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歌剧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歌剧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

  《歌剧魅影》是一本由[法] 卡斯顿·勒胡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剧魅影》读后感(一):艺术和生活一样残酷

  从Majestic Theater回来后就一直很想收音频以及把原著读一遍。

  从现场音乐剧,到25周年纪念版,到各个版本的the Phantom of Opera选段比较,到2004电影版,再到原著,虽然时间线上其实不太符合,但原著用的是考据的写法,这样的顺序歪打正着倒很合适。

  本以为关于关于歌剧魅影的故事已经灌的太满,原著会如同鸡肋,其实却不然。原著的时间线和音乐剧其实很不一样,私以为其实电影如果能抛开音乐剧的阴影完全照着原著来拍得话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那张Phantom的面具实在太过经典已经符号化,还是不要改成原著那样比较好。

  虽然看原著的全程都以25周年的音乐作背景,其实氛围不太符合。书中远不是音乐剧那样恢宏的氛围,整体的氛围更加神秘、阴沉、鬼魅、小心翼翼、充满猜忌和神经兮兮。或者说从书中才对为什么称作“phantom”有和身在剧院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感受。

  eter Jöback的“摇滚”嗓虽然莫名的和Michael Crawford有些许相似,但似乎和Phantom在原著中的形象并不符合,这样想的话或许John Owen-Jones或者是Ramin Karimloo的声音更符合书中的形象,但十分喜欢剧院里Peter Jöback声音的那种穿透感,加上剧院的效果,鬼魅感顿生,同时霸气十足。书中的Phantom的挥金如土,十足的绅士,音乐上的修养,机关上的造诣,比音乐剧中描写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外表,不仅是容貌,还有几次对手的描写可以看出,更加丑陋和令人难以忍受,对Christine、对爱情、对平凡人生活的向往偏执到更加疯狂的地步,远不是扔下一个chandelier,烧掉一个歌剧院那么简单

  几个音乐剧中不曾有的小细节。

  非常好奇包厢内的小凳子到底是干什么的,到了最后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总觉得与其说Christine从Phantom那里得到了启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得歌唱突飞猛进,不如说更像是和魔鬼签订了出卖灵魂的条约。书中的Phantom真正做到了“He'll always be there sings songs in my head.”

  hantom并不像音乐剧中描写的那么无情,在入侵者被他的机关杀死后居然会苦恼应该去唱首安魂曲。不由得开始乱想那些死在他手下的灵魂听到如此动人的安魂曲之后会否原谅他?

  音乐剧方面,除了the Phantom of Opera和Music of the Night之外,格外喜欢Stranger Than You Dream It和The Point of No Return。尤其是那句“Fear can turn to love. You'll learn to see, to find the man behind the monster.” 令人扼腕叹息,艺术永远和生活一样残酷。

  私以为歌剧魅影是一部彻底的悲剧。悲剧从Phantom爱上Christine开始,无论Christine如何选择都是悲剧。哪怕最终Phantom放她跟随Raoul而去,且不论现实中这样的结合是否会幸福,总觉得至少Christine的声音失去了音乐天使的加持失掉了翅膀,哪怕技巧日益纯熟歌声中也不会有灵魂。从这一点上,Phantom真正做到了”hunt us till we‘re dead“。哪怕Christine出于爱或不爱选择了Phantom,自然也会是悲剧。Phantom虽然非常绅士,那样的爱情不可能怠慢Christine,但这么一个性格扭曲的音乐天使似乎也很难带来幸福。我不太同意soul mate的这种说法,Christine永远也理解不了Phantom的音乐,只能是“my power over you, grows stronger yet”,或是“I am the mask you wear. It's me they hear.“ 更别提灵魂。不过也多亏了Phantom爱上Christine,令人能够”听到“只应天上有的声音。

  Andrew Lloyd Webber是否也曾被Angel of Music拜访过呢?

  《歌剧魅影》读后感(二):一个丑陋奇才的悲剧

  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小说《歌剧魅影》,其实原本要说的是一个下水道怪物的故事。

  时值1870年,住在巴黎歌剧院地下迷宫的丑陋“幽灵”艾瑞克,有一张奇形怪状、惨白而丑陋的面孔。他从小就被嫌恶抛弃,跟随马戏团游历过欧洲,后穿越亚洲,在波斯王宫任职,从小亚细亚到达土耳其,当过苏丹国王的门客。他知识广博、才华横溢,厌倦了游离不定,最后选择了常年隐居于巴黎下水道系统,建立了地底庞大的迷宫一样的王国,他常坐在二层五号包厢看戏,通过和歌剧院经理的博弈,强大的制造事故的能力,控制着整个歌剧院,“如同一个邪恶的诅咒”。

  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默默无闻美丽少女克丽斯汀,他用自己毕生的音乐才华和造诣,完美的艺术灵魂,暗中教她唱歌,发掘了她同样惊人的音乐天赋。让克里斯汀从一文不名的后起之秀,成为了震惊四座的巴黎首席歌剧名伶。

  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幽灵”想和克里斯汀组建家庭,相守终老。他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用诡异的方式一一除掉。而克里斯汀揭下他的面具,看见了他骇人的容貌,感情化为乌有,只有惊恐。她和青梅竹马的拉奥子爵的再相识和相爱,更让剧院幽灵嫉妒发狂。他几度制造了恐吓和谋杀事件,并绑架了克里斯汀,要和绝望的她在下水道长期生活。

  最后,在一场地底的混战中,幽魂意识到自己是个真正的“非人”,他的爱注定是扭曲和无望的,也永远得不到回应。于是他解脱了克丽斯汀,也解脱了自己,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二

  小说将近三十章,恐怖惊险,充满悬疑,是推理小说的调子。作者以自己写《黄色房间之谜》奠定的法国20世纪初首席推理小说家的笔力,不可思议的内容与场景营造,玄异的气氛,并且在黑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性

  原作以一个虚构事外人的视角,介入调查这一起“陈年旧案”。他收集了各种回忆录、札记、叙述,更主要靠的是一个目睹整个事件,并且和幽灵有深交的波斯人口述,挖出了这个“爱恨交织、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虚幻男声,一个相貌如死神骷髅的神秘来客,几封给剧院经理的恐吓信,各种旁观者的对话和描述。布景师上吊自杀事件,水晶灯砸人事故,前首席女优演出时嗓中跳出癞蛤蟆,当红小花旦克里斯汀被劫,伯爵溺亡,子爵意外失踪。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情节,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外部事件。而克里斯汀和拉奥子爵的爱情,又充满了一种当时流行小说的通俗浪漫主义的风格。

  其实,故事的原型是“两眼空洞,面如死灰,丑陋不堪”的鬼魂爱上了一个人类,一个和自身呈现极致的反面的少女。而并不是所有的“美女与野兽”都能终成眷属。丑陋和残疾浇灭了幽灵艾瑞克一切美好幻想。一个歌者交付给另一个歌者灵魂,却是阴郁和黑暗,渐变成了一种扭曲的占有和贪执。只因他丑陋至极的外表不配拥有一份“炽热的爱”。女主对他除了恐惧,还是恐惧。他仿佛一个残暴和疯狂的怪物,在感情关系中丧失了理智,妄图毁灭一切。

  三

  你可以理解为死神,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卡里加利博士,或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幽灵本身是一个极致的悲剧人物,却被塑造成一个引人憎恶的怪物,未免有所不公。然而,这本小说从出世以来,确实是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在中国,1937年早期的经典黑白恐怖片《夜半歌声》也是根据此书改编,1995年的同名电影也是出自于此。

  而更为改写历史的创作是,1986年,安德鲁•洛伊•韦伯将这个故事谱写成了音乐剧,首度于伦敦Her Majesty剧院公演。歌剧大量采用古典音乐如维尔第、奥芬巴赫的歌剧旋律,剧中舞台灯光、布景及服饰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全球演出后至今门票收入已累积达32亿美金,总计巡回多达18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观众人数逼近7千万人次,票房超过《猫》、《日落大道》等同级一流音乐剧。彼时,只要上演此剧,就会座无虚席

  诚然,韦伯的歌剧,让这个丑陋奇才的悲剧成为不朽。让一个非常通俗的惊险故事,变成了来自地底的吟唱。一个亡灵渡过冥王哈得斯的地狱之河,给世人带来的无尽恐怖和惊厥。名为“歌剧幽灵”的一个最著名唱段,艾瑞克的声音中包含了一切的绝望和痛苦,克里斯汀的高音直破天际,烟雾缭绕的哥特风,饱含一切阴暗和壮丽的元素,如一种毁灭性力量。

  小说给歌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框架。小说本身对歌剧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里面可以如数家珍的说出各种歌剧的曲目和调度。而歌剧未诞之前,电影已经开始,也最经典的默片是1925年的好莱坞惊悚片,片长93分钟,表现主义的极致,在所有影史榜单上都是恐怖片的翘楚。1937年,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也是由此而引发美学灵感。而后者在剧情上则更接近好莱坞1943年的版本,被强权势力毁容的男性主角在歌剧院内徘徊不去,鬼魂一般的报复,以及和女主唱谱写一段爱情悲剧。

  在片长 92 分钟的43年版美国电影中,小提琴家柯丹暗恋女演员克里斯汀,聘名师指导其演技,克里斯汀渐受重视,升为主唱。柯丹则因伤被迫退休,不久发现其作品被剽窃,愤而勒死出版商,自己则被毁容。之后,歌剧院开始闹鬼,除克里斯汀外,女演员均离奇死亡,克里斯汀亦受“鬼魂”掌控,剧院弥漫阴森的气氛。

  1962年的同名英国电影,片长84分钟,剧情则更为接近原著。而1989年,片长93分钟的美国版,导演为德怀特 H. 利特尔,这个歌剧魅影对原作故事改变比较大,故事穿插在现代和故去,纽约和伦敦(把巴黎改成了伦敦),梦魇和现实交接过度的很好,音乐沿用了韦伯的版本。2004年,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歌剧魅影》则是原样改编自舞台剧的,是迄今为止最大场面的制作。

  完

  《歌剧魅影》读后感(三):丑陋是面容还是内心?——《歌剧魅影》读后感

  埃里克因为面容丑陋而被亲人抛弃,因为无人爱,所以渴求爱,克里斯蒂娜的出现填补了他内心的空缺,但是寂寞越久,欲望就愈发的可怕,可怕到变态的占有,为了克里斯蒂娜,不惜杀人,爱到极致恨也到极致,因爱生恨,也因爱而宽恕。在地宫里,克里斯蒂娜的吻唤醒了埃里克,拯救了拉乌尔,这一吻是真诚的,克里斯蒂娜不愿意和埃里克结婚,但是却敢于给予他一吻,这个吻是怜悯还是理解?是天堂亦或是地狱?这样的吻唤醒了埃里克的灵魂,打破了埃里克的心理界线,这样一个女人是不同于那些世人的,她是精灵,是天使,带给他爱欲的渴望,拯救了他卑劣的灵魂,他深知自己不配与克里斯蒂娜在一起,最终他选择放手,放走了自己所爱与拉乌尔,在自己建造的地宫中结束了生命

  带着丑陋外表的卡西莫多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他是被教主迷惑了双眼,在被处罚之时,极度渴求清水的他在刑台上呼唤求助,无人回应,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却站了出来给了他救命的水,也因此卡西莫多爱上了这个敢于接近他的女人,他自知爱斯梅拉达是遥不可及的星辰,但他却愿意为爱斯梅拉达做一切事,甚至是在最后背离教主的命令,主动选择拯救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死去,他也伴随在她的身边一同化为尘土。

  《美女与野兽》中也是丑陋的怪兽与美女贝儿,同样是丑陋的外表,同样是拥有美丽心灵的女主,然而丑陋的怪兽可以在找到真爱后变成王子,与美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童话是美好的,给你无限的希望。现实是残酷的,丑陋的怪物是没有好下场的,如若你没有正常人的皮囊,现实中怪物的一生是悲剧的,无人愿懂,无人理解,因为被世人抛弃,他们对爱的渴望,比一般人更强烈,强烈的占有,极度的占有进而成变态。

  丑陋的是内心不是面容,人们还来不及接受这个过程,将面容的可怖变成内心的恐怖,再一度的伤害,不是怪物也变成了怪物。

  《歌剧魅影》读后感(四):这个悲剧

  其实书的成功和败笔都很明显。主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脉络,都不够丰满。至少我读完是有些遗憾的。比如Eric接近Christine,是爱上她的皮囊,还是爱上她的内核?如果这条线润色一下的话,会不那么突兀。不过总体来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剧情的承启转合都处理地干净利落。

  显然这是一种悲剧的爱情观。一个幽灵爱上一个妙龄少女,和书中湖底传说中的“海妖”一样有着令人痴迷的嗓音,将她拽入自己的地下城堡。可是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了,错得离谱。Christine怎么会留在黑暗中,她甚至根本不爱他。只是同情、留念、一些与爱无关的感情。或许如果Eric耐心点,温和点,她会渐渐发现这个幽灵的美好。但是可惜的是,性格造成的悲剧无法挽回。造物主的造作——一个丑陋的、拥有着曼妙歌喉的男人,爱上一个美丽的、却平平无奇的女人。可她终归是个善良的女孩。他也是个善良的幽灵。彼此退后一步,保持一些距离吧。

  哪怕我最后的结局是毁灭,我也曾经爱过一个女孩,我为她拭去尘埃,看她发光;可我太久没有动过心啦,不懂得适当地退后一步。我把你抱得太紧啦,最后我也该松手让他牵住你的手。

  这是最好的结局。尽管不是我最想要的结局。

  《歌剧魅影》读后感(五):哥特式爱情

  曾经沉迷于《悲惨世界》时,被B站疯狂强推《歌剧魅影》的弹幕吓到了(当然,在魅影的弹幕里也是疯狂推荐悲惨)。早在大学的时候,选修课就放过这个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可是这门课的老师的豹纹大衣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剧情忘得一干二净。当我逐渐从悲惨世界的坑里爬出来,准备入歌剧魅影大坑时,竟奇迹般地能哼出来音乐剧的主旋律,由此可见这部音乐剧的魅力。

  这里是书评,不再过多说音乐剧的事了。其实我也是为了完成每年的英语读物指标才看这本书的,英文缩写改编。但是不得不说,生僻词有点多,可能是故事本身讲的就是剧院方面的事情,很多专业的词汇平时也接触不到。故事本身是很精彩的,带点悬疑和恐怖的爱情故事。但是我一直都有点接受不了魅影这个角色,而且看完书后更觉得女主有点绿茶,所以对这个哥特式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音乐剧的改编太棒了,而且凶凶的子爵竟然莫名地苏到了我。

  《歌剧魅影》读后感(六):看到假面舞会了

  我看歌剧魅影完全逆天而行——先2004年的电影,再是韦伯音乐剧,然后搜到1925初版默片,到最后才找来原汁原味的小说。

  这就产生了奇特的微妙感:既像记忆碎片一层层剥开前情旧事,又如同罗生门从不同角度吹散迷雾。04年的phantom是优雅霸道的迷人大叔叔,音乐剧则显出了面具下的狂躁和敏感,大概因为一脉相承自韦伯大神之手,一切都繁花似锦富丽堂皇极致巴洛克,尽管明知他面目丑陋常年盘踞下水道,至此我心目中的phantom仍是闪烁着熠熠光辉的高富帅,为他温柔魅惑的歌声同christine一起痴迷沉醉高潮连连。直到千面人招展斗篷一声怪吼撕碎了这宁静的夜(汗),从纸面具到鬼脸,从生拉硬拽到阻拦威胁,这版恐怖片教Phantom蜕回到幼稚粗暴逆袭未竟的老屌丝,结局也不再是凭空消失遗下谜一样的回味,而是被众人团团围住乱棒打死。

  假面舞会在音乐剧中是第二幕的盛大开篇(共两幕),看看屏幕上的滚动条小说也已近半,但作为书名的主角还没正式亮相,除了在告别晚宴一闪而过的影子,只是通过一封封语气颇有腔调的书信和一桩桩无法解释的怪事来确定他在国家音乐学校的老大哥地位。倒是人见人嫌的小白脸人raoul成了首席男主角,作者不惜重墨描写他对christine热烈绵延而压抑难耐的爱:从毅然跳海为小姑娘捡回丝巾,到一同聆听欧石楠的跳舞精灵,接着是常用套路三年后相见的脸红躲避,苦苦哀求大哥带自己去剧院,每天在后台飘来荡去却总被无视,看到姑娘发飙后晕厥机智果敢突出重围冲向后台,连夜赶火车赴约不顾身份上房爬树,被打晕冻僵到奄奄一息亦往矣,发觉姑娘行为异常怀疑自己的感情被玩弄而愤恨不已(多熟悉啊——拉黑不见再联系就剁手!),但寥寥数语的一封信就重新点亮了希望一切指示照做无误。而且很多时候读者是跟着他的脚步来了解事态发展,女主在化妆室跟幽灵交谈、亡父墓园的神秘琴声、音乐天使的童年回忆、黄昏坐在陌生人的马车里奔向教堂……这些重要的情节都是这个漂亮而纯情的二十岁子爵所眼见的,难免不叫人对他心生好感(虽然觉得放在现实他多半要成炮灰)

  小说篇幅无限任意畅写,配角也不再只是脸谱。剧院的两位新经理(一对好基友),本就是恶作剧专家,面对phantom的命令威胁当然跃跃欲试要挑战,看幽灵变戏法之余听他们俏皮话连篇非常好玩;电影里端庄谨慎的声乐教师变成了啰啰嗦嗦爱显摆老女人,而且只是二楼五包的领座人,到目前除了为幽灵的柔和声音和态度所倾倒还没看出她跟幽灵有什么渊源。

  真为女高音carlotta鸣不平。因女主角要上位就被phantom弄坏嗓子算剧情发展罢了,连作者也明显流露出嫌恶,不仅安排了舞台表演时众目睽睽之下口中蹦出一只“丑陋的沾满毒汁”的癞蛤蟆,还出言不逊嘲讽她是没有一丝感情的唱歌机器。(莫非是有这么一位女高音惹到了作者成了人物原型?)可这些恶毒字眼——“在巴塞罗那小酒馆跳舞”、“站在街头的露天舞台上,像荡妇一样唱着厚颜无耻的歌曲”、“在某个情夫家中、面对聚集一堂的某个名师,又发动那部驯良的机器,以同样完美的漠然演唱最崇高的爱情和最低级的狂欢”,我怎么却看到一个无背景无依靠的歌手是怎么凭借自己的实力韧性一点点艰难熬出头!段尾作者作结“当你化身为朱丽叶、艾尔盛、奥菲利亚和玛格丽特时,你应该重新找回灵魂啊!因为在其他天资才华皆逊于你的人,在爱情的感召下,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哈!爱情这玩意,跟鬼一样,哪是说碰到就碰到的,你以为人人都像女主那样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让音乐天使调教被勇敢子爵守卫?像carlotta这样的经历要成天在所谓的爱情中迷三倒四神志不清早就完蛋了还怎么能成此间台柱大放异彩。这也没办法,一百年前的流行小说(虽然当时卖的不怎么好)就得力捧纯净柔弱容易被操控的脑残少女而必须残暴打击一个历经风雨的风骚强人。

  不能往下说了,一则暴露了我女屌丝的本质,二来女权什么的实在没意思。还是继续看小说吧,刨掉这些,还挺有趣的。

  看书时我脑子里循环播放的是 think of me 和 the point of no return

  《歌剧魅影》读后感(七):只是因为游戏而对小说好奇

  为什么会翻出这篇年代久远的法国悬疑小说来看?这其中的来由值得好好说一说。

  偶然间知道了美蕾公司的オペラ座の怪人,尝试着玩了一下。第一次只玩了个开头,就跑去玩遥6了,直到遥6的存档坏掉,我才想起还有这么个游戏等着我。玩完索然无味的开头后,立马被细腻的人物设定给吸引住了(由此可见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何其重要)!之后得知这游戏算得上是歌剧魅影的同人,立马对电影和小说感兴趣了,要找出来看,于是在去苏州的路上一口气把小说翻完了。

  “一口气”哎,果然是法国的悬疑小说,够吸引人!呸呸,事实才不是这样的!小说实在是写的糟糕,人物形象不丰满,剧情极烂,挖的悬疑坑更是用拙劣的手法去填的,要不是开了个头就想把它结束了,我才不会花两个多小时在这样的一部小说上。它之所以有名,可能是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部悬疑小说还是不错的,或者说是电影达到了某个高度,带动了它的知名度。电影具体如何,等我周末挖出来看了再说。

  《歌剧魅影》读后感(八):理想与现实

  三天看完了《歌剧魅影》,在工作时期,在某个慵懒的午后,用我的手机看完了这部小说。在开始看之前就已经有些预兆,我的自觉告诉我,这会是一部奇幻的书,情节上肯定不会输,肯定不是那种三流的言情小说,以用来赚取读者的眼泪。只是书中也是以一条主线展开,那就是爱情。

  子爵,埃里克和克里斯蒂娜的三角恋,只是这个爱情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公平,一个潇洒,一个丑陋,一个单纯,一个世故,一个带有光环,一个被人唾弃,从一开始不打眼的女主角,获得了一个天才的爱,他不惜代价的调教她,激发她的音乐天赋,为她情愿自己死去。难道他不是爱她的吗?答案当然是,他爱她,而且爱得热烈,爱得疯狂,更可以说是爱得自私。所以后来他说,你是否同意,你若不同意,我们便和整个城市同归于尽,你同意,我们就远走高飞。如果,你在看一部肥皂剧,里面有养眼的男女主人公,你可能已经泪眼朦胧,为男主人公的痴情而感动,而现实恰恰相反,在你面前的不是帅气的子爵,而是面目全非的剧院幽灵,他生来就这么丑陋,却拥有了最强悍的技艺,也因为自己的才能,不断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我突然想起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对于剧院幽灵埃里克最初是憎恨厌恶,到最后剩下的只是满满的同情。果然观众的眼泪是最容易赚取的,得知简单,失之也不可惜。

  而书中所讲的那些机关,我希望在某一天,同某个人能去一探究竟,到底是杜撰还是陈述,只有亲眼所见才能见分晓。巴黎歌剧院,我终会到来。

  《歌剧魅影》读后感(九):心疼O.G

  是在曼城歌剧院看的歌剧魅影。

  序幕的时候就是拍卖音乐盒,第一次听到它的音乐,看到猴子张开怀抱,打开心,再合上。只觉得音乐不错。Raoul买下了音乐盒之后,场景就回到三十年前。

  因为这一次幕布的突然掉下,原本的主唱的不满而罢演,克里斯汀终于有机会站在灯光的中心。看到克里斯汀被推倒舞台中央,由紧张的战战兢兢的演唱,到后来放开了天籁般的嗓音。而正是这次机会,让Raoul注意到了她,而回想起他们原来是儿时的玩伴。因为这一次的意外,展开了Raoul与她爱情的序幕。但是,平常安安全全稳妥的幕布为什么偏在演出的时候掉下,难道演出之前都不会检查么。为什么什么时候掉下不好,偏在原定主唱开口的时候掉下呢。这次意外能说是意外么,我更愿意相信是O.G.为了让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克里斯汀有个施展身手的机会。而也是因为他,让克里斯汀有了认识Raoul的机会。

  当R提出要与克里斯汀约会的时候,她不是答应,第一反应确是想到她的Angle of Music。她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能去。年幼丧父,因为父亲临终之前说会让音乐天使来照顾她,而一直以来O.G确实也扮演者天使的角色,指引教导她。温柔的嗓音,加上音乐的指导,让她把对父亲的爱与对音乐的追求寄存在O.G身上。而久而久之,年少青春又清纯的灵魂怎么能不依赖上他。O.G第一次现身,她心甘情愿的走进了镜子,走近了他的世界。O.G也是人,并不会魔法,没有对他百分百的信任,怎么敢走入黑暗。当她醒来,看到黑暗中正在创作的影子,听到他充满诱惑与野性的声音,不自觉的走近他想看清他。而当她真正看清了,原来一直崇拜的天使长着一张魔鬼样的脸庞,当即被吓倒。

  看到这里不禁想,如果不是因为这张脸,这时候他们应该是幸福的在一起了吧。当丑陋的一面完全暴露在心爱的人面前,听到他失控的喊,有一天也会了解面具下的灵魂。克里斯汀不是不了解他的灵魂,只是没有勇气面对他惨不忍睹的脸,没有勇气接受他轰轰烈烈火热野性的爱,没有勇气进入完全属于他的黑暗的音乐世界。他于她不止是音乐的启蒙老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依赖。两个孤苦伶仃的灵魂,碰到了,互相依赖。她是他黑暗世界唯一的美好。她把对父亲的爱转化成对他的依赖与崇拜。

  Raoul与她怎么来的灵魂触碰,仅仅只有小时候的美好回忆。R只是富有,英俊,温柔。而对于一个从小孤苦伶仃,挣扎在歌剧院群众演员的生活的她来说,无异于黑暗里的一道光。这个时候的她也许只想要一份安宁温暖有人疼爱与保护的平淡日子。O.G更大程度来讲才是她的soul mate,他成就了她。而因为她的成就,才赢得了R的爱慕。等于是O.G一手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即使是在知道俩人已经芳心暗许,在制作出新剧本的时候,O.G还是要求克里斯汀主唱,还是为了她。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在白天的世界能够正大光明的接触到她的机会。在O.G代替原男主角开口唱的第一句,克里斯汀应该就能辨认出。而这时候剧院的四周都有持着枪,伺机而发的警察。她并没有表现出异样,在同台合唱的时候,多了一份狂野与激情。看他们俩同唱不时燃烧着火花,俩人的眼神里都是火热的激情,舞蹈也是不同于往日克里斯汀的矜持而变得性感。这是赤裸裸的调情啊。而已经于克里斯汀订婚的未婚夫R就在看台上目不转睛的看着。

  而她还是拉下了O.G的斗篷,把他完全曝露在警察的视野下。

  当最后一幕O.G绑了R,要克里斯汀在R的性命与爱自己之间选一的时候。克里斯汀只是拉过O.G,说她早已不畏惧这张脸而吻了他。他只能缴械投降。她是他黑暗世界里唯一的一道光,唯一的太阳,做的所有的一切想要的只是这个少女的爱,怎么会真的忍心去伤害她。Love me, that's all I ask of U. 他却是她生命力的黑洞,靠近了就无力抵抗。

  因为这个吻,O.G放了R,让他们走。克里斯汀不是说不怕这张脸了嘛?!不是都豁出去了嘛?!怎么人家一让你走,你立马就拉着R飞奔了呢。

  R跟克里斯汀终于一起离去,留下黑暗中的O.G。她丢下他,是丢下了这段灵魂。而他是去她,却是失去了整个存在的意义,失去了世界。

  R在现在也就是高富帅,O.G当然就是矮丑搓。精神恋爱又怎样,没有相貌,没有财富,心爱的灰姑娘还是抛弃了所谓的soul mate。故事的结尾是,R买下了音乐盒,带到了亡妻的坟前。其实疑惑为什么是R只身一人,没有克里斯汀的后代。而克里斯汀的坟前是黑丝带绑着的玫瑰与当初O.G想要送却被退回的订婚戒指。

  好吧,其实我不懂,她有什么好。单纯,O.G说什么便是什么。好骗,R仅仅只说几句I AM HERE,加上几句回忆小时候的美好画面,就赢得了她的好感。为了安稳的生活牺牲自己的soul mate,把他曝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整个话剧看到的全是O.G不停地为克里斯汀做出的贡献,看到的只是克里斯汀在O.G那里学成之后便与高富帅R一起离去。最后真是为O.G痛心。

  真是不爽不爽这个结局。真是不惯这个姑娘的懦弱。前两天才听说一个军三代的姑娘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跟心爱的人结婚,最后闹到姑娘与家里断绝关系。真是前后一对比,无比厌弃克里斯汀。从头到尾都是O.G给予的成功,却狠心推开他。O.G从来都不会害她,却在R面前一刻不停的说害怕。怕毛线啊!怕你还跟着他去他的地下室,怕你还跟他合唱唱的那么如痴如醉。

  恩,又想了一下。觉得克里斯汀这样儿的姑娘配R挺好的。

  睡觉前想到一首用在O.G身上很贴切的歌,

  杨千嬅,小城大事。

  青春彷佛因我爱你开始 但却令我看破爱这个字 自你患上失忆 便是我扭转命数的事

  只因当失忆症发作加深 没记住我但却另有更新蜜运

  像狐狸精般 并未允许我步近

  无回忆的余生 忘掉往日情人 却又记住移情别爱的命运

  无回忆的男人 就当偷厄与瞒骗 抱抱我不过份

  吻下来 豁出去 这吻别似覆水 再来也许要天上团聚

  再回头 你不许 如曾经不登对 你何以双眼好像流泪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歌剧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