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谜》是一本由纪连海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琉球之谜》读后感(一):唯有一声叹息
第一次接触“琉球”这个词语,应该是高中或者是初中的历史课本吧。由于那个时候的历史学习并不系统,也不怎么深入,使得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个历史认知的误区——琉球即台湾的古称。在纪连海老师的《琉球之谜》中,我才第一次知道,此琉球非彼琉球,但是它们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甚至有时候连它们自己本身也是千丝万缕。如果非要那么清晰的区分出来,大琉球是台湾,小琉球是琉球群岛,而这个“琉球”。固然有一个定语“小”,但是在历史上,它曾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和中国那么远这么近,它也是台湾的群弟。如今,它有了另一个名称,叫做日本的一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更迭易主本是常态,但是对于琉球“易主”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可能会夹杂着复杂的心痛感。
因为这个国家在被日本侵略之前,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曾经的那个中国,泱泱大国四方朝拜,尊崇礼仪也善待友邦。这使得琉球也好朝鲜也罢都真心实意的臣服于这个国家。我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历史上如此的强大令很多其他国家纷纷成为她的藩属之国而感到骄傲,而是,历史上这个国家,令那么多的邻邦深深信服和崇拜。这些是发自内心的,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礼”字。大国并非恃强凌弱,小国也并非忍辱偷生。大家以礼待之,以礼还之。都是主权国家,是自由平等的相互联结的关系。1872年,日本单方面的宣布琉球王国是属于他们的“内藩”,是他们领土的组成部分。那个时候,这个几乎路不拾遗的国家里根本没有可以抵御外地侵略的武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于自己的宗主国。其实,早在1609年,日本就对琉球存有觊觎之心,只不过,当时的日本,从实力上来说和清廷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真的要硬碰硬,吃亏的肯定是他们自己。但是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到了1872,那个时代的实力格局可跟200多年前不一样了。从1840年西方的列强用坚船利炮打来天朝上都的大门开始,那个能够羽翼四周友邦的强国,早就名存实亡。实力摆在那,自己都自顾不暇,琉球希望得到帮助的希望也只能是美梦一场。对于人也好对于国家也罢,其实不都是拿实力来说话的吗?琉球王国的沦陷,恰恰从另一个侧面揭开了中国曾经丧权辱国的一段历史的伤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琉球王国曾经是那样天真和纯洁的国家。全国无武装,人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战争。就算这样,他们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宗主国,在外敌的入侵下,他们所有的单纯和美好都沦落了。我们不敢说,琉球的亡国,中国有多少的责任。我们今天阅读的,是充满血泪的近代史。而琉球人民阅读的呢?什么也没有了。一个国家被吞并之后,记忆就会被蛮横的抹掉。这点小日本特别会做,在中国也没少做。什么伪满洲国什么伪满的教育,等老的一代琉球人死去之后,新的一代,读的是日本的课本学的是“大日本帝国”意淫出来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终于,冲绳县的人们有一种方言叫“琉球语”。估计和咱们现在说家乡话是一个概念,不过,全国不都是要普及普通话的吗?哎,那段历史,中国对不起自己,也终是负了自己的藩属国。
蒋介石先生没有想到,那一日他在琉球问题上的游移不定,早就了今天的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钓鱼岛问题。我无意谈论政治。只是要说,历史上的每一步,也许只是某一个人微妙的画下一个点,也会对未来有所影响。小日本很多时候都很无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不过有的时候,看历史的时候也会想到我们中国人本身。有些问题游移不定有些时候感情用事,这和我们国民性格也有关。历史上我们曾经以自己绝对的实力尊崇着“自由平等博爱”,这个世界终归是用实力来说话的。再没有那辉煌盛世,也没有那君临天下的实力,想要和平的解决问题,不是很难,是不可能。
琉球已矣。今天,琉球群岛还是日本所有自治县里面最穷最艰难的。我想,什么比丢失了历史丢失了文化丢失了风俗和礼仪更痛苦呢?他们曾经是自由的。如今却忘记了自己自由的过往。对于这个曾经的独立国家,我们也唯有轻轻叹息一声了。
《琉球之谜》读后感(二):琉球之谜,依旧是个谜
印象里第一次知道琉球是通过高中历史课,讲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割据台湾及澎湖列岛,此前关于琉球的教课统标普及几乎为零?或许是我记忆有误?拿到这本纪连海老师的琉球之谜,我是怀着一种很激动的心情去翻开,结果,只得到一个“曾经”,琉球曾经为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本书现在再重新提出来,也许是正好适应现在的政局,世界关注的焦点,钓鱼岛问题。让我呐喊一句,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小日本赶紧滚蛋!继续说这本琉球之谜,实话讲对琉球的了解真的不多,但是看这本书能够全方位的从历史到事实依据来讲琉球的整个交替状态。即使看到最后还是归为日本辖管,但至少知晓了琉球的祖宗渊源不是。
讲到曾经,想到中国帝制最古老的一个对待番邦附属国的待遇就是“朝贡”,琉球的名字相传是隋炀帝时候所取,当然本书中用很明确的历史资料来证实这些相传,可看度很高。原本琉球也是国王制度的一个小地方,本来可以淹没在整个太平洋浩瀚之中,奈何牵扯到了中国和日本,一个人口大国一个经济大国,琉球自然也就有了可关注的地方。其中讲了许多琉球的风俗民情,受大中华的传统习俗影响颇深,在文化、文字、音乐、服侍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从此可见在当时的炎黄子孙文化流传到底有多广。而本来相安无事就可以这么永久平安清宁下去的地方却因为掠夺侵占欲望强烈的日本的侵入而受到改变,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者打死琉球人,这些做法看到就让人想到日本人一贯的军国主义作风。时间走过隋元明清,到民国时代,蒋介石的二拒琉球有意思,罗斯福跟他提到要把琉球还给中国管理,但是蒋介石拒绝了两次,结果导致二战后琉球划归美国管理后又“归还”日本,好么,自己的东西不要推给别人,事后又反悔,讨好美国又惧怕日本,因这个致使琉球没有回来。但是很多历史又并不是如表面上所见的那么简单,琉球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上的诸多相争。
这书不怎么厚,费不了多少时间就能看完,关键是可以当做历史故事来看,还比较有兴致。书后附赠的光盘貌似是纪连海老师的讲座视频,还没来得及看,而书的内容就是视频内容的文字版,其实这样一看直接看视频就更OK?毕竟是声色并茂。
《琉球之谜》读后感(三):“万国津梁”知多少
就在我正读着这本书的某一天,无意中打开电视看到上海纪实频道在播《冲绳往事》,正巧也在讲琉球,想到我一个月也难得开一次电视机的频率,这样的巧合让我有点意外,又似乎是注定,仿佛在告诉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个时间,我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琉球的知识。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冲绳,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冲绳的原名叫琉球,又有多少人了解琉球群岛原本与日本并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语言(如今冲绳的方言也依然是琉球语)和统治者,而中国则是它的宗主国。并且,由于琉球群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贸易发达,因此而被称为“万国津梁”。
而这样的一个王国,如何又变成了日本的托管之地?历史总是有偶尔也是必然,我并不想讨论琉球国究竟该由谁来管理,也不喜欢“本来应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但是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我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历史的真实面。虽然日本以武力强占琉球王国,并且单方面把它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的行为是有争议和不正义的,但是发生的就是发生了,没有一场历史的发生是“不应该”的,琉球王国的消失,就如同历史上很多国家一样,或许也是历史发生的一个必然吧。
本书应该算是一份关于琉球王国的讲稿,讲述了琉球王国的历史,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琉球问题的形成,琉球被日本托管的始末,以及中国对琉球深远影响,条理比较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可以作为琉球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普及读物。另外,本书的文字非常的口语化,所以与其说是在“读”,倒不如说是在“听”,在随书赠送的DVD里有本书内容的现场讲座,听着纪连海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再加之制作方的配乐和配音,我觉得比起单纯的文字要生动得多。
由于今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纷争,如今中日间的关系变得格外敏感,在这样的时期读这样一本书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相信每个读者心里一定都有不同的情绪。历史有助于我们思考,很多事情不是靠满腔热血就可以成就的,所以如何更客观得去看待历史问题,更理性得来面对现今的问题,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
消失并不表示不存在,对于太平洋中间的琉球群岛,我们应该去记住,记住这个曾经有着“万国津梁”美誉的琉球王国。
《琉球之谜》读后感(四):解谜
收到《琉球之谜》之前,与X师聊天,说起琉球,竟然都不知道它的前生今世到底是怎么回事。师说琉球是台湾从前的名字,我则以为琉球就是今天的钓鱼岛。可笑我和X师的无知。脸红!
感谢纪连海,从前看他不务正业在百家讲坛唾沫四溅地穷白话,没有太好的印象。今天读了这本由他在“新杏坛”宣讲录音整理而成的《琉球之谜》,还真对他刮目相看了。在钓鱼岛千钧一发中国人民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坚决跟新小鬼子斗争到底之际,纪先生以详实的历史事实,把琉球列岛如何从一个独立的王国被老鬼子软硬兼施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不择手段一步步变相演变成它的领土,并且改名叫作冲绳,把日本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活灵活现地画在了琉球的历史上。
我总在想,中华民族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却在历史的长河里没能很好地磨炼出民族的强筋健骨。胆小怯懦,软弱无能,打从腐朽的清朝末期开始,受人欺凌的历史写尽了民族的屈辱。面对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面对这么一个并不伟岸的民族,我们堂堂有着几万万人口的中华民族,凭什么要饱受它的欺凌!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举国上下,皆有义举,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已彻底不同于腐朽的清政府蒋家王朝。但是,我觉得我们做得还显不够。日本国今天以将钓鱼岛收归国有之名,变相地占领钓鱼岛,与当年它们将琉球由中国的藩属国而变为两国共同藩属而最终成为由它真正的领土,何其相似。
好在,中国已非从前的清王朝,以我们今天的实力,我国的军事能力,对钓鱼岛,甚至对日本列岛,都尽在掌握之中。不信,新小鬼子试试看。
捎带着给纪先生提个意见,您老先生在新杏坛讲古蛮好,您就甭去什么溜光大道回声嘹亮我要上春晚当嘉宾了,您不适合这个。您以为然否?
《琉球之谜》读后感(五):痛失之重
不读此书,还真不知道琉球曾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小岛国存在过。读完全书,更有一种深切的愤恨充斥胸间!又是小日本鬼子,过去,把属于中国的琉球王国(琉球王国散布在台湾东北和日本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琉球群岛由北、中、南三大岛屿群共一百多个岛屿组成)强行霸占,改为冲绳(现在的日本冲绳县),现在对钓鱼岛(钓鱼岛位于琉球群岛南部的岛屿群先岛诸岛之北的海中),又起觊觎之心!自清朝甲午战争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这小日本国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实在难以计数,现如今,狼子野心不消停,又要来争夺钓鱼岛主权。在过去,中国积弱积贫,弱肉强食,在今天,发展强大的中国,小日本你胆敢再进一步,咱们走着朝!小日本想掠夺中国钓鱼岛主权,中国绝不允许,中国人民绝不允许!
现在的我们,只知道有个日本冲绳县,而没几人知道冲绳县曾经不叫冲绳而叫琉球。曾经的琉球,是一个存在了近800年的独立王国,自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起,琉球就已经是明王朝的藩属国了。中琉的宗主与藩国的地位关系一直持续至清朝,直至1872年(当时1872年的中国,正是同治十二年的大清朝,天朝大国已不复,虚弱积贫中,被迫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俄阿条约》。这个时候的日本呢,明治维新之后发展如日中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日本人野心勃勃要扩张领土,于是就通过武力侵占了那个没有军队、没有警察的纯良小国---琉球。本来中国作为琉球的宗主国,琉球本就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理应出手救援,无奈此时的清政府,本身中心大厦已摇摇欲倾,自顾不暇,哪有能力去救援山长水远的小小藩国琉球呢!于是,够资格嚣张的日本于1875年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朝贡,并且于1879年将琉球最后一位国王流放,把琉球改名为冲绳县。至此,琉球国灭亡,被日本全面占领。
纪连海老师的这本《琉球之谜》,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时有一种可以意会的幽默感,从历史角度出发,正本溯源,以客观的视角和真实的细节为我们揭示了琉球古国的历史,讲述琉球国的前世今生。
读至后来更让人扼腕叹息:纵使清朝时琉球被日本强行霸占,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我们是完全可以拿回琉球的啊!只是开罗会议时,当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收回琉球时,蒋介石的错误决定,让琉球这个曾有着“万国津梁”辉煌历史的小岛国永远地回不到宗主国的怀抱了。
琉球是中国的,中国已痛失!钓鱼岛是中国的,中国不允许再失!
《琉球之谜》读后感(六):原来琉球是群岛呵
又是一本看了超久却忘记写评的书。
记得是半年前在地铁上一口气就看完的,看完后还和儿子聊了好久,急着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和他分享。
我是严重的地理盲啊,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自己太丢脸了。出了门就不认识路,看地图也不懂看,广东有几个市也不清楚,中国有几个省也记不得,哪里产什么更是一无所知。至于几大洲几大洋,经常性会忘记一两个……所以,当我看到本书书名——琉球时,我真的以为琉球就是钓鱼岛了。
于是,通过本书恶补了一大番,才恍然大悟,原来琉球是一系列群岛的总称啊……原来钓鱼岛只是其中的一个。而且,琉球在过去,是独立的王国啊。汗颜到了极致。
最近钓鱼岛的活动报导得少了很多,不再是人们的视线焦点。也是,每天层出不穷的犯罪事实、明星的绯闻事实,都具有高度的吸引力。而一件事是否能成为焦点,也与媒体的作为有关。因此,是否引起关注,也与背后的波涛暗涌密切相关。
“假如读书的时候不分地理和历史就好了。”
在看本书的时候突然有这样的念头。
很多时候,地理和历史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学生的课本,具有本书这样浅显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生动性,相信孩子们的成绩会更好,且也不会培养出像我这样的地理盲了。
本书排版疏朗,内容其实也不算多,但是具有寓丰富的知识性于有趣的文字中的特点。且附带的各类图片,也加深了我们对琉球的理解。在读到日本一步一步蚕食琉球时,心中难免产生一种伤感之情。若是我们的国家没有遇到那么多的灾难,是不是,现在整个琉球都还是我们的领土呢?
在今日,钓鱼岛之争依然是中日的矛盾所在。很多不理解的人自然只会骂政府不够强硬,但是,想来政府也有很多难处吧。还是看到很多行动在悄悄地准备中,相信总有一天,钓鱼岛会回到我们中国的怀抱的。
《琉球之谜》读后感(七):以史为鉴
琉球岛这个名字在看历史书籍时经常会出现,但总是让人分不清具体的地点,有人说是台湾有人说是日本,只有近几年出现了百度百科才对琉球岛有了完整的定义,当然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是不是经过专家的审核也都说不好。近几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十分紧张,也通过很多媒介有过不小的冲突,从早期的拜靖国神社、更改历史课本,到近几年的争夺钓鱼岛。近几个月日本与中国关于钓鱼岛主权的问题争论得愈演愈烈,演习也好游行也罢,人们用各种方式明确着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也使得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空前高涨,连美国及中国邻国都参与其中。所以纪连海老师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马上赢得了众人的注意。
这本书是纪连海老师讲演的记录,而且充满了纪连海的风格。纪连海通俗易懂的用各种史实介绍了琉球岛的历史,包括地理情况、风土人情、与中国几代政府的关系,以及最后的历史。本书也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对于钓鱼岛主权的疑问与好奇,也看到了其实日本的冲绳原本属于琉球群岛一部分,也是当年被日本侵略的一个岛屿。
中国人一直都很讲究记录历史,特别是当年清政府末期的沦陷史,抗战期间的奋斗史,为的是以史明鉴,让年轻人看到由于中国当年的落后与不团结造成了中国国土的流失造成了中国人民的大量死亡。中国政府反复教育人民不要忘记当年的历史不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仇恨而是让人们记住我们为什么沦陷,我们怎样才能强大。
当年清政府的无能让琉球岛这个给中国进贡多年的藩国求助无门,看着日本占领自己的土地,国民党对琉球岛的态度也让人不忍去看。不管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历史教育我们国家的土地与国家的人民都是不可放弃的,不管它多小他多无知。所以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看到琉球岛的历史也看到了中国的历史,更让我们记住了当年的历史。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学习,相信中国政府不会如当年般退缩,相信中国人民不会如当年般软弱,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将不可动摇。
这本书的包装和排版虽然很简陋但是书后付了一个光盘,纪连海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说将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琉球之谜》读后感(八):比谜还谜得谜
纪连海老师的这本大作能够时隔一年后又火起来是托了那个破小岛的福(去年出版的时候有没有火这个真的不知道)。有人也许要问,纪老师讲的是琉球群岛,钓鱼岛出了事这本书怎么红起来呢?废话,《尚书》里面都能扯出“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这种鬼话来,而且后人居然还能把应该是爱人及乌给说成爱屋及乌,再加上纪老师所讲内容里面牵扯到了一丁点儿钓鱼岛,那么火起来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嘛
纪老师对琉球群岛历史沿革的讲述脉络非常清晰,从上古传说开始通过政治经济文教等诸方面详细的论证了琉球应属于天朝,读来振奋人心,一想到那么漂亮的群岛,民风淳朴,海产丰富,应该属于我国,简直要激动的浑身抽筋。平静下来后想一想,还是让泥轰管着琉球比较好,基于我朝见一个先天条件不错的就毁一个的特异功能,像琉球这么好的地方还是独立最好,不独立总之不能让天朝接手,相信着已经成了普世真理了。当然,我这样说并非表示其他国家就仅仅在关心如何施政,日本人自打把琉球弄过去之后坏事也做了不少,如纪老师所述,从德川家康(明朝那时候)开始就一直打琉球的鬼点子,后来直到清朝式微才意&淫成功,不过鉴于李鸿章和何如璋(凡是骂李鸿章软弱无能的人都不如去死好吗,不明白历史事实就在那胡吹)的威势和“无赖”手段,泥轰一直不能顺心如意的占便宜,后来还是靠吃人嘴短的该死的洋鬼子横插了一脚才阴谋得逞,如今让琉球变成了日本的一个县,咱们过去玩都得弄上签证才行了。整个过程说的非常详尽,确实是图书这一块里面对了解琉球最全面且简明易懂的了。
综上所述,我对于这本书整体非常满意,但我想抱怨一个问题,这也不是纪连海老师这本书的问题,而是自打百家讲坛开始给主讲人们出书后,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开始搞讲坛,比如纪老师这个琉球之谜就是山东卫视的《新杏坛》里头的,既然出书了,那就整理一下再出不是多难的事儿啊,随书附赠了一个光盘我还没看,估计就是纪老师的讲学,那我有光盘了,我还看个毛的书啊,书面语和口语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好歹也润色一下吧,又不是叫你篡改。
:泥轰那块,一直没放弃丑化咱们的形象,泥轰拍摄的讲述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暴风雨》由其国民女星仲间由纪惠主演,把我朝政治描绘的颟顸无能,跟史实差远了,还说我朝派一个长得就跟缺染色体一样的怪胎徐太监去监国(你妹的太瞎扯了,姓徐的人都要哭死了好吗),最后尚氏王朝的国王看国家无望了就主动结束统治上东京去过好日子了……虽然这片子本身就有点魔幻元素,不过我还是看吐了,首里天加纳志和闻得大君你们真是太惨了,我大天朝太牛逼了,一个宦官就把你们搞成这样,泥轰也跟我们学坏了,傻×一样的丑化对手专打自己脸
《琉球之谜》读后感(九):不如我们吟吟诗词、谈谈风月
多年前有一日,朋友问:近来读什么书。我老实回答说读余秋雨合集。朋友大为惊诧:你怎么就堕落到这般田地?然而当时我却一点也不愧,支撑理由有二,其一是杜工部笔下可百用不厌的诗句: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要对余先生或毁或誉,先得看看尔曹有无这毁誉的资格。我只将读书视为消磨时光的计谋,浑没有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高的英豪之气,只好承认没资格评论;其二是那本书自东市售卖报刊杂志的书贩中购得,虽然她自称书是正版,但这正版集结的显然内容太多、字体太小、错字连页比比皆是。然而价钱尚可,一十五两银子便能买回,不算持家无术。
说起余先生来,是因为书上印着“电视版的文化苦旅、高雅艺术的大篷车“,再者其学术顾问既是余先生。我没所见识,一见诸如苦旅、高雅之类的炒作字眼就觉自己身如爝火,用了千万年的力气也燃不出人家苦士、雅士如日月般亿万之一的光芒。再说,这本书的作者纪连海可是鼎鼎大名,那是上过电视、去过《百家讲坛》的大学者。所以对这本书,就像古人捧读佛经一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手脏污了书、心不静不能读进书中内容。
然而我是有着胡思乱想的毛病的。宿世积习,实不易改。读着读着,就又觉得仿佛幻化成了船上的老僧,船瞧起来大,坐上却不舒服,只好向船家告罪:且容老僧伸伸脚。然后,不如我们吟吟诗词、谈谈风月。
先吟崔颢。《全唐诗》存崔颢诗四十二首,不多,但其《黄鹤楼》却算得家喻户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诗之开阔气象,连李白都为之掷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后来李白虽说修道,却终不能修到心平气和,到底在后来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中与崔颢较了场劲,即所谓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时光如水,自唐而今,已越千年之久。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没落,崔、李两人之诗,想来后世再无人可以超越。夜深无聊,后生斗胆,以《琉球之谜》一书为题打油一首好了:
乾坤浮荡起虬龙,万国津梁残照中。久米池山盈有月,孔丘文物剩多风。
干戈未戢虎狼顾,舆论还博民众同。日暮琉球何处是,横书立简老雕虫。
崔、李二人诗名动天下,诗写完不待宣传,自然传抄一时。后生打油,却必须效老王之举,一手抱瓜一手持惊堂木,请为诸位演说诗何以成。
此书之第一章,讲说琉球名字来历及概说其地貌、因地貌而形成的万国津梁之地位,是乃诗中第一句。第二、六章则讲说琉球与中华如何建立联系,及琉球文化受我中华文化的影响,是乃诗中第二句。第三、四、五章是讲国际上因为琉球而起的一番争端,中华固然有兴灭继绝之意,然而其它各国却虎视眈眈,欲将琉球纳入版图或取得对琉球的管理权,是乃诗第三句之前句。第三句之后句,却是后生揣度,想我中华说琉球是我中华属国,而倭寇却不承认中华自1372年对琉球宗主国之地位,所谓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各自宣传对自己有利之证据,以期获得民众支持。至于打油诗中尾句,语涉讽刺,更有必要为诸位详细解说。
不可否认,此书参考了大量文献,且各个文献均已注明,但文献量过多,反而冲淡了作者本身对琉球的分析,使人读起来更似是一本论文库中摘抄的有关琉球之方面的论文合集品。假如单纯只是论文合集,那它承载着综合各家意见的重要任务,书成之后必定可供学人参考、以养闲人谈资,然而这论文合集,却是直接将演讲的内容印刷成文字,大量可删减的口语掺杂书中,第一浪费纸张影响环保——不到二百页的书籍定价二十六元,我等书生绝粮之日大约不远矣;第二浪费读者时间,十页能写清,偏抻成三十页;第三重论不重事,譬如对极其重要的“牡丹社事件”之起源、结果仓皇一带而过,而事情经过、包括事件责任人意见、处理时的偏差却不提。
然而,毕竟仍是尔曹之论,不废江河。书从我中华的角度对琉球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对当今琉球的归属问题也列出了根据国际法而得出的结论。而结论,当是绝大多数国人都看重并欲要知晓的,所以说,阅读这一本书,大致上可以揭开一直以来琉球岛外飘荡的迷雾。
不过,说老实话,我觉得其实在网上搜搜也能知道这些。
《琉球之谜》读后感(十):历史是个局,琉球不是谜
才云鹏
1372年明太祖时,太平洋上的袖珍岛国琉球开始向明朝进贡,自此,其与越南、朝鲜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在1879年日本强占琉球时,作为宗主国的清王朝已国力衰微,根本无力保护哀哀上门求助的藩属臣民,冀希望于列强调停又无果,于是琉球被日本灭亡。
二战之后,在蒋介石的婉拒态度下,琉球被联合国交给美国托管,后根据《美日旧金山合约》,1972年,日本重新开始了对琉球群岛的统治,并至今。
很显然,明清两朝众多藩属国中,琉球受汉文化的影响更深,最重要的是,500余年间,中琉关系非常密切。读了纪连海老先生的《琉球之谜》,我跟众人一样,首先是起了贪心:假设大清天朝能强横些,落难之中的琉球极有可能归属于我中华帝国了。假设野心再大些,那越南和朝鲜,是不是也有可能都变成我们的外省呢?
当然有可能!台湾曾经不也是荷兰的一个区吗?港澳不也是在邓公据理力争下才实现回归吗?波罗的海三小国不也曾经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吗?
然而,当我们把读史的眼光再放长远一些,我们必然会咽一口唾沫:这不是强横与野心的问题。荷兰已被撵退,苏联已经解体,对所有有自主意向的国家来说,任何占领都是侵略,无论你是野蛮强占,还是趁人之危。而任何一个民族、种族的内心,必然是拥有强烈的自主意向的,毋庸置疑。这样的占领,从根本上是扼杀不了他们的自主之心的,除非,你真正灭了它。就像日本曾经对琉球的根除性质的屠戮。但,即使疯狂如魔鬼,日本也没有能力把琉球人全部杀光,这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琉球人是日本境内的一个定时炸弹,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日本人早知道这一点,所以当屠戮无效的时候,他们采取了文化的渗透这一和平演变方式,其功夫不可谓不巨大,但今天依然矗立在琉球列岛上的中式建筑以及冲绳县博物馆里的那口万国津梁钟告诉我们,这种阴招到最后也是徒劳无功的。这世上最难消灭的,就是种族胎记,君不见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几十年来的连绵硝烟吗?
《琉球之谜》告诉我们,琉球是藩属国里最像中国的国家,有孔庙,有私塾,有相同的文字,有相同的礼仪,甚至比中国人还温良恭俭让,连拿破仑都佩服得瞠目结舌。正是基于这一点,基于他们对大清的耿耿忠心,当他们被日本强占时,当他们对大清的求助无效时,很多国人恨恨不平:保护不了藩属国的宗主国,还叫什么宗主国?说这话的人,没感觉自己也摇身一变,沾满了帝国主义的血腥味了吗?
琉球不肯失身于日本,在于其是一个迥异于大和民族的独立国家,那么对于同样隔海而治的中国,又有何权力去保护、甚至接收这个主权国家呢?
真正的独立,在于民族精神的昂扬,任何一种被庇护、被保护都是徒劳的,甚至会陷入另一场危机中。估计,琉球人也是这么想的。
曾经的万国津梁,而今成为日本冲绳县。本书告诉我们,钓鱼岛不属于琉球,而琉球不属于日本。但现实是琉球已归于日本,日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钓鱼岛,再下一个呢?
世界风云激荡,变局永远存在,但归根结底,葫芦是不会永远沉溺于水中的,它自有向上的动力。琉球的消失,对中国人的提醒其实只有一个: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历史虽然总在设局,但琉球并非中国人的一个谜,我们的面前自有一张密密麻麻的试卷,充满了我们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