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胭脂扣》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胭脂扣》读后感(一):世间的情爱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
“
如梦如幻月,
若即若离花”,李碧华是个太善于写“情”的
女人,而她笔下的情,大多基调幽怨缠绵却又哀婉动人。
倾城美艳的女子沾上了情,便如同菟丝子攀附在她们认定的宿主身上,去索取他们的爱欲,吸食他们的
灵魂。而宿主们若本身便是毒药,最终结果不过是香消玉殒或是
两败俱伤。
如花和十二少,一死一生。死去的
佳人在奈何桥畔迟迟等不到恋人,折了下辈子的阳寿到人间寻觅;活下来的少爷被佳人的狠绝刺激到抛妻弃子,从此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当年
风流不羁的
才子佳人,最终落了个两败俱伤。
一生情路坎坷、最终惨死在心爱之人手中的潘金莲,因不忿
自己的遭遇,泼洒了孟婆汤,带着残存的
记忆转世复仇。这一世她是单玉莲。这一世,她与
生命中的四个
男人再次重逢。前世今生,今生前世,
现实和幻象不断重叠,又不断撕裂。她以为今生会重复前世的
命运,却没料到因果循环阴差阳错,所有人的命运都倒了个儿,可悲可叹。
川岛芳子,又名爱新觉罗·显圩、金壁辉、东珍,
曾经的皇室贵胄晚清格格,因为
父亲的野心、养父的兽行,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心狠手辣的“男装女谍”,为了生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和各色男人中周旋。心底残存的一点执念和情爱,是她暗黑的
人生中唯一一丝光亮和
温暖吧。谁在利用谁?谁又在救赎谁?1948年的刑场,不管死去的是真人或是替身,川岛芳子都在枪声中陨落了,从此她与这个
世界做了彻底的诀别。
一直觉得李碧华的文笔太过妖艳诡异,大半夜看她的书总是
心惊胆战,可又让你舍不得放下,私以为看她的书需要有自虐的
勇气和强大的
心理,不然分分钟被书中浓烈鲜活的画面吓到,于是我决定继续看完《青蛇》。
《胭脂扣》读后感(二):胭脂易合情难扣
莫名开始
喜欢听情歌。
放手的,或者不愿放手的。
在
爱情里,没有人是
无私的。像那个拿着板砖跟在离去的
女友身后的
男生,等她百步回眸。又像如花,不管十二少是否愿意,都拉着他共赴黄泉。就算是曾以性命相赌,就算是折七年阳寿来生还为妓女,也要找寻那个答案。
只是这样的无私,终究抵不过世事难料。十二少没有死。他活着。不过或许,是生不如死。沉迷于大烟,最后在戏院
跑龙套,活成最底层的模样。
“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反正一辈子也没那么长。”恐怕对于他们,将就,屈服,低头,现实,是最
难以忍受的事。
不过是不得不忍受而已。
永定和阿楚,就像是这世间无数普通的
情侣。争吵,和好,定下终身,然后
平凡的
生活,平凡的变老,平凡的死去。
“同样的电,却是两个世界。同样的
故事,却是两种
结局。”
不过如此。
所谓“愿有
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所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所谓“鲜衣怒马,携手天涯”,到头来不过是一句
无可奈何,不过是一词
一厢情愿。
《胭脂扣》读后感(三):边看边记
记录一下书中涉及一些词语的含义,后续慢慢补书评。
记得之前还曾发现一个相关网站主页,突然翻不着了。
我女友,凌楚娟,完全不像她的名字,于她身上,找不出半点楚楚可人、娟娟秀气之类的表现。楚,是“横施夏楚”;娟,是“苛捐杂税”。
横施夏楚: 夏楚:教鞭 夏,读jiǎ,同“槚”。楚,荆条。 《礼记学记》中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句子,“夏楚”就是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后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 多用于对未成年者。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儿怠,则少加夏楚(打。),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横施夏楚:不讲理的乱加鞭打
居停: 唐宋城镇中一些房主兼营的旅馆、仓库。《旧唐书·食货志上》:“自今已后,有因交关用欠陌钱者,宜但令本行头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检察送官。”这种居停主人,有的兼做经纪人。
茄喱啡: 临时演员或特约演员,香港俗称茄哩啡,是指饰演闲角如贩夫走卒、餐厅内食客和路人等的演员。由于他们的性质与传统戏曲中的跑龙套类似,所以有时也会称为跑龙套。至于“茄哩啡”一名,有意见认为取自英文Carefree的发音【也有说来至英文kill the flim】,该字解作“无忧无虑”,借指戏剧中无关重要的小人物、闲角色。 (来自百度百科)
《胭脂扣》读后感(四):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你有女友麽?不要让她读李碧华。
她会把女人教坏。因为她的人生
目标就是“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
情欲”。这样
聪明狡黠的女人,简直是男人的大敌。
她写女人看破男人的诡计和无力。那种冷静透彻后的迎合跟随,对女人来说,也叫
感情。爱,不总是盲目的崇拜。
她写潘金莲的情欲催动,
人性叩问,写她空付的一腔情义。最终还是化为
冲动后的
悔恨。写她以为,爱恨流转之后命运必然重写的傻瓜想法。
但是她也让女人变好。这种玲珑机巧后的好。也是好。
百千万年流转浸泡的一颗心。依旧带着爱寻来。却怎样也不恨。
男人有
母亲,伙伴,少女几个意向型的
伴侣。女人何尝不是呢。
小潘
经历四个男人。一个人渣,一个她爱,一个爱她,一个
满足她。
所有女人又何尝不是呢。
停留的,未必是坚贞,还未遇上
诱惑而已。
一步踏错,也就是错了。还好人生不过是不停纠错而已。
那些错也只是让我们知道,更好的自己在哪里。
爱上了潘金莲这个女人。
一个平凡普通的,被命运追赶的女人。
以上。知识
改变命运。
多读书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是潘金莲还是西门庆呢。
《胭脂扣》读后感(五):第一次读《胭脂扣》是在一年多以前了 第二次读 是在今天……
第一次读《胭脂扣》是在一年多以前了 第二次读 是在今天 期间电影版的看过大概三遍。其实我是先想看电影的,但因为也想拜读原著,为了看书的时候更客观,所以先赶着看了原著。第一次看的时候
囫囵吞枣,对于书中内容的
理解也是朦朦胧胧,看到《胭脂扣》这一篇完了还觉得很突然,因为十二少和如花的结局作者没有交代得很清楚让我有点茫然。
之后去电影,电影确实是好电影,与原著不同的是省去了一些书中关于袁永定和阿楚的部分,更着重叙述如花和十二少的故事,关于如花和十二少的结尾也比书中要完整,
总的来说是一个很
凄美的故事,也让我在看书时自己的脑补有了具象,哦,原来“大寨”是那样的,原来中环摆花街是那样的,电影的方式也让人比较容易理解剧情,这对于我今天再次
阅读这一本书是有帮助的。
书篇幅很短,如花和十二少的故事也很
简单,不过就是富家子弟与风尘女子相恋而后贵公子经
受不了凄苦生活一拍两散的故事,只是结局却不如平凡
爱情故事般。
一代花魁与
潇洒公子的邂逅,该是充满暧昧意味的。
“我挂号后,他对我目不转睛,而言笑间,我也被他吸引。”红牌阿姑的风情款款自是不必多说,富家公子的“眉目英挺,细致温文”又怎能使一个女子的心中不掀起波澜?
更何况,这是一位大方的客人,对联花牌、
情书,各式礼物
层出不穷,甚至送了如花一张大铜床——“送予妓女一张大铜床?最大方的恩客也不会这样做。”而十二少确实这样做了,对于如花,他
无微不至,慷慨之极。大概打动
一个女人的心本来就这样容易吧,只要你肯待她好。从此十二少成了如花的“温心老契”,二人你侬我侬,如胶似漆。而往往
男女配对,要讲究
门当户对,普通家世陈家尚且瞧不上,更何况一个青楼妓女?对于如花与十二少的结合,陈家
态度鲜明,立场
坚定,早已给了如花一纸判决书!更何况十二少早有指腹为婚的未婚妻?面对两难境地,十二少做出了取舍,为了心爱之人,不惜脱离
家庭,
放弃锦衣玉食与光明前程。不可谓不是一个情种。
离开父荫的生活是艰难的,从小
养尊处优的少爷,也不得不投身戏班,“
自食其力”。可想唱红,哪有那么容易?勉强
坚持一段时间,便心生退意,回去做他的贵公子。
。。。码字码得好累阿我先去玩了
《胭脂扣》读后感(六):也许她原是明白一切,不过欺哄自己一场。
1.电车没有来。也许它快要被淘汰了,故敷衍地怅惘的苟活着。
2.我是男人,毫无小器之
权利。
3.不过但凡女子,嫁了的,总是瞧不起未嫁的。因为
一个男人要了她,莫不因而抖起来。对其他
单身女郎布施
同情。
4.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5.多么一针见血。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
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
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
伤害对方的
自尊。于是大家在
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
6.要知登台演戏,最重要是第一眼。
当然,在爱情游戏中,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眼。
7.女人通常讲“不知道”,真是巧妙的应付,
永远不露破绽。
8.我们都不懂得爱情。有时,世人且以为这是一种“风俗”。
9.“但凡不明白的,不问,没有损失。”然后她果然不问了——但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10.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
11.客气忍让怎算
真爱?肯吵架才算。
12.是需要一些手段。否则茫茫人海,怎会挑中了你?
13.选美不是斗
美丽与
智慧,而是斗韧力。于艰苦逐鹿过程中,状态保持坚挺一点,赢面就大些——
恋爱,都是一样。
14.若有所待便是人生,若有所憾也是人生。
15.如花像电影中的定格。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如果那一天,她没有应毛巾七少的花笺。如果那一天,十二少没空在席间出现。如果那一天,她不曾多看他一眼。如果那一天,他公事在身早早引退。如果那一天,她没暗示他日后倚红楼相见。如果那一天,他无心再访艳......都是那一天。
16.
是的,要有大量的爱,女人才肯乖乖地入厨洗刷那堆脏碗。
17.只有在心
爱的男人身上发脾气,才是
理直气壮的。
18.一个人要回头,总是晓得这样想:也不是错,美丽的日子总是
短暂的,永远在心头上的——不过,也
差不多过完了。
19.今朝
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20.
生命原是不断地受伤,和复元;既不能复元,不如忘情。
21.这便是人生:有人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
拥有过分的余地。
22.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23.世上哪有
伟大的爱情?
可歌可泣的恋爱故事全是编出来的,人最现实,
适者生存。
24.我是以一种
悲观的
心境来面对
快乐,
刻骨铭心的
感觉,难以
永恒。——林青霞。
25.间中
提心吊胆,成为
习惯之后,
勉为其难的大方。
26.
孩子鲜蹦活跳,大人
心安理得。他们都把
精神心血花去打扮孩子,因而忽略自己之仪容
气质,不必再致力于吸引、猜疑。完全
脚踏实地。渐渐各自拥有一个肚腩。
爱情有好多种。这不是最好的一种,但,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种。
我肯定他们白头偕老,但不保证永结同心——人人都是如此啦。
27.真是凡俗人劣根性:勘不破世情,放不下心事,把自己折磨至生命最后一秒。
28.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29.很多桥段,以为是创作,但世上曾经发生过一亿个故事,怎么可以得知,他们想象的,以前不存在?也许一下子脑电波感应,无意偷了过来重现。真邪门!
30.我宁愿不那么长命。我宁愿做一只
青春的鬼,好过苍老的人。
31.若有变,早早就变。若不变,多少年也不会变。
32.也许她原是明白一切,不过欺哄自己一场,到了图穷匕现,才终于
绝望。一个女人要到了如斯田地方才死心?就像一条鱼,对水死了心。
33.他太老了,混在人丛,毫无特征,一眨眼便过去。世上一切的老人和婴儿,都是面目模糊的——因太接近死亡的缘故。
34.今生的
爱恋,莫不是前生的盘点清算?不然也碰不上。
《胭脂扣》读后感(七):被侮辱和被伤害的
《胭脂扣》除了《胭脂扣》之外还收集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
清一色奇女子主角:一个妓女,一个“淫妇”,一个魔女,
情感光怪陆离,故事曲折离奇。李碧华让笔下的女人所处荒野中,
孤立无援,而又使其借以攀援的男人如此不可靠,情的被否定,被遗弃,被葬送和被破坏的时刻是她们经历最大创伤的时刻,之后要克服这种创伤,便陷入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强制重复”法疗伤,或是游魂不散,或是转世投胎,或是游戏人间,但总归是悲剧的,以致自体再次消亡。
“荒野中的女体”
李碧华是首先海德格尔式地把女人们抛掷在古今时空的荒野里,她们光秃秃的,与众人不同,突然出现。《胭脂扣》第一句就是如花突然发话称呼永平,“先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潘金莲》起初出现的是血和绣花弓鞋,川岛芳子未出现之前,是一股级怪的发霉“又腥又臭,毫无前景的味道”。听觉,视觉,嗅觉的感受印象皆突兀,强烈,鲜明,毫无道理可循。
无道理可循,这或许是如杜丽娘一梦,为情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一往情深。如花不在阴间,也不在阳世,借由“损寿七年”游荡在阴阳之际“七日”,单玉莲往复于古今之中,《金瓶梅》记载着的她欲望冲突的前世随时会突然冒出,今世所经历的剧情也都好像在模拟过去,川岛芳子穿梭于中日之间,甚至是性别之间,是大清的格格也是日本的政客,有女人的躯体,也有男装伪装。命运的抛掷性可能最好解说这种处境,被抛掷的构成了命运,而为何抛掷,则毫无道理。偶然性和命运也许从来脱不了关系,解释不了的偶然性,就成了命运。
但作者留心处可见,她们游走在边缘的边缘里,在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或亲族。以至于凸起在妓院—是为花魁,工厂—是为斗争对象,和国境政治间—是为乔装政客,平行的人际关系里,姐妹情谊是不存在的或者极致弱化到只为映衬她们之所以独特,如花没有提过被卖落寨后在妓院里的姊妹关系,单玉莲返乡看望姐妹锦华竟然是嫌弃她献殷勤,“女人量窄,总觉不值” ,川岛芳子自幼远离亲族,更无姐妹。而亲族关系也是断绝,甚至再三断绝,如花被卖落,没有姓氏,单玉莲是孤儿,川岛芳子被父亲移交日本继父,改名换姓,然而继父后以乱伦破坏并嘲笑了父女关系。所以她们都是被剥落一切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人,不仅是赤条条的在这些关系之外,也恐惧着这种关系对她们的威胁或迫害,警惕姐妹夺夫,或是父亲强奸,或是家人抛弃。而偶尔的提及其他女人的可对照的下场时,很多次都有“没有根的女人,便是如此”的感慨。所以男人成为唯一的根,也就不奇怪了吧。荒野中的女体只能攀援到的唯一可靠。
屈辱是唯一的武器
前世今生,虽然故事时代背景,情节结构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痴情绝恋的女人如何从年少的屈辱不测,尤其是少女时期的性虐待之后,将自身的弱势,会被男性侵犯,化作自身的通关杀手锏,历经沧桑。比较有趣的是,作为美艳的欲望对象,猎获妖物,她们开始是被强迫,被索取,而在贞操被作为道德沦陷的第一重标志之后,开始反客为主,成为欲望的主体。只是这种写“要”的方法是十分神秘的。女人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永远无法理解的黑洞和深渊。她们通常很少直接地说出自己要什么,像如花永远不会正视对方。玉莲和芳子坏名声在外传播就代表了她们的欲望。(其实这不是作者也对这种巨大的杀伤力感到颤栗呢)当初的她们都有不止一个男人,但也都有心心念念的至爱——痴,或者说,之后她们的失恋,抽空,心痛,使她们“所向披靡,无比坚强。”其实痴已经变成对自己的,或者是作者赋予的女性特质,而并非针对那个男人多么值得托付。因为屈辱打击了纯爱的念头,所以她们的成长路径从开始就是以屈辱为底色,更觉得自己的深情不可辜负,(全世界都已经背叛我了你竟然这样),所以之后要还阳,要复仇,要复兴满洲国,可能都是post-trauma response,以不断地强迫性的重复动作,来自我治愈。这么一来,如花的还阳,潘金莲的转世,川岛芳子的复国,其实都是一样的自我治愈。而重复也不会改写,就是悲剧。
相比之下男性形象都被弱化成委顿的背衬,即使胭脂扣以男性第一人称叙事,也难掩对女友,姐姐,女鬼的无力感,他不仅没有控制或者影响她们她们选择的能力,他是围绕她们而生的,为她们解决问题,对她们有所反馈,而除却女性的包围,连“老实”都空洞起来。
《胭脂扣》读后感(八):不靠谱的人生,不靠谱的爱情
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像中之美丽。
——李碧华
这一段被印在腰封上的话,初看时,只觉太真、太残酷、太幻灭,我真的是有种“醉了”的感觉。
看完《胭脂扣》、《潘金莲的前世今生》和《满洲国妖娆——川岛芳子》,再回头看这句话,最粗俗、最能直抒胸臆的话大概只有“真TMD对极了”,比喻形象、生动到位啊!
梁祝大概是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琴棋书画诗歌词”的爱情也许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钱钱钱钱钱钱钱”——多么痛的领悟啊,欲语泪先流!
正如十二少赠与如花的对联花牌上写的:“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爱情也如同幻月空花般虚无缥缈。
青楼头牌阿姑同名门阔少的故事有一个风花雪月的狗血开头,现实残酷的奋斗过程,破罐破摔的决绝转折,到最后却是连个像样的结尾的没有。这大概也算得上可哀可叹了。
《胭脂扣》读后感(九):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世界上最悲怆的爱情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一个貌美如花,青春永驻,却已浑身冰凉;另一个皮肤松弛,老态龙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流倜傥。黄泉路上分秒泣血的苦等,来世少却的7年阳寿和本来可能美好的托生,就是为了看你一眼,最后一眼。若不是当年的回眸一瞥,若不是你的柔情眷顾,也许一切的一切反而会比现在美好。她芳华已逝,至少可以安稳度日,衣食无忧。他名利双收,妻贤子孝,美满幸福。如花,十二少,多么风雅的名字,如今也不过是过时发黄报纸上的只言片语。再浓烈的爱也抵挡不住
时间,更抵挡不过现实。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却也在爱情中痴傻的渴望着天崩地裂、海枯石烂都不离不弃直到白头的童话幻境。呵呵...情深不寿,是真的。吾惟愿珍惜眼前人,拥有时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过,失去时云淡风轻的释然...
《胭脂扣》读后感(十):怨僧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三个中篇组成,三个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熟悉。
《胭脂扣》,因为梅姑和哥哥的演绎,多了更多的鬼魅与妖异。但其实说起来,故事本身并不这样动人,不过就是绝情的嫖客和多情的妓女罢了。不过嫖客也不算完全绝情,至少也努力过奋斗过,想过让妓女进门,尝试过脱离家庭,最后虽怯弱并未死去,但终其一生并未回复正常生活。
终其一生,谁又能说死去的就是悲惨的,活下来的就是幸运的呢。行尸走肉般的苟活于世,却又没有勇气再次面对死亡,为心中的怀念,锥心蚀骨,众叛亲离。到最后,如花仍然貌美如花,而昔日翩翩的十四少,却成为了一个形骸瘆人空留一身臭皮囊的老者。
人,终不应如此深情。何不爱自己更多一些呢,为了一段走不下去的感情,死的放不下,生的逃不开。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比前一故事动人多了。一个女人在这世事的浮沉中,又能怎样呢。
刚开始,她有抱负,有梦想,可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也只能被生生扼杀。不,错的不是时代,也许长得美才是他的原罪。本不是她的错,却只能被强加于她,她就像是一个箭靶,终究只能求个安稳。
已经算是难得了,这样的时代,这样的背景,还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还能期望跳出囹圄。求安稳于是得安稳,可惜她真心求的又并不是安稳。可以归咎于前世,也可以归咎于前尘,总之心动过、期盼过、四目相对过、失望过、绝望过,到最后是否真的只余下恨。不再见也就罢了,再见又如何呢?可是真的是不再见就罢了吗?既然动过心,就不可能只求安稳了。
凭着前世的一腔恨意,不愿尽喝那孟婆茶,于是接连地又拖了如许人下水。武松合该一身正气不食人间烟火,杀人究竟是为着报仇还是嫉妒。西门庆轮过一世仍是陷在情欲之中,为此生为此死。武大两世真心,真心求安稳却不得安稳,也不过因为动了心。
这不过是小说,就算再来一次他们是否又能逃出这轮回呢。
《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这并不是个好题材,为着历史的罪人洗白,可大概也只有女人能看到女人背后的凄沧吧。
“你见我芳菲面,嫣然笑,你怎知我乌夜啼,幽梦悄。”也许每个有着非凡成就的名女人都有这样“乌夜啼,幽梦悄”的时刻吧。毕竟这个世界,女人要成就需要比男人付出得更多,女人的心思却又比男人更加细腻。
川岛芳子有罪,但却又不是她的错,不是一个7岁就背井离乡的小女孩的错,不是一个17岁就被自己的养父强暴的少女的错,不是一个用身体换得地位的女人的错,不是一个心怀使命的王女的错,不是一个无国无家的棋子的错。可这一切,却又只能是她的错,她太过于信仰她的血统,信仰她的使命,太过于信仰她自己。她想以她女性的身躯,以她王女的身份去做些什么,于是她也只能装扮得如此亮丽妖艳,只能独自在夜晚舔舐伤口。
大概在她7岁时,就已经注定了她的一生,她只能是时代与政治的牺牲品,她只能留下一世骂名。
即便是以着女性视角愿意为她洗白的李碧华,最终也只是给了她一个“满洲国妖艳”的封号,她虽艳丽,虽活过这样璀璨辉煌的一段,但终究是妖孽,终究见不得光,所有的一切只留在暗夜中腐朽、没落,只留得一只猴子作伴。不管是死是活,却连名字都无法留下,可怜她曾经有过这么多名字,如许的称号。
李碧华的这三个故事算是她最有名的三个故事了,由鬼及妖,从前世到今生,写尽了女人的凄凉,而这一切不过是“怨僧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大概,也只有女性能这样写女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