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零点时刻》是一本由朱军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6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零点时刻》读后感(一):朱军的回忆
这是央视综艺主持人朱军直至2011年的
人生回忆录。书中以2005年除夕小品节目中
自己母亲离世情景作为开场白,谈及自己
家庭父亲因单簧管而开始参加革命、与
妻子谭梅相识并
结婚、在甘肃电视台晚会担任主持人、仓促做了春晚主持人并于初一大早回甘肃兰州的家、1997年演播厅变大后尽快适应、如何开始《艺术人生》、得到
中国电视主持界最高奖项(2003)、春晚口误(2003)、2011年春晚零时临时应变、周涛的
人生规划(奥组委工作2年)、拜师范曾、结识赵本山、2010年后担任《艺术人生》制片人、有自己的粉丝‘竹叶’,与
杨澜的交集等
生活片段。本书也分享了朱军自己主持技巧(与出身背景、
成长环境、知识储备、交际圈、
情感积累、人生阅历等有关,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
情商和逆境商)、央视节目定位(不能太超前),媒体作用(有自己的定位
责任,娱乐不等于庸俗),同行比较(与欧洲电视台合作,看到他人的严谨设计)。
《我的零点时刻》读后感(二):好看
读完了朱军的《我的零点时刻》,这本书没有让我
失望,整本书写了朱军如何从地方走向中央,从演奏员走向主持人,从“打杂”走向“央视一哥”的心路历程。整本书前几章都是
朴实,
真实的笔触,很打动人,后三章站的高度有点高了,不过最后回忆了他第一次参与祖国盛世的情景,也算“归根”了。有人说朱军假,书里讲了赵本山
曾经也
直言不讳的说过朱军假,不愿与他过多交往,后来机缘巧合的碰触之后才
改变了赵本山对他的印象。我想说的是,不管他现在假与否,毕竟位置不同了,有些时候
言不由衷也是
情有可原吧。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很多,作为主持人,朱军是前辈,是标杆,曾经是同学们口中的“最
喜欢的主持人”,他非
科班出身,为了主持的
梦想到北京,当北漂,当蚁族,两年的沉淀,
蓄势待发,令人鼓舞;作为媒体人,朱军也曾为自己的专业,行业,有过深思,如何突破自我,如何不只做一个传话人,如何将现代
社会的娱乐和电视
精神结合等等,他的
观点我比较赞同,其中对“柯受良的采访”,三次赈灾募捐晚会的描述,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
心服口服,这才是真正的传媒人令人敬佩;作为儿子,他是孝子,作为
丈夫,他和谭梅的
爱情令人羡慕,正是这种从“贫贱
夫妻百事哀”走过的情感才
历久弥新;作
为朋友,朱军和
白岩松的
感情甚笃,也让我了解了白岩松
鲜为人知的一面,可想,能和白岩松这样的耿直boy
做朋友的人不会太假;书中还写到了著名的“黑色三分钟”的
来龙去脉,如今看到真相倒对他们几人心生敬意。“零点时刻”最初本指作为主持人见证参与了春晚每一个零点时刻,关于春晚,朱军也有自己的解读,他觉得不该让春晚背负太多的政治
意义,这一点我也深以为然。微博找了一张朱军的近照,他和
爸爸妈妈差不多大,
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的痕迹是宝贵的,可能现在觉得他主持一些活泼的节目不太能驾驭了,这也正是人生有了积淀才有的
稳重和
成熟。
《我的零点时刻》读后感(三):零点时刻
有这么几点感受:
1. 工作忙,就可以忍心与
父母常年相隔千里、临别前也不曾见面吗?我是做不到,在我心目中家庭却
永远是
至高无上的。或许是因为作者不是独生子女,父母身边有其他
孩子陪伴吧。
但我仍然不能
理解的是,书中描写到在远方得知父母病亡的消息时,
痛不欲生,急忙抛开一切飞回兰州,
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明知父母病重,明知要“
后悔终生”,却还是
执着于
事业,执着于领导的调遣。
这样一来,看到作者在描写
亲人的别离时的悲切用词,难免感到心寒。
也许,事业到达一定高度,肩上的重担不能卸下,很多事情
身不由己。
2. 我在2013年底体验了一下当主持人的
感觉,面对台下1000人,在台上
侃侃而谈,回想起来别具风味。这次
经历让我更能体会到春晚主持所需要的深厚功力与
智慧。
作者没有深厚的家底、初期也没有雄伟的事业心,能出道几年就名满中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机遇和主持天赋造就了他的
成功。
3. 2004年春晚零点前“猴年”说成了“羊年”,看作者描写当时的
心情,觉得自己那次主持失误后的感觉跟他很像,懊恼、后悔、失望、担心别人的评论。但
事实上,别人真的没那么在乎。
宽容心常在,是人,谁没有失误。
2007年“黑色三分钟”,也不过是
人之常情,六位顶着那么大压力,又临时生变,出错
在所难免。但看了作者的描述,深切感受到媒体的
丑恶嘴脸,故意夸大事实,
无中生有,正如Nick Davies的<Flat Earth News>所描述的那样。
春晚本就图个喜庆,没必要搞得那么严肃,非要卡在那一秒。
4. 做名人,表面看起来光鲜,背后的付出与苦只有自己知道。不经意间,
优秀成为
一种习惯,自己的
期待、社会的言论、他人的目光...化成一股力量,推着自己向上走。
功名和
疲惫过后,会到达新的
境界,向往宁静,向往
精神世界的漫游。
《我的零点时刻》读后感(四):窥媒体人
阅读本书,是希望能够透过央视当红主持人朱军的经历对媒体人这个群体能有所了解。在书中不乏有作为新闻工作者,对
完美采访与对人的关怀以及良心产生冲突时,如何取舍的问题,是赢得名声荣誉,伴随着牺牲被访者的
生命、
未来的结果还是尊重个人,在采访时适时后退一步?也有作为媒体人对娱乐至死现象的
忧心忡忡,是迎合观众的娱乐
文化还是依旧重视媒体的引导责任?令人敬佩的是朱军能做出
问心无愧的选择,并找到了娱乐和责任的平衡。
除却这些媒体人的抉择,书中也有
各行各业的人都会面对的共同的
思考和选择。“台上演火了,溜着墙根走,要是演砸了,要大声问有宵夜吗……”这是许秀林
老师教导朱军舞台演出的道理,但这同时也是
面对人生顺逆境时需要有的冷静清晰的处理
态度,顺境时不要
冲昏头脑洋洋得意,逆境时不要陷于泥淖不可自拔,无论顺逆境都需要从境遇中抽身出来冷静剖析理性面对,进而选择恰当的态度回归处境。除此之外还有朱军对自己的四句箴言:“勿喜浮名而忽固基,勿怒谏言而误修己。勿哀困局而不
努力,勿乐顺境而忘远虑。” 尽管终局难以企及,但仍可以奋力争取,在努力的过程中日渐接近
追求。
在书中,当我看到熟悉的春晚人物冯巩、赵本山、董卿等媒体艺术人,媒体工作者的一次次
严于律己,拼命较劲地
追求完美的工作而燃烧自我时,我才明白他们能够拔得春晚的头筹,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喜爱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同样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能稳稳占据高处的人并不是没有缘由。他们对他们的事业都有燃烧自己的热忱付出,有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追求。冯巩每次上春晚的剧本修改不下百次,每一次剧本都会寻觅机会找观众演出,演出后听取意见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后继续演出,
循环往复,
千锤百炼,有时改稿至凌晨四点忘却
时间,
欣喜地打电话与朱军分享对修改成品的
喜悦。这是对艺术的忘我献身,让自己彻底融入到艺术的血脉之中。此外还有赵本山的
字斟句酌,抱病演出的敬业,董卿对自己的完美苛责……这些只是领域顶尖人的一个缩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领域顶尖人取得的巨大成绩,
拥有的
功成名就并不是凭空产生,这与他们的
辛苦耕耘的韧劲,
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切磋琢磨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当然重视这些品质,并不代表一味追求苦哈哈的形式主义,机械地对自己手中工作易稿数十上百次,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而是希望当下浮躁的人和自己对自己重视的东西能够拥有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态度,这不是一种呆板的形式,而是一种由心的追求。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家和浮躁人们的一个分水岭。
但当下红火的小鲜肉们身上已难以寻觅这些可贵的品质了。我想这也许是这些小鲜肉会随时间过时过气,难以长久的一个原因吧,也许也是迎合市场,引入受欢迎的小鲜肉们演出的春晚渐渐
失去固守根基,渐渐失去受众的一个原因。
在阅读本书前,我有一个成见,我想看看作为央视的当家主持是怎样又红又专的。但读完本书后,我所怀有的不是对朱军又红又专的吐槽,而是收获满满的
感动与羡慕。
作为央视的台柱子,朱军一场不落地
经历了中国近年来所有的大事件 ,跟随着他的笔触,我看到97年洪水的可惧与举国
众志成城的力量的
震撼心灵。当我读到“中国,我分担你的
痛苦和灾难,分享你的光辉与
荣耀,因为你的名字叫中国。”时,
内心不禁涌出承担国家责任的力量,忘却了平时自己批驳中国的种种乱象时的不满,看到朱军满怀承担中国责任,众志成城的字句时,我满心羡慕,那一刻我羡慕他有这么一个可以把自己放入进去的一个国家,在个人背后有一个
坚定靠山存在的国家,却忘了我也是国家的一份子。
不得不赞叹朱军文笔的细腻老到,看到汶川地震时的文字,有种沉痛的
压抑铺面而来,
眼泪也随着文字的阅读而流下。看到面对亲人突然去世心如死灰般冷静的谭千秋,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心疼与揪心;看到
灵魂脱壳般茫然的羌族汉子、劳累过度又陆续收到十个亲人遇难噩耗的女警蒋敏……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一个个事迹都不是印刷在教科书上方块的文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
平凡而又绚丽的完整人生。
“5月21日,我驾车行驶在三环路上,下午14点28分,所有的车辆全部停靠到了路边,几乎所有人都自发地从车里下来,一手按着喇叭,一边
低下头去默哀。三分钟的鸣笛,响彻天宇。那一刻,我被周围的环境动容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那股凝聚力。在这场大灾难的面前,人人都抱成一团,路上所有人,包括路边的小商贩,甚至连乞丐都起身为灾区同胞默哀。那一刻,我突然了悟,何谓民族,何谓同胞,我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阶层,在灾难面前,几乎所有人都是一体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看到举国对生命的敬意,举国人民对遇难人民的默哀,我内心不禁动容,也为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
自豪。这是个人难以带来的感受,个人无论多么强大,脱离了国家的保护,仍旧
不堪一击,没了国家,个人仅仅是浮萍;也许这个国家是有许多不堪与不足,但在灾难面前,它担得起国家这个名号,支撑得住它
脆弱的子民,我希望终有一天我能怀有如朱军一般对国家的爱。
《我的零点时刻》读后感(五):越努力,越幸运的春晚顶梁柱朱军
朱军,一个非常有
自信的主持人,在央视当临时工的时候就对着妻子说:我一定要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好的主持人,他的主持生涯是在一次阴差阳错的情况下被领导拉去主持甘肃卫视元旦晚会而开启的,在之后的甘肃卫视的晚会主持中和很多知名主持人有了合作,杨澜和倪萍,被她们强大的主持
能力给点燃了成为专业主持人的梦想。因在甘肃卫视主持得好,被导演挖掘到央视,之后在央视不断地努力,终被导演认可成为春晚主持人,到现在已是央视春晚的骨干级主持人。
朱军因为工作的缘故连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然后直到中年才得子,可以说朱军这一生充满着许多
遗憾,可正是这些遗憾造就了日益强大的朱军。
朱军在这本书中以朴实的语言向读者缓缓叙述了自己的
奋斗经历,向读者阐述了自己的零点时刻,朱军在这本书中并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己奋斗的心酸经历来赚取读者的眼泪,而是把
阳光积极的一面展示给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