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10篇

  《穿条纹衣服男孩》是一本由[爱尔兰] 约翰·伯恩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一):孩子眼中的战争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主角布鲁诺,让我回忆童年。我从小住在军队大院里,院里和我一样大的基本都是男孩,所以每到周五晚上都会有几个组织者挨家挨户的去叫人,凑齐十几个人就开始玩捉迷藏,现在想起来脸上还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小时候的我,毕竟是男孩,淘气是很正常事情。记得每次犯错误家人总是说:“小屁孩,不知道天高地厚!”

  布鲁诺也是这样,因为是孩子,所以对战争是没有任何理解的,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对这个国家人民的伤害离开柏林之后,搬进新家,因为发音不准,他称呼这个地方叫“一起出去”,其实就是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很巧合的说出了被关押在里面犹太人的想法和心声。布鲁诺喜欢探险,男孩的淘气可能就是因为这条路没有走过,或者家人的一句:“不要去那个地方玩”,而产生好奇。布鲁诺也不例外,来到新家他第一个打算就是探险,把新家的周围环境都先观察一边,可他发现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好,周围除了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几个房子,别的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小朋友、邻居、花店、咖啡店等等。毕竟这些在柏林的时候都有,失望涌上了心头,他前几天会哭闹着要回柏林。直到他发现在铁丝网里面有好多穿条纹衣服的人,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也就是后来他结交到的新朋友希姆尔,是个犹太小孩。很巧合的是他们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虽然同岁,但是他们的经历完全不同的,刚开始俩人会因为自己观点对方争吵,比如对士兵的理解,希姆尔见到穿军装的人就会感到害怕,浑身颤抖,因为在铁丝网那边也就是希姆尔住的集中营里有好多士兵,而且每天都会命令他们做一些事情,甚至是欺负、虐待他们,也是因为这些士兵才被迫的住在这里。而布鲁诺则相反,爸爸是名军官,笔挺的军装穿在身上格外的威严,心里自然而然产生了以后要当一名军官的理想

  但这些矛盾并不能阻止两个心灵纯洁的孩子走到一起,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在布鲁诺心里希姆尔要比他在柏林的朋友还重要。每天下午布鲁诺上完课都会准时去找希姆尔,带面包、巧克力和他聊天,希姆尔也是乐此不疲,很享受和布鲁诺在一起时候的快乐时光。直到有一天,这种安逸被打破,故事也发生了360度大扭转,布鲁诺要回柏林,希姆尔眼睛含着泪水原因简单:一是要失去一个知心的朋友布鲁诺,二是爸爸被士兵带走之后就没有回来。俩人商量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希姆尔找来条纹衣服,让布鲁诺到铁丝网这边帮他找爸爸,布鲁诺也是因为对那边的好奇,很乐意到那边去看看,把这大胆的决定称为探险。可到了铁丝网那边,并没有布鲁诺想的那么美好,出于为朋友希姆尔找爸爸的要求,并没有及时的回去,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当天正好是集中营下达屠杀犹太人命令的日子

  战争是如此冷酷无情,可这些孩子却给战争增添了几分人间温暖。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他们俩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布鲁诺会邀请希姆尔来柏林,而希姆尔也会带他到自己的家中看看。

  这种单纯简单的友谊只会发生在孩子身上。

  “我喜欢它的发音。希姆尔。就像一阵风吹过。”“是的,我想我也喜欢你名字。布鲁诺,就像有个人抱着自己取暖。”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二):每个人都忍受不了孤独,但他选择天真

  由于“元首的问题”,他们一家人从柏林那个充满快乐好多朋友的地方搬到这个孤寂的“一起出去”营地。在这里,也有好多人,他们穿着条纹衣服,但是他们在铁丝网的另一端他们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除此,这里还有好多威武的士兵,但是他们咄咄逼人他们只相信希特勒。在这里,甚至远离了最喜爱的祖母和祖父。所以,他们好孤独。

  为此

  父亲虽然一天天地受到元首的厚望,但内容不免彷徨,士兵们并不喜欢他,他也很难受。

  母亲只能喝酒麻醉自己,消磨时间。唯一的朋友科特勒军官还被调走。所以,母亲终于提出了回柏林的决定,逃离那该死的任务!

  姐姐格蕾特尔更是乏味,看看报纸逗逗玩具娃娃,有时还去骚扰弟弟,纯粹无聊所致。独孤,没有朋友,好辛苦

  布鲁诺是天真是特别的。他也有自己的玩伴,都也在柏林。在这里,他很孤独。可是,他带着自己天真的心灵去冒险,去交朋友。天真自由时代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希姆尔”他紧紧地握住瘦小男孩的手。希姆尔还没来得及回应,门关上了,黑暗的邪恶的门。

  其实,友谊不是这么简答的事情吗?交流,有共同的话题,一起玩,一起分享开心地和烦恼的,一起分享东西吃,还管什么现实条例什么戒心!

  可我冷静后细想,如果布鲁诺知道他们是他们国家的“敌人”,他们是被屠杀的对象,铁丝网的另一端是绝对的禁地,他还会和他做朋友吗?

  “不会在现在的时代重演”作者的最后一句话或许暗示了我们。也许我们长大了,也许这个时代真的不天真了..........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三):故事里的悲剧在换一种方式,换一个时代,还在发生~~~

  一直听别人说过这个电影,但是没机会看~~~~

  最近无意中又被提到了,所以就买了一本书,春节休假期间看完了。

  英文版,书小,而且用的语言很简单~~~但是故事很不简单。

  故事有很多bruno眼里的世界,有他对环境,周边人的理解和看法,对父母, 对他姐姐(the hopeless), 对他爷爷奶奶,还有家里佣人,厨师,经常进出的军官,还有他的好朋友:犹太小孩儿Shmuel(我都的时候一直觉得这个名字想shamal, 在uyghur语言里是“风”的意思),以及在fence那一头的那些人的想法。

  在bruno的眼里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所以他一直困惑为什么一直照顾的那个佣人被他姐姐说成:she is not a family; 他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原先是医生的那个厨师不能继续当医生;

  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段落里有一个:

  当bruno问他父亲,fence对面的人是谁时,他爸爸大概的意思说:those? they are not people? at least not in the same way~~~~

  我看着这一段,脑子呈现出来的,现在此时此刻,在世界不同角落发生的欺压,战争,和各种矛盾。。。

  我们原本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但是逐步当我们产生民族感,国家归属感,种族感的时候,不要太天真的以为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正式这种小群体的荣誉感,会导致对跟自己不一样群体的敌意~~~

  你会跟bruno的父亲一样,潜意识里把敌对方看成“they r not people, at least not in the same way~~~~"

  runo和他姐姐的一些对话也非常值得思考,有一段是关于那个fence的。关于那个fence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两边的人分开?

  当bruno把头发剃光的时候,去见shmuel,他们都笑了。bruno说我现在变成另一个shmuel了。然后shmuel笑着说,yes, another shmuel, just a little fatter.....

  在我眼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大家还没有强烈意识到的,或者不愿意接受并实施的事实: 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是人类~~~~

  但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又以利益冲突,跟自己的同伴发生那么多的相互残杀,相互欺压,为了权利,为了资源~~~~

  虽然二战过去了,犹太营没有了, 但是人本质上的各种恶劣的,狭义的小团体主义的心理仍然在制造不一样的“犹太营”来欺压处于弱势,或者他们认为“they r not people"的弱势群体在被欺负~~~~

  我是强烈的和平爱好者,所以这本书我真的很喜欢。。。因为bruno看世界的方式和我看世界的方式很像!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四):以烈火致敬

  我一直想,作者让主角叫Bruno,是不是想暗示中世纪被宗教法庭处死在火刑架上的那个布鲁诺呢?当时的教会宣称火刑有净化作用,以便将异端分子置之死地,挫骨扬灰。皮肉炸裂的噼啪声、蛋白质烧焦的臭味还可以警告那些异端同党自重。

  在真理被宗教裁判所垄断的时代,被施以极刑的持异见者人头滚滚,焦躯如山。直到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到来,这些死难者才得以平反,被尊为先驱、封为圣人。

  看吧,当某一个人,或某一组织成为唯一的正确,那些不容于主流的声音,必须,也必然被消灭。Bruno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他没有遭到纳粹主义的侵染,他身上还保留着平等、同情、爱。但也正是这平等、同情和爱,最终将他推向了灭亡。在人人高举右手向元首致敬的时候,你怎么能质疑他的正确,和那类人交朋友呢?于是Bruno死了,死于先人处死异端用的火刑。铁门关上的瞬间,作者传达的是残忍而赤裸的真相:Bruno是时代的异端,他身上的特质不容于时代。Bruno身上承载了所有法西斯主义治下受难的灵魂,半个世纪之后,我们用反思作品为他们正名。

  历史惊人地相似。那时的他们和后来的我们都将某个人奉为神一般的存在,区别仅在他们喊“万岁元首”,我们喊的是“主席万岁”。我们的志新、林昭也是在一个时代屈辱无声地死去,又在下一个时代被称颂着重生。

  不知是作者的有心之作,还是我的刻意理解,火刑将肉体化为白灰,却注定了灵魂的不朽——试看圣女贞德、赛尔维特,还有跟Bruno同名的布鲁诺。

  我想,这部作品是向他们——在真相被垄断、是非被混淆之时,依旧良知未泯、拒绝沉默的少数人——致敬。尽管他们当时被称为异类。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五):消失的男孩

  本书以一个纳粹军官的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一个特殊的年代。

  在天真、善良的孩子眼里,那群关在集中营里的穿着条纹衣服的人们与其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孩子的“思想清澈,心眼明亮。”

  故事讲述由于身为纳粹军官的父亲所接到新的调任工作,布鲁诺一家不得不搬离原先生活舒适的柏林来到了波兰。

  9岁男孩布鲁诺对于新家“一起出去”有太多的厌恶。他时常望着窗外“篱笆”那头的人们,想象着他们的生活以消磨时间。

  一日,好奇心驱使布鲁诺来到了“篱笆”附近,他结识了在铁丝网另一头的男孩希姆尔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做最后的道别,为了替希姆尔寻找父亲,也为了弥补一年来他们只是隔着铁丝网聊天却没有真正一起“玩”过,布鲁诺换上了和希姆尔相同的条纹衣服,爬到了铁丝网的另一边,开始了他的终极探险。

  令人痛心的是,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探险,布鲁诺再也没有回来。

  这两个穿着相同条纹衣服的,善良洁净的男孩被放在肮脏残忍的舞台中央,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手牵手一起走向未知又恐怖的远方。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六):没有好士兵。

  “没有好士兵。“希姆尔说。

  “当然有。”布鲁诺说。

  “谁?”

  “嗯,父亲,就是一个。”布鲁诺说。

  当时布鲁诺说有个幻想的朋友的时候,真让人心碎一个孩子连一个承认朋友的环境都没有,真悲凉。而同时这样一个美丽谎言,又是如此动人。

  一个九岁的孩子当然不了解很多事情,但是布鲁诺确信的是,父亲是一个好士兵,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司令官。父亲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总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还好没有等到布鲁诺完全懂事,不然他对父亲的看法不知道会有怎么样巨大的转变。

  最后布鲁诺和希姆尔是紧握着手的,这样的结局比任何其他都要好。这是魔鬼中天使的友谊。

  还有哪位高人也说过,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与坏的和平。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七):残忍的惩罚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已经超过六十年。当年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人类史上最残酷的事件。这六十年间,关于这起屠杀事件的作品从来没有间断过,为的是实践犹太人“永不遗忘”的承诺,让所有人都铭记这段往事,也是为了以这种方式,来报复和惩罚德国纳粹、和当时能够、却没有伸出援手的人。以报复和惩罚的角度来看,《穿条纹衣的男孩》是其中最残酷的作品之一。

  《穿条纹衣的男孩》是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作品,推出后获得许多文学奖项,同名电影由英国导演马克-赫曼执导,内容大致忠于原著。《穿条纹衣的男孩》的篇幅很短,属于中篇小说,故事内容也不复杂,讲述一个九岁男孩在二次大战时,与家人一起从柏林搬到波兰的短暂经历。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用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的眼睛来看人类史上最恐怖的一段时期,一切在这个孩子眼中只都是单纯的、无害的,这种单纯却把对人世的讽刺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当男孩的天真善良像一阵暖风吹拂,让故事散发微弱但暖和的热力时,作者却在结尾处,用一把利刃,狠狠地插进了读者的心窝里。这种铺陈和转折的写作功力,让人钦佩;故事的讽刺与悲剧色彩,让人鼻酸;然而,当惩罚走到这个地步,也不禁让人低头自问,情何以堪?

  --------------------------------------------------------------------------------------------------

  故事主角是一个九岁的德国男孩,他叫做布鲁诺。布鲁诺不太清楚自己的父亲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只知道领袖很看重父亲,但领袖究竟是什么人,布鲁诺其实也不是很确定。布鲁诺有个大他三岁的姐姐,姐姐常常嘲笑他个子矮,所以布鲁诺很不喜欢她。布鲁诺的母亲是个慈祥的人,但在领袖来家里吃饭后,就不时与父亲发生争吵,布鲁诺当然不明白两人为什么而争吵。

  有一天,母亲突然告诉布鲁诺,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全家必须搬离柏林。想到要和好朋友们分开,布鲁诺就满心不高兴,然而一向疼爱自己的母亲,却完全不容许自己争辩。于是布鲁诺就和家人,以及多年在家中服务的女佣去到新家。布鲁诺和姐姐都不喜欢这个新家,布鲁诺觉得一定是父亲犯了错误,才会被领袖派到这个地方,布鲁诺希望父亲能去向领袖好好地道歉,然后全家就又可以回柏林。

  布鲁诺的房间在二楼,从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一旁以铁丝网围着的地方,里头有好些个平房。布鲁诺觉得那里头的“现代风格”建筑很丑,住在里面的那些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大概是在那里养鸡、养鸭吧。

  布鲁诺家里除了原来的那个女佣外,还请了一个当地的老头在厨房帮忙洗菜等杂事。布鲁诺的父亲觉得付给女佣的薪资太高,对老头的态度也非常严厉。但布鲁诺很喜欢这个女佣,觉得她就像家里的一份子,当布鲁诺忍不住抱怨父亲搬来此地的决定时,女佣要布鲁诺决不能在别人面前这样说,还说布鲁诺的父亲能给她这份工作,她充满感激。至于那个老头,有一次布鲁诺从秋千上摔下来,老头帮他消毒和包扎时,告诉布鲁诺,他在当地原来是一个医生。布鲁诺将这件事告诉随后进门的母亲时,母亲竟然立刻赶他上楼,还低声地交代老头,要对父亲说是母亲自己为布鲁诺包扎的。布鲁诺因此对母亲有些不高兴。

  布鲁诺在新家完全没有同年龄的玩伴,他又不愿意和姐姐在一起。于是布鲁诺决定独自离家去玩“探险游戏”。布鲁诺沿着家边上的铁丝网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一个身影在铁丝网的另一头。等到走近后,才看出来那是一个穿着条纹衣服的男孩。就这样,两人开始自我介绍。男孩和布鲁诺的出生年月日相同,出生在波兰,会说德语和波兰语。男孩也不太清楚自己身处的铁丝网内是个什么地方,只知道祖父母到此没多久后就死了。男孩长的很瘦小、手脚很脏,除了衣裤外,没有穿鞋子和袜子。不过布鲁诺告诉男孩,他在家里偷看过父亲和同僚共同观赏的一部影片,说铁丝网里头是一个休闲农场,有各种休闲设施和餐厅。男孩很讶异,自己竟然没有在里头发现过这样的地方。

  布鲁诺和男孩成为好朋友,由于父亲交代过不准靠近铁丝网,布鲁诺总是偷偷地溜去老地方见男孩。应男孩的要求,布鲁诺每次都会带上一些食物,并带着棋盘等玩意儿。不过男孩不能陪布鲁诺太长时间,常常必须赶忙拿着工具或推车离开,还要小心不让别人发现了自己的身影。

  有一天,男孩出现时脸上带着伤,布鲁诺问他怎么了,男孩只是说是被打的。比起脸上的伤,男孩更担心自己的父亲。男孩的父亲和一群人在前一天去工作后,至今还没有回来。布鲁诺很同情男孩,很想帮他找到父亲。就在此时,布鲁诺发现铁丝网下的沙土很松软,也许可以挖个小沟爬进去。男孩听到布鲁诺的建议时,第一个反应是他可以出去到布鲁诺那里,不过想想布鲁诺说的是,他出去没什么意义,父亲又不在那头。于是两人约定好,隔天布鲁诺带个挖土的工具,男孩则是带一套相同的条纹衣服,好让布鲁诺混进铁丝网中,帮男孩找父亲。

  隔天,男孩在身上穿上两件条纹衣服和裤子,来到老地方后,一边脱下一套,一边看着布鲁诺用带来的铲子挖小沟。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布鲁诺的打扮和男孩一模一样,一头茂密的头发也用条纹帽子遮在里头,两人这就出发到各个房舍中找男孩的父亲。铁丝网里头的景象让布鲁诺有点害怕,平房里挤满了人,每个人都穿着条纹衣服、头发剃光、身形瘦弱、眼神呆滞。布鲁诺想回家了,但是又想到自己承诺过男孩要帮他找到父亲的,只好咬牙继续前进。

  两人找了几间平房都没找到男孩的父亲,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哨声响起。男孩让布鲁诺别怕,他们这里常常会像这样集合大家。于是两人就挤在人群中,被人群挤着向前走,并进到一个屋子里头。布鲁诺和男孩紧紧牵着手,困惑地听着脱衣服的指示。幸好有人说了“只是洗澡”,两人才放心地跟着把衣服脱下来。就这样,布鲁诺的父母再也没有找到儿子,唯一指出布鲁诺可能下落的,是他遗留在铁丝网旁的衣物。

  --------------------------------------------------------------------------------------------------

  这是一个让人非常难过的故事,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眼里所见的都是纯真,他喜欢女佣,因为女佣对他很好;他尊敬在家里厨房打下手的老头,因为老头是个医生,还帮自己包扎。他不懂什么阶级、种族问题,只知道对他好的人就是好人,欺负他的就是坏人。但这样的孩子却在故事的最后为大人的罪恶付出代价。而作为读者,我们却不能单纯地同情布鲁诺,因为作者叩问着我们的良心,铁丝网里的男孩何罪之有?若说布鲁诺值得同情,铁丝网里那个男孩不是更值得同情?毕竟布鲁诺的父亲有罪,他的民族有罪,但男孩却是全然的受害者。

  但事实是,我们同情布鲁诺更多些,不是因为铁丝网里的男孩做错什么,而是因为故事是以布鲁诺为主角,我们更了解布鲁诺,和他的距离更近一些。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作者希望唤起“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的情绪,而他做得非常成功,没什么比知道自己犯的错,会报应在孩子身上,更能遏阻罪恶的再次发生,和对犯下的罪行感到后悔的。但是,当惩罚走到这一步,会不会走得太远了?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绝对是难以原谅的。试想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兄弟、亲人,统统被送进毒气室,像牲畜一般地处死,之前被剥除了所有衣物与饰品,之后则被扔进焚化炉,烧得尸骨无存,我想谁也无法轻易地放下心中的仇恨,就是将这些纳粹碎尸万段,也无法缓解心中的仇恨。但是,德国人到底要为这些罪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有解脱的一天?

  在过去六十年间,无数作品不断地谴责纳粹罪行,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世人这段血泪历史,也一次又一次地惩罚着德国人的良心。然而将惩罚延伸到下一代,将无辜的孩子放在文字间、荧幕上,用这个无辜孩子的死亡,用隐含的“活该、报应”概念来惩罚大人的错误,是极为残忍的做法。就像年幼受害人的父母走到杀人犯面前说,你的幼子也会不得好死,虽然只是止于嘴上说说的程度,但还是让人觉得过于残忍、有失公道。

  就像之前说的,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是难以原谅的,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但是我还是希望,不要再看到这种形式的作品,毕竟让人们适应这种“父债子还”的道德观,达到的效用也许是警惕,但也可能是冤冤相报。处死一个杀人犯可能是公平的,但是在死刑之外,还对其加上祸及子女的精神虐待,就超出公平的范围。当然,我必须承认,如果我是一个犹太人,我对公平与否的看法一定不同于现在。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八):不敢再次思考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是晚上11点,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因为已经到了我睡觉的时间。然而,到了半夜,偶然醒来的时候,再次回想起这个故事,却残酷得让我不敢再去深入的想象。

  我想,在这个故事中,在精神上最受折磨的莫过于布鲁诺的父亲,他一直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心中所谓的“信仰”,然而,正是这信仰把他逼入了人生最痛苦的境地——将自己的儿子推向死亡。我无法想象,这种感受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其实,在我看来,也许在布鲁诺父亲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那种信仰已经产生了动摇。只是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比如,来自自己父亲影响下的那种对国家的坚信不渝,深深的影响了他。使他不敢去质疑自己的行为,面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现实。他从来不向自己的孩子谈工作,在布鲁诺的多次追问下,也不肯向他陈述在铁丝网那边的故事。其实,他已经感受到了他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种多大的罪恶。正是这逃避和对祖国或者说领导人的“愚忠”,将自己的儿子间接的推向了刑场。

  在布鲁诺和施穆尔的关系上,仿佛有一些《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影子。而与之不同的是,那个由于怯懦而背叛了朋友,但深深自责的布鲁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只读了一次,其中有许多细节还没有深深的琢磨。然而,在深夜中,再次回想其中的情节时,却感到深深的害怕。我不能确定,施穆尔让布鲁诺穿上条纹睡衣,走向铁丝网的另一边时,到底是出于怎样的目的。真的是单纯的因为两个小伙伴要离别而一起玩耍,还是由于想让布鲁诺帮他找爸爸,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虽然施穆尔年龄不大,但是从他的各种行为来看,他已经深深的知道,穿上条纹睡衣的人将会在铁丝网的那边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一家人都被关了起来,他为什么要像在铁丝网另一边的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九岁小孩求助。在集中营生活了这么久的他,到底知不知道当所有人都列队走向一个密闭的空间的时候,他们将会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命运。所有的一切都禁不起深入揣摩,因为那思考,会让人恐惧。有的时候,或许人不应该思考得太明白、太清楚、太深入,才能过得比较幸福。

  作者在故事的最后说,这种故事不会再发生。然而,只是“时过境迁”,就不会有“集中营”,就不会有“压迫”了么?这答案我们心知肚明,或许是有形的,或许是无形的,它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之中。或许,我们只有想布鲁诺一样的单纯,以自己的世界去看其他所有的一切,才能够比较幸福吧~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九):孩子和我们

  二十世纪是进步与落后交织的时代。当一批批犹太人被送上集中营的火车时,人类文明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便注定难以逃脱。

  当这一切透过孩子的眼睛,在那天真而又严肃的话语,在那透过铁丝网的友谊。心稍稍偏安。

  孩子对世界的不解,似乎是自古就存在了。而这一切在布鲁诺看来便是:为什么要搬家?为什么“一起出去”的人都穿着条纹衣服,为什么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起玩?他甚至认为父亲是被“炎首”惩罚了,才来到这鬼地方。一个个天真的问话,对于旁观者的我们来说,却字字是赤裸裸的讽刺。要如何告诉他,在他心中伟大的父亲,受到元首器重,当上司令官,却是为了把一批批犹太人送进毒气室。要如何告诉他,在那段时期,那些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就意味着“狗彘不如”,任人践踏。要如何告诉他,本应该平等的生命和人性,在时代的阴影下已经扭曲了本来的面目。这个世界已不是他,这个九岁孩子所能理解,所能接受的。

  当故事的结局,真正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呆坐在铁丝网边的父亲,这个把一批批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司令官,陷入久久的沉默。更该沉默的,是自诩成人世界的我们。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十):儿童视角写大人

  喜欢读与儿童有关的书,小王子,小公主,小爵士,爱的教育,安妮日记,还有我最爱的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腿叔叔啦,读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像一个孩子,会犯小错误,会爱玩,会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也会被我老妈教育然后原谅~~最令我幸福的是那种I just want to be a child的感觉啦,让我暂时逃离一下现实的抽离感。啊哈,跑题了。额,这本书是讲纳粹的,很像安妮日记,只不过主人公的身份都不同,一个是少爷,另一个是逃难者,用小孩的视角写战争的残酷,奥斯维辛集中营,实在太有冲击力了吧,我只想说:孩子有什么错!希姆和布鲁诺,不过两个小男孩,还有,战争的创伤,到底有多少人,多少家庭遭受,不计其数。想起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时的场景,有些难受,都是人类,因为贪婪,自相残杀,弱肉强食,到底还是动物本质。承受这一切的,只是普通群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