专业的角度和水准上。
人的精神世界才是最为光怪陆离的,如同书中所说的,外科医生可以为病人去除肿瘤,治愈好病人的疾病,但是精神病医师对于病人的治疗客观上看不到一个明确的效果,一个被诊断为没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出院后第二天就从百货公司大楼上跳下来的情况也会发生。
铃木光司已经摆脱了现代恐怖小说的定式,即如本格式推理一般的套路:由恐怖灵异事件到民间口耳相传的鬼故事,然后主人公去事发地沿线索追踪到事情的真相进而想办法制止怨灵的复仇等等……作者转而关注的是由内心制造的恐怖,将恐怖还原到现实生活的空间,无论是无法接受的现实突发事件的刺激还是濒死体验抑或是生活中各种遭遇带来的不安,都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当然,这部小说,也不同于《暗水幽灵》,不是以心理不健全的母亲带着女儿仓皇逃跑为结尾,而是将人们的生活又都恢复了常态,等待着他们的是人生中其他的考验,颇有励志的意味。
书封面上的文字着实很误导,让我看第一眼的时候以为还是《午夜凶铃》那样的厉鬼故事,不过铃木光司对于恐怖场景的描写和氛围的渲染功力依然不减当年。
《光射之海》读后感(五):我们宁可拥有短暂的幸福也要漠视幸福背后所隐藏的悲哀
可能不管是谁,内心都有一片无底的黑暗世界,如果那里升腾出来的怪味和周围的人产生了排斥反应,这个人最后就要成为精神病患者,住进医院。
——望月
每个人都带着性格的缺陷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唱着《镜子里》,而你却从我的镜子里渐渐消失……
自看这本书起,心里总有一个疙瘩。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洋一没有经历那次海难的话,他还会那么坚定勇敢地面对小百合吗?
还是……
还是就如同我最近一直所说的那样,很多事情的实现,都需要某个契机?
健史羡慕着为小百合所爱的洋一;同时也嫉妒着能够身在海上的洋一。但是,他所憧憬的生活方式却不是最适合他的。一个无法在生活中定位的人是可悲的,但欣然的是,他也许能在不久的将来摆脱这种困境,尤其是在经历了自我束缚之后……
——大海一定有改变人的生存方式的力量。
健史的想法,似乎隐约验证了之后洋一所经历的以及他所改变的。
惟有经历了绝望,才能真正体会当年小百合濒临崩溃的情感世界…………
每个人选择的爱的方式不同。有时,我们宁可拥有短暂的幸福也要漠视幸福背后所隐藏的悲哀,而这种由漠视演变而成的心理负担如果没有正常的宣泄途径的话,往往会成为这一生纠葛于内心的梦寐。
当交流产生隔阂,于是……
沉默,悲哀的沉默……
乖张,歇斯底里……
面对这样的小百合,洋一选择了逃避。
不说,你什么都不说,我怎么可能理解呢?
说了,我什么都说了,你又能理解我多少?
对于书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负责治疗小百合的望月大夫,个人感觉很深沉低调。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书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游离于这些性格之间,发掘人们内心以及精神上复杂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望月所说的“人生不是一条不可改变的直线,你每踏出一步,所带来的结果都会出现双重可能性,这便是支配着我们的无常世界”,面对充满魅力的女同事明子,望月的理智最终敌不过情感与欲望的双重压迫,迈出了违背社会伦理的一步。
在经历了小百合事件,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冲击后……
“他逐渐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意识,自己将不得不带着性格里的缺陷,去直面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
我们亦是如此。
《光射之海》读后感(六):光射进黑暗的心灵之海。
似乎这本书与恐怖无关。也无关推理悬疑。
书中的恐怖似乎更是来自女主人公浅川小百合对自己亨廷顿式舞蹈病二分之一存活率的未知的恐惧。
恐怖似乎更来自未知。你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没有预期,内心恐惧。
而这束光只能来自她的爱人。
或许每个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片潜伏在心里的海。
孤立无援的时候潜伏在海底,将要窒息却无法自救。
会渴望一束温暖明媚的光。它必须来自我们的爱人。
《光射之海》读后感(七):爱与赎罪
《光射之海》于1993年诞生,是铃木光司的第三部小说(前两部分别是《乐园》和《午夜凶铃》),也是第一部没有科幻成分的小说。也许在《午夜凶铃》之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对生命的思考,而在《光射之海》中,这样的思考终究迎来了一些实质性的思想。在我看来,《光射之海》的推出影响了铃木光司之后的创作倾向:1996年出版的《暗水幽灵》可以说是结合了《午夜凶铃》的悬疑惊悚和《光射之海》的人文气息,“第七若潮号”又一次出现在作者笔下,而《海底沉睡的森林》更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真木洋一的49小时海上漂流。那么《光射之海》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这是一部关于爱和赎罪的小说。
真木洋一,他对浅川小百合的精神问题束手无策,在生命受到威胁后,丢下小百合走上了远洋捕鱼之路。在金枪鱼船的恶劣工作环境中坚持下来的洋一,即使面对砂子健史两次寄来的有关小百合全部状况的资料也无动于衷,他一心想离开小百合开始新的生活。后来,洋一因为船员宫崎的恶意陷害而被暴风雨卷入茫茫大海,在绝望中想起了小百合,他认为是自己抛弃了小百合因而才遭此浩劫。但求生的本能加上对小百合的爱最终为他带来了奇迹,在漂流49个小时之后洋一终于获救。劫后重生的他也终于成长起来,这样的赎罪是最高境界的,没有一味的寻死,而是尽最大努力补偿之前的罪过。
砂子健史,年纪轻轻就自杀未遂的人。在精神病院治疗的期间结识了不明身份的浅川小百合,怀着对小百合的强烈好感不断调查小百合的身世,终于为洋一和小百合带来了重生的结局。健史的罪,是他自己认为的“轻生”以及望月医生所提到的“性格缺陷”。在不断追寻小百合身世之谜的过程中,健史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轨道,即使性格的问题暂时还很难克服,但至少眼前已不再是一团迷雾。
望月俊孝,事业有成的精神病医生。他对浅川小百合倾尽全力的治疗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尽责,但在面对野野山明子的诱惑时却无法抵抗,最终让明子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他的罪,要怎样在将来赎清呢?
高木重吉,背负着二十五年沉重罪过的未老先衰的男人。20岁时因为被老船员欺负而与其在金枪鱼船上打斗,间接导致对方死亡,后遵从船长指令把尸体带到荒岛上火葬,对外则宣称是意外死亡。而宿命的轮回使当年死者的儿子宫崎又在重吉掌管的船上因暴风雨来袭落水身亡。其实重吉当年本就是正当防卫,而如今宫崎的死也是害人终害己,与重吉并无关系。所以,重吉所谓的赎罪只是他心理上的阴影。
浅川小百合,迷一般的投海自杀未遂者,怀有身孕的年轻女子。正是围绕着她,所有故事得以展开。她身世悲惨,且因为自己的软弱而无法直面爱人洋一,受到亨廷顿氏舞蹈病的致命威胁,精神崩溃而试图投海自尽。最终真相大白,小百合其实是她母亲的私生女,因而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遗传基因,也就不会患上亨廷顿氏舞蹈病。而小百合的幸福结局,应该是洋一、健史以及望月医生共同救赎的结果。
因为爱而自我救赎,直面人生的不幸。在真正获得重生之后,也许你也在不经意间闯入和改变了别人的生命轨道,救赎了他人。
在《光射之海》中,更多的是听到了生命的力量,热情洋溢。
《光射之海》读后感(八):就没篇客观点的评论?
很简单的说:
作为普通小说来看,有不错的描写,不错的铺垫,不错的氛围,可惜,作为铃木光司的作品,这样了结实在令人沮丧。没有期待中的爆发,没有恐怖的结尾,没有推理成分。
若说此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令人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更感兴趣,倒不如说这样平庸的故事能成书并被译成外文流传是沾了后面那堆引用书目的光。
话说回来,海上部分的描写尚可,让人印象深刻,只是没特点。
腰封上说这部九三年的书是最新作品?拖出去斩了。
此书归类到了推理小说内,不知是何缘故,把归类的那位一并斩了吧。
封面蓝洼洼的那一小块颜色很诱人,让人产生占有欲。
现在我恨这块蓝色。
《光射之海》读后感(九):世间并无乐园,然而有希望便有一切
长时间以来难得选择的一本非推理类小说,结果非常喜欢。
铃木光司,日本著名作家,代表作《午夜凶铃》……书商宣传自然少不了对铃木光司营造心理恐怖之深厚功力的一番称赞,阅读时也一直提心吊胆超自然的存在会在何时出现,后来才知道纯粹是被忽悠了-_-本作和恐怖一词毫无联系;事实上是货真价实的治愈系作品。
封底简介:投海自杀未遂的精神病女子,怀有五个月的身孕,她失去了记忆,只是反反复复唱着一首哀怨的《镜子里》……这一部分是准确无误的,事实上全书90%的部分都为压抑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支撑整个故事的线索是上面提到的这位女子——浅川小百合,解开在她身上的谜团略有一些悬疑惊悚的味道。作者采用多视角叙事,作为主视点的几个角色分别是被视为道德楷模的精神病院副院长望月俊孝,心灵脆弱、步入社会遭受挫折的青年人砂子健介,以及登上远洋渔船决心告别过去的前剧团演员真木洋一。负责诊疗小百合的医师是望月,查明小百合身份并发现她如迷雾般的过去的人是健介,而遭遇天灾人祸、几乎葬身大西洋底所幸惊险获救的洋一,在故事的最后解开了一切。
没错是解开。结局前一次看似必然徒劳无功的尝试,导致剧情的大逆转。令人窒息的悲剧阴影完全散去,读者获得的也就是洋一获救时“大海此刻彻底收起了邪恶之色,满脸笑容”的感觉。这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期待的,逆转能带来最大的乐趣,再者比起以惨烈而给人深刻印象的结局,个人更钟爱本书充满积极意义的收尾。尽管世上并无一处乐园,无论走到哪里均需拼搏乃至挣扎,但我们还有希望,不是么?
关于造成小百合精神崩溃的真实原因、望月出轨事件等重要内容,涉及对阅读乐趣造成影响,所以不多说。末了,附一段非常喜爱的内文之摘录:
…… 刚才一见到洋一,望月立刻感觉到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身上有一种威严的力量,同时,他身上还流溢出一种伴随着安定感的男人气概。接到他从成田机场打来的电话时,望月觉得洋一的声音听上去十分成熟,见面以后,他竟和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一致。当时,洋一在电话里的口气非常冷静和沉着,告诉了望月明后天要来访以后,他好像对望月在小百合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事也十分了解,表达的谢意很郑重,语音凝练,说完便挂断了电话。放下听筒,望月很自然的把砂子健史和洋一进行了比较,接受了望月建议的砂子健史,现在着呢个开始进行考取协理员资格的学习,应该说,健史还远远没有克服与生俱来的软弱。大概,健史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的东西,却像一个又一个的细胞一样,正排列在洋一的体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