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人手记》是一本由朱天文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237图书,本书定价:Paperback,页数:1994-11-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人手记》读后感(一):这是颓废的年代 这是预言的年代
“我这一辈,像成濑电影里的人,女优高峰秀子,回头一望演出法。”
“成濑巳喜男,比小津多了颜色,更无痕迹,更无情契的,纷纷开自落,比小津迷人。小津静观,思省。成濑却自身参予,偕运命一起流转,他一生爱好是天然。”
“是谁说的,叔本华么,一个人在恋爱中的狂喜与痛楚,其实是种族灵魂的叹息。”
“我与阿尧,我与永桔,我们放野在社会边缘的逐色之徒,往往,未败于社会制裁之前先败于自己内心的荒原。”
“(吸引)一旦消失,就像制造香水过程中的热淬法或者冷淬法或油热淬取,淬尽香气之后的花瓣只剩下一堆黄焦渣子。”
“意念果然比光速还快,泡灭泡生。”
“突然这一天,雾障消散,只剩我一人独在荒野,我们的欢乐华屋原来是青冢一堆。”
“我过于珍惜这有,害怕一旦敞开门,它就化成血水没有了。相当长日子,我怀带着它来来去去,深藏不露。它使我成为一个易感体,眼耳鼻舌身,全面竖张起来,吸收我环境里的一切。一切法,皆宛转归于自我,我真是耳聪目明透了,我所见所闻的世界,秋露如珠,秋月如桂,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航向拜占庭,航向色情乌托邦。航向河边道,在时光沉淀的深渊里。”
“他(小津)的第一部有声片独生子,片头字就说,人生悲剧第一幕从成为父母子女的关系开始。”
“我想着歌德的诗,我们这些年轻人,午后坐在凉风里。”
......
《荒人手记》读后感(二):遇见咏叹调的朱天文
本想以遇见咏叹调的张爱玲为题,细想之下对朱天文着实不公平。大致遇见同一个男人的女人都有相似的心绪,字里行间难免有似曾相识的观感。二人对于语言有着相同的笔触,但张爱玲对于文字是锱铢必较的,朱天文便少了这分凝练。之于风格,二人则更加南辕北辙,张爱玲对于通过文字来传递感情还原时代这件事天赋异禀,有着对器物及情感近于原貌的精准描写。朱天文则现代派了多,抛弃张氏“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式的叙述风格,在中外历史中纵横捭阖,举重若轻,从法国哲学家福柯到毛泽东,她都涉猎颇深。与张氏的凄凉寂寥相比,朱天文则华丽了许多,文章与其说是讲一个同志故事,倒不如说是参生死,通过各种类似寓言的建构来支撑整部小说的魂魄,完全背离了张爱玲原有的作品风格,也难怪她敢豪言敢以这部小说平了张爱玲。张爱玲之后的才女向来是黯然失色的,能够用语言创设无尽意境的女作家,一个是王安忆,另一个则毫无疑问的成了朱天文。
《荒人手记》读后感(三):夜读
每日夜读“荒人手记”,许久不见这么纯粹、文学、斟字酌句的细腻的文字。细读来还有不认识的字,真是文艺啊。
不是清新风、不是诗意抒情、没有乡土气、也不见什么主义的踪影,有些地方有点小华丽,有一点小资。毕竟是台湾作家,比这里来得奢靡些。
以第一人称对男同志的心理和生活描写令我略有讶异,不同于王小波东宫西宫的阴霾抒情和隐晦诗意。朱对男同志的感情描写更尖锐、直接、丰富得令我惭愧,那种描写令人毫无性别隔阂,也是明显的女性化视角。她才气横溢的独到细腻,令我真心喜欢。
《荒人手记》读后感(四):致敬
一位女性作者写男同性恋的书,在心态上写得深入而真实,让人觉得格局很大。
非常多极其细腻的感受,很多通感与移情,比较魔幻。
最好的是关于荒人这种心理的捕捉,借由同性恋的身份述说,而写出了边缘,荒的感觉,一种所有人都可以共同体会的情感。写同性恋者无祖国,写最好的时候最害怕失去,写`我们都已经收山拼命保养身体只剩下阿尧还在老骥伏枥´, 还有写那个回不去的,异国情人故乡的乡愁。 虽是从个别群体出发写得,但这些情感是所有人都相通的。这是最成功的地方。
功力很深。没指望一遍读懂那些明喻暗语,每过几年回头读,都有新的感动,读这本书是件开心的事。而那些她剖开来给我们看的情感,每一天都在身边,她教你冷眼旁观。
真的是用整个的生命在滋养写作这件事的作家。
《荒人手记》读后感(五):凛然绚丽的语言
《荒人手记》是在图书馆移动阅读机上扫描二维码下载的。朱氏三姐妹出生台湾文学世家,是胡兰成的私淑弟子,个个才华横溢,朱天文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老二朱天心其夫唐诺都是台湾著名作家。她们和师母张爱玲一样,出名要趁早,起点就站得很高。
这荒人是同性恋的代名词,是色情乌托邦里的夜夜呓语。一个女性作家以第一人称写男性同性恋,朱天文用词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词一句凛然绚丽,暗喻明喻纷呈叠峦,其实,她的才华与炫技,在领会不了的人面前只是锦衣夜行罢了。
书中人物不多却结构繁杂,情节交代得太少,大量的意识流,美学,暴力学,癫狂式的语言,像一部欲望的百科全书。给如我这般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读得晦涩,佶屈聱牙。
20年前的作品,是少年式的狷狂锐利,是要像张爱玲看齐的标榜,其实,懂得的自会噤言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