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钥匙》是一本由(日)谷崎润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钥匙》读后感(一):“和风”的《钥匙》——日本传统的变态心理
从题目开始,钥匙:全篇因一个故意遗漏的钥匙开始。同时也是一个象征,这把钥匙,打开了
欲望之门。
先说形式方面,体裁是
日记体。日记体一般都是第一人称,善于表现人物的细腻心理。日记体几乎是日本假名文学
散文的开山体裁,最开始是由没有
社会地位的
女性撰写的。这些女性受过良好的
教育,深居闺中,自然多愁善感,
心思细腻。由此引发了日本文学一个总体特征,即女性化,细腻化,抒情化。
谷崎润一郎是极为崇尚“和风”的,有说法认为他比川端康成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谷崎运用这一日本传统体裁实际上表现了一个传统的日本
家庭的
故事。然而,又在欲望探讨的层面上,上升到了普遍高度。
就我个人来说,我写日记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矛盾的想法,即,我既想表现
自己最
真实的
内心,与自己真心地交谈,与此同时,又有另一股力量在阻止我展露内心。这种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就是在写自己最
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所以,我们自以为写作了真实的日记时,往往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偷偷的掩饰。每次写日记都是这样一种
心态,一种斗争。同时,也是一篇不可靠的叙述。
谷崎这部日记体小说不同于日本古代日记体散文的地方,就是掺入了西方的一些有关潜意识的心理因素。这部小说中的日记,是处在有可能被人偷看的前提下写的,于是上述的那种内心斗争更加明显。意识想揭露潜意识中变态心理,而潜意识又不断对这些隐秘心理进行掩饰。在这种日记文字之下的心理斗争之中,既可以窥见人物更深一层的
心灵(或潜意识),又制造了一层
扑朔迷离的推理气氛和真实感,我个人非常
喜欢。当然,要创作这样真实的日记,是需要很强的谋篇布局功力的。
再说内容方面,通过日记,表现了一个上层家庭中的
夫妻关系,以及
性爱和肉欲,还有
嫉妒的问题。这些大家一眼都能看明白。我所想强调的,是谷崎在内容上的“和风”。
首先是郁子个人的身份问题。郁子是传统豪门家庭的大家闺秀,教养颇好。而
丈夫则是
大学教授,常
阅读外国文学(如《圣殿》)。这是一个表面上知书达理的家庭。而两人也通常是传统日本文学的主要角色:
才子佳人。
在表面上看来,丈夫为
满足郁子的要求,最终欲火烧身而亡。
妻子是强者,丈夫是弱者,符合谷崎小说中
男女关系的一般规律(如《春琴抄》中春琴与佐助,一师一徒)。然而实际上,丈夫与妻子(郁子)的关系仍然是日本传统式的所有与被所有的关系。丈夫将第三者(木村)当作兴奋剂,以妻子对木村的爱所引起的嫉妒来点燃自己对妻子的占有欲,再通过这种占有欲来点燃性欲满足妻子的渴求。丈夫之所以敢
明目张胆地(甚至协助)让妻子与木村勾搭,正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已经将妻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而妻子也在日记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贞操”,她本人也是承认这种所属关系的。但是对于妻子来说,“贞操”不但没有成为她
精神出轨的束缚,反而为其精神出轨扫清了罪恶感,成了她出轨的合法借口。这其实是日本传统女性的一种“受难”心理,以
男人的需要为借口,牺牲自己(也许其实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从而获得一种快感。
这种
强盛的“贞操”观念,实际上引发了东方人特有的一种对“背德”的渴求。过分的
压抑导致了偷尝禁果时的极乐。从而引发出一种变态的“背德美”。这是东方式的,也是“和风”的。妻子郁子在与第三者木村的勾搭中充分展示了这种美,而丈夫诱导妻子从一个保守的传统女性,逐渐堕落为一个淫妇,明知妻子
背叛,却在占有中消除嫉妒,显然也是在欣赏这一“背德”之美,在东方,强盛的道德与礼法的压制下妇女
追求这种禁果之乐是很好
理解的,然而男人也对这种贞操压制下的“背德”进行欣赏,这却是受到忽视的。妇女的“背德”的同时,意识中却仍然保持着贞操的观念,在形式上绝不
越雷池一步,并且时刻
告诉自己,自己的背德是为了让丈夫从嫉妒中得到满足,这恰恰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完全占有。
(在《春琴抄》中,男女的关系大致也是如此,表面上看是春琴奴役佐助,而实际上,春琴仍然是佐助的所有之物。佐助可以
离开春琴之后活到83岁的高龄,但是
可想而知,春琴离开佐助之后是无法
生活的。)
同时,妻子郁子也是谷崎多次推崇过(见《阴翳礼赞》)的“和风”式的美人。深居闺中,缺乏运动。所以皮肤和
身体都呈现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的东方病态美。这种女性的病态美,与上述的背德美是
相辅相成的,同样是受礼法与道德压制之下产生的。丈夫发疯地欣赏妻子的这种病态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感,一是因为妻子本身的不允许和
秘密主义,造成一种偷尝禁果的极乐感。二则是因为,谷崎将
女人的肉体奉为美之极致,在文中着力表现。文中三人,包括
女儿敏子,都对这种肉体美产生了不同程度地痴迷,并因此做出了一些
失去理智的事情。
最后谈一下敏子,我个人认为,敏子是这部作品中最神秘的人物。她在功能上担任的是一个帮助有夫之妇与外人通奸的媒婆式的人物。然而她在人物关系中的地位却与之功能极不相称。她是丈夫与妻子(郁子)的女儿,还与第三者(木村)似乎有着暧昧的
恋爱关系(木村
曾经追求过敏子,而敏子似乎内心也隐约喜欢木村)。其实敏子与郁子是同一类的日本女性。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敏子爱着木村,而木村爱着敏子的
母亲。所以敏子为了让木村
高兴,于是为木村与自己母亲郁子的勾搭不断
牵线搭桥。其实是为了满足木村的需要,仍然是女性为男性提供满足。而同时她自己也深陷于这一漩涡之中,她以观看这一背德事件为乐趣,同时自己又嫉妒母亲的美貌,憎恨
父亲的卑鄙行为。她既充分展示了日本传统女性的“受难”之美(即女性为满足男性需要而做出牺牲),又可以充作西方佛洛依德
心理学的注脚。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却是整部作品中最值得探讨的人物。而谷崎在结尾时,写敏子实是四人中最惨的人,其中也是大有深意的。
《钥匙》读后感(二):交缠着失形
有一种紧张感顺着页数蔓延,越来越
危险、刺激,
结局又利落又讽刺,看完后仿佛像运动过一般心突突跳,浑身发热。
丈夫和妻子像螳螂一样交缠着,更为
阴险沉静的妻子最终啃下了丈夫的头,而始终隔着一段距离的木村是在两人卧房外窥探游移的影子,
等待着妻子起身去迎合,最为神秘令人费解的是女儿。
看的过程中就对女儿的心态和动机很好奇,早先似乎事事不关心,待全部终结之后像一个含着悲怨的杀手,时而慢慢地布局和折磨,时而忽然对
父母来一刀,最终却成为了
男友与母亲阴秘欲望的掩护,一个道具。从头至尾其他所有人对她的
态度都淡淡的,是四人中最边缘的一个,她的怨恨和阴毒是来自于这样的忽视吗?于是丈夫和妻子的阴险,在女儿身上结合之后浓度更高了。
并没有感受到官能感的煽动,反而在多处地方觉得一种模糊的
恐惧,不愧是恶魔啊,对我来说这书像
恐怖小说一样。
《钥匙》读后感(三):大概是情欲迷人吧
日本小说家喜欢用高深、圣洁的话语来诠释最
简单的人之情欲。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表面看起来传统
美丽的家庭主妇看上了准女婿小鲜肉,利用丈夫的嫉妒让丈夫和小鲜肉同时为其所有,并最终有意的让丈夫在情欲中
迷失,毁灭其身体。简单说,丈夫,我不
爱你了,你丑,你精力差,正好有个迷人的小鲜肉,我能不吃他吗。不过这吃当然得吃的有技巧,得吃的让丈夫也
心服口服,得吃的让丈夫也
快乐美满。于是诉说真心的话的日记也变成了主妇和丈夫
尔虞我诈的战场,不写真心话,只写对能打赢这场战争的犀利
语句。欺骗,隐瞒,假心假意的互诉衷肠,只不过是这场战争的佐料罢了。
主妇很
聪明啊,又美丽又聪明。这场游戏的真正主导者便是她,但在表面上她却成了被动者。被动的被丈夫利用,被动的成为丈夫情欲的发泄者。在日记的前端,她一味的说明自己是个传统保守的女人,这样更能激发丈夫的欲望,又有意无意的抒发对丈夫的爱和对小鲜肉的喜欢,来激起丈夫的嫉妒。真是高啊,所谓计谋的最高着,就是通过自身的计谋让他人以为是他的计谋并为之实现,而最后达到了自身的目的。
丈夫,情欲的牺牲者。身体的差劲,其实他自身随时可以暂停,虽然受到了妻子制造的其因为这件事而身体重新变差的影响和促使,但真正懂得控制的人知道停止。最终来说,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欲,这种快乐快感他
经历过以后无法
放弃,最终只能成为妻子情欲发泄的牺牲品。
无非是个主妇想抢占小鲜肉的计谋罢了。岛国人民真能玩啊。
《钥匙》读后感(四):出轨的羁绊
女朋友考日本文学,该书不慎落入手中,由于篇幅较短,一直
有信心一口气读完,在往返于北京和成都的飞机上读了大半,发现读起来没有想象中容易,作者想展现的东西过于庞大,而载体空间是如此的萧条。
初步
感觉是
年轻貌美的妻子与老弱但并不想承认的
老公之间的马拉松,看谁撑到最后的俗套小说,但是木村的出现,让这个白富美得生活变得有那么一点,一点的
期待,续写
绝望的日记,开始与木村产生一种神奇的
感情,所谓的“羁绊”,那种床笫之事淡然掠过,留下的是在日记中不断反思与觉醒。
现在还没有看完,还剩一点点。希望最后能有个稍微平缓点的结局。
《钥匙》读后感(五):我果然还是太天真了么
第一次看谷崎润一郎,也没有太多对他的了解就直接翻开看了。看完这个故事虽说不至于颠倒了三观,还是有种,艾玛怎么这样的微妙感。
前面的部分两个人的日记里都写到察觉到对方有日记,并且表示不会看。我就天真的认为两个人真的不会去看了,还替他们可惜了一下:如果看一下,或许彼此就能了解更多呢(完全不是作者的
思路么)。然后夫人说自己和木村
没什么,我也挺
相信的,夫人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其实
很喜欢丈夫吧(此为少女漫的节奏)。然后丈夫死了,我还心里暗暗的想,夫人这下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很爱丈夫了(少女番也看多了)。最后看到结局终于发现我以为的“只是受传统束缚所以精神出轨但还是很
善良的夫人”其实是顺水推舟
居心叵测的甘心与女儿共事一夫的女人。而这不是一个夫妇相互误解然后最后“王子公主快乐生活”的故事
其实看到后面部分开始慢慢醒悟,哪里有人会只看字体不看内容的。夫人后面的日记冷冰冰的称丈夫“病人”,明显是没有感情了。两个人后面的日记也多少都有透露其实自己是知道对方日记的。只是这种猜测在夫人最后的日记里得到确认后还是让人背脊发凉。
这故事里的四个人各自心怀鬼胎,
说不上哪个最阴险,哪个笑到了最后。看似因了这争斗而亡的丈夫最
纯真,可是他利用女儿的可能性男友来刺激自己的欲望实在变态。看似夫人
人生赢家般间接的致死了丈夫,
未来可能利用女儿的
婚姻来和喜欢的人共同生活,可实际上木村和女儿或许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相信人心中有这样的恶,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自己最亲近的人,如同《钥匙》中展开的这个家庭。但我认为这种恶在普通人群中只是偶尔出没的深深埋在心底的种子,夫妻之间吵架时或许会有一瞬间想要对方消失的
冲动,母女之间也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彼此之间感到嫉妒,但是这种想法也都只是一瞬而已,它们消失在正常的人间
温暖之中。
作者笔下营造的这个家庭,一个日本
中产阶级家庭,夫人深受传统的束缚并不那么情愿的嫁入这个家庭,丈夫由整日潜心学问转移至整日潜心夫人,想必看似和睦,实则分崩离析。女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变得
自私而阴险也是
在所难免。只有在这种极端的情境下才会让那些本该一瞬即逝的恶的种子
开花结果。
同时阅读期间也让我想起《山楂树之恋》上映之时关于”处女“的讨论:什么都做了,只要不做到最后那一步就是处。夫人一再写自己没有和木村跨越那条界限。而这种迫于传统而不肯跨越那条界限,而从和丈夫的coitus里找出轨对象的影子的做法,却像是对传统教育的固化的一种讽刺。
嘛,总言之就一路都抱着人心还是好的的想法读到最后
发现自己以为的最纯真的居然也那么腹黑。岛国真是多阴霾。以后多多拜读。
《钥匙》读后感(六):错误的钥匙有时会打开正确的门
很少有作品会写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可能是大部分的艺术家都认为,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缺少戏剧的冲突性——他们都在一起了,还有什么好写的。更重要的是,人类长期的夫妻关系,是容纳不下太多的激情和浪漫的。而爱情之所以值得大书特书,值得无数的人流泪,悲愤,并非由于已经庸俗化了爱情观所说的那样,温馨啊,安静啊,而是由于剧烈,颤抖与紧张。真正的爱情是无法在平和的长期关系中幸存的。
而作者敢于写夫妻之间的爱情,就在于他描述了一种变态的爱情。三人之间的扭曲而缠绕的爱。丈夫,妻子与木村三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情欲关系。丈夫发现妻子是欲求不满的女人,而妻子与木村之间又发生着暧昧不明的情感关系。而丈夫利用妻子与他人的暧昧造成的妒忌,而引得自己的浴火熊熊燃烧,最终耗尽,死于脑溢血。日本人的爱情总是要死人的。
在我看来,木村就是一把钥匙,他打开了丈夫与妻子之间由于情感与行为的落差所造成的隔阂。丈夫对妻子本来便没有多少情欲,但对欲求强烈的妻子一直怀有内疚之心。而这种沉重感与妻子的不满,使得这段婚姻如同在沉重的泥土里打滚。但是木村的出现,似乎给妻子的欲求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在丈夫身上未能实现的情欲,在传统道德与自我情欲的夹缝间,艰难而疯狂的生长。一个展现出完全自我淫荡的妻子,最终让丈夫重新燃烧起欲望。
丈夫与妻子之间有一把锁。这把锁是由观念,体质,社会差异导致的。日本是一个严重闭锁与保守的民族,而这样的保守民族催化出了最为变态的美学。每当看到这种小说,我就会想到中国的盆景园艺。二者都是通过扭曲而展现美感,或者说,通过扭曲,呈现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的生活与爱。当所有的压制被去除,生命能量可以将自己的主人都杀死。木村是一个伦常破坏的象征,而借由他,夫妻之间绕过了那些捆绑住他们的规则与观念,让深沉的爱,绵延了下去。
但我认为木村并非真正的钥匙。
生命本不该上锁。情欲本来就应该美丽的绽放。今天的我们距离变态,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变态的故事,被轻微变态的群体所阅读,无怪乎有深深的赞同。
《钥匙》读后感(七):从一端到另一端
谷崎润一郎的书算算也看了有六本了,第一本2010年看的《细雪》,感觉非常唯美。后来2011年陆续看了三本,《疯癫老人日记》有点不能接受,口味偏重。《阴翳礼赞》是散文,至今还记得里面写倪瓒上厕所的故事。《少将滋干之母》感觉还行,对里面提到的不净观一直印象深刻。
最近一连看了两本谷崎润一郎的书,一本是《卍》,一本是《钥匙》。本想找到点《细雪》的感觉,但这两本书却让我想起了《疯癫老人日记》的感觉,重口味,极端加一点变态。感觉日本作家很多都是如此,同一个人写的书风格完全不一样。三岛由纪夫也是,《潮骚》写的那么纯情,《假面的自白》和《爱的饥渴》却是完全相反的感觉。
如果说之前几本看完还没什么太多改变,但看完《卍》和《钥匙》,《细雪》留在我心中唯美的感觉已经彻底被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