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没眼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15 10:52: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没眼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没眼人》是一本由亚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眼人》读后感(一):沉到故事里面就好

几天前去了一趟凤凰,觉得这书挺好,便把它留在了那里的一个小小青旅,楼下是杂货书店,经常有行走在路上的人,在那儿一待,就是一整天。我想,未来可能会有某一个人,在那个有时光味道的小书店里,翻开这本书,收获一份难得的感动。
书店的老板说,现在这个社会,往往忽视了盲人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身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很多人,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心里更加似明镜。然后还说了他认识的一个人的故事,一个在特殊大学里面上学的大学生,男生,正常生活基本没问题,还在尝试做生意,甚至在炒股方面,也是他人所不及的。然后感叹,如果他眼睛能看见,该是聪明到什么地步了!我说,如果他眼睛明着,可能就不会这么聪明了。就像屎蛋说的那样,“眼没了,心就亮了”。一双明晃晃的眼,不一定有一颗亮堂堂的心。世上人心,多少是有混浊污秽的。
书的前半部分是在介绍这一支没眼人队伍,11个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只是那几个人的故事太过辛酸,不愿相信自己的眼,让人看了直叹,这不是在拍电影呀!这是活生生血淋淋发生在这座山里的故事,是热乎的,是贴近我们生活又似乎遥不可及的生活,是发生在上个世纪鲜活到这个时代的残存的印记,是不多几十年就要随着当事人入土的残念。我不喜欢他们的故事,因为太残酷了,看过后,心里面是压着的,但是这种故事,因为它的真实,可以直击人心,所以也让这本书,有了很大的读下去的价值。书的后半部分讲了亚妮拍电影的故事,亚妮这种人,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羡慕的人,有了要做的事,带着自己的情怀,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无畏向前,现代社会,这种人,又有多少呢?更何况她投身的事业,是艺术性的,可以谋得的利益,也是极其有限,即使有这本书的出现,《没眼人》的电影上映,收视率想必也是不会太乐观,因为大的市场,是被浮躁化了的,真正沉心下来做艺术,欣赏艺术的,也是没有多少了吧。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好像是在读莫言的小说,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倒不是不相信作者,只是有一些东西太过神秘,我也分不清是真,是假,是小说,是现实。就像屎蛋的算卦,这样准,好似预料到将来一样,就像坟头上纷飞的白色纸片,似乎灵异事件,让人觉得虚无缥缈。但真实虚幻本就难分,我也不愿意去费心去想了,沉到故事里面就好。

  《没眼人》读后感(二):你就当在听一个故事

      嗬!
      很厚实的一本书!
      其实不用太关注作者本身,或者说是她的身负的那些光环去看这个作品,说实话,我也比较土,从没听说过亚妮,比较打动我的是老屎蛋的“眼没了,心就亮了”。眼睛让我们看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看得多了,心就乱了,就蒙上了尘,所得到的快乐也就没那么纯粹了。
     我个人乡土情结很重,所以这样的题材我很爱看,忽略艺术价值,单说这个故事本身,我觉得亚妮还是很圆满的把这个故事给说清楚了。除了老屎蛋的故事,有些强行情怀,没怎么看明白,既然那么喜欢那个疯女人,为何最后宁愿走山野不守着她过日子呢。连最后老屎蛋到底有没有人送终我们也不得而知。好吧,权当作者是为了强行感动。你就当是在听一个故事而已,何必那么较真呢。我们在看故事,也在故事中寻找自己身边熟悉的身影而已,我想像屎蛋这样的人的故事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中肯定有所重复。
     一个女人做一件疯狂的善举确实容易引起社会的好评,她的十年坚持也确实不易。如果我们有机会做这样的事,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的。

  《没眼人》读后感(三):一个女人的真性情

忽然有一天,网络上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一个女人和这个女人的一本书,怀着好奇的心态,入手,谁知道就放不下了。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一个女人十年的坚持,那些关于梦想,于是关于未来的字眼在我脑海中又开始吵闹不停。一个人,对一件事,坚持十年,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我曾坚持过七年的日记,轻而易举的便被搁置,后来再怎么想捡起来,都是懒懒的样子。
书中故事有时候读起来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简单平凡的人生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戏剧性,让人难以置信!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入手之后,我看了看,四百多页的书,光是整张整张的图片旧有150多页。我开始在心里很鄙夷的想:和《大鱼海棠》一样,又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来炒作的作品,十年,怎么写还能写不出400页的书来呢,竟然用这么多图片来撑场子。当然这样的想法,就算是在现在,还是没有完全在我的认识中消除,最让人讨厌的是,竟然书中出现了两个大破洞,那感觉就像是新买的衣服在最关键的部分破了一样,让人很不自在!

  《没眼人》读后感(四):有眼不识没眼人

十一个没眼人,刚好凑成一支足球队的首发。他们用腿走山,用嘴唱歌,在太行山下流浪,在一座又一座村落之间串联。
一个叫亚妮的杭州女人,不经意间闯进了他们神秘而又平凡的生活中。这一闯,搭上的是整整十年的光阴,和几乎全部的家当。而一种难以描述的独特情缘,却维系在她和十一个没眼人之间,成为抹也抹不掉的一生羁绊。
她把她和他们的故事写成书,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有不少珍贵的照片。
依我看来,这是一部即便不能称之为经典,也绝对算得上奇书的作品。刚翻开时,以为只是一部关于没眼人的纪实文学。可翻着翻着就变了味,杭州女人拍电影的故事逐渐成为了主线。不过故事的有趣程度,并没有因此褪色。杭州女人拍电影时遇到的各种甘苦,以及没眼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生与死的爱恨纠葛,却让人生这出戏变得更像一出戏。不管戏里还是戏外,反正都是戏。
你很难用寥寥数语评价亚妮的写作风格,不知道是否日复一日被辽州小调耳濡目染,那种文风竟然也变得如太行民歌般轻盈洒脱,游移不定,又带着一点莫名其妙的诡异。一如她笔下没眼人背铺盖、挂夜壶、记工分、混闺女等各种无奇不有的民俗,这些料儿本身就充斥着被添油加醋后的迷幻色彩,未经证实又极易传诵,在亚妮时而虚无缥缈,时而入木三分的笔下,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到本书结尾,一部拍了九年的电影,仍旧没有制作完毕。没眼人,已经死了俩。这场和时间赛跑的游戏,好像没有谁是胜利者。你我这样的观众,似乎除了等待电影上映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听到没眼人的歌声。在这个超级英雄和青春偶像霸占大银幕的今天,拍几个瞎子艺人的电影,确实太难吸引投资人和观众的目光。可是大家,明明都是有眼的人啊。

  《没眼人》读后感(五):很多事不要问意义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问亚妮为什么拍这个片子,往下看了以后我想问拍这个片子的意义在哪里?再接着往下看,被那些没眼人的故事湿了眼眶的时候,我想,或许有些事情并不需要什么意义。都市里的人很爱问意义,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每一件事都带着满满的功利心,恨不得干了什么都能够获得十倍的回报,这样或许很高效,但是时间久了以后,会不会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再喊着:我只想做一些在你们眼里看来没意义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傻逼事,那又怎样。
亮天是从没眼人中走出去的人,他活在精彩纷呈的都市里,按理来说亮天应该会有城里人的精明才对,但是亮天没有,当这一群没眼人来城里开个小演唱会的时候亮天私下包了红包让亚妮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的工钱,为了啥?不为啥,就是为了给人一点钱,有些人笑亮天的多此一举,想要给红包直接给不就行了了么?还非得整一个排场,将红包当作人家的卖唱收入,这就是亮天的善良之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存这些人的自尊心,那些曾经努力挣钱的人 都知道没有什么钱比自己辛苦挣得更理直气壮了。
亚妮采访到补亮的时候她的外貌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过去曾有个机会让她过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只要当初她跟着亮天走,但是补亮没有,就算是有感情,也不能走,她还有一个更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做七天的补亮。或许有人会说补亮不是一个聪明的女生,要是她厉害点的话也不至于放弃让自己远离贫困大地的机会。有些人活着他们不为了摆脱眼下的困境,反而她们需要眼下的这份困境,因为这里面有她们想要付出的人,有她们想要照顾的人。如果离开了,那么她的整个世界也就崩塌了。
肉三死的时候我哭了,这个乐呵呵的死胖子走的时候还好没太多的痛苦。肉三的侄子是博士,在魔都这个大城市读到博士的人留在上海会有好的发展吧,但是他没有,不但没有读金融这种多金的专业立志摆脱贫穷,反而读了眼科,想着以后回家乡来医好家里的没眼人。为了摆脱逆境而拼死努力的人大有人在,这是大家追捧的励志,但是为了帮助别人看到光明而努力奋斗的人却不是能获得所有人的表扬,也罢,他们也不需要这种表扬,所有人都在朝着成功奔跑时总有一些人在往回走,对于这些人而言总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事,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光亮在指引他们行走。
当我看到这些在大山中的故事时,也就能够理解亚妮卖房子贴钱赔钱的去拍这片子的原因了,很多事情不需要理由也不需问意义,或许理由与意义这样目的性太强的词眼不应该用在某些人某些事身上,他们只是在做着她们觉得应该做想要做必须做的事罢了。

  《没眼人》读后感(六):【拾光书屋-(书评)】人生之路梦为眼

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当亚妮看到这个世界阴暗角落里的痛,还有一群人在挣扎,只为能够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在别人鄙夷的眼光里,在被驱赶到繁华之外的一隅间,在乡村山落里寻找生活的方向。故事发生的很偶然,当时只是因为在一个民歌比赛中的一匹黑马的原生态唱法引起了身为比赛主持人亚妮的兴趣。可能她也不会料到当时的一时兴起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从一个正当红的主持人到如今耗尽家产的寻梦人。
不仅是她自己,另一位故事真正的领路人,荣膺歌王桂冠的石占明,也因为这场比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没有让他们名利双收,恰恰相反,他们一个是名利皆抛,一个是更加落魄。相对于繁华的都市来说,这场比赛也许仅仅是他们的一次娱乐,但是对于偏远山村的石占明,这也许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虽然他自己也不敢报得奖的念头,但是最后歌王桂冠到手的那一刻,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在村村都是歌王的家乡,他的那点本事微不足道,但是走出大山带给都市观众的那份新鲜感,不禁让人们眼前一亮,于是人们好奇他是从哪里学的这些,这份好奇促使亚妮走进太行山里,发现了一群意料之外的人,也是在哪里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
七天、屎蛋、喇叭、解放、光明、肉三、招财、小辫、眼睛、天和、大头,这一代十一个没眼人,除了屎蛋,其他的都早就已经跟传说中那支为八路军送情报的队伍没有关系了,他们只是一群残疾人,有先天就没有看到过阳光的人,也有后天因为事故意外失去光明的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看不到阳光世界里的他们都不得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他们一起走街串巷,在太行山沟里的1700个村庄里流浪,老乡们管饭,他们管唱。这是一群我们眼里的弱势群体,不管是山村里的相亲,还是靠着他们接济生活的没眼人队伍,在过惯了灯火酒绿,看遍了世界风景的城里人看来,都太落后,落后到不屑一顾,他们只能相互扶持,在看不到阳光的世界里,在老乡伸把手的路上,“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可能你我都在城市的角落里,看到过一些人或拉二胡,或伴着不那么“悦耳”的嗓音唱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曲子。他们也许跟那支没眼人队伍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因为相同的残疾而走上了相同的道路,相比我们来说,他们的路更窄,会招致毫无道理的鄙夷嫌弃,好像对他们厌恶就能体现出自身的优越感一样,我想这时候我们身体健全的人是不是能给他们身处黑暗世界里的人一点光明,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不是乞讨,不是骗吃骗喝,而是靠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所以请理解那份痛苦,那份对生活挣扎的勇气,哪怕只为了证明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还有自己善念带去的温暖。

  《没眼人》读后感(七):【拾光书屋(书评)】眼没了,心却亮了

媒体人亚妮为山村“歌王”石占明的一次专访,改变了他的乡村生活,同时,在亚妮再次探访石占明的村落时,发现另外一群没有眼睛,却以唱歌为生的人,从此开始了她一个杭州女人与11个没眼人的10年故事。奇怪的是,这本书宣传的抗战传奇色彩的传说只在开头一笔带过,而图书营销部门却把这当宣传点,真的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如果你是想来看抗战秘史的话,估计你会非常失望的。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是一群没有眼睛的人的生活纪实,记录着他们平凡的生活与琐事,那我可以说,这本书绝对会让你觉得没有浪费时间翻开的。
11个没眼人,11段故事,还有串起他们的杭州女人:亚妮。亚妮把这11个流浪于太行山左权一带的没眼人当做宝,和他们同吃同住,还给他们拍电影,帮他们解决困难、实现愿望,10年如此,不得不让人佩服她能坚持下来的毅力和勇气,她为了记录这些在最底层艰难生存的残障人士的生活,坚持10年的陪伴与记录,记录一种濒临失传的艺术、记录一群艰难生存的民间“歌手”的生活,就如同陆川导演说的那样,“这个故事的奇特之处,是那么具有不可思议的人性内涵和文化特质;那种来自土地和灵魂的传递,已经超越了电影,令我感动。”
或者说,这本书应该算是亚妮的电影记录手记,不过这本书记载的却早已超出了电影所能覆盖的范围,七天、屎蛋、喇叭、解放、光明、肉三、招财、小辫、眼睛、天和、大头,11个没眼人,通过亚妮的记录,每个人都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能够得以一探这些人的生活,能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够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民间艺术,能够知道那些少有人知晓的民歌。这群没有眼睛的人,抱团生存,在太行山的左权一带的一千多个村庄里,靠着歌唱与卜算为生,生活的苦难没有磨去他们乐观的心态,或许我们这些俗人无法理解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或者,在他们黑暗的视觉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些人所看不到的亮光,眼没了,心却亮了,亚妮可能也是看到了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才会用10年去记录这一切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没眼人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