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10篇

  《安迪密恩的觉醒》是一本由(美)丹·西蒙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7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一):史诗终结

终于这部伟大的史诗落幕。这部讲:从旧地返回史神、天山建造、星树战争、银河传道、佩森献道、和解和平,是四部中情节最纷繁,人物最众多的一部,除主线外,又宕笔写圣神内部内核、宗教、军队、商团、法庭之间的矛盾,可谓旁逸斜出。其他关于星球历险的场面,想象力攀上新高度。
谜底一一揭晓,鲜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政治、宗教、环保等方面的理想与观念,也映射了人类过去的历史。如对树的赞颂,对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对缔之虚的阐述,对未来科学的畅想,都让人印象深刻。
又看《螺旋的遗孤》,是“共睹时刻”后四五百年后的故事,篇幅可短,但想象力一样瑰伟,情节冲击力够震撼,进一步强调与升华前作主题:多样性是进化的基础与源动力。惜乎译笔草率,字词文句不通及相互抵触的硬伤较多,好在基本不影响对故事主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二):然后 只有开外挂了

第一部海伯利安的世界已经充满了外挂,通过任意门随意穿梭在整个宇宙,网络的终极形态,可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即时传输信息,而且网络本身居然既聪明又人畜无害,这已经不是国内YY小说轻易希望的世界了。虽然还有一些什么向时间的反方向前行的未知的怪物,但怪物只限制在一个星球,实在对大家毫无影响好吗。
可作者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世界,我们需要创造新的人类,我们要完胜旧的外挂世界。
然后,于是,总之,只有开外挂解决这件事情了。
要比任意门还厉害,我们就得让人物听到星球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想一想然后就传送过去。要比即时网络还厉害,我们就得让所有人共享思想,甚至还能听到死者的思想,而这一切都只需要通过喝点什么,人人都可以实现了。这些还不够,我们连时间都能穿越,通过这个本领,我们能够预知未来,预知过去,我们无所不知,我们无所不能
如果这不算外挂,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外挂了。
科幻小说是超越现有世界的,可以允许出现并接受难以想象的事物,而常人难以想象的伟大景象正是硬科幻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为了剧情轻轻松松就无所不能,这实在让人有些接受不能了。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三):最后一部,然而远未终结

安迪密恩的觉醒
看到第一部海伯利安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宏伟的科幻小说,作者的构思以及文笔都非常厉害,然而接着往下看,看到最后一部安迪密恩的觉醒,发现海伯利安与之相比只能算冰山一角
作者对未来世界的描绘够细致,够科幻,各种幻想事物,霍金驱动器,远距传输等等层出不穷。这的确是一部伟大的科幻作品。三体之后,这是我另一部受到震撼的作品。但相比之下,海伯利安四部曲仅是个故事,而三体却是个命运,是宇宙的命运。
假如改编成电影,做得好的话,可以成为星球大战那样的经典
但我还是有一些疑问,假如大部分人类都拥有了与缔结的虚空对话的能力,都能随时接入别人的记忆,那隐私怎么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发生爱情,而且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将无法再有欺骗,不需要判案的执法机关,总之,人类社会即有的一切标准都要重建。这是个更加严肃的问题。
关于一些细节,伊妮娅是个非常坚强女人,试问有谁能够在孩童时期就知晓了一切,却仍抱着信心乐观的去生活。她迷一样的一年十一个月为什么不告诉劳尔呢?却要劳尔忍受这么久的痛苦。她为什么一定要自我牺牲呢?既然她可以向全人类广播,通过更和平安全的方式为什么不行呢,慢慢的渗透不可以吗,为什么一定急于求成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四):有一种坑,名叫坑人....

《海伯利安》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的首部科幻小说,甫出版就荣获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项之一的雨果奖,它的中文简体版于2007年由万卷出版,同样在国内科幻读者群中享有盛名,可谓惊为天人的评价比比皆是。2008年系列第二卷《海伯利安的陨落》出版之后,后面的两部就一直是出版界的一个坑,虽然原作已经写完,但是中文版一直没有着落,也成为了一大遗憾。每每提起什么坑没填,总能在科幻榜上有名。读客之前的重出计划也是只有前面两部,奇葩的封面和名称也是令人咋舌。不过很万幸的读客在经过好几次拖延之后,还是在2014年底把重新设计的四部大作出版齐了,算是填好了一个万众期待的大坑。仔仔细细把这四部厚厚的大作读完,感觉真遗憾,还不如让它坑着吧。。。。
《海伯利安》作为系列的第一部,设定了一个未来的太空世界,庞大的世界观,奇思妙想的环网生活,美妙至极。但是一个前景不明的危机,七名朝圣者踏上了神秘的海伯利安,开始了朝圣之旅。虽然只有六个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但类型丰富,人物感情丰沛,情节惊心动魄或辗转曲折,让人读来手不释卷。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把整个背景交代一二,逐渐揭开海伯利安的面纱,迅速变化的外围空间,不同势力的相互角逐,整个故事的发展都非常的好,确实引人入胜
到了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陨落》,整个线索人物变成了第二个出现的约翰济慈赛博人,通过他的梦境与现实交叉叙述朝圣之旅和环网人类与驱逐者的太空战,本身的叙述方法与第一部完全不一样,带来的阅读感受也天差地别。不知是作者为了方便没读过第一部的读者,还是交代事件的必要性,有些内容是重复的描述,使整部书稍嫌啰嗦。而且时间的顺序正常,揭露的信息越来越多,带给读者的阅读快感就逐渐降低。加上有些细节语焉不详,让故事的娱乐性也下降了。第二部结束时,貌似给事件画了个句点,给大多数人交代了结局,让人以为故事结束了,只留下一下细节不清。
第三部《安迪密恩》的发生时间已经是海伯利安陨落后的约三百年后了,主角也换成了第二部结尾交代的预示会成为弥赛亚的孩子伊妮娅。故事以海伯利安土著安迪密恩的视角展开,变成了不交代背景就听他讲故事的模式。但这个故事还很不好看。安迪密恩机缘下见到了老不死的诗人马丁,然后答应了他一个任务,于是开始去援救传说中的弥赛亚伊妮娅。后面整本书都是他与伊妮娅在圣神的追赶下一边逃命一边穿越原环网的一些星球,简单来说就是安迪密恩的科幻漂流。作者花大力气描写了这些没落的星球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并用很多科幻细节来展示另一种生活,但整个故事进展缓慢,没有高潮,没有重点,莫名其妙的就结束了。
最后一部厚厚的《安迪密恩的觉醒》,悲催的安迪密恩看着他的萝莉伊妮娅长大,变成了女神棍,并按指示去寻找飞船,然后发现自己被NTR了。后三分之一基本都是在他和女神互诉衷肠,间接插入对世界观的解说,以及暗地找情敌的过程中进行。有过很多描写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科幻作品,基本都是认定这是人类的未来危机。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技术内核那些神奇的技术和发明,最后变成了奴役人类的工具。一些第一部的朝圣者出现在故事当中,对他们的结局做了更详细的说明。但是那大段的论述和简直扯淡的自由传输,并没有让故事更完美,对于技术内核的发展、某些人物崩坏的原因都没有详述,基本归结于一个科幻作品神展开圆不回去惯用的解释——爱是宇宙的原动力——忽悠过去。而且整个结局非常的少女浪漫主义,让人非常遗憾。
整体来说,海伯利安是一部很恢弘的太空歌剧,有很好的设定,也有很好的人物,但典型的虎头甚至是龙头蛇尾,让这部作品很让人失望。正所谓,不知道还好,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五):不忘初心 珍惜当下 方得始终

四册全部看完,跟第三册一样,这一册的劳尔.安迪密恩继续在太空中的薛定谔刑室里一边讲故事一边等待着毒气的爆裂、释放。劳尔独自一人在此回忆过往,这个设定是安迪密恩篇特有的,营造了一种劳尔的故事会随时戛然而止和他的性命将即时终结的密室紧张感;尽管根据手中剩余的页张厚度明知劳尔不会短时间里中毒暴毙,但还是为之担心——没准猪脚真会被作者灭了(读感写到这里就想到权力与游戏的编剧把雪诺给端掉了),就算活下来,那他又怎样从这间太空中的毒气密室里逃出生天?结尾时将回忆的往事和当下结合的很漂亮。还有那首《诗篇》,绮丽而精彩!
确实,相较《海伯利安》时带来的阅读震撼感,后三册是渐趋渐弱的了,但时不时还会迸发出;从“声名水上书“开始,经过了”踏火而翔“,最后“吟起远古的挽歌”,探寻与冒险、逃亡与追猎、死者与裸者.......史诗巨著展现出来的一切真是值得细读和回味。这感觉就像读一句《桃花源记》再读一段《神曲》,另一番世界另一片星空下,落英飘散下来、缤纷斑斓,落英堆积起来、腐朽糜烂,豁然开朗黯然神伤齐头并进,马不停蹄
不懂怎样去理顺逻辑,也没本事寻找硬伤。伯劳殿前也好,天山顶上也好,各有各的妙!心随纸张的的翻数而起伏牵动,这就足够。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六):看完

《海伯利安》四本终于看完了,虽然看安迪密恩的觉醒的时候一直觉得后一个故事不如前,但真正看完这个漫长的故事,恢弘的太空史诗,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最后一本解答了太多谜题,也给出了太多归宿。其实最打动我的反倒不是里面伊妮娅和安迪密恩的爱情故事,而是人们的选择和命运,人类的命运。最后好几个地方都泪目了,巨树之舰驶往佩森,人们一个个离开,去继续他们注定艰难的使命;卡萨德上校和伯劳沉默的对视,注视着自己永无休止的战斗的未来;地球的回归,和马丁老爷子重新回到地球上时飞船对他的那句“再见”。

故事迎来结局的时候,眼看着这些看了那么久的人们迎来结局的时候,还是最容易不舍的。

也要感谢前面两部,塑造了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也最敬佩的女性角色,梅伊娜·悦石,十足的铁血强硬派,当之无愧的人类领袖,她当机立断下令摧毁远距离传输门的时候,真的惊到我了。牺牲霸主至今以来的发展,牺牲了数亿人的性命,她要保全的是,是整个人类的未来。这就是领袖的责任,必须要背负的重担,最后她独自面对暴怒的人群,死在他们之中,也算是为自己身上无数人的鲜血赎罪了。

还有保罗·杜雷神父,为了不被十字形夺去心智,把自己绑在特斯拉树上一次次在雷电中被烧毁死亡又重生,意志简直强韧得让人毛骨悚然。

真的特别喜欢书里塑造的这些勇于迎接自己命运的人们。

当然,里面还有许多对于宗教,人类和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探讨,西蒙斯大神知识面太广想象力也太丰富了,文笔优美得让人窒息(当然也有翻译的功劳),有的地方不说自己能不能想到,光是对着他的描写,都不一定能想象得出来……

最后,敬地球和人类,这个一切起源的地方,和永不屈服的勇敢种族。

“接着,我们向高空升去,俯瞰着青翠欲滴的草地和迷人的森林,这是我们新的游乐场,我们的古老世界……我们的新世界……我们的第一个世界,未来的世界,也是最好的世界。”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七):这tm的注定是一个充满怨念的书评

真是多年没被一本书虐成这样,把多年不开电脑写东西的我给炸出来了。如果说海伯利安是一首荡气回肠的长诗,那么安迪密恩就是一出拙劣的爱情冒险。
这tm男主角还是史上最弱鸡最没特色的一个主人公(如果说射不出也算一种特色的话)。连官方都自带吐槽说劳尔算tm是个保镖?每次不是伊妮娅帮他一把就是劳伯从天而降把他俩救了。这tm才发现他的存在意义就是马丁叔叔的一双眼啊。明明续集的主题是爱,男女主角爱得如此没有西皮感,让我觉得伊妮娅会爱上劳尔完全是因为她预见到将来她会爱上他,这是一出什么鬼命中注定我爱你
能聆听生者的语言,能聆听死者的语言,跨一步还能去任何坐标,想想也觉得tm可怕。然而全宇宙的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喝下圣酒,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变异的十字形崇拜----messiah崇拜。在盲目崇拜这一点,千年之后的人和中世纪的信徒并没有什么区别。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八):解谜基本失败的结局

失望。。。
神婆小丫头各种莫名其妙,一会儿俏皮一会儿成熟的,一会儿又口出圣言,我也就忍了。——请告诉我为什么许多事情要这样这样却不那样那样!为什么一直不许劳尔喝“圣酒”但是忽然有一天他就可以喝了?丫头,劳尔独战尼弥斯的时候你在神游吗?还有,你为什么一直吞吞吐吐就是不跟劳尔说清楚孩子的事?
劳尔纠结“孩子”问题那么多回,简直是狗血科幻言情剧的典范。。。好吧,虽然劳尔有时傻乎乎的,但是有必要这么纠结这么纠结嘛——找那么多人问了一圈,真是让我忍无可忍
还有贝提克,居然是观察者,这设定让我觉得很奇葩。——几次出生入死,万一贝提克不幸亡故,狮虎熊可真够残忍的。。。还有有一段着重表达了贝提克的幽默感,让我越来越不知道贝提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瑞秋,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瑞秋/莫尼塔吗。。。为什么我觉得这一部的人物塑造毁了我对瑞秋的印象。。。还有瑞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从更远的未来又来了这里?
卡萨德,这个人物原来是为了战死之后作为蓝本造出伯劳。。。哦,还有伯劳,到现在也没有解释伯劳当年在海伯利安的屠杀,没有解释荆棘之树,没有解释光阴冢,没有解释迷宫星球(话说我觉得现在的内核对迷宫的使用是一种滥用——完全不需要迷宫的各种特性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作者你不会是一时激动写了第一第二部,后来就忘光了吧。。。)
最关键的是,为什么我们不回到终极智能这么有趣的话题上呢?为什么这一部就纠缠在进化论的话题上了呢?——好吧,进化论也挺好,特别是,本书开头小丫头在劳尔梦境中说到,内核也是“人类裔族”,让我很喜欢。。。可是后面的情节直到结局,请问内核怎么就变成了以阿尔贝都为首的邪恶势力了呢?内核的其他派别呢?。。。
除非现在告诉我,人类终极智能就是内核终极智能就是狮虎熊,啊,我才会觉得这文忽然又圆满了。。。
还有所谓“和解”,丫头,你就是这样以彻底打击内核的方式让人类与内核和解的么?
除了在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以及谜底解释上的失败外,我十分想要吐槽一下劳尔和神婆小丫头的感情线问题。劳尔爱上小丫头,好吧,日久生情可以理解。小丫头究竟是怎么看上劳尔的?
说到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丫头一直宣称未来有无数个,那么她怎么确定去和劳尔结婚的那个未来就是必定发生的未来呢?万一去错了,不是很悲剧?。。。(说到这里,光阴冢也有去错未来的危险啊。。。)对了,是不是穿越时间必须得和伯劳一起?。。。
在写作手法方面,大段大段伊妮娅的讲道,这样很难读的好不好。。。好吧,作者,你想把内核的阴谋告诉我们,但放在伊妮娅的讲道里是会丢失故事性的啊。。。
哎,总之,真是失望啊。
(其实最失望的当然还是内核又变成了一种邪恶而低端的存在,寄生体什么真够低端的,伤心。。。)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九):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是追随,还是创造。海伯利安,你的答案只是这样

是否每一个问题都会有答案?是否每一段经历都是结果的必然?比如说,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到底是为了度化还是试炼。再比如说,姜子牙的封神台上神魔同道鸡犬升天,弘扬的到底是征服还是臣服。
感觉问题实在太多了,找不到答案于是心存迷茫,大约海伯利安是一本可以读读的有趣的书。因为它会告诉你,任何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没啥意义。所以,有没有答案,其实也是没有关系的。既然没有关系,要不要答案那就更无关紧要了。王菲好像也有一首歌唱过类似的意思,若没有答案,有何必寻找问题。
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碎片时间,把海伯利安四本书读完,最后简直如同被神鬼迷惑一般陷入其中而无法脱身。那种听别人讲故事的立场,那种窥探回忆录的感觉,谈不上有趣,但是却牢牢捉住人不放。就好像海伯利安那被诅咒的时间冢,捕捉了每一个人彼此游离的命运,然后交织成了一个笼罩宇宙洪荒的巨网。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各个主要的星星都在各自运转,彼此之间甚至可能间隔无数个光年。但是,他们就是一个星座。
隐忍的领事,迷茫的学者,疯狂的诗人,决绝的战士,怯懦的神父,执着的侦探,还有神秘的圣者。他们的命运千差万别并且彼此间隔何止无数个光年。但是他们都坐上了一条船,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加入了这场朝圣之旅。不,应该是开启了一场文明或传承的裂变。
于是,第二个问题先来了。对于神,那个启发了生命诞生以及承担着最初的开化和教导功能的名词,以及它所承载的,某种信仰吗。或许吧。那个创造了人的东西,应该对他持有怎样的态度。是追随,还是换一个角度,创造被人所用的神?
开天辟地的神话里,人是被神创造的。到了末法时代,技术流成为了文明行进的核心推动力。神还有什么用?祈祷?忏悔?告解?叛逆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就是参考。
人工智能产生了。当人工智能从它们,变成了他们之后。人类做过的事情,他们也想试试……
第一个问题开始浮现。当我们已经获得了神的能力。那么被神创造的我们,到底从什么地方来,又将去到哪里?数万年前投射到地球上的身影,那些远的超乎想象的星系。还是比未来更远的时间界限,然后绕回当下?
安迪密恩里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那就是被记得的将来。所以时间同样是一站好像地铁一样的线路,你可以从第一站坐到第三站,同样可以从第三站坐回到第一站,和新的旅伴分享第三站的景象。
佛家说,因果循环。既然是循环,那么到底是先产生了因,还是说结果已经注定不过倒逼因罢了……
海伯利安不仅仅在提问,更是在琢磨,宗教和科学的微妙相处。当云门文偃禅师的人格被人工智能复刻之后,以无比宽宏的智慧给出一连串的谜语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同样身陷迷茫。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强大到可以主宰人类的世界们运动的方向,可是那种已经和宇宙星象同步的思考和生命节律,如果内核也是生命的话,依旧对未知的一切心存惶恐,视之如同毒蛇猛兽。
安迪密恩的觉醒却给云门的悟华丽丽的一个大耳刮子。是的,好大的一个,啪啪啪啪啪的响。
伊妮娅身上的神性和人性,充满了耶稣式的殉难精神,同样也洋溢着一个孩子的矛盾和私心。其实她似乎有一点滥用能力的嫌疑,但是没有关系,大局没有被影响,人物也越显可爱,结局也算皆大欢喜,蝴蝶效应也没有发生,挺好的。
所以,宗教和科学从头到尾都是一回事,多样性的启蒙,殊途同归的碰撞,灵魂与肢体的和谐,大公和自私的平衡,正邪的摇摆,天使和魔鬼的共生,从未停止粘联——或可称为量子纠缠。
那么最后,十字形的脱落,内核输了吗?还是只是这个段落,人类也掌握了人工智能控制时间空间的能力,稍稍反击?
所以,下一个和济慈有关的名字,会是什么呢?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十):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2016.6.10
       
       在看《海伯利安》,开头读得很痛苦,字句艰涩得总是让人昏昏睡去 ,忍过100页以后就感觉顺畅了不少。类似的阅读体验还有云图、第二十二条军规、消失的爱人等,基本都是国外作品,也许是因为翻译水平及文化语境的不同让我入戏很慢。但是只要熬过前戏,阅读的快感就如期而至,亢奋、震撼、愤怒、狂喜、悲悯、不可思议、热血上涌、肾上腺素激增等等感觉无以名状。小时候被郑渊洁教导:如果一本书从前看,中间看,结尾看,任何一个地方翻开读五分钟都不能吸引你的话,就干脆丢开。现在觉得如果真是这样选择书籍的话那你会错过无数好风景。但也不是所有国外小说都这样,飘、奇风岁月,还有斯蒂芬金的所有作品都是能让读者很容易地进入状态,通俗,爽快,之后牵着你一路狂飙突进。
        阅读是这样,观影体验也是如此。有次兔子看我推荐的电影,开头看了十分钟不到就觉得没意思,要弃。为什么总是不耐烦,注意力坚持不了几分钟就要涣散,你不能前戏一点不做立马就要求爽到啊。主要人物都还没出场呢,各种铺垫要一点点展开,戏剧冲突要层层递进,你不能要求分分钟就是个包袱全程都是爆点全篇都是高潮啊。没耐性的人就别看电影和书了,只适合瞅瞅浓缩版预告片和简介。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小视频,见缝插针的小游戏等都很乐于消解你的时间。
        2017.3.26,刚看完海伯利安四部曲的第三部安迪密恩,好喜欢拥有三个月亮的无限极海,太美了,想象力太美了,无比瑰丽深邃,高山仰止无法言表。这一部是个星际逃亡故事(比第一部少了很多哲学思辨),有点像终结者,不停地追杀被追杀。伯劳居然被洗白了,与尼弥斯的短暂又狂暴的一战真是令人心潮澎湃了一个小时才平息下去。不愧被誉为太空歌剧,史诗一样的作品,恢弘至极大气磅礴,读来令人沉醉,叹为观止。作品用神似英国古典文学大师乔叟的坎特柏里故事集的铺陈手法,传颂亿万年的宇宙绝唱。我们聆听虚空,解读死者的声音和生者的语言,所有的狂想都是诗篇。
         第一部里印象最深的是卡萨德上校及学者索尔的故事,我能说在卡萨德这条支线里我读到了最浩瀚壮美的性爱描写么——不是武侠大师们的“心中一荡”、“虎躯一震、”“嘤咛一声”、“获得了生命中的大和谐”等等——性和死亡联系得如此紧密,“等离子炸弹的热火。成百上千的舰船,成千上万,舞动着,毁灭了,仿若旋风之中的尘埃。紧密的血红之光形成的巨大圆柱在广袤的地域内切割,将目标浸沐在热火的汹涌澎湃之中,尸体在红光中沸腾。 一百个世界的热量。大陆在燃烧,发出阵阵明亮的光芒,沸腾海洋的波涛翻滚。空气也仿佛烧起来了。过热空气组成的海洋波涛汹涌,仿若温暖的皮肤由于恋人的触摸而复苏了。
  ……火球扩张,群星垂死,太阳爆炸,发出巨大的火焰冲击波,星系在狂热的毁坏中覆灭……”(节选且屏蔽了关键词)
而最恶搞最讽刺的做爱场面首推电影《惊声尖笑》第一部。
       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陨落里赛博济慈第二人格和云门的对话占了许多篇幅,真是云山雾罩叫人摸不着头脑,我强忍着翻过。被技术内核残忍狡诈地耍弄了几个世纪、窝窝囊囊庸庸碌碌了整整1200来页的人类终于醒悟(首席执行官梅伊娜悦石)发出毁天灭地的一击,真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然而,快了谁的心,仅仅是读者(旁观者)罢了,更多的人,几十亿上百亿的人死得如蝼蚁一般。战争从不缺席,阴谋诡计总是得逞,救赎如风中烛火。到此为止驱逐者都只是个背景板而已,在各种传说中打着酱油。
       今天是2017.5.11,终于看完第四部安迪密恩的觉醒。解谜篇,伯劳到底是啥,内核究竟图啥,朝圣篇里消失的人物,进化的方向(种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永生的代价是什么,关于自由与自然,关于压迫和革命。传道者伊妮亚共睹之刻的献祭伟大而高效,直接导致了圣神的陨落,教会了人们如何使用缔结的虚空。四部曲系列里第一部赞誉最高,但我每一部都很喜欢,济慈说:我在黑暗中倾听/呵!多少次/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我在诗里用尽了好的言辞/求它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而现在,死更是多么的富丽/而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当你正倾注着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我把书看厚了,捅咕半天费了好大劲才塞进书壳。谢谢阿莲同学。你送我的书很美,引起的心灵震颤很美,值得时时回望。
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说:“我景仰丹·西蒙斯。”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每当我感觉,呵,瞬息的美人!
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再看到你,
不会再陶醉于无忧的爱情
和它的魅力!——于是,在这广大的
世界的岸沿,我独自站定、沉思,
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
——《每当我害怕》/济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