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梦书之城》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3 12:54: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梦书之城》读后感10篇

  《梦书之城》是一本由[德]瓦尔特·莫尔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4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书之城》读后感(一):书乡亦非清净地

  黄夏/文

  举凡成功的奇幻小说,大抵都有成功的“三观”塑造,如其世界观设定,便极尽天马行空的想象之能事。我们说这是“万变”,而其人生、价值观的设定,则是变量中不变的那个“宗”。如《魔戒》、《霍比特人》、《哈利•波特》等,其世界观越是瑰丽绚烂,其他两观便愈趋保守、主流。因而奇幻小说成为从九岁到九十岁各类人群都欢迎的文学品类,也因之沦为某些严肃批评家口中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摊货。对此,奥斯卡•王尔德有句话说得妙,世上之书,“只有写得好或写得不好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奇幻小说写得好的,当然就是好小说了。

  所以,按照王尔德的标准,德国小说家瓦尔特•莫尔斯的这本《梦书之城》,我也觉得是一本写得很好的书。在世界观设定上,莫尔斯选择了书籍之城及其附属的地下世界这样不同于一般奇幻小说的题材,将图书、文学、艺术、传统、乃至政治、经济和神秘主义,熔铸为一个既具欧洲中世纪市民风俗、又带点儿当代都市语境的宏大虚拟场域;在人生、价值观上,则让主人公——以写作为志业的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通过各种冒险、各种打怪、各种通关,完成各种各样的升级,既有身体上的(健壮),也有技艺上的(写作),更有心灵上的(成长)。最后,在打败了最大的阴谋家,前辈和伙伴或隐退或牺牲之后,小说的菜鸟主人公集众望于一身,开始撰写这本《梦书之城》。作者莫尔斯假托译者,将之奉献给广大读者,从而蔚成一段佳话传奇。

  这些,都不出成功的奇幻小说之诸种要素。不过,此书虽号称“梦书”,却有着或明或暗的现实指涉。而当论及现实,和作家在小说中对现实的渗入程度,那么此书将大大有别于笔者上述提到的几种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梦书之城》中的“查莫宁书乡市”,其实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翻版,作者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让我们清晰看到我们习焉不察因而安之若素的现实种种。说到这里,你该明白,这本书是很“黑暗”的。

  有些“黑暗”,是不用我们特意拎出来讲的,但它们于我们深化对小说的理解还是很有帮助的。“书乡市”既号称查莫宁大陆最大的文学出版中心,那么,书籍自然是该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因之,围绕着书籍,就有各种或白或黑或灰的营生,在各处推进展开。如文学经纪,就有为迎合市场需求而打压佳作、提携烂书的;为提升利润,就有收买评论家自弹自吹、及至唱黑竞争对手的(“毒舌巷”);既然有作家登上声名的顶峰,就有更多作家跌到名利场的谷底(“被遗忘的作家坟场”),等等。还有许多猎书徒,为猎得所谓“金榜”上的珍本、善本,而彼此用尽毒计、互为构陷;更有许多书籍的所有者,在图书上设计机关,戕害其所不喜的对手,无论是商业抑或政治势力上的。于是,这些所谓的“凶恶书”,本身不具生命,却因着人心的叵测而具有了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

  因而,这本书的讽喻味,是十分浓重的。有些章节读来,近乎有一种乔治•奥威尔《1984》的感觉。书中的谦谦君子、笔迹鉴定家、珍版图书业者思霾客,简直就是那位“老大哥”,他也是传说雕龙和他的小伙伴们极力打倒的终极boss。与“老大哥”不同的是,此君既看得到,也摸得到,我们看摸不到的,是他的城府有多深。他通过垄断图书命脉(同时伴以声波操纵市民的神经系统)掌握“书乡市”政经大权,他小心翼翼地调控该市的“经典—垃圾”平衡,对此,他有一个理论,堪为横行的恶俗文化张目。他对历史上最伟大的文豪、后来被他毒害成“影皇”的作家说:

  “你的写法如此完美、如此纯净、如此圆满具足,一旦读过你的作品,别的就再也不想看了。如果能读到你那些书,一看再看,又何必看其他垃圾呢?你知道要让查莫宁的文坛精确调整到目前这种中等的程度,要花费多少努力和时间吗?更糟的是,你可以引领风潮,鼓舞其他作家写出更好的书,追求奥母(写作的灵感来源——笔者注),写少一点,但好一点……但问题是,想要赚钱——赚许多钱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杰出、完美无瑕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中等货、次级货、烂货、量产货,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越来越空洞没有内容的书。重要的是卖出去的东西,不是上面印的文字。”

  除了政治隐喻外,《梦书之城》还是一本文学评鉴录。当我们追随主人公在地底世界探秘时,我们也时时享受着文学挖宝的乐趣。莫尔斯将很多西方文豪,以变体的方式赋予书中各种角色。有些我们从文字游戏中就可发现,比如“粒尔颗•来哪”即是赖纳•里尔克,“奥维德迪欧斯”就是奥维德;有些我们则需要从其人其文的特色中加以推测,而莫尔斯对这些特色的描写既精确又谐谑,如“专写令人心情降到冰点的书”、需有强大“精神承受度”来阅读的“杜石头•咽思计”,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作者对“歌歌•思德”的描摹最是活灵活现,他既是文学史上令读者尊崇、后生可畏的一代巨匠,又是老拿山寨地质学、色谱学、矿物学来教导人的讨厌鬼,更是晚来才智耗尽跑到宫廷中去做大官的献媚者……

  这些文事、传奇、八卦,连同图书、制版、印刷,及各种“蛰梦书”、“凶恶书”、“活书”一道,使小说情节始终浸淫于亦真亦幻的狂欢之中。伯林无法亲眼瞧见调和品味和市场之间的尴尬关系,但奇幻小说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话说回来,不少西方作品,如早期的《巨人传》、《堂吉诃德》,晚近的《哈扎尔辞典》、《百年孤独》等名著,都有或多或少的奇幻色彩作底子。同样,娱乐之外,《梦书之城》写得亦不无文化、思想和深度。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梦书之城》读后感(二):以书造梦,让我和童年重逢

  因为读《梦书之城》,去找了作者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我与这位名叫瓦尔特·莫尔斯的老爷子是“旧相识”了,早在遥远的小学时代,我便拜读过他于1988年撰写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一本四百多页的“长篇巨著”,放在十岁出头的孩子面前或许会令其望而生畏,但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准生动的描写又的确是令我流连忘返欲罢不能。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在梦中和蓝熊船长一起,在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查莫宁大陆中乘风破浪尽情遨游,也正是从那时起,阅读,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于我来说,它所代表的,是未知世界中的未解之谜,以及关于未来的寄予和希望。

  十年之后,因为《梦书之城》,我和童年时代最初的悸动重逢了。《梦书之城》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魔幻小说”,它的主人公“传说雕龙戏尔德衮斯特”追寻着一份神秘的手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书乡市”,想要弄清楚这个梦一般的地方的真正模样。

  或许你可以说,“爱书之人中没有真正的恶徒”,但书乡市地上地下的离奇构造早就向读者们揭示了这是多么荒唐的谎言。“毒舌巷”里居住着用钱可以收买的评论家,他们还未曾学会创造书,但杀害书倒会了;“被遗忘作家的坟墓”里,早已经被读者们抛到脑后的作家们苟延残喘着,在嘲笑和蔑视中继续着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与创作;德高望重的藏书家,背地里却是一手遮天的狂妄之徒,它企图“把音乐化为权利、音符化为命令、乐器化为武器、听众化为奴隶”。

  直面黑暗,从不回避人性里的狡猾和险恶,这便是瓦尔特·莫尔斯行文最大的特点,即便是受众多为儿童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里,他也不忘在每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之后写下他的忠告:“美妙宜人的外表之下一定隐藏着诡诈奸险的阴谋。”

  瓦尔特·莫尔斯最初以连环画画家的身份出道,之后才转型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因此,在小说中,他总是忍不住要回归一下自己的“老本行”,不过,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够用具象、生动而又不失精准的画面来展示脑袋里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了吧。

  《梦书之城》读后感(三):读完《梦书之城》

  读完《梦书之城》,我想如诗龙,影皇,书灵,猎书徒,书乡市,奥母等我此生第一次见到的词(也很有可能再也不会遇见),会永远停留在我美好的文艺世界里。

  一段奇幻又惊险的旅途,让我沉浸在为文学而疯狂的世界里。“书籍可能也会取人性命”,这句开场看似可笑的话在最后却显出了无比隽永的涵义。

  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对文学的描述,让我似乎感受到了文学类书籍无边无尽之大的世界。通过文学,能带给人的感受甚至是思考可能远比我想象中的多。本书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虚幻的但却有可能是现实的世界。我想我不再盲目排斥文学类书籍,我甚至愿意拥抱那种“试图通过一切可能性带给人艺术感受”的文学类书籍。

  《梦书之城》读后感(四):书城有梦非追忆

  书城有梦非追忆

  ——评《梦书之城》

  江西省遂川县瑶厦中学 廖立湖 邮编:343900

  从小学看连环画开始,看了无数的书,初中时追金庸的书更是追得如醉如痴,可我从来没有想过围绕着“书”也可以写出一本460多页的魔幻小说来。1957年生于德国的瓦尔特•莫尔斯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他恰巧是凭着《小混蛋》《阿道夫》等连环画系列声名大噪的,尔后于1999年出版以架空世界查莫宁大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引起欧美轰动,成为继米切尔•恩德之后德国当代极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梦书之城》是查莫宁系列的经典之作,读它,犹如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其情节,比金庸先生的任何作品都诡异。

  莫尔斯说,《梦书之城》这本书他只是负责将其译成人类语言,真正的作者是查莫宁大陆的诗龙族文豪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为了证明其真实性,作者还煞有介事地为这本书添加了不少“译者注”,让读者不知不觉间被“忽悠”了一把。但真正看到书中那些怪诞离奇的内容时,我们又不得不相信作者的话:如此丰富奇诡的情节,一个人类的作家,真能做到?

  千真万确!莫尔斯做到了!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写道:“我们回不去了。”往事都成了追忆,莫尔斯由一册册的连环画开始,他对书的追求,是否也只有追忆?答案是否定的,《梦书之城》里我们隐隐可以看到,书城有梦非追忆,而是实实在在的的反思和延续。

  确切地说,《梦书之城》的故事是从诗龙族年轻的(七十七岁)诗人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遵从诗艺教父斯丹洛(逝世时八百八十八岁)的遗嘱到“书乡市”开始的。而名为“书乡”,书多是事实,但这些书千奇百怪:有会咬人的书!有想取人性命的书!有含住剧毒、会掐人脖子的书!而里面的书也像古董市场的藏品一样,有天价的,亦有便宜得无法贱卖腐烂熏人的。更为险恶的是,有冒着生命危险到地下迷宫找书的凶恶的猎书徒,也有奸诈刁滑的书商,有由各种影子叠加而成的亦正亦邪的“影皇”,甚至连咖啡馆里吃的面包上面的蜜蜂都带有致人死地的毒刺……整个书乡市,危机重重。而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自从进入“奇必测”(头颅里至少有三个脑的善精灵)的旧书店开始,就身陷各种危机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死里逃生”,终于拥有了《血腥书》和能给诗人无数创作灵感的奥母。

  非常遗憾,我无法详尽地复述曲折离奇的故事。当然,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也不是故事本身。离奇的情节,惊险刺激的内容当然好看,但一本好书,更要能传递作者独特的思想。《梦书之城》写法是魔幻的,可又是如此的现实。甚至可以说,书乡市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而作者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也正体现在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遵的一系列冒险中。而作者对有关于书的——即文学的一系列认识,也隐含在各个章节里面。奥母,在书中是一种神奇莫测的力量,据说会在某些作家达到灵感巅峰时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什么人才能拥有奥母?必须像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一样,勇于探索,能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战胜一切的作家!而书中一些观点,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态度。如“身为诗人,不论是好是坏,都必须对真相负责,这是读书人的责任。”作者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在书乡市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故事不知不觉间让读者引起共鸣的。故事悬念迭起,读后又能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这样的书,不多。

  《梦书之城》,书城中有作者的梦。此梦,未成追忆,而是继续在他的作品,诸如查莫宁系列:《梦书迷宫》《巫魔师》《来自矮人国的小兄妹》《鲁莫与黑暗中的奇迹》中不断演绎、丰富、成熟。该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个读者,阅读此书之后,应该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吧。

  《梦书之城》读后感(五):年纪最小的书灵

  “我们还想介绍你认识……一个书灵。”说着,丹斯洛二号便朝站在他身后的书灵们挥了挥手。

  这群矮冬瓜开始有了动静,一个特别矮小的书灵被其他书灵推向前。他肤色是淡绿色的,扭扭捏捏地两只脚都不知该怎么摆才好。

  “他是谁?”我问。

  “他是……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歌歌喘着气说,“年纪最小的书灵。”

  实在太感人了,我顿时泪水盈眶。

  ”可是我根本什么都还没写。“我抽抽噎噎地说。

  ”我们信……信赖你,“歌歌说,”我们都非常期待你的第一部书。“说着,他拉起那个小书灵的手、

  我转过身,无言地跟着影皇离去。如此盛大的离别场面委实领我消受不起。

  ”还有别忘了……“丹斯洛二号在我身后高声念着:

  ”吾等来自星辰,归于星辰,

  生命不过一场他乡过客之旅程。“

  读到这里,我终于知道十一年前的秋天(我还是个刚升初二的小p孩的时候),为什么在读过《来自矮人国的小兄妹》之后的星期六早上,能做出一个心惊却能一直回味的查默宁风格之梦!

  《来自矮人国的小兄妹》,诗龙戏尔得衮斯特的处女作,果然是本好书。

  感谢各位书灵,感谢影皇的点播,感谢《梦书之城》中描述的诗龙瘦身之旅……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好作家。

  《梦书之城》读后感(六):梦游查莫宁奇境

  就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一样,翻开《梦书之城》,就这么掉进了查莫宁世界。这里有善于写作的诗龙,有长着七双手臂的鲨蛆,有巫魔女,有水母灯……形形色色的古怪生物是这个世界的居民。在书乡市这个“小镇”中,大家都为书而疯狂。这些书可以是会呼吸的,可以是藏有机关的,可以是有毒的,当然也可以是普通的。而无论是写书、印书、买书、卖书、偷书、评论书……一切和书相关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而其中最凶恶的要算猎书徒。

  故事的主角传说雕龙希尔得衮斯特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诗龙堡的小诗龙,他带着一份让人惊叹的手稿走进了书乡市。就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虽然未经世事,但是传说雕龙有猎书徒雷根骰的冒险传记,像旅游攻略一般告诉他每个神奇物种、书乡市里各个区域的居民、甚至是一些奇特的食物。

  于是,少年龙带着秘密的文稿在陌生世界中的冒险就此拉开帷幕。当秘密被揭开,传说被识破,天真的少年终于意识到世界的真实从来不在表面。龌龊低下、看起来只配受人唾沫的地方,有它曾经最喜爱的诗龙居住。曾经意气风发的诗龙如何落得如此下场,它无从得知,也不敢窥探,毕竟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不为他人所理解的过去。慷慨好客的好好先生其实是老奸巨猾的阴谋家。臭名昭著凶残暴虐的恶名背后,却是和平可爱的小生灵。传说中最神秘可怖的黑暗帝王,原来是可悲的受害者……尽管这个奇幻世界光怪陆离,充满惊喜与神奇色彩,尽管阅读时不时能看到逼真、形象的插图,尽管抱着轻松的心情走进这个世界,然而这一切表现中所蕴含的本质依然是这个真实世界中潜藏的哲理。

  说到插图,不得不说,这是《梦书之城》除了那个极富想象力的世界之外带给我的又一份巨大惊喜。每一幅插图出现的位置、描绘的画面都是对查莫宁世界的有力佐证。小龙刚到书乡市,对这些古老神奇的建筑好奇不已,书页上立马就能看到一幅书乡市场景写照。吃饭时拿到一份神奇的午餐,段落下面就是这份午餐的靓丽身影。摸到一本让人中毒的书,翻过来就是黑底白字的两页“你中毒了”,就好像是自己拿到那本书一般。不得不佩服作者莫尔斯画家出身的功底。让人第一次把小说看出了漫画的风格。

  难怪欣赏过查莫宁这个细节丰富细腻的世界的人们都把莫尔斯与道格拉斯·亚当、托尔金、斯威夫特、霍夫曼等著名小说家相提并论。因为翻阅《梦书之城》时,会有爱丽丝一般身临其境之感。

  《梦书之城》读后感(七):爱书者的梦

  一份精彩到让所有作品都黯然失色的书稿、拥有各种珍古奇书的书乡市、一不小心就会踏入陷阱的地下迷宫、等待读者发现的蛰梦书、作恶多端的猎书徒、善良好客的书灵、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影皇、带给作家创作灵感的奥母、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灵,我就像一个孩童般,面对眼前眼花缭乱的新世界,喜不自禁。这个梦书之城是我会想要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书也是我乐于阅读的,这里的古灵精怪更是我想要遇见的。

  莫尔斯同样营造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但他的精彩并不在于情节,甚至读完全书以后,我并不觉得情节有多么跌宕起伏,但却吸引我不停想要看下去,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诚然,这是个好故事,来自诗龙堡的少年,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带着诗艺教父留下的手稿来到书乡市寻找作者,却被迫展开了一系列神秘的冒险,最终得到了作家们梦寐以求的奥母。书中许多桥段都让我印象深刻,当书灵告诉还未有作品问世的诗龙,有一个小书灵已经以他的名字命名时,诗龙激动得不能自持。这是书灵在表达对他的感激与信任,他们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这一刻,我不禁也觉得无比荣幸与自豪。

  支撑着情节并使之饱满激越的是莫尔斯的语言,他热情洋溢、栩栩如生的描述引领读者来到查莫宁大陆上,随着诗龙的冒险,探求这个只有读书与写作才有意义的世界。对于热爱读书、热爱幻想文学、热爱书籍的人来说,这本书尤其能唤起共鸣。想象一下若你流连忘返于二手书店中寻找不经意的珍宝,若你陶醉于纸散发的墨香味儿,若你爱着毛边书的独特触感,若你为一个好故事深深触动,那你怎么可能不爱上这本《梦书之城》!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中仿佛都能感受到激情勃发的鼓点,回想在心中。

  莫尔斯有关查莫宁的故事都互有联系,看到这些熟悉的角色就让人想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将这个世界拼接完整。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查莫宁小说,但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本!

  《梦书之城》读后感(八):祝所有不读书的人长寿且无聊得要命

  莫尔斯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梦书之城》开篇即说“懦夫或神经衰弱的人最好别看这则故事”。这毫无疑问会吸引好奇心大过天的人,比如我。书看了没多少,我兴奋得要命,跟朋友说“哎吗这简直是童书版的《盗墓笔记》”。

  故事发生在“查莫宁”这个虚拟的星球之上,诗龙的师傅临终前留下一部精彩的无名作者的手稿,让诗龙去寻找作者。由此,诗龙踏上了一条凶险与荣耀并存的寻宝之路。这条路的起点是“书乡市”。

  书乡市拥有五千多家正式登记营业的旧书店,还有一千家左右半合法的小书店;此外还有多得数不清的流动书贩,他们有的使用装有滚轮的书架,有的推着手推车,有的斜背着书袋,有的用独轮车载着各种你想象得到的图书。书乡市还有六百多家出版社、五十五家印刷公司、十几家造纸厂,以及为数越来越多、以生产签字和印刷油墨为业的作坊。另外还有贩卖成千种书签与藏书票的商店、专门制造书挡的石雕作坊、堆满书架与写字台的木作坊、家具店……

  而在这个奇特的城市里面,活跃着各种跟书相关的神奇生灵。“书灵”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不需要食物,只需要阅读,一个书灵充分阅读喜爱的作家的作品就能有饱腹之感,并且形体灵魂都跟这些读物相似。

  “猎书徒”有点儿像职业“盗墓人”,他们是一群目无法纪的亡命之徒,身上带着矿灯和水母炬,穿着皮革制成的刀枪不入的服装、甲胄和锁子甲,还带着斧头、刀子、尖头十字镐、放大镜、缆绳、细绳以及水瓶等工具。让人称奇的是罪名的猎书徒雷根骰,他研究图书制作史和图书艺术沿革,蒙住双眼凭双手就能分辨纸张,凭借气味区分不同印刷油墨的能力,甚至精通地质学、考古学与井道工程,研读关于各种地下动植物的图书,熟练掌握各种求生技能……

  在书乡市广袤无垠的地下迷宫里,潜伏着各种危机:至今尚无人知晓的各种生物、巨型昆虫、会飞的吸血动物、岩浆蠕虫、咬人的甲虫与毒舌等等。这些东西与书灵、猎书徒一起,陪诗龙在光怪陆离的图书世界里冒险和成长。

  德国人以非常优秀的阅读习惯著称,从事蓝领工作的人也热衷于阅读哲学书籍。《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详细分析了这位德国元首的阅读习惯,而他个人就是领教了阅读的功用,才会想到从神秘力量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入手控制整个国家的思想。这本《梦书之城》正是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德国人对图书的膜拜和喜爱,虽然是童话,却是用非常写实的方法描述了一个爱书人的天堂。

  “读书无用论”已经泛滥了好长时间,而且随着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读书”更加娱乐化,无论是传统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带着浓重的快消品味儿,不同的读者消费着不同图书的不同使用价值,从好的方面看,“书”的形式多了,便于携带便于保存便于检索,读者可以更“多”地占有资源。可是从坏的方面看,数量的提升是以质量的下降为代价。书籍的内容快餐化,没营养,长此以往会让人对阅读越发缺乏兴趣和敬畏。

  中国古语鼓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误导很多人把读书当成升官发大财的途径。其实我们都知道,读书不太可能直接给人带来大笔财富,但是读书给人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终身受用。以我的能力,我实在无法说清楚读书的具体意义在哪里,只能说,我觉得读书的意义是提升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提升一个人从教育体系里得不到的素质。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起起伏伏,当坎坷、挫折来临的时候,读过很多书的人会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整能力,能够很快地平复情绪,克服困难。总之,读书对一个人很重要,对这个世界很重要,因为它能带来更多的想象力。

  这也就回到了《梦书之城》这本书上面。这本想象力丰富的书的封面文案很有意思:“这是真正的冒险:书籍会伤人、毒害人甚至取人性命。”如果你喜欢的是迷迷糊糊的幸福感,那么最好不读书,不思考就可以很快乐,无知能带来眩晕的幸福感。但是,如果你希望得到醍醐灌顶的酣畅,如果你想揭开扑朔迷离的真相,如果你渴望在纷纷扰扰的花花世界中守候一方清明所在,还是读书的好。

  最后,祝所有不爱读书的人长寿且无聊得要命。

  《梦书之城》读后感(九):用执着与无畏填满生命的圆桶

  《梦书之城》是一本魔幻小说。但,绝对是一本高级的魔幻小说。作为资深哈迷,我深切地体味着J•K•罗琳浪漫主义的女性气质和奔放的想象,至今,我身边一应哈迷都坚信霍格沃茨的真实存在。《梦书之城》的作者瓦尔特•莫尔斯出生于1957年,比J•K•罗琳大了近10岁。男性。相形之下,男人的澎湃激情、宏大想象、内在重量和构架严谨在这本书中更为突出。

  与《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人物塑造略有不同。哈利在每本书中都是当一不二的主角,同时配以这本书中特定的第二主角和一以贯之的大对头伏地魔。《梦书之城》中,虽然诗龙堡的年轻诗龙——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才不过七十七岁)秉承诗艺教父丹斯洛(临终前八百八十八岁)的遗言,前往书乡市历险,九死一生,然而,我认为,真正的主角不是他。

  教父丹斯洛临终遗言富含哲理:“一个生灵一生中只能有一个圆桶,而我的则相当圆满。”“一则故事如何开头,如何结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发生了什么。”

  神秘诡谲的书乡市,既有让人意乱神迷的蛰梦书,还有残酷压榨作家的经纪人野猪族裔,更有残酷嗜杀的猎书徒;有生死自负的凶恶书馆,有贩卖诗人血液的半侏儒,更有阴森怪异的恐怖客栈。当然,还有“被遗忘的作家坟场”,以及收人钱财专写恶毒文字的“毒舌巷”。

  真正的故事从会读心术的奇必测开始,“请听从我的劝告!用最快的办法离开这座城市!再见——不对,是永不再见!快逃!快逃!趁还来得及,快逃!还有,避开这个三轨圆!”

  一切无可避免地发生。传说雕龙戏尔得衮斯特被含有毒素的凶恶书毒混,陷入了书乡市的地下迷宫——位于查莫宁下方的神秘莫测的邪恶之地。险些被“书流”活埋,又遇到胜利蠕虫,陷入亡魂之域,从蜘XXXX蛛足下逃生,却撞在了独眼白蝙蝠手里。就在被猎书徒将要砍杀吃掉的一刻,一阵巨大的声响出现……

  与书灵的相遇揭开了新的一幕。这是全书中最理想主义的桥段。然而,随着皮革洞穴的被攻占,书灵的城堡毁于一旦。在奔逃中,锈地精、哈劈雷的依次出现,不过是为了等待那一刻——影皇的现身。那有着巨大叹息的摄人魂魄的影皇,终于露面了。

  影皇的所在居然是“恨影宫”。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请相信我,这辈子我没见过比这个万影之帝更美、更狂野、更令人畏惧以及更悲伤的了。”

  影皇、纸夸父,他的由来与存在是这本书最大的悲怆——从前是个人,现在是个怪物。从前身材矮小,现在是个大块头。“我是个怪物,一个凶手、一个猎手。我是恨影宫的皇帝。我是——纸夸父。”

  当他意识到自己变成了一个邪恶骇人的怪物和凶手的时候,“我哭了起来,但没有流下泪水。但我的感受却和一个觉得自己被所有人遗弃而嚎啕大哭的孩童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了悟到自己到底变成什么了。”

  由高空跌落谷底,由被人残害变为杀害别人,纸夸父清醒地在痛苦中沦陷而无能为力。深刻地洞察自己的悲哀,而不能自救。这样的对自我的鄙视与哀悯不仅仅是纸夸父的悲哀,也应该是每个外在与内心、每个初始与现在背道而驰的人的共通的悲哀吧!这个人物的塑造,才是这本书最灵魂、最深刻的所在。也是这本书超出一般的魔幻小说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影皇是全书的主角与核心,书灵的存在就是一种来自灵魂的救赎。在全书的高潮段落,当影皇与诗龙面临绝境的一刻,来自书灵的歌声宛如天籁,那个忸怩的小书灵的命名,是全书最为温情的一页。

  终须离别,而临别的瞬间,“不要呀!”我大吼。影皇“开始放声大笑,那是我久违的影皇沙沙响的笑声。我的泪水突然止住了,因为我感觉得到这是他好久以来第一次这么快乐,快乐又自由。

  “我相信我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了他的眼睛——那里闪烁着一股孩童难以抑遏的喜悦之情。”

  在这一刻,你会知道,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往往并存。当你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时候,终有一刻,必将获得人生的自由。这是《梦书之城》之于我们的启示:用执着与无畏填满生命的圆桶。

  《梦书之城》读后感(十):德国的幻想小说《梦书之城》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机器人瓦力》?瓦力捡到一柄像叉子的勺子,不知道把它放在哪一堆里,只好把它单独地放在中间,我现在就有种这感觉。

  我也读过不少外国小说,比如法国的、英国的、俄国的,偏一点的也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好兵帅克》,刚刚放下的波兰小说《火与剑》……德国的好像只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茵梦湖》印象较深,无论如何想不出他们有哪些幻想小说出名来的。反正我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材,一只诗龙堡的77岁的少年“龙”得到他的八百多岁的叔叔音韵旋雕龙丹斯洛的一份遗产——一份“绝顶”的,可以看了让人又哭又笑,满地打滚,忘了饥饿的,让所有作家都绝望无法企及的绝妙手稿!为了调查这位神秘的作者,他踏上了一段危险的寻找之路,这段危险之旅在谁都无法猜想的地方,那是个每个人都爱书如狂,视读书、买书为生命的城市,你要没在家里买上几百、几千本书,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那一种。

  这是一部从封面到符号都费尽心思为读者营造氛围的书籍,正如文章所说书籍会飞,也会伤人。从封面就开始为你制造一种心理压力。你作为一个正在读书的人,读的是一本“读书要人疯狂老命”的书,看着封面堆积如山的书中一只眼的怪兽,想象一下视线所及都是书籍,一只“诗龙”在怪物丛中,他们都抱着书,看着书,争抢所谓的珍藏本。能抢到一本孤本,就可以获得巨大财富的怪物城市……然后,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每一页都会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给你一个恰巧符合你心境的一张古怪的图片,还有当“诗龙”翻开一本古诗书,上面满篇写着“你中毒了”——真的在其中两页写满了单独字体“你中毒了”的页码,而后“诗龙”晕过去眼前一黑的一段话就在黑底上写着白字对应着情节,给人的感觉像是读“3D”故事书。这位连环画作家在用文字做画哩!

  面对着这本说不上是恐怖亦或悬疑,童话亦或传说,科幻亦或魔幻,文字亦或画作,正统亦或荒诞,一本你捧起来读的,说是读书有危险的读书怪兽的在书籍里冒险的故事……你说要命不要命!看过这本书后,我把这本画满书的书放在书架的哪一个类别里?我郁闷,我抓狂,我又一把一把往下薅头发。

  晚上,我做梦,一个叫瓦尔特•莫尔斯的鳄鱼头怪物“嘎嘎”怪笑,“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梦书之城》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