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残像》是一本由七堇年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页数:1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残像》读后感(一):只是一种感觉
说起这本书已经是很久以前看的了,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并不那么清晰。只是因为朋友向我问起七堇年,我才来回顾。
本来只是想淡淡的说些什么,却不想看了写书评,那些失落与失望。
作为一个读者和一个作者的我对这些评论有些失望。
男同就等于了落入了俗套,现在没有故事不落入俗套了吧,还有没有没被写出来的故事呢,如果有好莱坞的重金力求。
更暴力暴露了80后的劣根性,我不明白怎么总有人在拿着这些说事,有些暴力的方式才能更击人心,犹如我喜爱的金基德。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那种最平凡,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却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在看的那时我有一份共鸣,这点我记得。
《少年残像》读后感(二):随感注解
然后我们就一路无言地骑车回家。凯因为一只脚绑了石膏双手那拐棍坐单车没有平衡感,所以腾了一只手扶着我的腰。一路上他扶着我,竟越勒越紧,又好像在抖。我不解,就把车刹住,停下来问他,你怎么了?
我扭过头去看他,他正低低地埋着头,说,绍城,从小到大,我都觉得是你需要我,但是现在才觉得,是我要靠近你。凯说完抬起头。我冷不防撞见了他的眼,目光那么深,深得像一口井,引人不自觉地坠落,却又看不到希望。
他就这么又定定地说,所以,绍城,你别想得到之行。我要她。
————《少年残像》
七堇年
随感注解:“一路上他扶着我的腰,竟越勒越紧,又好像在抖”。
“越勒越紧”,说明他正在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
“抖”:原来是自己需要他而他并不需要自己,他有了之行就足够了,所以不能容忍最亲密的人的离开,怕他离开,因害怕而颤抖,“抖”的原因肯定涉及即将作出的决定,但无法形容那种情感,隐忍的情感。
“他就这么又定定地说,所以,绍城,你别想得到之行。我要她。”
为了挽回最爱的人,最亲密的、从小到大一直深深依靠着的、并希望从此都一直继续依靠下去的人,就算知道已挽回不了什么也不要他完全离开让自己痛苦,不想看到他离开自己和之行一起,感觉自己被他们永远隔绝插不上脚,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不愿自己所依靠着的真实的人,突然就变成了虚无,不甘心!
所以,决定得到之行,得到他爱的人,让他无法彻底地离开,不愿做这一切,即使粉身碎骨。
就算纠缠,也不愿默默离开。
《少年残像》读后感(三):绍城的冬天
高中时自己没事写的歌词,哈哈
绍城的冬天
灰色和你各站一边
我的视线
却不再有你的笑脸
你走的那晚
星星很闪
夜神跑到我面前
在脚下若无其事的捣乱
绍城的冬天
像一个爱哭孩子的脸
把红色的思念
染成铅灰色的天
没有你的夜晚
*星星依旧在傻傻的闪
像是我的双眼
埋藏着讳莫如深的思念
门槛,栅栏,隔着你的安然
你我就像茫茫人海中的两只沙钻
散了,便是一生的海,岸
也无法预见
无从搁浅
*谈何相恋
在绍城的冬天
《少年残像》读后感(四):幻想长于远日。
很久以前很想买的书。
如今还是初心如初。
喜欢堇年。
喜欢一句句字字珠玑,却又镂骨铭心的话。
喜欢那种被文字伤害的感觉。
我看过《大地之灯》。
遥远且荒寂的空间里,我看到莲花腾升炙热的模样。
融了雪白的积雬,消了迷失的心脏。
从此,一人行走。
我看过《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容的我们抵足般珍藏。
我看过《澜本嫁衣》。
这是一本我看了好几遍,没次看都哭的书。
我知道这是一本不是很精致的书。
但是,只要心存向往,往日皆光。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清骨啮心。
最后是《尘曲》。
关乎旅行,关乎行走,关乎风景。
还有一段炽热未卜的成长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