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一):圣人以神道立教 说迷信是因为你不懂
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常半夜不睡觉。日积月累,也弄得各种亚健康,湿疹不断,这个好像是从小就有,便便不畅,长痔疮,毛孔粗大。然后加之家里经历了长辈因癌症去世,内心也是各种阴影,总担心日子再这样过下去,迟早完蛋。各种机缘巧合,开始看南老师这本书。
刚开始看觉得那是各种唠嗑,皇帝内经里的干货没讲几个,但看着看着也是觉得越发地有意思,不知不觉破除了上学时候对中国传统的偏见。比如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被西洋人学了去,结果清末被八国联军夹着尾巴打,到现在航天也不上人家。拜托地大人多不好管啊,连基本的扫盲也是80年后的事情,先辈就是教了火药的用处,也得有智慧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啊。
1.古文也是白话文,中国字是象形文字,读不出来,看字也是可以猜出个1234
2.中国文化通晓政治,经济,科学,文学,教育,军事。所以皇帝内经讲的是修身达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皇帝又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3.黄老之学和印度密宗是一脉相承的。
4.人之所以成人,在于精卵和中有,也就是魂。
5.可以拓展阅读,干支五行,伤寒论,药性赋,雷公炮制
6.活子时,子时一阳生,顺应四时。五天一候,三侯一节,六节一季节。什么季节,时间做什么事儿,这个书里讲的不多
7.风即气,风是相对而言,相对于外部。病是因为风不顺,免疫不强邪气外侵,气不通则长瘤子
再翻一遍书,发现其实也没说很多,翻来覆去的就那几个道理。要具体养生方法还是得找其它书,最近还在看武老师的另一本黄帝内经实践的书。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半夜不睡觉,虽然感觉全身都不好了,当是坏毛病真的是。。。开悟和知行合一一样还得靠自己。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二):极其仰慕老师
五月风筝2008-12-05 16:59:35
会购买这样一本书,开始只源于好奇。
最初是在当当网上看到《南怀瑾选集》,诺大的一整套,虽然打了特价,依然要两百多元。奇怪的是竟然有那么多人在阅读,于是开始留意南老师的书,并试着先购买了这一本。
第一次看南老师的书,而且不过是讲演稿,既没有整理也没有经过老师的批改,内容有不少还显得过于松散,俚语多。关于《黄帝内经》的实际内容也不够足,但,依然看得非常激动。
为何激动?
一方面,是看到一个令人非常值得钦佩仰慕的大师。老师对中西文化融会惯通,知识面极广。博览群书,这是非常令人仰慕的。而他的品格更是高尚,他以将近百岁的高龄,不辞辛苦的开堂授课,为了什么?我想,他在乎的并不是钱吧!而只是,源于他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深深热爱,并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使更多的中国人懂历史,看古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与那些沽名钓利的作家,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则是他能将晦涩难懂的古文,用最简洁明朗的现代语,表达给大众听。这又是非常难得之处。对于我们这一代“文化断缺”的人来说,过于难懂的古文,确实很容易令人望而却步。而现在,他则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我们对古文有了兴趣和了解,这一点,功德无量。
所以,在看了他这一本并不算经典的书后,我深深的为他所倾倒,并一口气将他其他书都买到了。而也因为读了他的书,更加的喜爱上古文,并知道,自己的人生实在太短了,只有更努力的学习,才能弥补曾经遗失的那一段光阴。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三):南师的生命观
《黄帝内经》是黄帝为了生命科学,请教医学老师的对话记录。“《黄帝内经》讲生命科学,这是道家很接近唯物的哲学,从唯物思想来的,但是它包括了形而上心物一元的东西。”本想选本书看看能够粗略的了解下《黄帝内经》,谁曾想南师只是结合《黄帝内经》和《庄子》说了自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起了一个引子,却让人更想去拜读《黄帝内经》的原文……让本想回避长篇文言文的我反而越陷越深。
先撇开《黄帝内经》不谈,单从南师的这几堂授课的要义来看,大家不愧是大家,虽然主要专注于道家佛教,但在一群医生学者面前讲中医的圣经,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从宗教来看都是成行与2500年前左右的光景,而《黄帝内经》已经有4000余年的历史了,但两者对于生命的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谓真相只有一个,大智慧都是想通的。但这些远古的科学却被我们所渐渐遗忘和唾弃。南师也讽刺了现在崇尚的西方文字逻辑:先立前提,再加发挥,申辩,然后再做结论。而如果无法用此逻辑解释的,诸如远古科学就会被认为是迷信。当然,我更赞同南师对于迷信的观点,“太迷信科学比迷信宗教还可怕。“”在逻辑上一件事情搞不清楚,就乱讲,这就是迷信。迷信两个字很难讲,看不清楚就乱判断,就是迷信。”“学佛千万不要迷信,一切唯心,你智慧开发了,那个叫‘般若’,才能开悟。”“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而今很多迷信都被认为是宗教,很多宗教都被认为是迷信。经过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洗礼之后,传统文化科学的精华要不和糟粕一起被抛弃,难入“大雅之堂”;要不和迷信一起残存苟活于民间。想到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用手机第一次用拼音输入huangdineijing,竟然跳出来的只有“皇帝内经”。我们对传统忽视太多,误会太多,曲解太多。
退回书上再看《黄帝内经》,应该更多的从医理学角度出发去理解,这是医生的医生,是生命的哲学。所有从医的或者对自我健康有主观追求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下,当然是读原文。“女七男八,从一到九。”“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而读这本书只是更了解南师而已。
很喜欢南师那幅对联,“有药能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痴。”我们还在痴,我还在痴,无方胜有方,只有自己去修行自然会无方自通。最后南师还有一句话,与所有朋友共勉,“学佛学易经,顶好学一半不要学了,那是其味无穷!如果学通了的话,人都不想做了,因为天下万事都知道了,有什么意思啊!”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四):看书之《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看书之《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昨夜躺在床上翻完了《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这是根据南怀瑾的几天讲座录音而整理出来的记录,看着这书,犹如看着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在自己面前唠叨,很有意思。
南怀瑾的讲座涉及面很广,从《黄帝内经》说开来,纵横古今中外,涉及周易、老庄、孔孟,还有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瑜珈甚至还有中日战争、台海关系、文革、中国运势。看书的时候,我不禁好奇,当日听讲座的那些所谓企业家、科学家、医生们能听得懂几成!真的象王正龙所说,要多学些知识,杂学丰富,这样才会“联想”,融会贯通。
感觉南怀瑾和王正龙的讲课很相像,都是旁征博引,都是从正题引到闲话,可闲话又跟正题有极大关联。都是有学问的人啊!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五):我对中医名家的看法
经过调查我认为郭霭春先生也应该是中医界的裴松之,他校注的《黄帝内经》应该是目前所有名家中最准确的,而且其从医几十年,低调、严谨,专心做学术,值得人佩服与相信。但这本书可能不适合初学者。顺便对当今比较火的几个内经名家发表下看法。
曲黎敏:从没看她做过什么研究、也没有任何从医经验,整天就会出炒作、出书,这种人的人品也能信?她的书能买?
张其成:虽然生在中医世家且师从名家,但是不专于中医、博览群说。然而所谓杂而不纯,其中医造诣肯定不高,而且研究成果乏善可陈,从医经验也没见写,我认为他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的书不值得买。
武国忠:看到武国忠的简介差点吓尿了,“仙学”、“丹道”、“武术”的集大成者,并且有从医经验,是实践派,但是总感觉有点玄,像是徐福。我不会买他的书
张登本:学院派,研究结果颇丰、著述颇丰,是一个专心做学问的人,但是感觉从医经验不太足,而且写的书多半是偏向教学的。但是他的人品我相信。
王洪图:学院派,踏实搞研究的人,人品可以相信,但是从医经验可能不足,著作有教材也有科普读物,其<<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 和<<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应该适合像我爸那样的人看。
郭霭春:与其说郭老是个中医专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医经专家,他毕生精力都在做中国古典医书的校注整理工作,因此如果读原本医经,选择郭老的绝对没错,但是如果只想取医经治用之术,郭老的书绝对不适合。
徐文兵:偏实践派,有多年教学从医经验,他的书更偏重将中医的道理运用到养生上,应该是最适合我爸那类读者的书。
综上:
1、曲黎敏和张其成的书根本不值得买
2、如果是想学中医,读教材那就跟张登本和王洪图老师
3、如果想读原汁原味的古本医经,那就选郭霭春老师的校注版
4、如果只想从中医学得养生的道理,那么实践派徐文兵和武国忠的书更好,也是最适合我爸那类读者的书。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六):小摘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秋后算账的来历:根据气候时令,春天不准杀生,所以一定等到秋后处决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娑婆世界,娑婆在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堪忍”,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痛苦中,但是众生不知道,都习惯地把痛苦当成快乐。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攀龙附凤的典故:黄帝要从鼎湖骑龙飞升,大臣都要跟他走,抓住黄帝的那个龙的脚,尾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九是极点,阳九之数,即无路可走。零代表无量数,不可知数,无穷数,它是有的也是空的。
气候,一年分十二个月,三个月算一季,所以一年有四季,五天叫一候,三候是一气,三候就是十五天了,六候叫一节,一年有七十二个候,二十四个节气。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释迦牟尼在几千年做了一个比喻,说生命难得,如大海中的盲龟,撞到一个海上漂流的木板,一抬头,刚好伸进这个板子洞里。
曾子在《大学》里中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佛说男精女血,精虫卵子凑拢来,加上中阴进来,叫三缘和合,才能够变成一个人身。
脉轮:三脉七轮:脐轮 心轮 喉轮 顶轮……
什么是三玄之学?就是《易经》《老子》《庄子》。
中国的教育是易子而教。
范仲淹的话:年轻人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所以我劝一般要跟我研究佛学或《易经》的年轻人,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因为这两门学问比科学还难,千万不要随便学佛,钻进去爬不出来,埋没了一辈子。
易经:理、象、数,再加通、变二字。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 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
我们中医把脉,心、肝、肾在左边,肺、脾、命门在右边。
所以我们中国讲历史只有春秋两个,春秋时最好的,日夜时间平衡,二十四节气里,春分秋分的时候可以乱穿衣服。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人生天地间,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能指挥天地,把自己身体变过来才是。如果真调整好了,就是本篇所讲的“圣人行之,愚人佩之”
息的意思就是电充满了,所以《易经》上有两个字叫“消息”,我们使用的时候叫消。
宗教家站在殡仪馆的门口看人生,只有我们中国文化的道家,不站在殡仪馆的门口看人生,而是站在妇产科门口看。
三气:天气、地气,还有中间的运气。算命的讲你运气好不好,是说生命之间流动的气
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
所以中国文化的三家合起来是一个,佛家叫做“明心见性”,道家叫做“修心炼性”,儒家叫做“存心养性”
圣人以神教设教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七):燃烧吧,我的小宇宙。
舍身取义就让你们自虐的同时还产生一种自豪感
对于现在亡命追求世俗理想的人。随便他们。
1.人是一个小宇宙。跑步的时候我总是给自己说,燃烧吧,小宇宙。瘦下来吧,小宇宙。吃饭的时候,跟自己说,吃个半饱就可以了。JESSICA,你现在吃的是面粉,吃的韭菜,吃的是牛肉,吃的是韭菜牛肉饺子。
2.人最重要的精气神。和市长发的最佳红段子内容不谋而合。但市长在前面加了个修饰词,共产党人。我觉得人人都应该这样而不限制于某个团体。
3.平淡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我外婆就是。外婆边胡牌边收钱边给我说,只要你和姐姐好,只要你妈妈和舅舅好,外婆就好。可能还有1句,只要周周妈妈和舅舅都和她打牌。
4.病来自于风或气。学日语的时候 日文风邪为感冒。其实日本人是相当重视文化的继承。而至于中国文化,南怀瑾老师说中国5000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被砍了2刀。SKIP。
5.如果一个人顺应自然而作息。那么他一定会幸福安康。大意就是11点睡觉。中午12点小睡觉。
6.总结。不扭曲,不变形,不虐待自己。要和大自然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7.个人心得:不能全盘否定中西方。西方也有西方的智慧。
比如说现在又在看法国女人不会老。很多观点是和黄帝内经一致的。
国学堂继续听起。跑步继续每天3000.
有规律的生活。最重要是那个精神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来这才是最顶级的诗篇。壮阔得想哭泣。我现在才明白。
-------------------------------
今天去书店陡然发现有他滴很多书。不过我已经下了很多PDF.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后感(八):乞活何须草木中
乞活何须草木中
到上海出差,带上南怀瑾先生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夜里在酒店细读,倒也清净。到周庄一游,远望那太湖的浩淼,想念那在水一方的老师,感觉跟南师离得不远,心态平和。
感觉南师近年出的书不如以前的经典,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1、南师说法,是因听众的水准而异的。跟老修行说法,当然比较深,例如《如何修证佛法》。《答问青壮年参禅者》有些地方很透彻。《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讲密宗更透彻,简直就是照妖镜。
2、因为跟听众的熟悉程度而异。讲《人生的起点和终站》,面对的是熟悉的小圈子,就讲得比较严厉。讲《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还是比较客气的。
3、南师年纪大了,以慈悲诱导为主,所以讲得比较浅显、平实。主要是随顺世缘,如果称性而说,恐怕会门前草深三尺。
4、跟记录、整理者的水平、风格有关。感觉南师近年出的书的小标题制作明显不如以前。当年蔡策整理的《论语别裁》是很经典的。南老师还在,可是世上已无蔡策。
小子在此随便月旦智者,罪过罪过。
我想,南老师不是以文字称雄的文人,不是宗教家,他更像一个教育家,其实佛祖当年也是一个教育家。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虽然不是金玉之作,只是引玉之作,但读起来一样生动有趣。特别喜欢书中的这几句:
三英八石法空空
乞活何须草木中
我自炼心还炼骨
心头热血比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