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一本由[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詹姆斯•奥沃斯 / [美]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一):“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2010年被诊断出罹患淋巴癌,在患病期间应邀到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到演讲。这场演讲轰动一时,后来,他联合他的两个学生,将这个主题,写成了一本书。

人在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会想很多东西,往往深刻而有力。克莱顿教授在罹患癌症的期间,回望自己一路走来,想必也是感慨颇多。他当时的演讲一定融入了很多最接近上帝时候的想法(他信主),触动人最柔软的神经,才能引发如此的轰动。

书中讲了很多内容,从如何做更好的选择的方法论、到如何看待自己和家庭的关系;从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所爱、到去解释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所爱。一部分涉及工作、一部分涉及家庭、一部分涉及认识自己。

书中花了很多篇幅去讲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及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很多我们听过的方法论都类似,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但是看一遍我真的很难记住。

同时,也有很大篇幅去讲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一个妻子丈夫)、孩子父母,要如何去做,以及要这样去做的原理。

这一块我现在的情况去看比较没有代入感,但是想到了很多我小时候父母没有做到位的事情,明白了很多我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跟父母没有做到的地方有很大的关联,觉得每个准备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一小部分,就是,你要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当你晚年回顾你的一生的时候,用一个什么样的词;你希望别人在想起你的时候,别人会把你看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标题里的那句歌词: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书里作者反复强调,在他去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他会跟学生讲: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他讲到:在学校的时间可能是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最好时间,否则快节奏的职业、家庭责任以及成功的有形奖赏都将吞掉他们的时间和远见;他们在学校的时间也会匆匆而过,没有方向,他们也将在人生中遭遇打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二):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主要动力
主要动力意味着真正激励你的东西,这能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
钱,是真正激励人的东西么?其实钱只是基础因素,它能做到的只是让人不讨厌这份工作,却没法让人爱上这份工作。而真正动因会让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做。
比如,有挑战性的工作、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和进步、成就感、学到东西的感觉、成为团队主力队员、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帮助他人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让人爱上一份职业的东西,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有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经常加班依然愿意工作下去。
(二)最重要的东西
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以它为轴心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人生的原则,并去坚持
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同,也许是家人朋友,也许是职业成功,也许是帮助别人,也许是自我成就。但一旦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就要考虑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
有一种现象叫做“错位激励”,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一个职位选择候选人,实际要真正做好一个项目需要五六年,而为了竞争这个职位,将资源错误地分配在一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成果上,只需要一两年就能有光鲜的成果,但实际上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把资源放在能立竿见影的活动上,没有正确分配资源,与目标有了偏差。比如初衷是为了让家里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却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几年时间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无法陪伴家人。表面上也许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实际上忘记了最重要的初衷,孩子也未必幸福
我想起在书声听一名讲者讲过核心能力的问题,想来也是有关资源分配。他说,把你的核心能力写下来,然后算一算你有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脉是花在核心能力上的。如果无法合理配置自己拥有的时间金钱人脉,如何让自己成长进步,去实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目标呢。
(三)关于计划
可能你对如何实现最重要的事有一个周密的计划,或者也可能你在中短期计划里不断找寻最重要的东西。但通常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机遇或事故,何况一生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但计划的调整改变并不是坏事。
比如,本田公司当年计划将自己的摩托车打入美国市场,与哈雷摩托车竞争,虽然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效果却很不好。结果有一次本田员工骑着员工跑业务专用的小型摩托车,在山上发泄心中苦闷时,被当地年轻人看到,觉得非常拉风,本田的小型摩托车就这么在美国风靡起来。本田在做计划时,肯定万万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但当时有这样的机遇当然要抓住,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计划。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两本书,引爆点和从0到1。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发流行的例子,另一方面又是个很好的竞争与垄断的例子。正如从0到1里提到的,竞争很可能会两败俱伤,而垄断才会有丰厚的利,本田公司放弃了与哈雷竞争大型摩托车市场,进而垄断了美国的小型摩托车市场。
书里还提到在假设一件事能够成功时,列出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看看是不是可控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六顶思考帽里的黑色思考帽,设想一些相对消极的情况如何解决。在看一本书时联想起好多本书的感觉非常不错。
回到主题,其实大部分人和企业都很难一开始就做对,成功需要不断实践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就像paypal一开始也没有做对,最初它选择了用掌上电脑来转账,在掌上电脑未被普及的那个年代自然是使用者寥寥。但并没有关系,办错一件事不意味着失败,相反,你只有知道了什么东西行不通,才会去尝试别的办法,直到成功。这不,paypal从当年的失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用电子邮件来转账,找到了成功的途径。
(四)人际关系
工作能带来成就感,但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能带来长久的幸福感,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是重要的。
书里有一句话叫“奶昔被雇来做什么?”意思是人们付钱买奶昔是为了什么呢。在奶昔店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找到奶昔“被雇用”的真正原因时,他们很快突破了营业额瓶颈。
在社交过程中,可以多从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去考虑“我被雇来做什么”,比如我的伴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我的父母最需要我做什么,我的老板、同事需要我做什么。经常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哦。
(五)坚持原则
关于坚持原则,书里提到不多,但这却是让你的人生不走偏的最佳方法。
作者说,以100%的坚持来保持原则要比以98%的坚持来保持它更容易实现。他举了自己参加足球比赛的例子:有一次比赛要在周日举行,而他曾在上帝面前许下承诺不会在周日踢球,但如果他不参加的话,他的球队很可能输掉这场比赛。他挣扎许久,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放弃比赛。结果是,他的球队在没有他的情况下依然赢得了比赛,他也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他说如果当时他去参加比赛了,一旦将100%的坚持降低为98%,那之后他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自己的原则,无法再坚持。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小事,但对作者来说有关信仰生活中很多有关原则的错误,犯一次可能就会毁了一生。
确定你要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面临选择时,在考虑每种行为将产生的后果的基础上做出选择,让每个决定都符合自己要永远坚持的原则,不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这本书好的地方在于,不是纯鸡汤,也不是纯商业理论,而是把管理学创见运用于生活中,在选择职业、家庭、人际关系、建立原则方面都充满了管理的智慧。据说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已经被查出患有癌症,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凝结了作者这一生商业与生活的智慧与感悟
ps.公司reading club指定用书,我只好做作地写一写啦_(:з」∠)_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三):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享受成长的过程!

本书以经管思维考量人生与家庭,奈何格局不够,无法与作者同一视角思考问题,两年后再读看是否有更深的领悟!
1、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逐层剖析事件,多个纬度洞察问题底层原因与理论基础!
2、多数理论、结论须有前提条件支撑,因此在总结归纳的同时也要将所有前提条件考虑进去。
3、如何实现个人、企业战略目标:
①明确最重要的目标及达成目标的动因。
②验证要实现目标需要满足哪些假设的前提条件。
③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
④即刻行动
4、创业初期,用最小可行性产品及资金验证商业模式,找到利润点,合理规划增长曲线。
不要惋惜推翻原有策略方案,船小好调头朝正确方向不断修正、迭代策略。
5、深挖底层需求原因,了解其行为习惯及动因,定位精准目标用户画像,利用用户思维,设计解决方案,模拟用户操作流程,优化全流程体验,满足用户需求及预期!
6、金句:
①“对方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是你给予的,你给予的也不一定是对方真正想要的!--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②“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Ta幸福的那个人,Ta的幸福值得你付出!”
③“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解决孩子的困难!”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四):时光在流逝,而你得到了什么?

01
发了很久的呆,不知道今天要写什么,这个标题是我早就写下的,灵感自于我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今天,就写一写这本书吧。
这本书一看书名,就知道是一本励志书籍,我本身是很反感这类书的,在我印象里,励志类型的书,口号喊得很响,大话连篇,鸡血满满,内容大同小异,看完等于没看。
不过这本书我看到几个很喜欢的作者在文中都提到,刚好赶上京东做活动凑单还是买回来了。
看完后觉得,虽然有一部分励志书籍的套路:确定目标——有效分配资源——坚持——着眼于未来
但是这本书除了讲述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还兼顾到了家庭部分、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以及如何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02
什么叫成功的一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认为是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有的人觉得是拥有大量的财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家庭美满幸福......不过我想,更多的人,是希望这些可以兼得。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曾经看到我妹歇斯底里的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最鸡血的谎言,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前几天咪蒙一篇文章标题是《你兼顾事业和家庭,谁来兼顾你?》,真的是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鸣,戳中了大家委屈疲惫的痛点,朋友圈瞬间转爆了。
确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兼顾。
《稀缺》这本书中提到管窥之见,就是当你重视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自然就会疏忽另一部分。“就好比摄影,你将景物装进框内,框入一些东西就意味着其他东西被排除在外。”
可是那怎么办呢?
没有事业,可能就没有社会地位,可能就会没有家庭地位;
全心投身于事业,难免分薄了用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孩子性格学习成问题,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弥补;
难过的是,当你觉得事业和孩子都兼顾了,发现特么的后院起火......
真是不能言说的辛苦痛苦,身为女性,我也感到了来自这个社会深深的恶意。
遗憾的是,看完这本书,我并没能找到让我们人生圆满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读一本书,不应该是单纯的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应该以此引发我们的思考。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领悟是:我们无法同时兼顾一切,但我们可以合理的取舍,分阶段的侧重于其中的某一项。
03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
我有个朋友的人生规划,在我看来就是非常成功的:年轻的时候努力打拼事业,当时未成家也无后顾之忧;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适时的回归家庭,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培养出了优秀的下一代;孩子上大学了,四十出头的她,重新驾起了事业的风帆。
当然,只是侧重,并非只抓其中一项而放弃另一项,否则你很难在职场与家庭之间顺利切换。
这就要考验我们的平衡能力以及对整个人生的规划了,哪一个时期应该侧重于哪方面,心里应该有一杆秤,然后根据需求分配好我们手上的资源。
重要的是,不管是对事业的投资,还是对家庭的投入,都应该提前进行,想要秋天收获,在春天就要考虑播种,夏天就要努力施肥,而不是临渊羡鱼,望洋兴叹。
最近看的《稀缺》这本书中,也讲到过这个道理,那些经济和时间上稀缺的人,往往喜欢借用将来,然后债务(事情)越积越多,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而我们要想规划把握好人生,需要做的,就是类似于上学时的“预习功课”,提前准备,也类似于围棋中的多想一步。
04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事业,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
当然是没那么容易的,否则人人都可能成就一翻事业。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人,做的也都是平庸之事。
这本书首先建议我们,找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可以推动激励我们尽全力,同时尽少的降低工作中的疲惫感。
然后是要布置周密的计划,但也要把握住偶然出现的机会,因为适合你的事情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撞一下你的小腰儿。
第二部分讲朋友、亲人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当你认为家里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暂时不用投资在这种关系上时,你就上当了。这将是个极大的错误。当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通常都太晚了,来不及修补。”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我看小茗很乖,便会稍稍放纵一下自己对他的上心程度,结果往往当时看不出什么,但是当坏的后果产生的时候,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而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后知后觉,让我们在意识到危机的时候,才发觉为时已晚。
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我们应该及时沟通,考虑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不仅仅考虑我能给对方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给的,并不是对方想要的。就好像那对将自己喜欢吃的鱼头(鱼尾)夹给对方吃的夫妻一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讲如何确定让自己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这是我在其他励志书中没看到过的,仔细想想,还真是非常的重要。
以前我们曾说,财富、名利、事业、地位......都是0,只有健康才是前面的1,只有当前面的1存在时,后面的0才有意义
其实,远离犯罪,也是这个1,私募一哥徐翔就是很好的例子。
很多的犯罪,源于最初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决定,那些铤而走险的一小步。或许每个人都曾试着说服自己,只违反一次规则,下不为例。可是,犯下的错误终究是要买单的,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很多贪官就是这样被拉下水的。
所以在我们做选择时,每个决定都要符合当初下定决心要坚持的原则。
05
作者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办法。
生活琐碎,人性复杂,想要过好一生,并没有什么定律,但是懂得自我调整自我救助的人,总能够得到上帝多一点的帮助。
很多年前,我在QQ空间无病呻吟的写下过一句矫情的生活感叹:幸福就是得到的比欲望多一点。
可是人的欲望根本就是无穷无尽的。
现在我再看,觉得幸福就是得到的结果,比自己的合理预期多一点。
这个并不难实现。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订下的目标很难达到,事实上,只要是认真分析后制定的目标,经过努力后,往往还会比你的预期提前达到。
我见过无数的人说自己提前达成了目标。
一位公众号的作者,说他的理想是30岁之前出一本自己的书,结果他在坚持写一年,25岁的时候就实现了这个理想。
而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自己十年后的样子,结果提前了五年就已经达到那种状态了。
我们在制订目标时,由于未知,往往会过高的估计其中的难度,同时忽略了类似于理财中的“复利”效果,致使我们以为实现目标很难。
再拿我自己举例,年初我给自己订的读书计划,是一年读完20本书,我当时觉得工作忙还要带孩子,业余时间有限,可能实现不了。事实上一年才过了三分之一,我已经超额完成了今年的阅读任务。
我们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定下一个小目标,去努力实现;再复盘这个实现目标的过程,然后再制订出新的计划。当时光流逝,我们得到接近甚至超出目标的收获,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得到我们想要的。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五):综合读书笔记:如何衡量你的一生

此为看书之后的综合笔记,宏观的提取了主旨,结构,以及每一个具体议题下的理论和描述。主要为个人学习和回顾做指导。
这本书主要谈的是如何把商业理论应用在个人生活的建立上,以帮助我们发展并实现我们内心期望拥有的人生。
他通过回答主要三个问题来开展论述,如何拥有好的事业,如何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伴侣、家庭和朋友),以及如何确保自己不会犯法。每一个议题之下,作者都通过商业例子来带出商业理论,并籍此来阐述如何运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作者要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有限的个人经历和视角来确保未来的生活可以如我们内心希望的去发展?现实告诉我们,不论事业成功与否,或者所处哪种社会阶层和文化,年老时回望年轻时候曾想象过要过的生活,差异在所难免,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往往那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事情以及逝去太久而变得面目全非,酿成了难以弥补的结果。
作者同意,作为个体,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往往缺乏像其他领域那样的学习成本。我们无法承担在孩子成人之后或者伴侣与我们离异后才意识到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家长和配偶的结果。
不仅如此,每个人的生活都来自不同背景和拥有自己的性格,作者的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如何可以帮助并引导年轻人管理并构建自己的生活。作为教授,作者一直秉持的观念便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良好理论的优越性,在此凸显。由于良好的理论往往可以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对行为的结果作出预测。所以他认为这些经由全世界无数的商业机构鉴定的理论是有效的,并可以同样被推广运用在管理我们的人生上。显然作者对于“管理”这个概念有至高无上的崇敬。他认为管理是世上最好的职业之一,因为他赋予了更多人成为更好的人并且拥有更好生活的环境和能力。
每一个生活大议题的阐述,作者都运用了从关键目标、到策略以及具体执行这样由上而下商业逻辑顺序,并穿插着各种小理论对于容易发生疑问的支线观点进行进一步说明,并指导行为。
在事业篇章中,作者引用了
“双因素理论/动机理论”来阐述我们如何找到让我们认为有意义的工作。生存动机确实可以确保我们继续工作并且不讨厌我们的工作,但是,是否有挑战,有学习,有个人的成长,让我们承担更多责任并且实现意义,是真正让我们爱上我们的工作的原因。其实我认为,这个原因在寻找人生重要伴侣上一样适用。没有经济基础的结合永远会因为生存压力而出现裂痕,然而最终让我们爱上伴侣的原因,永远是,这段关系中是否有挑战,有成长,它让我们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并且发现并实践了自己的意义。
因此为了找寻这样的意义,作者提出了如何转换的策略的议题。主要的两大前提是,一,大多数的人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以及真正让自己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二,基本90%以上的企业最终执行的策略都不是最开始创始时期提出的策略。因此,他鼓励大家保持警醒,对于机会保持开放的思路,并且不断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帮助我们拓展我们的世界并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其中有一个小理论我认为非常有现实作用就是“what has to prove true for this to work?”由于短期利益和已知的经验都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但是往往新机会带来的也是无从判断的未知领域。如何判断新机会是可以操作的,“what must be true”就变得非常重要。他能帮助我们看到关键因素来判断是否要继续某一个工作。
最后他提出了执行层面经常遇到的两难境地。就是短期利益如何与长期利益的交锋。策略与执行的自相矛盾。他提出,通过看一个公司如何分配资源能够正确判断他们的策略,而一个公司的执行策略同时又能够左右结果是符合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的。因此他奉劝人们,要不停地检验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才能的所用之处,来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判断。说与做永远是做更指向实质。
人际关系,相对于事业来说有两大不同的特点。一是生命重要的关系,因为人的因素往往并不受我们所左右,二是由于事业短期结果的紧迫性,往往让我们忽视了对于我们人生幸福至关重要的长期元素,重要的家庭和朋友关系。因此,家庭成为了每一个人需要切实运用管理的最抽象而令人迷惑的部分。本书中,作者运用了最大的篇幅来提出理论并给出相应实践的领域。 其中包括“好钱/坏钱”,“理解自己身份的job特征”,“外包理论”,“RPV”,“如何培养领袖”,以及“企业文化的建立”来阐明我们需要如何制定对于人生关系投入的策略,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伴侣,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以及如何形成家庭的氛围来帮助并巩固我们对于孩子以及家庭的良性影响和指导。
好钱/坏钱理论非常容易理解,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在对于我们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里,并没有“等到…我再开始..”这样的说法。这些关系至于我们的人生幸福而言,就如同是企业运转的核心引擎和基础建设。由于必要的扩大规模我们需要在第二轮投资的时候对其加大投入,以应对第三阶段的扩张需求。但是关系的建立并维护是由始至终不能间断。也就是我们对于这些重要关系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不能牺牲的。因为等我们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已经逝去的事情无法再次重建,正如同企业,没有成熟的基建也就无法支撑更大范围的扩展。
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外包理论”和“RPV”。关键核心引擎和基础设施在净投入产出比中成为了固定资产的分母。因此为了实财报更好看,很多公司会外包这些内容。直到我们外包掉了企业或者家庭最核心最精神的部分。“如何做一件事情,以及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
因为核心的基础建设,比如物联网的拓展以及核心配件的制造,设计和分销是一个企业不停发展和学习的关键点。对于一个家庭亦是。孩子是如何在与我们共同相处的时间中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主动处理问题,学会了成为一个更好的领袖以及独立思考。如果这些关键时间点都不是和父母在一起,或者不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我们能够说这还是我们的孩子么?
在这两个理论中,作者阐述了如何做更好的父母以及如何选择学校或者孩子的其他体验的标准。这个产品设计的理论应用在此非常有趣。“你知道作为一个配偶的指责么?知道一个学校应该做的工作么?”往往我们缺乏对于这些指责的认知,就像企业缺乏消费者实际或深层心理动机的认知一样。这种换了一个说法的“站在别人的鞋子中step into other people’s shoes”观点阐述,很能够帮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伴侣可以成为更好的组合而有一些没有。那就是个人对于伴侣关系基本需求是否趋同。我们是否主动的愿意为伴侣承担这样的责任,作出这样的牺牲。最终作者描绘了牺牲与承诺之间难舍难分的关系,也就是投入越多,连接越强。
培养领袖的“正确的功课”理论在此显得非常客观。每一个人是否在某些共识领域有所成就并不仅仅是先天的能力所致,而更由于他/她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失败或者成功与否。所以在对孩子提供不一样的资源,或者说对我们自己带来不同的体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体验进行如下的检验。这样的体验是否能够教会我如何客服挑战,如何独立面对问题,如何解决一个棘手的团队问题,诸如此类在人生和事业中都会面临的大小问题。
最后企业文化在家庭文化中的延展就相对好理解的多,人天生的模仿倾向是企业和家庭文化形成的前提。领导者以及长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跟随的人,而假以时日变形成了习惯,习惯积累变形成了文化。
书写到此,作者已经讲述完毕事业与人生的两个问题,读者也确实非常容易理解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而第三点,如何确保不会坐牢,其实是由于作者的特殊社会位置导致的观点。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的对象是全世界的商业领袖,以及未来领袖。在权力金钱以及欲望面前,如何让自己不被眼前利益所驱使而酿成大错的疑问因此凸显。然而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还未拥有如此多的权利和地位的人来说也有指导意义。究其根本我们都是自己的领导者,我们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其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何保证我们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被短期利益所蒙蔽而画地为牢是每个人都需要郑重其事考虑的问题。
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的理论确实可以套用,也就是不要以为一点点问题没有关系,但是其实积累起来确是非常巨大的,但却显得有点用牛刀杀鸡。坚持100%的执行比98%的执行更容易倒是一个很值得推崇的执行建议。但同时,我反而认为作者引用了他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的例子来说明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成功经验来判定未来趋势,或者不能用大企业的模式来预测小企业的结果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些巨大的失败都是来自于自傲和自大。认为自己的经验以及权利可以说明任何问题,同时认同新事务或者新现象也意味着和旧自己告别。这种斩杀个人曾经认定的事情,对于大多数领导者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行为。然而如果此时我们再次回首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第一个理论,动机理论,就会发现一种无比美妙的首尾呼应。就其根本,创建企业也好,过一个人生也好,我们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想要成就什么样的使命至关重要。能够达成目的以及使命的策略就是应该执行的策略。曾经正确的,曾经有效的策略,若在现在不再有效,或者由于未来可能改变而必须做出改变,那么我们确实就应该作出改变。
因此最终,作者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花时间来发现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的目标,并且他也表达了,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经年数月的不停实践和思考。沿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他也提炼了三个元素的框架来帮助读者进行人生目标的寻找和勾画。首先:自己内心需要有一个草稿,一个对于期望的人生大概的样子,这可以指导我们寻找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第二我们对于我们所有的实践和寻找要有深入的承诺,也就是时间与精力的不断投入。第一和第二元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带出最终的元素,也就是衡量我们在人生目标上前行的如何的指标。我们会发现,或许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以及达成的成就帮助我们衡量了我们是否活好了这一生,而是其他一些对于我们目标更重要的指标。于是,整本书最终回答的问题就是,它希望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找到那“衡量是否过好了一生的重要指标”。
总体而言,由始至终,作者的描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首尾呼应。理论阐述与事例的结合也深入浅出,非常容易理解。是一本难得的把商业理论运用与个人生活的好书。可谓是一本人生管理导论。然而人生的问题,就如何千变万化的商业问题一样,那么丰富多彩,没有任何一本书或者一个理论可以涵盖所有。只有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实践和总结才能书写出专属于自己的书,然而这也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不是么?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六):很厉害的母鸡,普普通通的蛋

我已经接收到足够多的现实的洗礼以至于(fail enough to doubt any success or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shared by some winners and Master Teacher)不再相信别人的指点和心灵鸡汤了。但本文的作者却实在太喜欢他之前的两部作品了:《创新者的窘境》、《困境与出路》(又翻译为《创新者的回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前者译名更好一些)。当你吃过一只美妙的鸡蛋之后,一般都会assume这只母鸡下的其他蛋也一样美味。——好吧,这就是我的辩解(in my defense)。
该书当然没有两本名著好;售卖的对象可能正是我这种抱了“这个鸡蛋很好,那这窝鸡蛋也应该不错”心理的人吧?严谨的教授其实不适合写感染性的鸡汤文的;何况作者还是个有点儿啰嗦的教授。本篇书评的价值是:你可能已经对那两本书(《窘境》、《出路》)感兴趣了?如果已经搜索到、购买或下载了,那么,友情提示:一定要看完,最好精读两遍,自己再整理一个读书笔记出来。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一堆common sense,而且以不那么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式撰写了出来;果然是卖给脑残粉的啊。对工作满意甚至爱上工作的因素: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做管理者是因为想把事做大,联合更多的资源做得更好;我们在职业中经受挫败感时,会用薪水来弥补内心的不快。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基础因素(钱、地位、工作条件)都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非原因。经营家庭;坚守原则。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七):《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总结

#总结
- 目标清晰,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要有认同感
- 衡量好计划与机遇的关系,通过做出假设排序,假设快速验证,来做出选择判断
- 实际分配资源、时间要与目标一致,100%服从,比98%要容易
- 避免黑天鹅,不要使用边际效益考虑问题,考虑假如没有现在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从而跳出框子,做出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改良或者陷入困境
##Ted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TPJld4RNo
不自知的短视,马上的获利,造成长期利益受损;边际效应,追求年度利润等指标的问题所在,大公司被颠覆的原因
投资到长期项目上,而不是应急策略去应付生活,包括对待家人、孩子、朋友
觉得自己事业上会成功,因为人类会很自然的用计算来衡量,例如地位、职务、金钱等,但事实上,上帝在回顾你的时候,只是把天赋给你,你为周围 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帮助和支持。
上帝不需要会计和统计师,而人类需要来计算和理解事物,跟踪它们
https://www.zybuluo.com/cnhappier/note/135188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八):除了喝鸡汤,我们应该认真而严肃对待这些理念

这本书是一个很特别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在我眼中这位朋友博学而透彻,他一贯主张理性之上,惯于使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且言辞犀利,虽然让人“讨厌”,但不得不承认他看问题深刻,所以难以想象他给我推荐这本书并对我说这本书是他本科毕业在图书馆搜书找到的,对他的人生产生过很大影响。
这位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好在图书馆找书,这让我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书并阅读它。这本书讲了三个问题:怎样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怎样营造一个幸福的人生?怎样避免走上人生歧途?这听起来像极了时下各种使人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书籍,用一本书解决人生困惑,提供走向成功的方法,晋级人生赢家。但阅读后,发现它并非鸡汤。它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升华为各种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未来的生活。正是对人生施以理论,很多看起来复杂而令人烦恼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PS:我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曾经的我一样,提到理论就满脑子的excuse me,明明很直白的事情为森么要升华成理论,用明白人都不理解的语言解释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这里我就要说道说道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小伙伴,不迷恋理论的魅力,但是理论是对琐碎日常的总结,掌握理论能帮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见事情的本质,就像作者大大所说,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如果你实在对本质和将要发生什么不感兴趣,那么管它森么理论,who care,你开心就好)
当我们把人生化简发现不过两件事情:找到可以做很久的事;找到可以爱很久的人,而所有的迷茫、烦扰都来自于对这两件事的追寻。得之幸之,不得寻之,反反复复不断寻找尝试。我们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告知自己即使不得也要坚持追寻,甚至不惜为此远走他乡。但遍寻无果筋疲力竭时,我们也会怀疑我们追寻的是否有意义。本书作者深知每个人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且深知其中不易。因为他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追寻,所幸他最后找到了这两样东西,并理解了人生幸福的全部意义,所以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在追寻事业,找到自己可以做很久的事上,他建议我们使用战略理论。为自己设置周密(长期)战略,这是你的人生目标,但同时设置你的应急(短期)战略,并把握每一次机会,将应急(短期)战略转化为周密(长期战略)。如果我们已经找到我们的人生目标并且指定了周密(长期)战略,我们需要为实现该战略做必要的努力,分析自己拥有的资源,利用资源实现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战略设置必须是可行的。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周密(长期)战略,这时候我们就要启动应急(短期)战略,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既然不知道喜欢的事情,就要尽可能把握每一次尝试的机会,在不断尝试中我们终会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就把我们的应急(短期)战略转化为周密(长期)战略。一言以蔽之,要设置可行的人生目标,因为它在引领我们的人生走向。至于如何设置人生目标制定战略,作者对比激励措施和动因理论指出制定战略要综合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要明白基础因素决定生存问题,动力因素决定成就感,这两者缺一不可。所谓基础因素包括薪酬、地位、环境、福利,在战略初期基础因素主导我们的选择,而动力因素则包括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是更高层次的满足,也是我们战略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们也需要注意所有的战略都遵循过程管理原则。我们要实现人生目标,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参加一次课程、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就就能达成,它需要我们持续管理追寻过程,直至实现目标。这看起来很难,但当你下定决心做出选择时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某大热电视剧女主在结尾时说“我们的人生基于我们的选择,未来是什么样从我们选择时已经定下了”。
在追寻幸福,找到自己爱的人上,他建议我们使用好钱和坏钱理论。尽早投资我们与家人、朋友和孩子的关系,事业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但抽离工作我们还需要幸福生活,这看起来有点贪心,但如果我们尽早意识并做出努力,我们值得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
对于婚姻,他说:“通向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大致我们总是在某个年龄感觉到有必要完成婚姻这件大事,所以选择与某个人共度一生,我们希望对方能够爱我们让我们幸福,可对方也带着如此希冀走进婚姻,所以在婚姻中理解对方想要的并给予对方是一件非常有美德的事情。为对方付出并努力让对方幸福,这是婚姻幸福最重要的意义。
关于孩子,他说“不要将家庭和孩子未来外包给各种机构,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孩子成长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父母陪伴,提供资源和机会让他们在经验学校学习,这是做父母的责任所在。对于曾经的留守儿童我来说,陪伴的意义不只停留在字里行间,而是刻在心里。家庭和家人的缺失,让我带着某种遗憾长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家庭相当冷漠,迷失在天南海北,但停下来才发现正因为缺失所以才忽略。但即使忽略也挡不住内心的渴望,所幸我正视这份渴望,选择回归。我们有太多理由可以选择忽略家庭,“我们也没有办法,要外出赚钱,才能支撑家庭”、“如果我不去工作,这个家就要垮掉”、“我工作也是为了能够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但或许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日子。
关于培养家庭文化,他说“家庭文化是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价值去想的保证”。我理解家庭文化类似中国的家风,这种东西遗失太久,以至于现在我在这位外国教授的著作再次发现。虽然社会越来越开明包容,各种婚姻家庭形式都被人所接受,但我从小生长人很多的家庭,喜欢家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羁绊的感觉,喜欢家庭带给个人的幸福感。家庭文化对于个人成长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而且对于维系家庭情感也有重要意义。家庭文化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在组建家庭之初就有意识地于伴侣一起去构建,这对于未来地家庭将会有重要地意义。
最后,作者以完全成本理论和边缘思维理论讨论了如何避免走上人生歧途,不要利用边缘思维做选择,在涉及原则问题即使一小步也不要铤而走险,也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退让一次,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当我们确定什么于我们重要时,我们有责任坚定守护这些东西。
这本书只能告诉我们该如何追求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无法替我们去完成这个追寻的过程。它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确定人生目标,忠于目标,实现目标,这就是衡量人生的全部意义。
今年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元年,虽然在学校里已经思考过无数次自己的职业和人生使命,但每次思考都无疾而终,所以直到毕业直到工作还没有思考出所以然。走在夜幕下人来人往的马路上我脑子里闪过很多想法,杂乱无章,我不知道你此时此刻的状态,但我希望曾经有那么一本书曾给过你一闪而过的灵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九):精简

《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作者是哈弗商学院教授,他用企业管理的思想用在事业、家庭、人生规划、亲密关系上,很多方法都很实用。我对这种用知识的跨界实用并不感到荒唐,因为很多事物看似南辕北辙,当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道理、哲理都是相互贯通的,比如宗教和经济学在人对他们理解到极致的时候,他们的思想都是能达到一致的。还有做饭与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有相通性的。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和对企业的规划,对应的是与家人的协作和规划设定自己的短期或长期目标。
作者他的人生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不单单是事业上,还体现在家庭上。他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圆满,家庭状况如何占的比例不小于事业,甚至大于事业。他在写这本书是被确诊为癌症——没有可能治愈。在这种情况下,他愿意把自己的经验输出出来,很值得敬佩和尊敬。他本人提到,他大学的同学个个才华横溢,能力超群,都是各自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关键人物,但有一部分却家庭不幸福。有的人离婚、离几次婚,他们的事业却非常成功。他认为造成这用结果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在家庭、爱人、亲密关系进行投入。这在某些意义上多少颠覆了我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过去我以为,男人事业成功了,有钱有地位了,爱情、稳定的家庭自然就有了。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偏执,事业成功与否占家庭幸福的比例并没有我想象的大,甚至还会因对事业的重视而家庭亲密关系。对于他说有些问题是不可以外包的观点,我感觉对我帮助非常大。事业必须有之,事业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但不可因为事业而忽视家庭。奶昔是被雇来做什么的,如果一个女人结婚是为了钱,那么他不结婚,在经济上也不会影响她的生活。所以,幸福的婚姻经济是必须的,但不是绝对的。人需要被疼爱,被关注,被理解,这种情感投入是经济不能取代的。他的同学中还有的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坚持百分之百比坚持百分之九十八要简单。触及法律的行为是一定不能做的。在这里我持保留意见,因为环境不一样。法律的界限模糊,但还是尽量不要去触碰。本书分三个部分:一、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二、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三、如何确定你正直的一生,远离犯罪。
                                     第一部分: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
            能飞是因为有羽毛么?
            思考是什么和如何思考却别!思考方式不对,思考的问题在对也不会有正确答案。他不告诉你某事情应怎么做才对,而是教你一种正确的思考方式。讲案例,让你在这之中用自己的条件环境和动机去自己的决定。根据已知的、发生过的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从学者哪里、从经历过你要面对的问题的人哪里吸取教训。只能通过依靠眼前的生活来引导,这些都不能很好的解决你面临的基本挑战,包括该接受那些信息、采纳那些建议、在未来的征途上该忽视那些问题。只能通过依靠眼前的生活来引导我们。在很多时候一个绝好的建议,不一定适合你,人与人处境是不一样的,找到关键问题如何解决,正确的动机、对目标的行动,没有这些是缺乏向心力。即你如何理解和你真正的渴望。这是从一个独立个人角度的认识。
            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基础因素即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单位政策。动力因素即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动力因素很少与外界条件有关,而是内心和内在工作情况。但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考虑基础因素,这没什么不对,因为作者的高度太高了,他做什么工作都能有足够的收入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我们还是想先这么过上富裕的生活吧,毕竟很多东西还没有保障,也不是什么事都如我选择。“如果你想帮助他人,就要做管理者。如果干得好,管理者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首先要制定目标,就是你想实现的结果。在这过程中与相关的人沟通,有意的收集这方面信息可以少走弯路。第二、列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即假设条件,然后验证这些条件和如何实现这些条件。第三投入,商业上常说的“资源配置”它是最关键的环节。投资包括时间、精力、才干、钱。一个人可以尽情的谈论他想要的生活,但如果他的目标与投入不一致,那他的目标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所以不要看一个人想要什么,要看他平时把时间和精力用到什么地方。
制定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条件(假设条件)——如何实现条件(验证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如何成立)——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这是周密计划。偶然计划,就是当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偶然的机遇能帮助提前实现或加快,或者出现的事件会破坏目标的实现,一定要警惕,快速做出反应。
制定计划、目标——假设成立条件——假设条件是否成立——投入资源
如果你做了决定,想把血汗和眼泪投入到某方面,但这与你渴望变成的人不相符,你就无法成为你渴望变成的那个人。即把时间用到哪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 “正确特质”有两种看法,一是美国选飞行员的标准:杰出的人拥有天生的才能,这些才能都是与生俱来的。二麦考尔看来“正确特质”不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出众能力,成长中在高危环境中,如何应对挫折或强压的经验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第二部分:亲密关系是幸福的源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事业上,忽视家庭、亲密关系,实际上人是否幸福家庭关系是取关键作用的。工作的投入是立竿见影的,家庭投入不是立竿见影但却终身受益。我不能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应该考虑对别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换个角度看问题,对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奶昔是被雇来做什么?我是被雇来做什么?恋人需要的是关心、认同、鼓励、爱护、成长、快乐、肯定,让她不在一个人独立面对人生,而是一直让她相信你永远在她身后。要占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她真正需要什么,在这之中培育直觉和共鸣。找到喜欢的人,为她付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不可以吝啬。如果我不能给她想要的,那我自然会被解雇。从这个角度看,事业是一个人的基础,而上面所述的是家庭的基础,这两者分层次共存,不冲突,所以不要因为事业中的不开心影响家人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需要投入,这里包括家人和朋友,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多找机会沟通感情。这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很大程度增强幸福感和信心。你不认可夸赞别的前别人也很难夸赞和认可你。对家庭、亲密关系的投入可以长久的获得幸福感!
            外包人生:不要把家庭中该对伴侣的关爱外包出去,在家庭中的责任也不可以外包。外包的风险在于,外包多了别人就替代你了。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要保持的优点,知道要坚持那些优点,能为别人做什么,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不要将未来外包出去:不要把关于未来的关键因素外包给别人。找出我在未来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把这些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就是不能外包的最重要因素,健康是家庭、事业一切东西的基础,如果在年轻时不锻炼身体,吸烟饮酒对健康造成的伤害最终会毁掉我的一切。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不富裕,也能享受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肩能担、手能提。没有健康即使有钱,也是给别人挣的,工作在如日中天,也得给别人让地方。
                                       第三部分:做正直的人、远离犯罪
            坚持100%比坚持98%更容易!人最终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通往地狱的路是平坦的,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成长带来的惊醒那就说明我在走下坡路。
这章把我“好钱”“坏钱”理论加进来。在书中好钱就是能为自己创造利益利益包括成长。坏钱就是用来扑摊子,摊子越扑越大,对未来没有帮助没有利益,而且还花精力去管理,去处理,去平衡。作者举例摩托罗拉公司在銥星电话计划就是坏钱太多了,他把很多钱都投入在这款卫星电话上,这款电话在任何地方都有信号,但是必须见到天空,不然没法打电话。这个计划把这个公司弄垮了。我这这个的理解就是,有些人有钱了就不知怎么好了,买车,赌钱。可能因为钱来的太容易,没有把这些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比如提高生活质量,投资孩子的教育,投资爱人和自己,改善生活,用于医疗保健增加寿命,留着防患于未然。钱是钱,怎么用决定它是好钱还是坏钱。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十):迷茫时,读读书就通了

      这一年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糟,这不,昨晚又失眠了,失业的日子确实很难抗拒心中的焦虑啊。忽然想起大学失眠的时候总想,如果我已经毕业了多好,失眠可以起来看书,不必担心吵到别人。现在总算是满足了这个愿望,我是应该庆幸吗?不过单从对失眠的应对来说,也算是条件改善了,既然如此,那就读读书吧。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一本书也许会解开我的疑惑吧?因为我总是在困惑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为何固执?貌似只有自己能给自己答案,可是事实是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答案。
      我花了大概一个小时把没读完的那部分读完,似乎找到了方法,它给我指了一条路,告诉我如何去找解答。
      是什么在激烈我?为什么我义无反顾地要在企业里面找一份培训专员的工作?代价是放弃别的更能挣钱的机会,我无数次困惑、焦虑,怀疑自己选错了人生,但却从来没放弃过对它的追寻,然后又无数次拷问自己,是固执还是信念坚定?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先生教我问自己一个问题: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同时教导我如何确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远离错误。
       我开始分析自己,我不想做一个威震四方的领导者,也不想做别人眼中的成功者,我只想帮助别人发展,支持别人为自己的梦想找到前行之路,所以我要做一个管理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克莱顿先生的一句话:好的管理是最能帮助人的事情。看到这句话我简直有热泪盈眶的感觉,我是多么需要他给我这样的领悟呀!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更坚持自己的想法,我相信我未来会更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勇敢地让别人知道真正激励我的是什么!
       感谢这本书,让我开窍,我相信我有一天还会重读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