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博弈(修订版)》是一本由(美)约翰·迈吉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37 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研究股市到一定阶段,希望从心理的角度更深入的解读股市,了解机构、散户在市场运行到每一阶段的心理状态,于是选择了《股市心理博弈》。不过,读完此书,我认为它更像是一本哲学书,投资哲学其实就是人生哲学。我发现,很多经典投资书籍的作者,文字功底都相当了得,语言通俗易懂且不乏幽默、智慧。就拿本书来说,作者约翰迈吉把“地图”这一概念贯穿全书,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交易依据,因为地图存在时间的局限性,那么50年前绘制的地图现在就不可能给我们明确的指引,如果我们想要在生活和交易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理性的分析,突破“二元论”的思维限制,从更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随时更新我们大脑中的“地图”。
具体到股票,作者提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许多内容都曾在其他经典书籍中出现过,如:
1、我们不愿意承认亏损的原因不光是金钱,还有对否定自己的排斥和承受失败的痛苦。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只有随时做好承认错误的准备,及时调整和更新大脑中的“地图”。真正严重的损失,将发生在当你闭上眼睛,断然决绝考虑实际情况变化的时候;
2、不要认为没能在最好点卖出股票是个错误,如果总是匆匆忙忙的卖出,那么每次很少的利润扣除佣金及各项费用,资产会一天天的减少;
3、股票市场的确举足轻重,但是它的重要性却远远不及某爱情、和平、安全、自信、快乐、幻想、满足和激情等等,所有这些都至关重要,因为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就像盐和味精一样;
4、如果按照应计制的思路来考虑,而不仅仅是把观点局限在实际发生制的模式里,我们便有可能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损失和盈利的问题;
5、只要放在理智的投资者手里,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工具都将有助于他们对股市的分析,但是永远没有一种数据和工具能够自动地取代人们理智的观察和实践的经验;
6、我们在预测某件事情的未来发展的时候,可以先找到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相类似的情形,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完全可以坦然的承认预测在可能性方面的局限性,不再奢望我们的预测方法能为我们带来超出合理界限的事实,也不会再将我们的预测方法构筑于偶然成功的基础之上;
7、太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花费的好多经历,想好了办法,最后还是回到了从前的老路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与我们深思熟虑后确定的应该做的事情直接对立,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说的“本性难移”的真正含义吧。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本性,以达到最佳状态,只不过,一定要小心,那些小小的“习惯势力”正开始企图小小回到我们的心灵,除非我们对它万分警惕,否则必将重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于是也便有了我们熟悉的悲叹:“我怎么会愚蠢到去买这支股票呢?”;
8、损失和失败,其实就是最后所获得财富中的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
9、焦虑正是惶恐不安的交易者们过早的卖出股票的原因,但是,这些投资者们的主要焦虑并不是对赔钱的担心,或许只是害怕错过了股价的最高位。我们最好不要过于看重获利和赔本的具体细节,更有效地做法是找出一种考评事物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它,不断地修正它,并给与它充分的信息,而不必介意结果是获利还是损失;
10、我们应该首先假定当前趋势的继续,直到明确的信号出现表明逆转态势的确立为止。
11、我们不可以在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任何条件下,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来冒一次有较大胜算的风险;
12、我们用于处理股市问题的工具,其实与我们对付日常生活中种种问题的方法极其类似:放弃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停止最大化我们的收益的企图。满足于大量的,小小的胜利和收获,而不贪慕虚无缥缈的一夜暴富。我们做好准备,去承受我们前进道路上发生地各种小小的损失。我们遵循一种精心策划的考评方法和预测方法,并随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方法。
2009-6-22
《股市心理博弈(修订版)》读后感(二):冷静的思考我们的生活及世界
这本400多页的书直到260页左右才和股市发生了比较明确直接的联系,于是很容易让人觉得散乱莫名。其实,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股市心理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关于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书。作者用很简单的语言和很生活化的实例,抽丝剥茧的探讨了人们惯于认识世界的方法的不足——总是无意间将抽象的符号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并进一步探讨了人们习以为常却很少加以反思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含有哲学的含义。
然而,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即使抛开股市或者金钱,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和心态,尤其比如书中提到的“成功”这样抽象的概念,使多少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穷其一生蝇营狗苟,却到头来并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在加上“股市”“一夜暴富”“金钱”这样的概念,更轻易让人陷入一种迷茫的狂热状态。这里我并不是说财富不好,而是在追求财富的途中,每个人都至少应该获得基本的财务知识,认识到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以理智的心态寻求合理的途径。而不是在抽象的概念中迷失自我。
《股市心理博弈(修订版)》读后感(三):股民的心态
本书章节很多,为了更详细说明固有模式在投资者(特别是散户)心目中的形态,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开始论述,举例如盲人摸象,照相机里的世界,图画在人们脑中形成的地图式画面(并非客观真实存在,而只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与实际对比,人们意识中深层次记忆等,以通用语义在环境中使用程度为解说,来分析思维形成过程, 指出很多东西,甚至连常识都应该被怀疑(提出问题要直面实际,而不是问一个灵魂有多重等这些没有现实意义)。同时,作者提出对事物判断二元论(一件事只有正反两种态度)的危害,认为对待事情(或者投资收益)应有三个决策系统或更多角度,才能更清晰看清本来的基本因素,辨析他们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存在。生活的现象,很多和魔术表演等,其实也没有如何愚弄观众,只是我们站在不同角度看到不真实东西,却相信它的存在。股票投资上的收益与亏损都应该是验证和修正自身的投资系统。幸运道路的前提是恰当的心态,习惯和技术。
《股市心理博弈(修订版)》读后感(四):客观的对待股票:时间烙印与一成不变
这本书没有描述规律,或者股票操作的建议,而是从精神层面说明了炒股者的种种误区,既是一本心理书籍,也是一本炒股指导书籍;
1.股票,就是投机生意,没有高尚低贱之分;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数字;我们期望从股市中得到什么,心理满足与自豪,还是其他什么?赚钱,与被看作是专家之间,我们到底选择什么?人在遇到钱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理智;之所以失去理智,是因为钱,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心理体验;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体验,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操作方式;所以,我们得搞清楚,在股市中,究竟谁控制了谁,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不失之偏颇的状态;
2. 不要问“为什么”,而要问“怎么办”。不要问为什么一只股票上涨了;只有持续的购买才会导致股价上涨。与其让自己陷于无尽的消息分析中,不如找出股价运动的趋势。什么是本质,钱的流动才是本质;
3. 没有买错,只有卖错。这是一个房地产投资商的话,用到股市中,同样适用。不要去看买入价格,那已经是既定事实,无从改变;重要的是卖出时机,它决定了你的赚赔;
4. 股票<> 上市公司本身。两者有些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好公司的股票不一定好,而不好公司业绩的股票,不一定不值得操作。
5.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特定历史环境,特别注意“时间”因素;
总之,客观的看待股票,看待钱;分析消息,分析走势,经验很重要,但不可全凭经验,经验也是有时间烙印的,不可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