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纸牌屋》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9 02:0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纸牌屋》经典读后感10篇

  《纸牌屋》是一本由迈克尔·道布斯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牌屋》读后感(一):翻译这么糟糕,译者你知道吗?

  写在前面:本书是英版《纸牌屋》的译本。与美剧《纸牌屋》不同。但封面却是用的美剧海报~~~这营销策略果然高明!

  最近在读英文版,所以就看了看中文版。中文版开放了部分章节试读,心说书这么好,应该不至于太差。

  看完之后。果然,就当我刚刚没说……

  外文书籍翻译水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大家都表示很难表达准确啊!!!我心说,有点误差也正常,这么难岂能尽现作者本意?

  看完之后。果然,就当我刚刚没说……

  此书绝对准确,因为这大概是直接一个词一个词译的吧……

  栗子:“你自己再来一杯,我请,好兄弟。”

  喂喂~~翻译不要偷懒啊!!!太直译了啊!!!正常人也不是这么说话的呀!!!这是google翻译的吧!!!摔!!!

  联系上下段怎么也该翻译成“哥们,也给自己来一杯吧”,而文章中随处可见这种直译的句子……还真是追求准确啊!咳咳咳~~~如果这样,那不如直接看英文版咯~~~

  而整体翻译完全丧失了英文版冷峻的风格。原版常用语句、独个单词剪短而有力的音韵,英式的词句无线的扩展力以及冷入骨的讽刺意味。仿若莎士比亚的诗句充满魅力,使人深陷其中,刺痛却又成瘾。

  栗子:“目光远大是从政者之大幸。当然,远大的目光只能算是敲门砖一枚。然而其作用非常之大,用途非常之广。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如果天气晴朗,很多政客的目光所及,能达到——嗯,我认识的一些人,甚至能看到巴特西去呢!”

  这读起来毫无韵味、生涩拗口、词语选用的不恰当……

  翻译这么糟糕,译者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而且从译者所写的译后记,可以看出译者文笔尚佳。

  那何至如此呢?

  从现行的营销手段出发,我们可以注意到,书籍采用了正火的美剧海报作为封面(而实际上并不是美剧),以及发布时间也同时为美剧发布的时间2月14日,不难看出似乎是要借美剧这“东风”,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要炒作啊!!!

  现在书籍还是预售,要21日才能正式销售。那么,我们可否这样理解,翻译时间不够,但是由于营销需要,而不得不加速,而使整本书如机器翻译一般呢???

  (当然,事实是否如此,我等外人自然无从得知了。)

  喂喂~~~我们钱就这么好骗???花27.5买你看,我还不如用来吃烤生蚝!~~~

  以上均为个人书评,有个人喜恶。仅供参考,不服欢迎来辩,请勿人身攻击。

  《纸牌屋》读后感(二):政治的真相

  电视剧火了,纸质书也被带动火了起来,我倒没有看过电视剧,反而是因为电视剧火了才想去看看原著,《纸牌屋》的原著小说中文版随同名美剧第二季的开播来到中国,需要说明的是,美剧与原著不太一样,原著背景在英国,原著的男主角叫弗朗西斯·厄克特,登上的是英国首相之位,而在美剧里男主角叫弗兰西斯·安德伍德,最后攀上的是美国总统宝座。

  不过不管怎么变化,内容都是一样,都是政坛里的权力倾轧与政治斗争,小说分为洗牌、倒牌、发牌三部分,围绕着一个地点讲了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故事。

  故事主要发生地是在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的国会大厦,英国国会的所在地,首相从这里诞生,是英国政治中的舞台,但作者自己说,这里到处弥漫着永不满足的勃勃野心,前进的动力是疲惫和欲望。

  男主角弗朗西斯·厄克特是最大的胜利者,他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从普通的后座议员到部级初等位置,再到党鞭长主管内阁,坐稳了政府24个权力最大的位子之一。他稳坐泰山的秘密尽在由他掌管的一个黑色笔记本里,上面记录了议员和谁走得近,可能的枕边人有哪些,他们是否清醒,他们又有没有偷偷窃取别人的钱财,或者和别人的老婆不清不楚,因为党鞭长的身份,他得以全盘掌控一切,而掌握了他人的弱点,就等于扼住了他人的喉咙。

  此后,党鞭长的身份已经满足不了他,他要向首相宝座发起冲击,他的手段并不复杂,过程也没有多漫长,不过是翻开小黑本,给竞选的议员投点手榴弹,比如说这位议员寄出偷情的录音,给那位议员发出他同性恋的事实将被公开的暗示,厄克特就是用这些小伎俩吓退了一个个政敌。

  报业集团老板本杰明·兰德里斯也是推波助澜者,他用手上舆论的力量推波助澜地帮助厄克特登顶,同样是动动手指的功夫,先动用媒体声讨现任总统,造成他民意下滑,接着一个接一个地“推出”让公众觉得大有希望的竞选者,当竞选者一个个倒下、民众极度失望之后,才正式推出“国家的救星”弗朗西斯·厄克特,显然,兰德里斯也是政治的操盘手,但他要的不是权力,而是钱,“只要你们掌权,我就可以继续做生意,做我最擅长的事情——赚钱,所以我才支持你们”。

  作者在书中提到,“实现野心的道路,必是很多牺牲者的尸体组成的”,权力的战争中,倒下去的有被厄克特称为“侏儒”的首相,有被厄克特抓住了弱点的议员,还有识破厄克特真面目被他亲自杀死的女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之时,作者将一切都集中于弗朗西斯和几个主要角色身上,干脆利落,紧凑得没有半点多余的情节,一气呵成,摄人心魄,此外,原著是以英国政坛为背景,而且作者是真正在政坛摸爬滚打过的人,书中的权力倾轧和政治斗争比美剧更真实、直接、敏锐、残酷,有几分可信之处。

  就像作者说的,请沉浸其中,好好享受,估计你也会和我一样看的哑口无言,忍不住又会联想,中国的政坛又是怎么样一番光景,是否更为惨烈,或许,这就是政治的真想吧,信不信由你!(综述)

  《纸牌屋》读后感(三):流血的官场,一般的宫斗——《纸牌屋》读后

  我也是先看的美剧,再看的书,所以一开始就对故事发展的背景、桥段、走向都很熟悉,虽然跟电视版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在情节上也只是部分事情的“张冠李戴”而已。不过残酷性上却毫不逊色,高级从政者有小辫子被人在手里拿着,要你生要你死听命之外你都毫无办法;而媒体的尿性更是被讽刺的淋漓尽致,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讨上司的开心,跟风发文、捏造事实都如家常便饭。

  小说版的《纸牌屋》分了三大章节,分别是洗牌、倒牌、发牌,也大体对应着弗朗西斯这党鞭长摆兵布阵、扳倒首相、拿下选举。相比之下,美剧用两季的叙事安排才达到这一目的,当然有政体的原因(英国首相辞职,党内再选;而美国总统辞职则是副总统接任)但小说更加突出了弗朗西斯的阴险狡诈和残酷无情。只是这种过度集中的描写,反倒使得弗朗西斯这个人物有点脸谱化,没看出性格的变化、内心的挣扎,只看到一个深深地痴迷于权利的人的冷静而又疯狂的行动。身边的配角毫不出彩,对手虽多但几乎都不堪一击,党主席威廉姆斯、首相亨利好像他们都毫无手段任由弗朗西斯摆布一样;阴谋很多几乎完成的毫无障碍;最后亲手解决了帮他下手的罗杰和记着玛蒂(美剧中的Zoe)也看不出任何可能留下的线索,一方面让人对事实的真实性存有怀疑,一方面也无形中让人感受到了政坛斗争的残酷性。我不知道中国的宫斗戏是否类似,不过就我看过的官场小说而言,很少有人可以如此的顺利和肆意的摆布同僚。

  相比之下美剧中他还有个忠心、可靠的下属帮他处理不方便的事情,还有个果断、坚毅、大局为重但也会脆弱的妻子克莱尔,小说里的弗朗西斯几乎亲力亲为,栽赃存款、偷录丑闻,而妻子莫蒂玛则也只是匆匆提过,她很理解丈夫的雄心也很宽容,形象不够立体;不过女记者塑造的不错,甚至相比美剧更为出彩,对于真相孜孜不倦的追寻,也会为爱所困。

  另外,小说中还重点突出了媒体的尿性和奴性,为了获得独家新闻放下身段、毫无节操甚至捏造事实,煽动民众,最受欢迎的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老板们的认可。

  可能是美剧改编的太成功了吧,一本二流的政治小说被改编成了一部一流的电视。但小说本身确实一般。

  《纸牌屋》读后感(四):美剧是集大成者,书相比之下黯然失色

  翻译的一塌糊涂。

  相比起美剧书真的黯然失色。

  情节前半段不够紧凑,后半段虽然抛出了几个小高潮,但是交待的不够细致。

  想从书中猜测美剧结局,却大失所望。文章停在了厄克特把玛蒂推下高台的那一幕。也就是剧中安德伍德将佐伊推下地铁站台的那一幕。

  结局的描写应该是文章中最出彩的部分。年轻的记者作为最后一个阻碍消失在高台下的冰雪之下。有一种《红楼梦》中“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美感。

  安德伍德比厄克特更精通为政之道,这是显而易见的。厄克特以身犯险的次数太多,而欲望又远远没有安德伍德的更强烈。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勇气,特别是在政治之路上。但厄克特拥有安德伍德无法企及的自律和冷静。就像大理石桌子上一尊沉甸甸的雕像,目光僵硬,表情冷淡。

  剧中的克莱尔在书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在剧中却是第二主角,支撑着安德伍德一路向前,在第三季最后克莱尔也表现出了强烈的野心。第二主角的精彩塑造也扩宽了故事的广度。

  而书中的玛蒂,在我看来,并不比剧中的佐伊更有威胁。也不比剧中的佐伊更加生动,青春,有活力。

  作为一个以政治讽刺为题材的小说,作者没有用象征铺展整本小说的打算,就应该在人物塑造方面多下功夫。但作者用了太多似是而非的语句,就是不肯再细致的雕琢人物。如果说一部最好的作品可以让人物活过来,那这本书里的人物只能永远的活在纸上了。

  《纸牌屋》读后感(五):权力的游戏

  同吐槽封面的营销策略,大多数人应该是先听说的同名美剧(美剧太长,就看过半集),不过比起美剧,小说的评价似乎略低一点。

  对于从来没看过政治小说的人来讲,节奏略紧凑,情节也很吸引人。上部厄克特布下的重重陷阱在下篇陆续揭晓,竞争对手一一落马,政治中的厚黑学简直应用地登峰造极。玛蒂斯多林这一人物的加入也让这场冷冰冰的腥风血雨多了点人情,一边是厄克特的老谋深算,不择手段,另一边是玛蒂的甚至有点傻的正义感(真心无力接受两人的感情)。

  即使冰火已经让我习惯了主角的猝然死亡,玛蒂的死却让我始料未及。也许译后记很好的表达出来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虽然很多人看这本书就是为了其中无情的政治斗争,但每个人心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玛蒂那样的正义感,当看到结局玛蒂陈尸雪地之时,想必每个人心中都会一震。人都是有温度的,即使是最冷血无情的政客也会有仅存的一点良知。

  毕竟,并不是世间的一切都能用权力的游戏来衡量的。

  《纸牌屋》读后感(六):权力博弈中的生存与毁灭

  一部名叫《纸牌屋》的美剧火遍网络。而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原著小说《纸牌屋》中文版也在各大图书网站和实体书店掀起了一股热潮。生存与毁灭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正如《纸牌屋》中文版扉页上的一段话:“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纸牌屋》是一本在政治权力领域讨论生存与毁灭的小说,有媒体还形象地将其称为“英版甄嬛传”。

  作者迈克尔•道布斯在书中说到,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是这条路上无奈的过河卒子,只能一路向前。诸如这样的文字在书中多次出现,无疑,在道布斯眼中,权力博弈中只有两种状态,要么生,要么死。中国有句成语叫“成王败寇”,在这本英国政坛小说中,道布斯也表达了这种观点,政治中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对立的结果,没有中间状态。很大程度上,这种政治观与道布斯的亲身经历有关,他曾在英国上议院驰骋多年,历任英国首相特别顾问、英国保守党副主席。多年的从政经验让他对政治有了切肤体验,他将“惊悚”融入“政治”,让人在暗潮汹涌的权力角逐中经历惊心动魄的情感冲击。

  原著主人公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身兼数职,他既是议员、枢密院委员又是内阁成员还曾荣获不列颠帝国勋章。他冷酷无情、野心勃勃,在帮助首相连任成功后却未能如愿在内阁任职,于是他暗中发誓取代背信弃义的首相,并利用政治手腕控制官员,操纵《每日纪事报》工作的女记者玛蒂•斯多林,以此攻击新政府,将矛头指向首相宝座。权力的欲望驱使弗兰西斯不断前进,他不惜牺牲别人来换取权力,就像飞蛾扑向灯光,弗朗西斯好比一只飞蛾,而灯光就像权力。飞蛾不安分的翻腾,带着它所有的贪婪、热情、野心,眼中只有紧紧吸引着它的灯光,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灯光的力量超越了一切梦想,让飞蛾无法抗拒也别无选择。梦想成为一线政治记者的玛蒂•斯多林也是如此,她深受“政治之毒”,成为一线政治记者的欲望让她甘心被弗兰西斯操纵,不惜丢弃良心、道德和人性。后来她爱上了弗朗西斯,但这种感情难道没有夹杂着一丝对权力的崇拜之情?

  在政客眼中,获取权位的过程就像一次冒险,在冒险中充斥着无法预知的紧张与兴奋,有的人在这过程中全速前进并安全到达,而更多的人却闷声倒下再也爬不起来。政治生涯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并不长久,在穷途末路之时也许又蕴藏着新的契机。但实现野心的道路却总有一个原则,它是由众多牺牲者的尸体铺成。弗兰西斯深知“弄权”之道,他懂得适时地进退,该静候时机时他不惜退后几步,该出手时他果断地踏着牺牲者的尸体冲锋陷阵。在故事的结尾,弗兰西斯站在了硕大的唐宁街首相办公室,他似乎是唯一的胜利者,但是另一个“弗兰西斯”会不会将他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下?身居高位也会暴露人最脆弱的部分,弗兰西斯能够面对随之而来的所有权力斗争而屹立不倒吗?

  原著小说的风格和笔调与美剧不同,美剧在原著基础上增添了更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情节来抓人眼球,原著则更加严肃与冷静。这种严肃与冷静的笔调冷冷地呈现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无情,让生存与毁灭的话题拥有了无穷地震撼力量。原著中的权力博弈比美剧更直接、更敏锐、更残酷,所有人都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挣扎以求得胜利和生存,但结果是,有的人享受名利和掌声而风光无限,有的人却沉入黑暗而再无反弹之力。《纸牌屋》的精彩让人读之无法自拔,如痴如醉,因此再多的评论都显得多余,那么就像道布斯说的那样,请沉浸其中,好好享受吧!

  《纸牌屋》读后感(七):权利游戏

  这是第一本因为喜欢电视剧而买的书,想着电视拍的是真好,读一读原著,应该别有风味。

  开始读的时候不太适应,因为是先看了电视,后看的原著,感觉总是拿电视剧的角色往里套,并且剧情不一样,也会两相对比,总体来说是看了电视剧再看小说没有第一看一本小说的那么强烈的让你读下去的欲望。但全书读完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其实纸牌屋可以说是国内的官场小说,这种书无论国内外都是畅销的,政治的魅力总是特别大,人与人的游戏最为吸引人。而我个人又是对政治有关的一切都特别感兴趣,纸牌屋的故事主线很简单,就是谋求首相的权力之路,看点在过程之中的一系列阴谋诡计,书内对于人性的探讨都是比较肤浅的,但是对于狭义的政治来说,讲的却也透彻,因为很大一部分人从政并不是因为什么伟大的理想,只是源于权利的欲望而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纸牌屋所讲的政治还是比较深刻的,只不过鉴于剧情更为夸张,更为跌宕,阴谋论以极为直观的表现在眼前,戏剧效果很强。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小说情节固然十分吸引我,但是从中让我受到启发最大的还是对于欧美政治运行过程的了解,看电视剧更为直观的了解了美国的政治运行,看书是对于英国的政治过程有了框架性的了解。关于最近网上许多人借此电视剧或者书的内容,来佐证欧美的政治,充满了黑暗和阴谋以及私欲,进而证明自身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或者说和我国官场黑暗半斤八两,无谓好坏,从侧面为我们的体制提供支撑,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固然我们的体制和制度并非一无是处,欧美体制和制度也不是完美无缺,但是通过一个电视剧,一本小说的戏剧性内容来判断两个政治制度的优劣那就真是无聊透顶的事情了,这完全是将虚构的东西来对真实的事情进行判断,是可笑的。固然作者是一个曾经的政客,会让很多人对书中内容真实性进行充分联想,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当不得真,作为参考借鉴,了解一种政治运行的侧面倒是还可以。另外,我虽然是喜欢看阴谋论的东西,但我却对以阴谋论来看待所有事不敢苟同,换句话说,我不赞成阴谋论。

  另外,此书的两个主角,厄克特和马蒂的性格和作风我都很喜欢,喜欢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坚定前行的努力。抛开肮脏的政治阴谋,厄克特是一个优秀的人,有能力且意志坚定,不仅有想法,还有办法,这是殊为难得的,果敢,精进,让人敬佩且热血沸腾。而马蒂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有志向,且敢于行动,有能力的女强人,从一个角度来说,马蒂和厄克特是同一类人,有想法,有行动,有办法,思路清晰,意志坚定,区别在于厄克特的底线比马蒂低,更为不择手段而已。

  权利的游戏,几千年来永远在上演着,可见的未来也必然会继续演下去,这个舞台少不了精彩的剧情,也不会少出色的演员。他们有的一朝得志,青史留名,有的一步走错,遗臭万年,最多的芸芸配角,永远默默无名,但无一例外,舞台上的人都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利,实现自己的欲望、理想、价值并支配、引导别人的人生,不管为了什么,但目标一致。这就是政治,人与人之间的权利游戏,吸引着一批批优秀之人飞蛾扑火的进入其中,而关于政治的故事,也必然引人入胜,经久不衰。

  《纸牌屋》读后感(八):给我斗智斗勇的力量吧

  这部小说一读就人不忍释卷,用近一天的时间把这个故事看完。作者有独特的工作背景,因此也更能靠近权力核心层,他给我们展现了英国政坛赤裸裸的相互倾轧、相互勒绊和相互踩跨,有野心有阴谋的人最终迈向了权力的最高点。一切真实得如历历在目。在这里,所有的都可能成为交换,婚姻、爱情、性,当然还有金钱,看不到温情,看不到一丝丝的温暖。遥看美丽,近看苍夷满地,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部书又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在那个权力的旋涡,不知何时就会中枪,不知何故就会倒地,而这一切都在美好的谎言外衣外熠熠生辉,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

  书里有一条主线,那个美丽的年轻的政治记者玛蒂。她不由自主地卷进这个旋涡,她企图发掘事实的真相,但在老谋深算的厄克特面前,她太稚嫩了。她爱厄克特,以身相许,但是并不代表她可以重得与权力抗衡,发现她可能要毁掉马上到手的一切时,厄克特不惜断了她的性命。在男人看来,女人不过是权力的点缀,绝不能影响权力的进程。

  书的封面用了美剧《纸牌屋》的海报,近看细节,厄克特坐在权力的宝座上,双手沾满鲜血,形象地揭示了本书的主题。

  这部书也可以当办公室政治来看。那个傻小子塞缪尔,就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枪打出头鸟,过早的暴露自己,过早的看到领先优势,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当然,走到最后的肯定不是他。办公室也是,过分的张扬与出类拔萃,他的人缘肯定不会太好,会招来各方的冷剑。不管任何时候,办公室总会出现黑马,黑马总让人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黑马共同的特点是不张扬、人缘好、能力表现不出众但也绝对不是笨蛋,但细看黑马,似乎又都是踌躇满志、老谋深算。无疑,厄克特就是一匹运筹帷幄的黑马,在他的算计之下,首相、竞选伙伴、曾经的盟友,还有点爱昧的记者姑娘,最后都一个个倒下或出局,为他前进的路上扫清了一个个障碍。而他,在外人看来,却多么温文而雅,多么老成持重。

  按说原本对这样的政治小说没有兴趣,但作品实在精彩,译者翻译也好(抱歉没有看过原著),语言流畅,文笔清新,有许多精彩的句子让我想到了《围城》里钱老先生的文笔,寥寥几句,就勾勒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许多人都在追这部美剧,哪一天我也想找个长长的假期从第一季看到第二季,当是亲临学习,洗礼过后,再重新冲入职场,是不是就多了份斗智斗勇的勇气?

  《纸牌屋》读后感(九):论如何评价一个政治家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弗兰西斯不过是想往上爬而已。但在得知首相没有让他进入内阁后,他的愤怒激发了他取而代之的野心。从道德标准来讲他简直十恶不赦,用尽一切卑劣的手段达到他的目的——诬陷、草菅人命、泄密机要、恐吓·····但越往下看,我对他越是敬畏,越期盼他的胜利。因为他的欲望和野心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个人都有欲望和野心,但几乎所有人的欲望和野心都是有程度的。野心不够大的人或许能风光一时,但始终有一种浮躁的气质,难以问鼎。而真正膨胀到极致的欲望,会让人拥有极度冷静的头脑。相比于我辈偶尔的痴心妄想,弗兰西斯极致的野心加上他的坚韧和才干使他具备了一个伟大领袖的潜质。他懂得欲望,所以会利用他人的欲望控制并摧毁他人。例如制造外交部长丑闻、炒作塞缪尔、利用奥尼尔等····

  对于如何运用道德标准衡量一个政治家,尤其是成为领袖或帝王的政治家,我向来难以定论。一个具有无上兼济情怀的人,和一个拥有渴望成为伟大领袖野心的人,最终达到的结果或许是一样的。而且由于后者目标更为具体明确,在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往往更容易成功,而从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力量。而前者因为常要考虑避免他人的伤害而做无谓的自我牺牲或是停滞不前,反而难以普惠他人。但是因为二者出发点一个于人,一个于己。一个怕伤人,一个不怕作出艰难的牺牲选择,(往往是牺牲他人,或是牺牲自己的尊严、爱、和道德)而获得道德给予的不同评价。可实际上,后者给社会带来的实际效益往往大于前者。(在这里不讨论前者带来的精神启迪)试想,如果前任首相科林格里奇继续任职,以他墨守成规的政治作风治理国家,很可能不如提倡改革的弗兰西斯。

  于是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运用各种标准评价一个人?又该从什么角度评价?结果?还是出发点?引申些说,什么才是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我们是否允许为了更多人获利而残忍的践踏少数人的尸体?更何况这些少数人有可能是伍迪这样的政治恶棍。不过这和本书有些偏离,毕竟弗兰西斯并不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夺位的。

  但无论如何,弗兰西斯都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中,任何程度的残忍和野心都是不可原谅的,要狠就狠到底,中途心慈手软没有任何意义。就为了他的极致,我也要为他喝彩。

  《纸牌屋》读后感(十):“你可以这么说,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再到书,买不到原著就用中译先过过瘾,纸牌屋实在给了我太多惊喜。

  与美剧相比,书中没有那么纷繁的人物关系,情节更直接精彩,FU单枪匹马一路披荆斩棘问鼎满心向往的权力制高点的手腕可能更冷峻高明。首相大人因亲情而牵绊被迫下马,反倒显得更温情和高尚。至于剧里不怎么讨喜的女妓者Zoe,书里的她虽也和FU有着类似的“交易”,权色交易有野心但也有真情,总算为她添了几分可爱。而剧里大放光彩的党鞭长夫人在书里不过是件首饰,这点确实让我小小失望了下。

  分割

  以前翻译课老师说过语言不可译,文化更不可译,但是不可译不能不译。虽然没看过原著并且山吹茶的翻译不过还停留在不成篇的水平上,我想原著的语言魅力应当远超我手里的这本吧,这才想起老师的话来。

  很多地方确实是"grammar fine, meaning okay, but not native",所以就更期待原著了。

  放下书,脑海里浮现FU说道,“你可以这么说,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脸上露出狡黠而自信的笑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纸牌屋》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