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2-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精选10篇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是一本由马克•亚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一):一本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人民的书

  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把一个面向最广大阶层民众的奖项搞了二十年,并且从区域式搞到了全球化,从当年小礼堂里一群科学怪人的自high搞到了如今youtube上以直播传递的千百万同乐乐,马克•亚伯拉罕斯完全可以请求后人在他百年之后的墓碑上铭刻如下一段字:俺是一个不高尚、但却纯粹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本由他亲笔撰写的搞笑诺贝尔奖记录系列之一《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出街的时间恰到好处,因正值今年该奖颁发之际,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却说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21日,搞笑诺奖继续在地壳对面那旮旯的哈佛桑德斯剧场举行了严肃认真的授奖,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牌或非大牌科学家济济一堂,搬出了十座奖杯。且随我来回顾一下本届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奖项吧:

  心理学奖:Anita Eerland等人所做的一项“身体靠左侧倾斜让埃菲尔铁塔显得小一些”研究

  化学奖:Johan Pettersson等人所做的一项“瑞典某小镇上有居民毛发会变绿”研究;

  物理学奖:Keller and Goldstein等人所做的一项“马尾辫运动时的力学分析”研究;

  解剖学奖:de Waal等人所做的一项“黑猩猩通过看其它熟悉的黑猩猩的屁股就能认出它是谁”研究;

  医学奖:Ben-Soussan和Antonietti所做的一项“如何能让使用肠镜的病人爆炸的概率降到最低”研究。

  好,列举以上几种,不消我多加注解,想必你已大致了解所谓搞笑诺贝尔奖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稍微解释一下来由,它是延续自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年报》的一个落地颁奖活动,始于1991年,每年一度,正式名称为Ignoble Nobelprize,简称IG奖,直译为“不高尚的诺贝尔奖”,中文世界里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搞笑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哈佛应用数学毕业的马克•亚伯拉罕斯老兄已经亲自主持过了二十二个第一届IG奖颁奖仪式了,称得上全球闻名遐迩;他写了近十本书,有四本和IG奖有关,果壳阅读会依次引进推出中文版;他的人生经历里有和比尔•盖茨上过同一堂课这样的小辉煌,但某种意义上,他对后世的启示影响却无可估量,或许并不逊色于盖茨同学——因为,我们不知道像人类这样孤独生物,倘若有朝一日受技术所限没法突出宇宙这座黑暗森林且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的话,届时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自杀。

  除了幽默。

  要知道IG倡导“乍看好笑,实则引人深省”的研究,并为此不倦奋斗,哪怕它们低到不能再低处,有了“抠鼻子”“防臭屁”“量阴茎”等拿自己开涮的极品行为(分别见诸《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第二、五、七章),也能以态度自圆其说,容不得鄙薄。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个终极哲学思考的:让发笑和思考集与人之一身,而非委托给上帝。有这等气魄,已经是多么的牛逼哄哄。

  进而言之,对付人生虚无的“亦庄亦谐”之道,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中国古典处世哲学中玩尽了语义上的YY,却终于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而马老兄之流循着西方科学奥义去做的这一番实战演习,方达到了声情并茂。这些实战的妙处,不再赘述了,否则有剧透的讨厌。

  作为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并从事科学传播多年的龟毛人士,既然在评述此书,我还必须得多说几句。IG所颁出的奖,大多数尽管名目十分无厘,依然算得上在范式下进行的有益探索。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争议颇大的个例,需给出清晰的辩驳。比如说《笑》中收入一则1991年获得IG化学奖的 “水有记忆力,还能传播”,其实颇有伪科学之嫌疑,而研究者法国人雅克本闻尼斯因此被逐出了法国的科学共同体,也并不冤枉。在此我解释一下为何这看似有爱的工作必须受到严正的抵制,这是因为类似的研究项目其实是在为源自西方民间医学的“顺势疗法”找理论依据。现代版顺势疗法的推崇者认为,水的分子结构中会留下病菌等微生物的信息特征,最夸张的是有人以纯水为模板去复制DNA,其荒谬程度丝毫不亚于某些中国的民科声称遥远神秘电场可以用来观察中医所声称的经络穴位。顺带提一句,有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其实也是和科学无关的心灵励志而已。《笑什么笑》书中另外有一些“迷你远古生物”“外星太空人”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成为笑话。纵观近十年来的IG奖,这种乌龙已基本不会再犯,可见它也在默默地与时俱进

  本文已经发表于《人物》杂志2012年10月号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二):原来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人

  原来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人,就是看过搞笑诺贝尔奖以后的感叹了,这个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五彩缤纷

  一些有意思的人:用惩罚禁止吐痰、养鸽子、吃口香糖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演戏的时候集体喊“砰”来代替放炮的英国海军、制造麦田怪圈的物理学家戴维.考利伊和道格.鲍尔。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2002年举行4亿人婚礼的韩国人文鲜明,可惜在我11月读此书刚知道他的时候,他已经在9月过世了,对此无比遗憾。有意思的是单身也可以参加集体婚礼哦,因为文大教主还帮凑对,哈哈~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位啊,美国前副总统詹姆斯.丹弗斯.奎尔,当然是前...前副总统了,他的经典语录简直是太让人忍俊不禁了,虽然不知道是故意制造的效果,还是真的讲话不经过大脑,总之带来了很多欢乐给我,也许这也是他能当上副总统的原因---制造欢乐。

  创造出电视广告的罗德.博比尔和垃圾邮件之父桑福德.华莱士,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和全世界历史啊,假如有人写关于电视购物和互联网广告历史的书,表忘记加入他们两个,真的是天才

  最后一段记录,我打算献给徒手父亲--塞西尔.雅各布森教授太太太能忽悠和有技术含量啦,注射一种荷尔蒙激素就可以检测出怀孕啊,被揭穿的话就说胎儿被吸收了啊,实在不行就自产自销人工受精啊,当我看到最后那位有实验精神的男记者也去注射然后检测出已怀孕的时候,呃,我喷了。

  我喜欢这个书名: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三):仅用一天24小时看完,停不下来

  仅用一天24小时看完,停不下来。

  虽然是搞笑诺贝尔奖,但那也是科学家给科学家颁的奖,除了经济学和和平奖外,都是实打实做了正经的假设和实验的,其中不乏先进的理论和设备出现,并不是瞎胡闹的。好些做研究的人,还真的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各种严肃科学期刊照样刊载。有点像是用一个严谨的解决问题方法,来解决一个看似荒唐有趣的问题。

  颁奖礼之后,获奖人都还会去哈佛或MIT,为同样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详细演讲,总能给其他研究人员启发。谁知道哪一天,这些研究成果肯定或多或少启发到某些可能带来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上来了呢。

  也许真有人被响尾蛇咬了会用电击疗法呢,也许真有人会问为什么涂了黄油那面的土司总是先着地呢

  小的时候,大概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布鲁诺、伽利略那些的,会让人觉得科学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想要追求它,必须付出毕生甚至生米的代价。然而我相信如果到小学里,跟小朋友们介绍搞笑诺贝尔奖,一定能让小朋友们挺得乐死,还能激发他们自己也来研究一下感兴趣的想法

  也许从某个层面来说,科学是严肃的,可对于激发更多人去带着好奇,探索未知角度,这还真有更重要意义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四):仅用一天24小时看完,停不下来

  仅用一天24小时看完,停不下来。

  虽然是搞笑诺贝尔奖,但那也是科学家给科学家颁的奖,除了经济学和和平奖外,都是实打实做了正经的假设和实验的,其中不乏先进的理论和设备的出现,并不是瞎胡闹的。好些做研究的人,还真的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各种严肃科学期刊照样刊载。有点像是用一个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一个看似荒唐有趣的问题。

  颁奖礼之后,获奖人都还会去哈佛或MIT,为同样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做详细的演讲,总能给其他研究人员启发。谁知道哪一天,这些研究成果肯定或多或少启发到某些可能带来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上来了呢。

  也许真有人被响尾蛇咬了会用电击疗法呢,也许真有人会问为什么涂了黄油那面的土司总是先着地呢

  小的时候,大概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学到的布鲁诺、伽利略那些的,会让人觉得科学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想要追求它,必须付出毕生甚至生米的代价。然而我相信如果到小学里,跟小朋友们来介绍搞笑诺贝尔奖,一定能让小朋友们挺得乐死,还能激发他们自己也来研究一下感兴趣的想法。

  也许从某个层面来说,科学是严肃的,可对于激发更多人去带着好奇,探索未知的角度,这还真有更重要的意义。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五):就是为了笑笑

  “就是为了笑笑”,如果对于科学问题,这话说起来就不轻松。仿佛做了什么无聊的事情,你只好吐吐舌头,羞赧的表示,只是想开个玩笑,所谓just for fun。这种羞赧我曾亲眼见过:几年前一个颁奖仪式上,观众提问一位获奖者,他组织的科普活动是否把科学“娱乐化”了?而获奖者表示,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为是把科学娱乐化。现在想来,也许理直气壮一点也是一种选择,为什么不娱乐化?为什么不能开心、吸引人、嘉年华一般?为什么不能 just for fun?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就是一本为这种笑正名的书。说是正名未免不够自信——这就是一本打算让人笑的书。它写的,就是“搞笑诺贝尔奖”。一些人还没听说过这个奖,另一些人听之却能会心一笑。搞笑诺贝尔原名“Ignoble Prize” (不光彩奖),是一群科学家在1991年开始举办的一项恶搞活动。依托一本叫做《不可复制的研究》的期刊,这些科学家每年都会选出一些介于荒诞的胡来和严肃的科学研究之间的事情颁发奖项。而奖项设置也仿照诺贝尔奖。这项活动最初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后来移师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在哈佛大学举办一场颁奖典礼,出场人物既有知名学者(许多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有很多大学生粉丝。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热爱科学,也热爱恶搞。而颁发的奖项也很能体现这种热爱:有科学家发表论文,研究恋人与强迫症患者相似之处,被授予医学与心理学奖;发明垃圾邮件的人被授予了文学奖。诸如此类,从轻轻的讽刺,到科学家自嘲的奖项,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

  如果仅仅恶搞,恐怕这个活动不太可能如此出名。让它出名的,首先是很多重量级科学家的参与,其次,奖项的幽默,和不少获奖者欣然接受的自嘲。《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一书英文版出版于2003年,介绍了搞笑诺贝尔,以及之前多次颁发的奖项中最有意思的那些。如果放在几年前,我大概会觉得这本书非常酷。而如今,离那个提问获奖者的事情都过了几年,在国内许多城市好玩的科学活动正在以沙龙、看片会、户外观察等各种形式出现。甚至借用搞笑诺贝尔奖形式的活动也开展了不止一次。不知道那位提问者的疑惑是否解决了?

  也许问题不在于这些活动是否把科学娱乐化了。实际上,我们甚至没法定义什么叫做“娱乐化”。只要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个伪问题的边界是如此模糊。相反,倒是值得思考一下,科普活动该如何制作这个技术问题。搞笑诺贝尔的成功,与其先天优势大有关系。不是任何人都能方便的约请诺奖得主,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多同时拥有聪明闲暇的大学群体。我们的问题倒是,对于科学兴趣有限的大多数人,想做科普的人该如何吸引他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把希望普及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

  如果上述技术问题还存在困扰,那么《笑》一书也许能带来不少启发。一项成功运营的活动,本身是有大量值得借鉴经验的。几年来,我见过不少人(主要是大学生),想自己运作科学社团和科普活动,却遇到各种困难。“他们为什么没兴趣?”这个问题,有时会被拉到“为什么国人的科学素养这么低”那里去。而《笑》这本书,是某种意义的解毒剂。

  最后,抛开各种科普该如何做的问题不谈,笑也请理直气壮,哪怕面对科学。似乎此时我们该板起脸来装装严肃。但有趣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一个人有智慧和趣味,这是多么大的祝福和馈赠?Just for fun,没什么不好。

  发于南方都市报·书评周刊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六):科学就是娱乐

  05年大概是,开始知道这么个事儿。IgNoble。

  知道前几天从Europe Championship 回来,觉得其实也差不多。

  制定规则的人,要有各种各样的人脉。慢慢来,不贪多不求场面。早晚都会好起来的。这个RVF的Championship也不过5年。而总我知道搞笑诺贝尔就已经7年了。最近这些年不是年年关注,但是科学这门异端,尽信无益,全不信,连搞笑的乐趣都没有了。

  最好的兴趣,还是娱乐的心态搞严肃的事情。而用严肃的心态搞本来就是娱乐的事情,则是傻帽——这句话完全看怎么理解。我觉得吧,都不用太认真,要好好搞,当然了,但是严肃的讨论什么明星什么娱乐节目,苍天, 没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么?

  ——————————

  没有任何结构的一篇文章,受到一点儿鼓励,再想起来就再写一点儿,一直对科学有看法,好在这儿还没人攻击,可能想看这本书的同学们都是有着高尚而健康的娱乐情操吧(在此定义下不包括多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并非民间艺术的大众娱乐形式)。非常不易。

  看梅林什么的,觉得魔法也并非不可能,就好像以前人能爬树现在不能了——这种能力不训练不传承就是没有了啊;当时的科学就是异端邪说,现在也并未真正把人类引到哪里去。我觉得还是就当成一种娱乐蛮好。生命,自然,自身,人类,无法解决的命题太多太多太多了:就说科学,OK,弦理论努力找到量子的规则,但是为啥一定要非有规则和逻辑呢,人类的智能这么有限!只能用已知,只能用规则,只能在此基础上碰运气!

  但我还是admire这些有娱乐精神的严肃科学家们,至少他们比那些妄图改变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实用主义科学家们更可爱一些——怎么能如此傲慢的认为他知道什么对人类更好!稍微长期一点儿的目标和效果,中间的变数根本就无法计算。做过实验的都知道误差无法消除,经常要编数据,其实我们都什么都不知道的好吧!!!

  我竟然激动,到底为什么激动呢。我还是承认科学有它的魅力在,还是很感兴趣。很多时候解释和理论,让人觉得很有趣,这就够了。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七):一本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于人民的书

  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把一个面向最广大阶层民众的奖项搞了二十年,并且从区域式搞到了全球化,从当年小礼堂里一群科学怪人的自high搞到了如今youtube上以直播传递的千百万同乐乐,马克•亚伯拉罕斯完全可以请求后人在他百年之后的墓碑上铭刻如下一段字:俺是一个不高尚、但却纯粹的人;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但却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本由他亲笔撰写的搞笑诺贝尔奖记录系列之一《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出街的时间恰到好处,因正值今年该奖颁发之际,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却说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21日,搞笑诺奖继续在地壳对面那旮旯的哈佛桑德斯剧场举行了严肃认真的授奖,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牌或非大牌科学家济济一堂,搬出了十座奖杯。且随我来回顾一下本届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奖项吧:

  心理学奖:Anita Eerland等人所做的一项“身体靠左侧倾斜让埃菲尔铁塔显得小一些”研究;

  化学奖:Johan Pettersson等人所做的一项“瑞典某小镇上有居民毛发会变绿”研究;

  物理学奖:Keller and Goldstein等人所做的一项“马尾辫运动时的力学分析”研究;

  解剖学奖:de Waal等人所做的一项“黑猩猩通过看其它熟悉的黑猩猩的屁股就能认出它是谁”研究;

  医学奖:Ben-Soussan和Antonietti所做的一项“如何能让使用肠镜的病人爆炸的概率降到最低”研究。

  好,列举以上几种,不消我多加注解,想必你已大致了解所谓搞笑诺贝尔奖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稍微解释一下来由,它是延续自科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年报》的一个落地颁奖活动,始于1991年,每年一度,正式名称为Ignoble Nobelprize,简称IG奖,直译为“不高尚的诺贝尔奖”,中文世界里更愿意把它称之为“搞笑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哈佛应用数学系毕业的马克•亚伯拉罕斯老兄已经亲自主持过了二十二个第一届IG奖颁奖仪式了,称得上全球闻名遐迩;他写了近十本书,有四本和IG奖有关,果壳阅读会依次引进推出中文版;他的人生经历里有和比尔•盖茨上过同一堂课这样的小辉煌,但某种意义上,他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却无可估量,或许并不逊色于盖茨同学——因为,我们不知道像人类这样孤独的生物,倘若有朝一日受技术所限没法突出宇宙这座黑暗森林且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的话,届时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自杀,除了幽默。

  要知道IG倡导“乍看好笑,实则引人深省”的研究,并为此不倦奋斗,哪怕它们低到不能再低处,有了“抠鼻子”“防臭屁”“量阴茎”等拿自己开涮的极品行为(分别见诸《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第二、五、七章),也能以态度自圆其说,容不得鄙薄。我觉得这里头是有个终极哲学思考的:让发笑和思考集与人之一身,而非委托给上帝。有这等气魄,已经是多么的牛逼哄哄。

  进而言之,对付人生虚无的“亦庄亦谐”之道,需要的是身体力行,中国古典处世哲学中玩尽了语义上的YY,却终于没有将其落到实处,而马老兄之流循着西方科学奥义去做的这一番实战演习,方达到了声情并茂。这些实战的妙处,不再赘述了,否则有剧透的讨厌。

  作为一个受过科学训练并从事科学传播多年的龟毛人士,既然在评述此书,我还必须得多说几句。IG所颁出的奖,大多数尽管名目十分无厘,依然算得上在范式下进行的有益探索。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争议颇大的个例,需给出清晰的辩驳。比如说《笑》中收入一则1991年获得IG化学奖的 “水有记忆力,还能传播”,其实颇有伪科学之嫌疑,而研究者法国人雅克本闻尼斯因此被逐出了法国的科学共同体,也并不冤枉。在此我解释一下为何这看似有爱的工作必须受到严正的抵制,这是因为类似的研究项目其实是在为源自西方民间医学的“顺势疗法”找理论依据。现代版顺势疗法的推崇者认为,水的分子结构中会留下病菌等微生物的信息特征,最夸张的是有人以纯水为模板去复制DNA,其荒谬程度丝毫不亚于某些中国的民科声称遥远的神秘电场可以用来观察中医所声称的经络穴位。顺带提一句,有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其实也是和科学无关的心灵励志而已。《笑什么笑》书中另外有一些“迷你远古生物”“外星太空人”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成为笑话。纵观近十年来的IG奖,这种乌龙已基本不会再犯,可见它也在默默地与时俱进。

  本文已经发表于《人物》杂志2012年10月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