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10篇

  《疯狂人类进化史》是一本由史钧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一):自然选择--直立行走--生育困境--人类文明

自然环境的选择迫使人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人类长途奔跑能力得到提升,生存范围扩大,上肢不再用于支撑身体,变得更加灵活,这都使得人类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为了散去长途奔跑产生的热量,人类脱去了体毛。脱去体毛后,由于太阳、食物(维生素D、叶酸、络氨酸)等环境的作用,使人类呈现出不同的肤色。食物的丰富和直立行走导致的视野更开阔、变敏感的双手更好的触觉等,促进了脑容量的扩充,来处理这些信息。但是脑袋变大和直立行走对骨盆的影响,又使人类出现了生育困境。生育困境就必须有人陪伴共同养育后代,应对的策略就是隐蔽排卵使男人待在一起,这也为“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基础。“一夫一妻”制利于保存基因多样化,这使得人类得以出现“艺术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等,进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一夫多妻”利于保存更强的基因,这里的更强指的是生存层面,在这种自然选择之下,“艺术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等是没有优势的。)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二):意外的收获和后果

-------人类的进化历史是通过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动物,可见人类的每一步前进的背后都有很多理由和原因,更好似是一部血泪史一样,在回头看看身上的每个器官都代表着人类的精华结晶,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在为了自己所谓的某种利益所争取,也通过面对生物界的生存链条而不断发展出来一套一套的规则来约束着自己的动物性,同样需要不跟以前那种粗暴生猛的动物一样,需要不断前进的路上简化和优化自己身上的属性。
--------女人进化在其中的角色也是咱们现在看到社会的样子,而男人的粗壮在现在已经不是很实用,而且在乎你当下的关系和条件聪明程度,想象不出来以后我们也许会改变的更多,不断进化着适应着这个社会,无意间的偶然发育出来的意外,看来都不是一系列的安排,而是走着走着看着看着,意外的发现原来这里还有这种好处。
---------很多人类的器官进化都是一场意外之旅,跟革命类似,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充满了种种意外构成了饱满而精彩的一生。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使命去解决和进化着目前的生活,为了后代的人们更好的发展。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三):有趣的进化论软科普

一本很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著作,让人越读越感“性”趣。感觉内容上少了点,毕竟没看够瘾啊。本书与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三种黑猩猩》内容上有相似,本书的文笔更幽默有趣,引人迷读。用有趣的文风文笔,述说了人类(男女)身体的进化奥秘。 全书读起来之所以感觉很有趣,按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达科学的问题,重视可读性而弱化严谨性的软科普。书中很多看似带“情色”与“歧视”词汇,其实在进化论科普著作中为有助读者理解的、中性的词汇,作者并不抱有性别歧视的观点,这点需要我们认清与理解。 作者是忠实的达尔文主义者,围绕进化论的两个原理展开层层剖析。进化论的两个核心原理是,自然选择与性选择,自然选择解决生存问题,性选择解决繁衍问题。 最后,像作者强调的,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不必在生活处事的经历中,思考其中的进化意义。你只需要开心就好,本书只是开心生活的一道甜点。 作者对本书内容的总概(含透剧,慎看):数百万年前的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能力,为了散发奔跑产生的过多热量,人类脱去了满身毛发,露出了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的肤色。通过狩猎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进化出了更大的脑袋,这给女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她们为了解决抚养后代的问题,发展出隐蔽排卵和持续发情的策略,从而留住男人和她们组建家庭,然后通过不断的博弈,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最重要的婚配形式是一夫一妻制,正是这一婚配制度,为人类文明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书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1.高水平的猜测——假说 2.以一种需要解释的现象来解释另一种需要解释的现象,等于没解释。 3.一学科里有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是多么重要,否则变成有逻辑的忽悠。 4.自然选择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只有性选择才能解决繁殖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5.眼睛、耳朵、皮肤等感官收集的信号,就在网络之间传递、储存、回忆,最终形成意识和知识。 6.进化论从来都不是心灵鸡汤,但也绝不是道德毒药。 7.文化、宗教、信仰、道德等这些生活的调味剂,都是进化的产物。 8.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如此而已。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四):读书笔记碎语

一直以为之前的进化论写作已经可以算是作者进化论科普的巅峰了,再难有更大的突破和超越
然而,当我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错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固有的观念,以下只能算是一篇大概的读后感。
人到底何时成为人?这是一个经久不息讨论的难题。
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而要扩大人类外延,接纳动物对人类来说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最简单和认可的原则说起。
直立行走可以算是人成其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吗?
然而,黑猩猩和猩猩都有微弱的直立行走能力。所以,直立行走只是一个重要环节,单一的标准不合时宜,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界限。
在这里作者反复强调人类是漫长进化过程的典型代表,不断出现的特征使我们不断成其为人。这本书也从这里开始回溯到静谧无声的历史长河和严酷凶险的进化战争,逐一展开各种使我们成其为人的特征。
 
首先,我们脱去毛发,露出光洁的皮肤,这之间有着何种不可思议的的进化逻辑?
人类长跑能力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长途裸奔成为最为主流的体毛理论。长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要精良的散热设施——脱去毛发的裸露皮肤。
然而,既然脱了,人类为什么还保留着头发、眉毛、腋毛?以及颇具色情意味的阴毛?女人为什么比男人脱的更为彻底?作者的给出的叙述和解释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严谨得多。
 
没有了毛发遮盖,人类的皮肤一览无遗,选择肤色成了人体进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皮肤癌理论、最佳肤色理论、性选择理论一一登场,然而都没有达到万能的程度。
我们再次看到,简洁单一的理论不可能完全解决肤色的问题,极度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的理论解释。
然后终于到了大脑。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很多基因心功能化事件都和大脑结构相关。这是一个前沿性的章节。
脑容量、大脑进化趋势、智商测定的背后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原来,这世界并没有所谓的天才。
只不过,这一章节我想看到更多。
 
回到直立行走的后果,其带来的生育困境使得女人必须把男人拴在身边共同抚养后代,这样的手段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有效。这就是持续发情,提供强大的性爱乐趣。自然选择还给出了性高潮作为交配享受的超级奖励。以下本书开始娓娓道来人类的情色往事:
男人为什么偏爱丰乳肥臀?
在这里哺乳理论、经典累赘理论都不能给出满意的进化论解释。
看完这一章才能最终明白乳房的性信号功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大胸和小胸传递的内容并不相同,大胸并没有占尽优势。而乳房的性信号功能和隐秘排卵又一脉相承,自然选择和人工共同调控,加上社会风潮的左右,大胸和贫乳的战争还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们将平分秋色,这是复合进化的结果。
全文的逻辑线索如同丰乳一般鲜明和令人侧目。
 
烈焰红唇、女人化妆的骗局,女人不断打造性信号的陷阱等等,都只为捕获更多的男人,为应对这一攻势,男人作出了鲜明的回应。这一回应就是他们的生殖器,这是另一个暗黑的往事和战场。这里揭示的惊人内幕是男人睾丸的大小对应着女人忠诚程度的档次,睾丸成了女性形象的代言人。事实有时候的确很黑暗,这印证了女人“基本忠诚,时常出轨”这一结论。
食色性也,当一切准备指向这一终结目标时,我们看到更多的冷血和阴暗:阴道深处发生的冷血暗战,月经显现出来的鲜血淋漓的进化战场。
然而,婚配制度才是人类直立行走演化的终极结果。乱交中演化出来的一夫一妻制指向人类的文明。在纷繁复杂的男女博弈过程中跃然出现了人类的爱情之花这一奇异的副产品。
 
这一冷酷的事实和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将会改写大部分读者的认知和生活,我不禁隐隐担忧,当看尽繁华,看透一切,我们的爱情还能落脚何处?
是否就像那只没有脚的小鸟?
只能在飞翔中死亡?
所以,最后在后记中作者殷殷规劝:进化是进化,生活是生活。
所以,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素养,我劝你不要翻开这本书。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五):人类的进化是一个多维度的博弈

《疯狂人类进化史》作者史钧是一个生物学博士,此书定位是一部关于人类进化历史的通俗科普读物。写作风格诙谐,颇有段子手风范,阅读趣味感很强。当然,既然是科普读物,针对熟谙进化史的读者来讲,内容会略显简单,扩展得不够。但对于菜鸟来讲,此书很合适了解进化史的概况。
书中会问很多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人的身体有的地方长毛,有的地方不长毛等等?每当看到这些习以为常的现状,突然来一个反问,当即迫使自己掩卷沉思,试图想出一个答案来。这个过程特别有趣,不断的刺激读者思考,如果真的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必须要阅读更多的知识,这不就是科普的积极作用么?
书中几个地方是我以前不曾了解的,如叶酸、维生素D之间于阳光紫外线的关系。从另一个方面解答了妇女为何备孕期间吃叶酸的原因。下面这一段是作者高度概括,原文如下:"追溯这一切的根源,竟然全部得益于数百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能力,为了散发奔跑产生的过多热量,人类脱去了满身毛发,露出了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的肤色。我们通过狩猎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进化出了更大的脑袋,但这却给女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她们为了解决抚养后代的问题,不得不发展出隐蔽排卵和持续发情的策略,从而留住男人和她们组建家庭,然后通过不断的博弈,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但最重要的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正是这一婚配制度,为人类文明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直立行走这一重要改变对人类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作者坚定此观点。人类的演化是漫长而复杂的,曾经处于食物链中间的人类如何一跃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后面还有很多环节,如使用火、文字、农耕、科技等等。基因的突变为人类的大脑增长提供了可能,但是否更多的基因突变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选择完整性呢?这些答案无从所知。计划后面看看《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希望有所对比和收获。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六):摘抄

有些点挺有意思,但也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从来就不存在没有道理的细节,其背后的推手都是基本的进化论原理,要么是自然选择,要么是性选择,无人能摆脱进化的掌控。”这点不同意,我不认为世界发展到今天完全依赖于进化论理论。我更倾向于存在客观的理性或者上帝。 “很多男人都在暗中设想过一夫多妻制生活,然而大多数男人都想错了。如果现代社会仍然采取一夫多妻制,世界首富完全有能力娶一万多个老婆,这意味着将会凭空多出9999个以上的光棍,其中极有可能就包括那些幻想过一夫多妻制生活的男士们。现代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公,大多资源被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夫多妻制的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大部分男人其实是一夫一妻制的受益者。”哈哈哈哈笑死了!!!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七):为啥动物只管交配,而人类却要结婚

人类社会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还有哪些物种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为什么会选择一夫一妻呢?有本书叫《疯狂人类进化史》,给我们详细解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作者列举了自然界里制约婚配制度的四个社会经济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抚养后代的难度。如果后代不需要雄性照料,就特别适合一夫多妻制。比如,一只雄海豹可以占有数百只雌海豹,但它只负责交配,抚养后代的任务完全由雌海豹自己完成。对于雄海豹来说,只要占领足够大的海滩,有足够强的体力赶走竞争者,妻妾就越多越好。不过,当后代需要双亲共同照顾时,雄性就得考虑一夫一妻制了。比如,企鹅是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两只企鹅形成的联盟正好可以轮流孵蛋和寻找食物,雄企鹅想要多找哪怕一个雌性都不行,它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老老实实、彼此忠诚。
第二个因素是:食物的多少。比如,很多鸟类都在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之间摇摆。缺乏食物的时候,雄鸟就会变得很专一,否则后代就有可能饿死。等到春暖花开,食物丰盛,雌鸟完全可以单独喂养后代时,雄鸟就会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第三个因素是:获取食物的方式。如果某种鸟的主要食物是草籽,那么雄鸟就可能出轨,因为草籽很容易找到,特别是在成熟季节,草籽的数量会特别多。但对于吃虫子的鸟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虫子不像草籽那样容易找到,而且多大的地盘能产多少虫子基本是固定的,这时候保卫地盘就等于保卫食物。而且一只鸟保卫地盘的能力永远比不上两只鸟,所以吃虫子的鸟大多实行一夫一妻制。
第四个因素是:地盘的大小。鸟界也是有贫富差距的,拥有一块优质地盘的雄鸟,就相当于咱们人类当中的高富帅,雌鸟自然愿意投怀送抱,也不会在意这只雄鸟可能已经有好几房妻妾了。如果贫富差距比较小,雌鸟往往就会在穷鸟身边做唯一的伴侣,而不是投入豪门做嫔妃。
接下来,作者就解释为什么人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生育方式决定了婚配制度。举个例子:亚马逊丛林里的南美绒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成年绒猴只有人的手指那么长。因为身材太小了,它们生的孩子也特别小,这样可以降低分娩的风险。但这样它们的后代就和人类婴儿一样,都需要长期的精心抚养才能存活。不过它们实在是太弱小了,母亲单独是无法养育孩子的,所以,南美绒猴必须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你看,生育方式决定了婚配制度。咱们人类也一样,一个人抚养小婴儿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一夫一妻制几乎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后代晚熟。那些一出生就可以独立的动物,它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长,自然不会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家庭也不会有什么概念。而那些后代成熟比较晚的物种,和父母共度了漫长的岁月,对家是有根生蒂固的认同的。像我们人类,大多数人最起码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十几年才会独立。所以说,后代晚熟的物种,也会倾向于一夫一妻制。
最后,爱情也是一种生物性需求。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类大脑在某种激素的刺激下,确实会产生情感专一的效果,这种激素被统称为爱情激素,它们是爱情专一性的生物学基础。在恋爱时,人体内的睾酮含量会发生奇怪的变化。男性的睾酮含量会急剧下降,女性会明显上升。也就是说,恋爱中的男人会出现女性化的趋势,而女性有男性化的倾向。这使男人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讨好女人,女人也更容易冲动以便驱赶情敌。而且,双方性格互补更有利于建立持久的伴侣关系。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激素保障机制。
所以说,生育的方式,后代成熟晚,生理上的需求,这些因素让我们人类最终选择了一夫一妻制。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八):达尔文哭晕在厕所

达尔文哭晕在厕所
作者是达尔文信徒,我不是。
所以我要先声夺人的问作者一下,如果生物转基因就是人为选择的进化方法,那么我们人类也应该尽量去食用转基因食品,确保进化的完备性。
趁热打铁,再问第二个问题,根据我的经验,以此问题问进化论者,其立马会被问死,请问:有机物是如何进化成生命的? 有机物跟生命的区别无限大,试问它们之间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进化的?人哪里来的?
很可惜,作者没有解释清楚,回避了。 不能都怪作者,因为凭现在人类的认知度,若能解释清楚这些问题,那就不是人了。
《疯狂人类进化史》延续了达尔文主义者特有的狂热,与其说是那种企图征服全世界信仰的狂热,更像一种宗教,只不过本书回避了深奥的形而上的理论,用一种近似乎调侃的语言,举了大量夸张的例子,告诉读者,必须要信他们说的是“真理”。
作者试图给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制造一种惊叹,惊叹于:我身上进化来的器官真好玩!这惊叹感不亚于“哥白尼与伽利略造成的创伤”,让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呀。
本书同《自私的基因》和《盲目的钟表匠》等书异曲同工,表面上谈生物学,实质上只是鞍前马后的为达尔文学说进行庇护,是无神论者在理论上自慰的一种工具。
读完后,我们都会由衷的庆幸,我好走运呀,活在地球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在宇宙中不多见的环境中孕育了生命,庆幸从低等生物成功地进化出了人类,尤其自诩从古代的愚昧到今天科学的巨大进步,是何等不易,我的身上竟长了如此多精妙的令我感到惊奇,或恶心,或毛骨悚然的器官啊。
让我们重温下《物种起源》的三项重要的主张。
第一:生物种并非永久不变。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的确有新的生物种出现,而且这些生物是由一种被他称为“后代渐变”方法所产生。
第二:利用这进化过程的学说可以推广解释地球上所有不同生物(或几乎所有生物)的来源。因为所有的生物都是从极少数、甚至由一种微生物类的祖先进化而来。
第三项主张是达尔文主义最为关键的“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说,它是进化论的核心基础,也是最具蛊惑力的部分。
他认为这庞大的进化过程是由一种自然界的选择机制或者叫适者生存的动力所引导。达尔文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自然选择,每时每日在全世界不断地挑每一样品种中最微小的特征;排斥劣等的,保存积累一切优良的特性;无声无形地,随时随机不断地工作,使每一个活物的有机或无机的生命条件都有改善。
我们受进化论的启示,目前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科学家应以现在科学引导,提供环境,创造条件,对猴子十年为一代,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繁衍十万代,让更多猴子猩猩进化成为人类, 命令他们干力气活,充当我们人类的奴隶。
在疯狂的人类进化中,我们有理由推断,人类的进步过程就是公有制往私有制进化,越是公有制越是野蛮落后,将来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国家必将消失,被私有化公司所取代。到那时候,人必然会进化成一种终极的自私动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进化论有一种最可怕的推论:事实上,人类内脏中最常见的细菌是E.coli(俗称大肠杆菌),它们能轻而易举的发动一场政变。实验员先把一个E.coli菌落植入培养皿。细菌繁殖的速度极快,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从早晨到下午就能繁殖出10亿个细菌来,用肉眼观察,它们就像一小撮极细的盐。实验员再往这团菌落里注入一定剂量的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迅速增长,菌落很快就消失了,只有两三个细胞能活下来,但这两三个细胞带有罕见的抵御抗生素的基因。它们的繁殖速度极快,把自己特有的基因成功地传给后代。很快,培养皿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菌落,菌落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抵御抗生素。
进化论者看到这个简单的实验会高兴的跳起来,这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要一两天就可以出现。然而,历史上人类虽然多次遭受瘟疫的袭击,毕竟是幸运的,从原理上说,物种的偶发性变异,或杂交变异终归有一天会生成一种病毒,把通过空气传染的流感和长期潜伏、缓慢致人于死地的AIDS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终极进化的病毒。
这件事迄今尚未发生,但在达尔文的进化过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发生进化。地球上的人越多,介入的病毒就越多,耐药性病毒的进化速度和人类研制新型抗菌素的速度,简直就是并驾齐驱。问题又来了,这种从无到有的超级生理能力,是进化来的?还是天生就有的?
那时候,我们会认识到,人类竞争的真正对手仍然是病毒,人类的长存久安并非上天预定的,也许进化了的病毒才是地球的主宰者。
以进化作为动因,来看万物,会产生莫名的悲哀和对人生的怀疑。夕阳下,看每一种生物,各种动物和植物,一代又一代,无休无止的从地平线走来,又消失在地平线以外,我们也随之老去,周而复始。我们找不到一种归宿感。
为此,我阅读了钱穆写的《中华文化十二讲》,里面提到:浅薄的进化论,认为人类也在不断地进步,古不如今。此一见解,为祸最烈。在使用物质方面是进步了,但并不是人的进步。中国有孔子,印度有释迦,西方有耶稣,回教有穆罕默德,难道今天我们人就都比他们进步了吗?太重了物质的,漫失了人类在其他精神方面之成就。
《疯狂人类进化历史》也是如此,遗失了人类独有的精神世界的阐述。此书通俗有余,独缺一种圆融感,像是段子手在讲段子。
尤其最近十来年,史前文明遗迹展现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今天的人类望尘莫及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今天科学的巨大局限性和进化论误入歧途之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人类进化的另外一条蹊径,可惜作者并未提及。
作者如视野阔达一些,把神导演化论,天主教教义,新教圣经里的创世学说研究一些,结合史前文明的观点,通融起来写书,格局定会不同,那时候的人类进化论才会彻底的疯狂起来。
瑕不掩瑜,本书的优点还是很多的,不好一一举例,怕被当成H文,引来麻烦,读者需自己体会。
从来没有任何生物像人类一样走过如此漫长的旅程,谁也不知道人类之路通向何方,如果人类还想再走一程的话,反观下自身也许更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疯狂人类进化史》到也值得一读。
套用一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九):一切始于直立行走——《疯狂人类进化史》读书笔记

人类进化一切的根源,竟然全部得益于数百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能力,为了散发奔跑产生的过多热量,人类脱去了满身毛发,露出了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的肤色。我们通过狩猎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进化出了更大的脑袋,但这却给女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她们为了解决抚养后代的问题,不得不发展出隐蔽排卵和持续发情的策略,从而留住男人和她们组建家庭,然后通过不断的博弈,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但最重要的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因为这个制度能有效确定父权,每个男人都能断定配偶产下自己的后代,他们愿意甘心抚养)正是这一婚配制度,为人类文明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章 双脚走出来的进化
从一只叫“露西”的猩猩说起——直立行走的特征:
1.足弓——提供弹性,走路更省力,保护大脑免受步行的冲击(脑震荡)
2.骨盆——起到骨架枢纽的作用,上面承接脊椎,下面连接大腿。
3.膝盖骨——为保证双腿弯曲自如,承担弹跳奔跑的冲击,膝盖骨更大更硬更结实。
为什么能“站着活”就一定不能“趴着”
关于赛跑:人类直立行走所需的能量只是黑猩猩的1/4左右。
直立行走的好处:
1.节省能量,从而走的更远摄入更丰富的食物。
2.避免太阳的大面积暴晒。
3.浓密的头发可以散热。
4.摄食理论,并且为寻找食物而迁徙。
人类前肢的功能进化
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导致前肢出现巨大变化。
1.几乎所有的武器都需要双手操作,没有双手,就不会有现代社会的火器,更不会有战争之外的任何发明。
2.粗大的拇指——指骨只有两节,一节不够灵活,三节不够有力,两节是力度和灵活性的完美平衡。
3.双臂的作用——保持平衡;通过拥抱调节个体关系,拥抱时女性乳房首当其冲受到按摩,雄性激素水平提高,增进性欲。
我们再也爬不回去了——直立行走付出的代价:
1.双手得到释放意味着四肢负担的重量交给了双腿双脚,导致饱尝足痛膝伤之苦。
2.对食盐的需求>其他动物——长期奔跑导致盐分随汗水流失。
3.女人骨盆变短增宽,奔跑速度较慢,运动消耗更多能量。
4.提高了大脑的高度,导致大脑极易缺血,加强供血导致心脏负担增加,易患心血管疾病。
5.导致内脏被吊了起来,各种内脏受到重力作用下垂。
直立行走,长途追猎需要排汗,引发的最直接性状——脱毛,露出光洁而富有弹性的皮肤。
第2章 人为什么不长毛
在太阳下奔跑时到底该用什么来对付毒辣的紫外线呢? 答案就是头发,一头蓬松卷曲的黑发就是一把天然的随身小阳伞,而且不需要用手撑着。
两道眉毛特别明显,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功能却不可小视,除了可以挡住雨水、汗水对眼睛的过度侵蚀,还可以减轻阳光的灼射。猎豹的眼睛下面有一条黑色泪线,棒球运动员在阳光下比赛时,也会在眼睛下面画出一条黑线。二者原理相同,都可以吸收眼睛附近过多的紫外线,从而有效减轻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人类体毛的整体脱落和局部保留都是对环境的适应,或者是男女博弈的结果。脱去体毛的人类发生了巨大的连锁变化,裸露的皮肤散热效果极佳,直立行走的潜能得以充分展现,长途奔跑使得捕猎效率空前提高,人类因此可以吃到更多的肉食,营养水平大为改善,为人体的深入进化打下基础。
所以,人类脱去毛发远不只是流出更多汗水那么简单,那是继直立行走之后最重要的多米诺骨牌。最直接的效应是,使人类展示了另一个重要体征——没有毛发覆盖的皮肤将因此而一览无遗。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肤色,又成了人类进化的另一重要任务。
第3章 肤色中隐藏的进化奥秘
远古人类没有防晒霜,为了避免紫外线伤害,他们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合成黑色素。大幅降低紫外线对DNA的伤害,就像给DNA撑了一把伞。
维生素D可以让骨头更结实,但人体无法从食物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只能晒太阳,所以囚犯都要保证一定的放风时间。
叶酸是合成DNA的必需因子,任何细胞分裂都离不开它,特别是孕妇。男人精子数量庞大,缺少叶酸导致的损失是小概率事件,但女人一个月只排出一枚卵子。
白皙的皮肤可以通过更多长波紫外线,使体内更多的叶酸遭到破坏;其次,孕妇还要为胎儿准备一份叶酸,用量当然更大;另外,雌性激素也会破坏叶酸。叶酸在女性体内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有着稍不注意就会遭到分解的悲惨命运。
人体虽然需要很多维生素D,却远没有达到多多益善的境界。一旦合成的维生素D超过了机体的需求,就不得不通过肾脏处理后经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想象,合成的维生素D数量越多,肾脏的工作负担就会越重,无原则的强烈阳光照射会使肾脏出现慢性衰竭,最终连累个体一起崩溃。
非洲人的黑皮肤有了更充足的理由:丰富的黑色素不但能滤去多余的紫外线以预防皮肤癌,而且能防止合成过量的维生素D。
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促使皮肤有变白的趋势;而出于保护叶酸的目的,又必须维持一定的黑色。皮肤为此而左右为难,自然选择应该在这两种相反的需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所谓最佳肤色,否则所有人都会被无情的阳光杀死。
在紫外线辐射强烈的地区,女性就处于两难境地,她们一方面承受性选择的压力,想努力保持美白,同时又要保证在妊娠期制造更多的维生素D;另一方面,她们又必须变黑,否则强烈的紫外线将破坏她们体内叶酸(合成DNA)的正常储量。她们最终呈现的肤色,就是取得了平衡的最佳肤色。
雄孔雀的尾巴并不是特殊的生物现象,相反,自然界存在着大量不可思议的类似结构,比如男人的胡子和女人光滑细腻的皮肤。这些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现了两性之间的重要差别——达尔文相信,自然选择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只有性选择才能解决繁殖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发达的大脑,裸露的皮肤展示的肤色诱惑就将失去重要的审美价值。
展示性感并理解性感,一直是推动人类进化的重要动力。
第4章 大脑袋不一定有大智慧
一个有趣的事实支持了这一理论。在现有的野生动物中,在相近体重条件下,食肉动物的大脑比食草动物更具明显优势,所以,食肉动物总能吃到食草动物。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比如只有吃肉才能支撑起更大的脑袋;或者捕猎需要更强的智力;或者原因出在食草动物身上,由于食物得来全不费工夫,它们根本不需要花费代价增加大脑容量,一个大脑袋在逃跑时也累赘不是?
猴子、狗等社交性动物,大脑进化速度要比猫等独居动物更快,因为群居和社交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对大脑的要求更高。独来独往的动物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当然不需要太大的脑袋。而人类无疑是社交能力极强的群居动物,以至于网络时代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社交网站,
理论上而言,人类正常的妊娠期应该是21个月左右,而不是现在的10月,大约有一半的妊娠岁月被移到了体外进行。出生后的婴儿,必须继续发育没有成熟的身体,特别是大脑,那时已不必担心对母亲产道的伤害,但与此同时,提前出生的婴儿体格特别柔弱,根本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存在生下来就到处乱跑的婴儿。所以,严格来说,我们都是早产儿。 如果人类真像斑马、羚羊那样,落地几分钟就可以在草原上纵横往来,就会失去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从而抑制了对智力和文明的强大需求,使人类一直停留在动物层面。所以,早产的婴儿是人体进化的重要成果。
人类之所以比黑猩猩聪明,是因为人类必须比黑猩猩聪明;之所以必须比黑猩猩聪明,是因为人类面临着特殊的身体情况,比如直立行走、皮肤裸露,以及由直立行走带来的生育困境等,都对大脑提出了极为特殊的要求,否则就将被不断淘汰。
总而言之,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身体,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大脑;因为有了这样的脑袋,所以有这样的智力去指挥这样的身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是大脑的副产品,然而正是这个副产品,使人类走上进化发展的加速通道,用极其特殊的方式带来了更为深刻的改变。特别是脑袋增大导致的生育困境,竟然通过离奇曲折的途径把我们引向了文明,虽然那可能并非大脑进化的初衷,但自然选择再次用诡异的联系向我们展示了造化的神奇。
第5章 关于性爱这件事儿
好父亲理论认为:
要想让男人不那么麻利地走掉,隐蔽排卵是最有效的手段——女人无法测知排卵期,也就无法打出有效的发情广告,男人完全搞不清她们什么时候才会受精,处理这一困局的最好办法就是守株待兔。所以,他不得不留在同一个持续发情的女人身边,被迫花更多的时间与她持续做爱。
坏父亲理论认为:
女人隐蔽排卵不是为了留住男人,而是为了蒙骗男人。原始时期的男人都很残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情敌的后代。女人保护孩子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和男人做爱,让他误以为那是他的后代。隐蔽排卵可以让每一天看上去都能怀孕。
隐蔽排卵的额外好处——缓解部落内部的男性竞争。如果公开排卵,男性会为了稍纵即逝的授精机会而霸王硬上弓,很容易大打出手。
隐蔽排卵确有逻辑可寻。在乱交的原始社会,女性为了保护后代,不得不发展出隐蔽排卵能力,以此达到混淆父权的目的。隐蔽排卵又有助于女人用持续发情来拴住男人并共同抚养后代,人类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转变。
隐蔽排卵决定了女人必须不断向男人展示某种成熟的标志,宣示自己已经到了生育年龄。这样的风向标一定要让男人方便看到,而且一看就懂。那究竟是什么呢?
第6章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
事实上,女性比男性漂亮仍然是进化的合理结果,源于直立行走造成的生育困境,面临困境的女人必须留住男人共同抚养后代,而合作抚养后代的最佳模式是一夫一妻制。可是在自然状态下,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基本不会出现大量男人找不到配偶的情况。所以,对于女人而言,如何吸引并留住男人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她们的地位已经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在动物界,雌性往往不需要依靠雄性,它们只需要挑选一个优秀的雄性,获取它们的精子以后就万事大吉,其余事情基本由自己搞定,所以有挑挑拣拣的资本。但女性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本,她们在挑选男人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男人挑选的严峻挑战,如果她们再像其他雌性动物那样浑身灰扑扑的,没有任何特色,最终将因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落得“剩女”的下场。
男人为什么喜欢樱桃小嘴,细腰大胸的女人?
樱桃小嘴”,这个比喻其实表明了女人嘴唇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小,二是红,三是丰满。
纤细的腰身证明女人没有怀孕。
大胸表明自己处于生育旺盛期,并从乳房下垂分辨出女性年龄段。
大胸VS小胸
大胸女人的第一次月经更早,她们的策略是——尽早成熟,尽早交配,尽早生育。相应的,她们衰老的速度也比平胸女人更快。
平胸女人的平均生育年龄可能更晚,衰老的速度也更慢,毕竟她们没有容易下垂的巨大乳房,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等待优秀的男人。
从乳房到嘴唇,从腰到臀,女人一直在不断打造性信号陷阱,为的就是捕获更多的男人,从而保证隐蔽排卵策略的顺利实施。为了应对女性的性信号攻势,男人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应。
第7章 那话儿的进化(男人篇)
银背大猩猩的小睾丸VS黑猩猩的大睾丸
根源在于不同的生殖策略。
黑猩猩体格不够强壮,单个雄性不足以担负起整个部落的保卫工作,所以必须容忍其他雄性的存在,好借此结成生存联盟,结果因为监控不过来而出现了乱交,这在学术上叫作群婚制。
银背大猩猩体格非常强壮,足以雄霸天下,有能力保护整个部落的利益,部落中绝不能容忍另一只成年雄性存在,其他雄性胆敢来犯,则必然打得它满地找牙,因此它有资格实行严格的一夫多妻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不必采用精子淹没战术。
第9章 为什么动物只交配,人类却要结婚
一妻多夫制从来不是动物界的主流。
只在蚂蚁那样的社会性昆虫群体中获得成功。而蚁后与雄性交配的机会很少,主要靠储存的精子来给卵子授精,虽有万千工蚁供奉吃喝,却没有像女王那样过着淫欲无度的生活。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进食,永不停顿的产卵直到死亡。
一夫一妻制这种简洁明了的婚配制度,使得大家都不需要枉费心机去吃醋猜测。理论上而言,你的后代就是你的后代,你无可推托,你必须负责。但时刻不要忘记,男女关系注定是双向防卫系统。男人在被女人紧紧拴住的同时,也必须拿出极大的诚意来感动女人不要红杏出墙,否则头顶绿云翻滚倒是小事,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养育别人的孩子才是大事,那简直就是此生最大的失败,死亡以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几乎等于从没在这个世界出现过。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男人也需要讨好女人。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十):探索身世之谜

众所周知,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进化而来,可是很少了解人类为什么变成如今的样子,与其他物种大不相同。人类类似于黑猩猩,但从文明程度上,我们要高出很多。《疯狂人类进化史》将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有现在的外貌,男与女的区别,重新认识“我们是直立走路的人。”
作者史钧,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代表著《达尔文背后的战争》。本书属于通俗类历史读物,主要讲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如今的样子,进化的速度、生长疯狂,作者从人类基础的部分描写,如直立的行走,身体中的毛发、肤色等,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世”。从写作风格上,并不是枯燥又古板的历史,相反,它既幽默风趣,又可以让人读得进去,在阅读中,时不时偷瞄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对应书中的讲述显得格外有意思。
个人看来,本书陈述着两个观点,一是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一些构造,二是生存环境让人类不得不变成如今的样子,否则会被淘汰。
基因突变可能是促成人类直立行走的原因之一。在书的第一章中,有这样的一个事件:2006年土耳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家庭,家庭成员有些只能用四肢爬行,语言和行为也偏向猩猩。经过研究发现,爬行的孩子在身体中与直立行走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了一系列与人不同的行为改变。而人类的大脑与黑猩猩不同也来自于基因突变。这一次突变是一个奇迹,科学家已经发现影响大脑发育的基因,在其他动物身上很保守,数亿年很少突变,例如黑猩猩。可是人类的大脑基因却突然加速突变,比其他基因变快70倍,短期内与黑猩猩拉开了十几个碱基的差异。人类的进化历程大大加快了。人类的大脑区别于其他动物,语言、行为、智力都源于大脑,也许这也是人类可以生存到现在,掌控其他生命命运的最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进化也离不开环境的改变。正如灭绝的恐龙,它们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可是一瞬间却消失了,环境的改变,它们无法生存。而人类的直立行走也有着另一种学说,大概在1000万年前,地壳运动,把东非大地从中间分裂,造成了原有富饶的自然资源破坏,森林消失,原本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无树可爬,只是下到地面生活,迫使它们演化成直立行走的姿势。人类的肤色不同也可能来自于大自然的选择,基因表达的不同而不同。
书中不仅从人类的直立、肤色等让我们认识自己,而且还从生理的构造描述着男女的不同,相爱以及传宗接代等。
《疯狂人类进化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同时也提醒着人类,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环境,地球才不会淘汰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