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精选10篇

  《饥饿艺术家》是一本由(奥)卡夫卡/ 著 / 熊亮/ 编绘著作,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一):如果这点星光能照亮黑暗的大地

  当人性走向光与暗的尽头,走向光明处的饥饿艺术家不愿像被驯服的动物一样用无谓的重复曲解着他热衷的艺术,而是极端的选择了用生命去绽放这不为人理解的艺术光芒,但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意识到,周围已经一片黑暗。

  他本能按照管理者的要求,不打破自己40天的极限,展示了所谓的艺术,又能过着受人瞩目的生活。但是他选择了自己激情的方向,这也是对他一辈子艺术的一个交代,他要用一个伟大超越洗涤自己曾经的犹豫,同时,他又多么希望有人能够理解,或者有人愿意停下来表示想理解。

  也许是马戏团的生活让他燃起了心中的星火,那些被驯服的野兽每日表演者同样的节目来娱乐着人类,过着不必担心食物的生活,它们失去了曾经的野性。曾经森林里,草原上的霸主,虽然要整日为自己食物奔走,有时还要饿肚子,但是他们却能尽情展示着自然赋予它们的本性,当有一天他们失去了本性,成为了所谓本性健全的生物人类的娱乐方式,以人的角度来想,这是多大的一种悲哀

  艺术家在走向自己的追求的光明时也努力散发着光芒,但是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光芒没能穿透哪怕一寸的距离。艺术家越靠近自己的光明,周围就愈加黑暗,最终,艺术家终于达到了他的光明,脱离了黑暗,而曾经黑暗中的一点星光也被黑暗所占据,没有记得曾经的有那么以为艺术家,也没有人再会明白他到底在干些什么。

  当他到达光明处低头回望时,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二):艺术的可悲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极少数自己满意出版的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位饥饿艺术家的事业由鼎盛到衰落的悲惨过程。从饥饿艺术家表演的那一天开始知道他死在笼子里,他都对自己的表演都没有满意过,准确的说是没有机会让自己满意,同时他一生的表演准确的说都没有得到过观众的肯定与赞赏,即使他曾得到过极高的声誉,观众给予他的也不是由衷的肯定。

  在我看来饥饿艺术家的一生是可悲的,对于自己的艺术他一直都在寻求观众的肯定与赞赏,而却到死都没有得到。饥饿艺术家的职业荣誉感让他即使饿死也不会吃东西,但是观众并不能理解这种所谓的艺术,观众们认为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是做不到这样的事的。因此,即使饥饿艺术家想方设法的让人们监视自己,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超能力,但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人们的肯定。人们跟着时下的潮流之风每天都要去看一次饥饿艺术家的表演,没有任何理由,只是赶个时髦罢了。人们对饥饿艺术家的赞赏也是对饥饿艺术家行为的一种曲解,或许在观众看来,饥饿艺术家之所以应该被赞赏并不是因为他能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依然能延续生命,而是惊叹于艺术家居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偷进食,并没有人真正理解饥饿的艺术,因此,即使艺术家曾经名声大振,他也是可悲的,因为他的艺术实际上是被观众亵渎了。而后期饥饿艺术家来到了杂技团以后,更是得到了惨不忍睹的待遇,他已经完全不能勾起人们的兴趣了,即使他自称自己的技艺完全不减当年,但是他依旧只能是人们去观赏野兽是被带过一眼的角色,直到他要死的时候依旧没有人理解他的艺术。

  饥饿艺术家的另一可悲之处在于,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永远的不到满足。饥饿艺术家永远都觉得自己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然而一旦到了四十天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被经理硬生生的拖出来,吃令他恶心的食物。然而经理这一决定的理由是四十天之内人们可以被各种广告吸引而来,然而四十天之后,人们就会疲乏,表演场就会门庭冷落。因此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艺术家不得不牺牲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因此他永远都得不到满足。

  而故事的结尾,我认为是小说最出彩的地方,让人们对饥饿艺术家的感情变得异常之复杂,不再是单纯同情,感慨,而是有一种无奈与崇敬之情参杂在内。饥饿艺术家在临死之前告诉人们,他之所以不吃东西,是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语出惊人,原来艺术家并不是真正的因为对艺术的追求而不吃东西的,而是因为不能。原来艺术家也不是多么神圣的人,他也不是为了艺术可以连生命都不要的人。但是转过头来再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因为没有合适自己口味的东西吃就能一直饿着自己而不勉强吃一点东西呢。当然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也许这就是然我对艺术家有崇敬之感的地方。文章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坚定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我想,不再骄傲是因为自己没有合适食物的无奈,而仍然坚定就是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和追求了。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三):饥饿艺术家的故事

  饥饿艺术家最开始并没有想成为饥饿艺术家。他只是找不到自己可以吃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能吃的东西有很多,吃东西的人很多,但是这些吃东西的人们真的喜欢自己吃的东西吗?恐怕未必,他们吃东西,是因为如果不吃,自己就会死去。同大多数人一样,饥饿艺术家也不爱自己吃的东西,于是他选择了不吃东西。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不吃东西的人如果活在吃东西的人们之间,是很痛苦的,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肯向这个世界低头,这表现了他闪耀着光辉的自尊,但是那光芒也同时刺痛着所有其他人。其他人就会想,凭什么你不吃东西呢?凭什么你就可以不放弃自己那一丁点的自尊呢?凭什么你就看起来比我们要崇高那么多呢?种种有意无意的攻击让饥饿艺术家感到痛苦,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成为饥饿艺术家。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通过成为一个饥饿艺术家,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吃任何东西,而且不用担心收到任何人的攻击。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饥饿艺术家啊,我不吃东西不是天经地义事情吗?我不吃东西不是彰显我的品格,而是我的工作职责,你们要相信,我跟你们是一样的呀。我也是甘愿吃那些肮脏的食物的呀。这样你们便没有任何道理指责我。

  饥饿艺术家这么告诉外界的人们,也对自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久而久之,似乎他也习惯于这么认为了。甚至他在心中将自己的职业升华,饥饿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比拟的、不可玷污的艺术形式。他认为,自己的终生就应该奉献给这门卓越的艺术。挨饿,就是我的人生追求。不断地挨饿,就是实现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可恶啊可恶,即便我这样对待这门艺术,其他人还是对我抱有怀疑,他们总是认为我会偷偷吃东西,甚至一些假仁假义的家伙还故意给我机会吃东西。他们不理解我,只把我的所作所为当成一项工作,而非艺术。还有比不被认可更能伤一个艺术家的心的东西吗?更可气的是,他们只让我饿四十天,原因是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我做这行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艺术,他们却把我的艺术当做商品来销售,还计算出一套利最大化的法门。

  人们在笼子外面观看他、欣赏他、鄙夷他、怜悯他,就是没有人理解他。

  日子慢慢过去,饥饿艺术家已经渐渐忘记自己成为饥饿艺术家的初衷是逃避,他只记得自己应该为艺术献身。说起来也是非常可笑的,一个人为了保留自己高尚的情操选择了逃避,却继而向逃避的手段投诚。

  然后他为了证明自己对艺术的坚贞(曾经,他也无比坚定地怀揣着对饮食的决不妥协),他在萧条的市场环境下并没有选择专业,而是毅然投身马戏团坚持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很明显,在马戏团,他的待遇并不高,大多数人们兴冲冲地向他走来只是因为他在观摩兽畜的路上。难道我的艺术连那些愚蠢的老虎狮子都不如吗?岂有此理。看来愚蠢的人类只能认可愚蠢的动物。

  夜里,听到畜牲的嘶吼和躁动的气味,他心中再一次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愤慨——就像古往今来所有孤独的艺术家那样,同时他又感到无比的骄傲,他为自己对艺术的坚持而骄傲,他想,如果所有人都对这门艺术报以热诚,并且真心的理解这门艺术,或许自己并不会这么骄傲。他下定决心,无论能不能得到欣赏,他都要坚持下去。康德说过,人在世界上是作为“目的本身”,人活着的最终价值是达成自身的神圣。于是他不声不响地挨饿下去,也不花心思想着怎么向别人介绍视为性命的艺术了。

  不知道饿了多久,他听到一个人问他,你一直没有吃东西?

  他说,我一直希望得到赞赏。

  对方犹豫地说,我们一直赞赏你。

  他听出了话里的迟疑,忽然想到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他刚出生的时候,不吃东西的自己活在一堆被迫吃东西的人之间的样子。他回忆起了当时被遗弃被嘲讽的自己。首先,这些人对我的艺术一无所知,他们的赞赏并不发自内心,这样的赞赏无异于侮辱。第二,我唾弃现在的自己,我憎恨自己对于真理的逃避,我生而为人,一个高贵而杰出的人,怎能为一点吃的而弯下腰?我本就该饿死才是。我把饥饿作为艺术形式,表面上延续了自己不向肮脏食物低头的情操,实质上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这样的人怎么值得赞赏呢?

  你们不应该赞赏我。

  对方说,那就不赞赏。

  我为我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忏悔和领悟感到高兴,我怜悯那些吃着自己厌恶的食品的人们,我怜悯那些给自己的妥协和懦弱找借口的人们,我怜悯那些自由的活在牢笼中的畜牲们。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四):孤独的艺术

  “同愚昧抗争,同这个愚昧的世界抗争是徒劳的。”

  饥饿是人的本能,谁都可以表演饥饿,但他要做得最极致。不仅艺术,文学,人人都可以学会门槛低,是并不能因此高傲自以为是的事情,受到人们的赞赏后的饥饿艺术家依然不放弃饥饿,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作家最难得的品质。

  饥饿艺术家是孤独的,他问守夜人是否可以守一夜拒绝早餐的时候他们都跑了,没有人会真正为艺术奉献,他又是不可理喻的,人们看艺术看文学慰藉精神粮食却办不到真正的粮食带来的满足感。人们最初对他的狂热,是新奇,热度不会永久持续,他们表面对艺术家无比尊敬推崇,其实根本不懂他的艺术,女士搀扶他从笼子里出来就开始嫌弃他了。

  艺术是给予人欣赏的展览的,当人们欣赏不来理解不了这份艺术,他们只爱看夸张凶猛的野兽感知眼前摆在面前的快乐,艺术本身的价值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但时代不会让人继续推崇,虽然原来的推崇也毫无意义

  艺术家把自己放在笼子里,这个笼子像是把艺术家与外界隔离,外面的人不理解他的世界,他又极力追求理解,甚至能改变这个世界。而我们,走向外面的时候,是改变不了世界,能做到的,只有不被世界改变。

  一件艺术品,它有表达的意义,意义即价值。

  如果没有人欣赏它,不理解它所表达的意义,可艺术本身的价值不会改变,但它在人们的眼光里没有存在的意义,那种价值会贬值。除非我们能有一个人能发现艺术的意义,不然艺术品的价值还存在也会走向没有价值

  极致的饥饿艺术对人们毫无用处,伟大的文学作品依然对这个世界毫无作用。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五):你说不想再走下去,试过想一觉死去。

  短评怎么也写不下,于是玩了这么多年豆瓣的我写下第一篇书评。

  饥饿艺术家日复一日地表演着饥饿艺术,却从来不被人理解。

  那就退而求其次吧,既然不可能被理解,那就追求被欣赏吧。这点上,人们倒的确是欣赏的,但那种欣赏却不是针对于艺术的,而是针对于所谓的表演而言。这让饥饿艺术家感到失望

  肉体上的饥饿使得他奄奄一息,但这多少无关紧要,因为他的饥饿技巧早已无比高超。表演的规定时间是40天,饥饿艺术家为此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才40天?我明明可以饥饿更久。

  他孤独无比,他想证明自己,他怒不可止,他唉声叹气,他大声呐喊,他放声高歌,然后被世人遗忘。他从未被理解,他是一只行走在荒原上的狼,世界的帷幕下,他是唯一的表演者,也是唯一的观众。

  而最可悲的是,他内心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艺术毕竟也不是那么纯粹的,要说的话实在是无奈之举。

  你们要知道,哪怕是饥饿艺术家,他又何尝不想饱餐一顿呢?何苦坐在笼子里日复一日地玩着这困兽之斗呢?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惹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

  饥饿的艺术家也是孤独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来自于自身与其所处世界的割离。这种割离感所营造出来的美学使得饥饿艺术家痛苦,同时却也变成了其赖以生存的乐园。

  所以在本质上,这两种相反的特质是不可协调的。饥饿艺术家活在矛盾之中。

  这是饥饿艺术家的现状,也是卡夫卡的现状。

  “你说不想再走下去,试过想一觉死去,任这躯壳游天地前进或决意隐居。人是痛苦的,处处经书有字句,记载差遣与恐惧,每套经典有根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