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是一本由南派三叔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1-9,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盗墓笔记》读后感(一):再一世人间,下一个十年
啊啊终于看完了,结尾的总结感觉没懂太清楚。
潘子最后的那一段,看得我眼泪都要掉了下来,“小三爷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别回头”,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悲壮还是惨烈。他自越战归来后的余生,都投注给了对三叔的忠诚里,或者说对于他来说,那已是一种信念。
小哥替吴邪去守十年青铜门。胖子为云彩淡然世事。
以前十分不理解别人对《盗墓笔记》的热爱,以为只是普通盗墓小说,现在似乎懂了。起先是被故事吸引,不得不说作者很会设置悬念,知道怎样会让读者继续探索。之后是故事之间的联系,整个系列的主线十分清晰。另外,人物的塑造非常棒,似乎他们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和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看到相同的天空。
可以说,这个系列集结了悬疑、志怪、历史、现代、言情很多元素甚至武侠的风骨在里面。
看完感觉怅然若失。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风云变幻、悲欢离合,我偶然窥见了另一个世界,见证了他们的精彩。
《盗墓笔记》读后感(二):《盗墓笔记》才不是美化盗墓呢!
《盗墓笔记》《鬼吹灯》里的盗墓贼被美化成青春偶像,励志英雄。让很多学考古的,研究文物的人受不了了,认为这是美化犯罪,称赞盗贼行为。 实则不然,小说里可没有“文物要上交给国家的”设定,小说里可没有拯救世界拯救地球的觉悟。 小说里就是一群贼,一群有着中国古代江湖气的贼。江湖气可不是什么褒义词,不过也不是什么贬义词,江湖气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善有恶的气概,这本来就是立体的。 至于电视剧、电影里为啥会出现这样的奇怪设定?因为不这样,广电总局不让播,压根过不了审。 所以影片呈现出来的就是保卫国家,保护人类,文物都要上交的所谓的“英雄气概”。 有人批评说《盗墓笔记》书就是为了营造恐怖,然后制造偶像。 说这话的根本就没看过书,也许就翻了几页。 《盗墓笔记》告诉你盗墓是要悄悄的,枪支弹药还有些大东西也不敢直接运,警察叔叔也是要躲的,不会逢人就说:“哎,我是盗墓的。”被发现了也是要进局子的。 书里还告诉你盗墓很危险,除了会坐牢,还要打粽子,破机关,九死一生,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活下来也不是说就可以挣钱了,卖冥器跟贩毒一样胆战心惊。 盗墓,挣的都是不要命的钱。 至于说制造偶像,让更多的小孩子去憧憬,纯属有病。 一来,书里从来没有提过盗墓有什么好;二来,抱着“看本书看部剧为了树立一个偶像”的想法的人,还是不要看书看剧了。 不然少时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跑出去冒险,大了看莎翁的《哈姆雷特》想要替父报仇还没那个条件呢,老了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出海打鱼然后与海搏斗去。 忒累,趁早别看了,洗洗睡吧! 如果不是,那又何必在乎什么偶像不偶像的,不过是为了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和事。 但,请记住,书≠历史。这些人、事或许与历史中的人、事相似,告诉自己:雷同而已。
《盗墓笔记》读后感(三):一个坑
首先这本书是一个坑。
第一本小说是在初中时买的,那本书现在早已经不知踪迹。现在已经是大三的苦逼工科生了,突然想起这套书之后,捧着kindle乱七八糟的几天看完了9本。
看网络小说不多,南派三叔也应该算是从网络走到现实的不多的成功者吧,书确实写的很厉害,我囫囵吞枣之中却也能够把大部分的场景给想象出来跟着情节一起走,不然我也没有精力来一口气读完这一大坨书。
我总觉得对网络文学来说,好评就是这书读起来不像网络文学。这样的感想源自读完畅销小说江南的龙族1,然后我发现我对网络走出来的那批文学兴趣不大了。然后网络文学在我看来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管挖不管埋,这部书那一堆坑我到现在还是没搞明白,在网上翻了几篇解读却又总感觉他们的解读虽有启发但是不全对,好多坑、好多细节我觉得以我的智商是理不清了,却又找不到觉得合理的解释。这让我一开始很是期待开始读藏海花来理清思路。不过在几篇解读之后,我决定还是不要奔向那个更大的坑了,看会其他书吧。。。
南派三叔确实是厉害,这套书之内囊括的知识点让我很是佩服,而每个人物的塑造也让我觉得如此鲜明。
听他微博说现在搞古董店去了,说这才是他的老本行。祝他好运吧。
《盗墓笔记》读后感(四):对于拍剧,我很不满
当初得知要拍电视剧,满怀期待地去看,结果,什么鬼啊,除了颜值在线,特效啊什么的都是渣渣,真的太low,但是看颜值还是让我看完了,完了之后印象也不深刻,还是不符合我内心的无邪和闷油瓶。
现在居然又来电影版,我是看呢还是不看呢,电影上映居然还有撕番的情况,铁三角居然还存在这样,虽说是现实中,但是我心中的瓶邪,哎,一言难尽,影版的颜值能看,可是造型太low了吧,闷油瓶只是有点古,又不是叫花子,无法吐槽了。
《盗墓笔记》读后感(五):四书横比,高下立见。
《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诛仙》和《盗墓笔记》。
战线长度上说,《盗墓笔记》和《诛仙》差不多,然而和前两部相比就不算什么。
故事吸引力上说,《盗墓笔记》胜过《诛仙》,因为《诛仙》后期被毁了。但是,盗墓系列,节奏太机械,必然是每本书开头一趟新的探险,书的结尾基本结束。下一本在开新局面。这样就最终导致大结局什么也没道破,什么也没说出来。这点上,《哈利波特》不如《冰与火之歌》,但都强于《盗墓笔记》。
人物性格上说,无邪和哈利波特,还是张小凡,似乎都是凡人,结局也都很平凡,不像《冰与火之歌》,主要人物都是出身皇族。张小凡最终归于平凡,但是还算轰轰烈烈了一把。哈利波特算是圆满了。无邪……到了最后还是一头雾水,很多迷还是完全不知其底。这就很荒唐了。
题材方面,古墓是一个隐秘黑暗的去处,限制了同类小说内涵的扩大。如《冰与火之歌》,南美洲一般大的大路上,北有绝境长城,南有列王纷争,西有铁王叛乱,东有神龙长成,多么宏大的故事!《诛仙》的故事也很宏大,哈利波特是袖里藏针。《盗墓笔记》,则是真正的“小”说。
总评:《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盗墓笔记》>诛仙,
【2017补充:
上述两部国产作品与两部外国经典名著最大的差距,不是文学性。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是什么题材,最重要的是探讨人性,也就是探讨人之为人的问题。如果某部作品中缺乏这样的深刻探讨,也就不会被人记得。】
《盗墓笔记》读后感(六):留下一个喜欢的胖子
越到后面,越没有感觉,不过是强迫症作祟,想知道到底三叔能写出一个怎样的世界,结果发现到处都是坑。当初构思很宏大,但最后却是穷途末路。所谓的终极,美其名曰存在每个读者的心目中,但或许三叔已无力保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比如青铜铃铛、汪藏海、万奴王、张家古楼、考古队、青铜门等。
三颗星,给胖子,毕竟整套书下来,唯独胖子活灵活现,一身肥膘,却也是有胆量,有头脑,有身手,更有着世俗爱恨的一个人。天真和小哥,自带主角光环,天赋异禀,一个无所畏惧,一个优柔寡断,但却从来不失能力和运气,所以关键时刻总是有惊无险。也不需要去铺垫,渲染他背后的故事。胖子,很简单,就喜欢发光发亮的冥器,也喜欢天真淳朴的云彩,更喜欢各种不着边际的吐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让人好奇他曾经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能在一身肥膘下也能有灵活的身手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还有他对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偏不倚,直视命运却也享受生活。
大概因为自己看小说有脑补画面的习惯,所以对于书中某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不免心中充斥着各种恶心,比如鸡冠蛇、蚂蟥、挂尸树、藏尸阁……
能记住的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盗墓笔记》读后感(七):非常可惜的作品
作为一个资深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对于带有玄幻味道的小说不是特别喜欢,但在好评和热度之下去读了整套盗墓笔记后,却感觉略有失望。这本书好看吗?好看!但却不是特别好看的一本书。
中国作家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就在于把事情往大了写,这和许多外国的作家相反,比如说日本的作家会把故事往小了写,显得更加细腻。一本带有玄幻解密类题材的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自圆其说的能力,全书的世界观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而三叔显然没有那么好的世界观把控力,所以这部书烂尾了!这真的很可惜,全书前期所设置的谜题太多,超过了作者的水平,所以无法完美的收尾,其实在云顶天宫时谜题已近够深了,线索也已经有些崩的感觉在里面了,但三叔反而没有停止在西王母那又设置了更多的疑点,这大大超出了三叔的把控能力。
盗墓笔记的成功带有一丝虚假的成分,可能我这么说对原著党是一种伤害,但盗墓笔记之所以受欢迎只是因为吴邪和张起灵两个人罢了,三叔将人心比喻为最可怕的东西,这一立意非常好,和日本著名作家京极夏彦一样的理论,可作品却没有展示出那样的深度或者黑暗面,使得这个立意变得有些可有可无。单论剧情和文笔来说,绝对算不上是上乘的小说。当然这依旧是一本很好看的作品,我绝不否认他的成功,但是还是希望中国能有几个热血的作者,而不是向郭敬明或者现在的江南一样成为一个商业的写手!
《盗墓笔记》读后感(八):盗墓笔记-三叔
三叔的书拖了这么久才看完,但是的确很爽,意犹未尽之感。
可惜三叔挖的坑太大了啊,直到后期也没填满。比如我一直感觉最终boss怎么也得是汪藏海吧,最后长生不老功亏一篑啊,老九门的几个老不死的也得陆续现身啊,再不济,张家内斗一场也是可以的啊,中间加了一个老痒是怎么个情况啊!
真的坑简直是太多,难怪三叔后期也说自己越写越累,填不满啊!(我擦,想想我在知乎上挖的坑,也要醉了)
猎奇,三俗,快节奏,搞基,卖腐,神展开是当前神作的不二法门,感觉三叔写到第五部的时候就想收尾了,对长生的问题已经准备说明白了,如果这时候收了,简直神作,老子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的供着。可惜啊!读者不答应,市场不答应,甚至于说,出版社更不答应!好不容易弄点卖座又卖好的,绝逼是要捞一笔的啊!
所以,三叔写的郁闷,老子看的也郁闷,就剩一帮2B喊着CP的看着基情偷着乐,妈蛋,好好的剧情全让你们毁了!
不过还是要怒赞三叔,给力!之后我还要看!
吐血荐!
《盗墓笔记》读后感(九):一千个南派三叔
很乱,想到一句写一句。。。。以后有时间再补充吧
~(有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日子叫以后)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挖了多少个这种“以后”坑没填了哇咔咔))
------------------------------------------------------------------
连轴转一般看完这部近400万字的“浩瀚长篇”,在这里不想说那些关于神话时代西王母的长生不老传说,也不想说瓶邪十年两茫茫的“友”情,想聊聊三叔。
简单搜索了一下三叔自创作盗墓以来的经历,从最开始“用衣领包着头,躲起来竖着耳朵,希望能听到一些喝彩的声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 ,到前两年各种疾病,出轨离婚事件的沸沸扬扬,一切似乎借由13年宣布封笔[2]画上一个小小的句点 ,至14年三叔微博复出,盗墓相关一系列商业活动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3]。
这中间,有人说炒作,有人说三叔压力太大,精神已分裂,有人担心瓶邪CP以后不再有官方福利。
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到大结局,最多诟病的无非就是挖坑不填。洋洋洒洒的8本书,不管作者愿意不愿意,到后面,一定有许多内容不再是作者所能把控的,压力来自作者自己,来自读者,来自出版社,甚至是来自书里那股神奇的“它”的力量。特别像三叔这种蓝翔金牌挖掘机,什么长生不老,终极,神秘组织,挖坑技术简直刚刚滴,最后填不满也是意料之中了。
虽然盗墓第一人称“我”是吴邪,但我更愿意相信三叔是把自己放在吴三省这个“三叔”的位置来审视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三叔笔名来源的故事[4] 。盗墓故事自始至终,三叔都在故事发展中占据着张弛有度的重量。三叔陪伴,或者说引导了“我”的童年,见证着“我”的成长,故事很多谜点都是由三叔的经历来推进。最后的最后,“我”深入到最接近真相的张家古楼时,也是用的伪装三叔的身份。这正如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当一切想法还未转化成白纸黑字时,作者在脑海里已经大致构建好了故事的脉络,但当想法逐渐转化为文字,一切就不再是为作者所掌控,“在后来极长的写作过程中,我从一个作者,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我在上帝的角度,观察每一个人的举动,慢慢地,我甚至能看到他们很多轻微情绪和行为的来历,是他们童年的某一次经历。[5]”这些自小黏在你膝边缠着你讲父辈们的传奇经历的孩子们,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会“违背”你的心意的去上山下海倒斗。作者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记录下每个人在他们各自的轨道上进行的状况,他们的一切,已经与作者无关。
当然作品中也有一些让我比较难以“释怀”的点。比如说后期非常露骨的卖腐(如张家古楼胖子对吴邪关于小哥指头的暗示,吴邪以为小哥死了时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有最后腐女CP界最富盛名的长白山千里送夫。。。)虽略有迎合市场之嫌,但这毕竟是人家三胖的一点点少男情怀(370神马的大家都懂),就人艰不拆了(doge脸)
注解:
[1] [5] 出处见盗墓笔记捌—大结局(下)后记
[2]“扛不住了”南派三叔宣布封笔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25/23471729_0.shtml
[3]《盗墓笔记》庞大计划 惊呆小伙伴
http://news.hexun.com/2014-06-16/165729375.html
[4]百度百科:南派三叔
笔名来源:因为要签一份出版合同,却只有三分钟时间思考,便抓了小说里一个人物的名字——“三叔”,因为这个人物属于南派盗墓体系,所以就叫南派三叔。
《盗墓笔记》读后感(十):成长就是不断的探险
成长就是不断的探险
最近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盗墓笔记,起起伏伏,断断续续的感受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探险。当然起初看他也是因为那段时间是在是无聊的很,所以就在豆瓣上闲逛,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乐趣。在百无聊赖之际,侧目巧然看到《盗墓笔记》,而且当时看到的介绍与简介是“ 神秘莫测的上古神墓、海底船墓、天宫雪墓 传说中的血尸、粽子、海猴子现身千年古墓 盗墓世家传人与摸金校尉诡异奇骇的大斗法,比《鬼吹灯》更好看的盗墓小说,你要是够胆就看《盗墓笔记》”并且是强烈推荐!所以在此诱惑与好奇之中我翻开了《盗墓笔记》的篇章。殊不知,不看则已,一看则更本无法放手。就这样我被南派三叔锁攻陷,最后在他挖的巨坑之中彻底露馅,可是自己明明知道那是一个无底洞,还是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探险,友谊,感动,坚持,执着,好奇。。。。。。
话休烦絮,直奔主题吧。从一个懵懂少年,不谙世事,经过一系列的稀奇古怪的经历,渐渐的成长起来。吴邪,盗墓笔记的主角和整个故事的引子,通过它的眼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一个的传奇色彩的故事。一开始,吴邪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而且他也没有必要知道那些土夫子的是,更不需要掌握土夫子应该擅长的技能,因为那些本来就和他没有关系,哪怕一点点的关系都没有,虽然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和二叔三叔给他讲各种有关盗墓的事情,但是那时他还小,也只是好奇,就当做是故事来听。长大后经营起了一家古董店,而且生意还不错。他可以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小老板,天天倒腾一些古玩明器,日子也还行,说不上豪华顶级,但是起码的物质条件应该够他挥霍的。可是谁让他是吴老狗的孙子呢,这也就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命运。一切都是命运,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有时候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个富豪家族的孩子,嫉妒那些有钱有势家的孩子。总觉得他们天生就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轻松的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每每想到这里总叫人不爽。他们凭什么生来就比我们优越,凭什么。陈胜说的好“王侯将相宁有种?”可是想想也就莞尔一笑,骨感的现实将我们百般摧残,残酷的现实让我们这些所谓的屌丝们苦苦挣扎。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快乐,我们不需要整天被家里的人给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压力,我们可以随遇而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获得自己的幸福,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的充实。命运,这一切都是命运。他们有他们的命运,我们有我们的命运,不同的人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
自从吴邪踏上了属于他的命运之路后,一波又一波的困难就接踵而至了,作者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让所有的盗墓迷们往里面跳,但是他们愿意为了南派三叔不顾一切的往里面跳,因为他们深深的被他吸引着,他们不顾一切的迷恋着他,南派三叔用一个有一个的故事讲述着吴邪的成长。虽然盗墓笔记讲的是吴邪他们的一次有一次的探险,盗墓,被困,又被救,但是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吴邪的成长历程。
一开始,吴邪什么都不是很明白,虽然从小对盗墓就耳濡目染,但是那些都只是理论知识,没有经历过亲身实践。伟大的物产主义者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他三叔的带领下他踏上了那条不归之路,故事也在此时正式上演了。在这里他遇到了会影响他一生的三个人,闷油瓶张起灵,胖子,潘子。这三个人都是吴邪此次成长之路中良师益友,要是没有他们吴邪也不会快速的成长,甚至早就已经一命呜呼了。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探险中磨练了他们的友谊,加强了他们的信念。友谊这东西一旦较真起来比什么都刻骨铭心,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这种感情更加坚韧,更加珍贵。开始吴邪是根本体会不到这些的,就是因为这次的探险是他渐渐的明白了好多他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不光是知识层面上的,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兄弟情深,生活上的感悟。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是君子之交,而是生死之交。“用我的一生,换你十年的天真无邪”这句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粉丝。这就是兄弟情深,这就是吴邪,胖子,闷油瓶他们之间的情谊,不经历死亡的考验是无法体会的,这或许也就是当兵的人所说的战友情谊。这种情谊,吴邪也是在探险中得到的,而且他将会铭记一生。此次的探险,他成长了,他懂得了这个世界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奋斗,和他一起奋斗的还有他的朋友伙伴,支持他的不光是他的家人,还有那些或远或近的好友同事。他们并肩作战,一起探险,一起成长。他们历经了千般险阻,万般艰难,最后总算将种种谜团都已解开。可是盗墓毕竟是有危险的,要是没有危险那所以的人都靠这个发家了。最后潘子的死让我心头一痛,感觉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从我的两颊流下来了,我要是忍着了。可以想象此时的吴邪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潘子可是和他一起走来的,一起和他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没到危险的时候总是能化险为夷,全身而退。谁知道在最后就要结束一切的时候,潘子却倒下了,而且吴邪就看着潘子倒下,却没有任何办法,他连施救的能力都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机会都没有给他,换做是你,你作何感想?你的至亲,不算至亲也胜似至亲,就在你的面前倒下死去,而你却这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受得了吗?要是一般的人我估计早就崩溃了,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完蛋。可是吴邪却没有,因为他经过一系列的磨练,他已经变得坚强了,而且他必须活下去,这样才不会辜负潘子。难道这不能说是吴邪在此次历险中的成长?在多少次的危难关头,潘子总是挺身而出,力救小三爷,潘子永远坚定的站在吴邪和他三叔这边。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死的最后一刻,他还是告诉小三爷说“小三爷,你勇敢的往前走,莫回头。”如果换做是你,能不为他流泪吗?
吴邪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不甘被所以人耍的团团转,一个谜团刚刚解决另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又接踵而来。若果是一般的人的话,我觉得早就放弃了,可是吴邪没有放弃,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吴邪一路过来已经成长了不少,从开始的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到现在的敢做敢当,智谋奇出。首先就是他心智的成熟,以及意志的坚强;其次就是他感情的丰富,城府的变深;最后就是他思想的成熟与独立,这些都是他在这一次的探险中所成长的。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慢慢的我跳出了盗墓笔记,稍稍的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点燃一根烟,狠狠的吸了一口,慢慢的吐出,那种感觉在此时此刻真爽。烟还在嘴里叼着,任凭烟雾静静的在我眼前升起,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好像也是在一次有一次的探险中变得坚强起来,变得勇敢了。在未知的世界中,我们总是在探险,也不断的在探险中成长。成长成长,何为成长?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想尽情的去探索,去感受那未知的世界。至于有没有成长,时间会给出一切。
我写的这些有意义吗?我不知道,不过纵观全本盗墓笔记,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何为意义?我不知道,不过意义本身就毫无意义”。你觉得何为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