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的艺术》是一本由[美] 劳伦斯·怀特德-弗莱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装的艺术》读后感(一):旧书新读:艺术地假装
假装的艺术,核心在于“艺术”;而艺术地假装,核心在于“假装”。假装,是一门技术。《假装的艺术》读后感(二):发朋友圈显摆的人儿,你们弱爆了!!
作者大言不惭地教大家如何“装”。要点是,表演的风格,也即是“态度,态度,态度”。既然是一本“工具书”,那么我就不总结书的精华了;而是试试我学到(其实我本身就会呀~~)的东东。《假装的艺术》读后感(三):跟背历史差不多 记人名已经晕了
你知道的越多 人们会告诉你的就越多 然后你知道的就越多《假装的艺术》读后感(四):也做一个摘录
在地产行业里,我们强调“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在装逼这门行当里,我们强调“态度、态度,还是态度”。 时代在变,但想要风风光光成为焦点人物的条件却不会改变--你必须了解所有潮流的最新趋势,包括文化、生活方式、美食美酒等一切能够展示你独特品味和渊博知识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你"装"的基本思路是"坏的就是好的",也可以解释为"糟糕的就是了不起的"。你尊敬且喜欢最垃圾的东西,因为"里面没有艺术的装腔作势,而且一点也不故作沉重"。 电影: 彻底不谈电影内容是个不错的选择。就说说导演的八卦,或者对这个导演做一些精神分析。 在评价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导演时,你应该热情洋溢,讲到中间货色的时候,则表现冷淡。只有门外汉才谈论电影的具体情节。你关心的是镜头运动、剪辑、剧本、灯光、制作,还有配乐,等等。 在谈论电影的时候,不要讲里头的明星或是剧情内容。不要说"迪卡普里奥演的那部警匪片"--那是斯科塞斯(Scorcese)的电影《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而且这部电影是关于"暴力、忠诚和美国梦"的。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可不是什么"讲哈比人故事的超刺激的片子",而是"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通过奇幻的场景、情节来表达自己的善恶观的杰作"。 不要说"费德里科 费里尼"或"大卫 柯南伯格",要尊称他们的姓"费里尼"、 "柯南伯格"。相反,说到男女演员的时候,可以只用他们名字,甚至是昵称,比如,布拉德、妮可、梅尔。 你不需要看伍迪·艾伦最新的片子就可以直接否定它们:"艾伦实在是个神经质兼自恋狂。自打《安妮·霍尔》(Annie Hall)之后,他就只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和戴安·基顿掰了以后,他都没拍过真正有意思的电影。"或者说:"他还是想塑造一个在女人身上失败的男人形象。电影里的男主角一个比一个年轻,不过,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导演自己的缩影罢了。" 黑泽明(Kurosawa)是一位了不起的日本导演。他的电影节奏很慢,但画面极其精美,而且"气度雄浑宛如莎士比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七侠荡寇志》(The Magnificent Seven)是根据他的电影《七武士》(The Seven Samurai)翻拍的,抢在其他影迷之前说出来吧。 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 Bunuel)1928年拍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鼻祖。《一条安达鲁狗》(Un Chien Andalou)里面的"剃刀和眼睛"一幕极具"开创性"(而且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伟大,实在不为过。由他执导,金·诺瓦克(Kim Novak)和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出演的《眩晕》(Vertigo)一片喻意深刻,远远没有受到它应得的重视。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老男孩》(Old boy)和《亲切的金子》(Lady Vengeance),"以一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残酷和正义等课题进行了探讨"--《老男孩》里主人公生吃章鱼的一幕除外。 如果人家一定要问出究竟的话,你就说:"我觉得现代真正的好电影来自伊朗和中国。"这句话出口,没人找得出反驳的话来。 坚持把话题控制在你知道的事实上面,不要给其他人太多讲话机会。只要你提一提大牌导演的无名之作,就能轻松占到这次谈话的上风。 你可以这样形容一个导演:他好像是拿着他的摄影机写出了整部电影,就跟小说家用笔、画家用画笔一个样。这种说法是20世纪50年代的几个秃顶的法国评论家说的。其中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你坦坦荡荡地喜欢《泰坦尼克号》(Titanic)这样的俗片,把昆汀·塔伦提诺(Quentin Tarantino)奉为神明--无论是严肃还是非严肃电影迷都会喜欢塔伦提诺。罗布·赞比(Rob Zombie)的电影看起来恶心,但"真正让我感到不安的,其实是他的世界观"。 评价过高,评价过低。比如人们对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评价过高,你要说他不过是模仿希区柯克而已;人们对布莱恩·德·帕尔玛评价过低,你要说他其实超越了希区柯克。 正面形容词。有力,主要和重要。 负面形容词。薄弱,次要和无关紧要。 书籍: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的书评 版仍然是圈内最权威的,不过,他们的观点比较保守、老套。所以,如果你在"装"的过程中说到这个,一定要攻击他们的书评差劲。 《泰晤士报》(The Times)的书评出版时间是最早的,所以,记得表示你"当然已经读过了"。 等到你确立了优势,能够想说啥就说啥的时候,你的同伴肯定会自惭形秽,无论你说什么,他(她)都只有同意的份了: "我已经过了读那种绘本小说的年纪了。" "我现在已经不信什么新闻记者了,不过《纽约客》的报道一般是不会错的。" "哦,我想起来了,你不认得加家禄文。可惜了!不过,这本书如果不译成英文,可就真是罪过了。" 你对对方所谈的书一无所知,这两种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要么干脆保持沉默、装深沉,要么甩出以下台词: "全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有些人会喜欢的,我理解。我想它正是迎合了现在毫无耐心的社会风气。" 你可以说你根本不读当代文学作品。"都是些朝生暮死的东西,不看也罢。"而且,有那么多经典还没读过呢,你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所有的鞋子都应该是邋里邋遢的,鞋底还磨得歪歪斜斜的;一副粗框眼镜也是造型必备;还要有个既有点书呆子气又好看的发型--女孩子扎马尾辫,男人理个毛糙的乱发;塞得鼓鼓的手提袋少不了;还得随身携带诸种书写工具--钢笔是最好的;你也收集老旧的打字机,有的时候还真用它们写写信什么的。 你吃的食物特别地"田园/粗糙/有机":全麦饼干或带谷物粒的硬面包、中东的夹馍、菜市场上买的水果--你只吃当季的水果和带苦味、难消化的绿叶蔬菜。 身患疾病的话,应该仅限于视力差、血管不好和过敏之类的文人病。 你的毛衣可以被虫蛀过,不过,应该是开司米或者美利奴羊毛材质的,以证明你有着极好极纯粹的品味。 就算你有拖欠的账单,也不用藏着。把它们随便堆在看得见的地方,上面放一本时下最帅的文学期刊《铁皮房子》(Tin House)即可。 话剧: 一般常识: ● 意大利歌剧以旋律优美著称。 ● 德国歌剧又长又"沉重"。 ● 法国歌剧和芭蕾、合唱是分不开的。 ● 俄罗斯歌剧只有一部《鲍里斯·戈都诺夫》值得一提。 ● 英国歌剧是个叫本杰明·布里顿用英语写的,不过歌词根本听不懂。 ● 美国歌剧事实上还是有一定可听性的。上演的剧目很多,但能被记住的很少。约翰·亚当、菲利普·格拉斯和威廉·波尔科姆是现在比较活跃的三个美国歌剧作曲家。 关于莫扎特的知识 ● 他十二岁就写出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了,名字叫做《装模作样的傻瓜》。 ● 《唐·乔万尼》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剧,但是《魔笛》里的音乐实在是再辉煌不过。 瓦格纳和他的问题 ● 他是个人渣。 ● 他和弗朗兹·李斯特的女儿结婚,然后还出轨了。 ● 他歌剧里的词和曲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 ● 《指环》系列演完要整整十六个小时,对你来说,这实在是太过分了点。不过,你喜欢《特里斯坦和伊索德》。这部歌剧的旋律非常性感,它的开篇旋律一直回荡到最后,也就是说四个多小时。 ● 他是希特勒最喜欢的作曲家。 威尔第和普契尼 ● 威尔第更加伟大,不过普契尼"更动人,更现实"。 ● 威尔第七十三岁的时候写出《奥赛罗》,七十九岁的时候写出《法尔斯塔夫》。 这两部作品的伟大程度可以和《唐·乔万尼》媲美。、 ● 唐尼采蒂得了梅毒,三十五岁以后就没怎么写出过东西。不过,他名下依然有七十多部歌剧。 把妹: 女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方面,她们想要个谦虚、值得信任、温柔、有礼貌的男人,他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同时还要疯狂的爱着她们;另一方面,她们又想要一个狂野、冲动、危险,甚至有点野蛮的浪漫主义者,一个"啥都不在乎"的人。 你不用真的理解女人的想法,你只须充分理解:哪怕她们相互之间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挑男人方面,她们都是一样迷茫。 就当她们已经认定你是个典型的下半身动物时,你可以试着在她们面前哭一场。而当她们开始对你上心,你就可以说“没什么,只是偶尔的焦虑。过一会儿就好了。” 等她们快忘掉和你之间的关系时,告诉她们,你的无所谓、不在乎全是装出来的,你强大的表象其实是为了隐藏你内心的虚弱。 战术原理是:先突出某种特质,然后颠覆之即可。 对那些“只想和你做朋友”的女人,欲擒故纵是首要原则。 约会时,你不妨迟到一下(或者干脆放鸽子),然后解释:真抱歉,是跟那边信赖的女孩有些事情要处理”。接着迅速转移话题,不要解释。 醉一场,在酒吧被人拖出。对于一个仅仅在无聊时和你搞搞暧昧的女孩来说,这足以震撼她。 让她习惯你并且不产生厌倦。偶尔电话不打一夜不归,回家时编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即可。 钓男: 你可以聪明,可以有趣,可以很有魅力。但是,要是你想要调到男人的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显得比他们更加聪明、更有趣,或者更有魅力。 酒: 如果和你同桌喝酒的人装腔作势地点了麦味重、浓稠的拉弗格或格兰菲迪,还顺便炫耀了一下他的威士忌知识,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地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轻轻地说一句:"拉加维林,一块冰。" 你可以说你的红酒尝起来有些草莓、红莓、樱桃,甚至是紫罗兰的味道。有时候,酒里有种没熟的涩味,这一半是由于酒质不纯导致的。这时,你可以说他有植物清香、青涩、多梗,或者茎味重。 在谈论威士忌或者红酒的时候,可以形容它“柔和”或“劲大”,但伏特加的口味、口感完全源于加兑进去的其他饮料的味道。在聊到伏特加的时候,你首先要强调:伏特加唱起来味道都一样。 真正终于传统的好伏特加是完全没有味道的。为什么?可能发明伏特加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不知不觉地烂醉如泥吧。 时下最火的伏特加,是荷兰出品的坎特一号(ketel one),这种酒绝对无一点味道。灰雁(Grey goose)本身毫无特点,营销却成功,引得有钱人蜂拥购买。 高级伏特加来自波兰,原材料是土豆,有点汽油的味道,能让人醉得更快更彻底。最流行的喝法,是在杯口抹上胡椒,然后一饮而尽。 别掉价喝川普伏特加(trump),它绝对是酒里边的二道货。往伏特加里边家柳橙汁或者雪碧,此举简直应该法律禁止。 伏特加从冷藏室去除,直接饮用,最多加冰,柠檬片都不要放,使味道不受干扰。 最智慧的喝苏格兰威士忌的选择,是加一些冰水(待其融化完)。 单一纯麦威士忌(single malt)现在依然是公认的上选。 你选的纯麦威士忌必须来自高低或艾莱岛。 前者甜润一些,后者则以带有烟熏味和泥炭味闻名。 真正的波本威士忌酒劲儿非常强,博士波本酒是最烈的一种。 这种酒要经过六年零九个月才能熟化完成,达到124.7度,有焦糖味和烟草味。 贝家传世度数略低,107度。 你要说“杰克·丹尼不是真正的波本酒”。 实在要喝杰克丹尼的话,当然只喝纯的了。你要是真想给耍帅的人一个下马威的话,只需在喝过杰克丹尼之后,接着点啤酒就足够了。 朗姆酒,要和巴西产的卡莎撒(cachaca),这种酒加一些果汁会更好。 “喝龙舌兰的窍门在于只喝最好,最纯粹的哪几种,喝过以后要给身体补充水分”。 如果你已经看到有人在喝父神的话,抛出这句话就足以占他上风:"实在没有拉皮斯的情况下,父神也算勉强了。"如果你点酒的时候再来上一句:"不加冰,不加水果,别来任何虚招子,也不要冰过的。" 每喝一盅以后,要喝一杯水。 红酒: 果香(fruity):形容酒里的果味。对果香的第一要求是“酱感”(jammy)。果香的最高级别是“波特”(port-like)。 单宁(tannic):普通皮和茎的化学成分,带来干、涩的口感。 尾调(finish):余味。 嗅(nose) 清澈度(transparency) 珍馐: 不要这么干: ·在鸡尾酒会上提供小热狗 ·提到法国菜时,打探酒闷仔鸡或勃艮第炖牛肉,那是三十年前的流行 ·在羊肉上家番茄酱 ·在所有意大利菜上加红酱 ·在试吃之前就加盐 ·多要薯条或味精 这么干: ·一种特制香醋 ·“大部分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香菜的价值” ·蔬菜都别煮熟 ·不管吃什么,都问问客人有没有试过在这种菜里加一点醋 ·如果一定要甜点,选水果和奶酪 ·寿司,一定要生 如果芥末放太多,辣得流泪,要说自己深深地为美食所动了(表达也非常日式)。 旅行: 装出来的环球旅行目的地分为两类,要么是大名鼎鼎的地方(当然不是谁都能去的那种),要么是极端冷僻、谁也没有听过的地方。 最帅的地点永远是法国昂蒂布和美国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 古典音乐: ·莫扎特喜欢赌博是真的,他一共谱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二十七部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交响曲:三五七和九最好,六号也不错,一二四没灵性。第五部最受欢迎,但你要最喜欢第四部。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和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小孩才听。 ·亨德尔《弥赛亚》有名也伟大。观众跟着合唱,兼职像卡拉ok一样粗俗。 ·巴赫是虔诚谦虚的人。他有二十一个孩子,其中活下来的全部成了作曲家。巴赫的作品要都喜欢。 ·舒伯特的《交响曲第八号“未完成”》其实是完整的,他就是这么设计的。死得早,因梅毒。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是典范。 ·你烦透了勃拉姆斯,也不听布鲁克纳,你喜欢马勒,即使是《第六交响曲》。 爵士乐: 只有两种爵士乐值得一提:主流和前卫。 流行乐和摇滚乐: 迅速对话: ·所有的indie 了对都是白人中产阶级的无病呻吟。 ·所有说唱都是黑人工人阶级的无病呻吟。 ·自己只听越南民谣电子乐。 所有人都喜欢的人: ·鲍勃·迪伦 ·吉米·亨德里克斯 ·尼尔·扬 健身: 宽大的汗衫可以避免你的真实身材泄露天机。 你还可以通过“有运动伤”来达到理想效果。准备一些肌肉拉伤、筋腱拉伤,软骨错位的故事。 带一套冷热敷的工具,以“防止旧伤发作”。 女性一定要把惊喜的衣服送去干洗,健身房的狐狸精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不要穿着灰色汗衫出现。 网球: 目前的网坛叫声皇后是玛莉亚 莎拉波娃,著名体育专栏作家巴德克林斯戏称她"哇啦波娃"。在2007年的温网比赛上,她的叫声高达103.7分贝。 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每次看重要比赛的时候,都得带上一对耳塞。懂行的人自然会对你报以"深有同感"的眼神。 电脑: 要想表现的对PC很了解,只需要长篇大论的抱怨病毒即可。 苹果公司在设计新的操作系统时,总是最后才发现没做法第三方兼容。如果你支持苹果,就要抱怨这一版本比上一版本差多了。 精神分析/心理学: 没有专业人士来帮你解决心理问题……那会是多么没有身份的事情啊! 任何与精神治疗有关的东西,都是 $ 的另一种写法。 “血清张力不足” “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 “终于学者理解我的父母” “我们的治疗过程” “我内心回到童年的渴望” 当上流社会的人向你描述神话般的饭店、一等舱飞行,或者游艇时,你只需要微笑的说”我知道你的意思”。 秘诀就是,你知道的越多,人们会告诉你的也就越多。
《假装的艺术》读后感(五):娱乐的谈资
读完《假装的艺术》之后,一直在想出版这样的书究竟有何意义?但事实上只需分析下我们日常的闲聊就会发现,我们平常50%以上(数据乃笔者估计,一笑)的谈话都是“废话”,其作用就是充当维持人类社交的润滑剂。而这些“废话”中包含着多少吹牛,看这本书的市场销量便知。《假装的艺术》读后感(六):社会幻境
或许,你会以为舟舟是国内一流的指挥家,以为袁XX是最牛的历史老师甚至历史学者,以为某公知女神是某领域的大师和代表人物,以为克莱德曼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以为班得瑞是国际上最好的乐队之一,以为胡适是国内顶尖的思想家之一,以为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世界级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