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是一本由楼笙笙著作,万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011-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读后感(一):经典摘录
1. “我想啊,您大概是从那生财的地方来,去嘛,也是要往那及第的地方去咯!”雷钧心里暗暗喝彩,少妇这一句话,把升官发财两件事都概括进去了。
2.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3. 听君一席话,胜戳十把刀
4. 小姑独处:少女还没出嫁
5. 现代女子没有以胖为美的,一个个拼着命的减肥,不饿死自己不罢休,发现一寸赘肉如发现不共戴天的仇人。
6. 雷钧问:“夫子认为,如今大道究竟为何?”
“大道,应为仁。”孔子慢慢地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这五者为何?”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半晌,才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就算全天下都乱如洪水,只剩了自己一人,也要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
“你们,不属于这儿,不属于楚国,也不属于此时。”老子慢慢说,神色平和,一点都不惊讶。
7. “可是……您是怎么知道的?”
“那是因为,我能看得很远。”老子温和地说。
“比我们看得更远么?”
“多多少少。”他又笑起来,“你们,明白么?一切都尚在开端。不要以为我们是婴儿,你们是老人,所以你们就了解得比我们多。那婴儿,刚从母体出来,看似什么都不明白,但事实上,他所知道得比成人更多,因为他还记得更久远的事情……”
雷钧被彻底震撼了!
“婴孩,因为刚出生,所以都会记得自己是如何从母体出来的,甚至会记得出生前那温暖的所在,以及自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成年人,因为在这尘世里度过了太久的岁月,所以早就忘记了婴孩时候的记忆,他们就只记得自己是个人罢了。”
所有人,包括方无应,都活像傻子一样望着老子!
“你们几个,虽然从那很晚处来,却不见得能明白这些——正如成年人不能明白婴儿心中的秘密。”他说到这儿,似乎发觉大家在发懵,就微微笑着停了下来。
“可、可是……”难得方无应也有点结结巴巴,“那出生之前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老子扬起头,望着深蓝色的天空,那种神态,就好像在用目光捕捉自己的人生。
好半天,他才慢慢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雷钧将接下来的句子背了出来,以一种梦呓般的语调。
8. “面容失认症?就是记不住人的脸咯?”小杨问,“瞬间记忆缺乏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能看到水缓缓流进杯子,但是那一类患者,脑子里就只有三个镜头:要倒水的那个镜头,水向下流的一个静止镜头,水满了的一个镜头。所以他们会惊讶为什么白光一闪,水就到杯子里去了。”雷钧说。
方无应点点头:“此类例子很多,症状也多有不同,几十年前都被统归为歇斯底里症了,最近才被医学界慢慢区分和定性,相关书籍我建议小杨你去看格林•汉弗莱斯的心理研究报告。”
9. 所以,是不肯接受现实,非要和命运无休止地较劲,还是接受现实,活出自己的价值?不止您,我们,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做这选择。”
10.“可如今听姑娘这么一说,老夫却懂了。”他的脸上,露出一种难以描述的神色,他看起来,又迷惘,又安详,“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老夫日日所思所想的,也不过是明日一劫。之所以会去‘想’,是因为,心有住。”
苏虹和小于全都讶然!
“督师,如何能无所住心?”苏虹小心翼翼地问。
“心本为空,何来所住?”袁崇焕回答,刚刚一秒钟之前他脸上的迷惘,已经完全消失了。
这几乎是在打禅机了。
11. “什么书?”
“名字叫《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不是什么正经书,陛下不需记得它。”苏虹笑笑,“里面提到过一个传说。”
“什么样的传说?”
“在很远很远的北方,非常远,咱们谁都没去过的一块地方,那儿天寒地冻,常年积雪。那地方叫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苻坚摇摇头,“没听说过。”
苏虹笑了一下:“住在西伯利亚的农民,每天过的日子都是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少年都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然后有一天……”
“有一天?”
“也不知道是什么,‘嘎嘣’一声坏了,断开……在这个农民的身体深处。于是他突然间丢下锄头,什么也不想地往西边走,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一个劲儿地走,不管不顾的。”
“就那么走?”
“嗯,走火入魔一样,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一直一直往西走个不停,直到终于某日,咣当倒在地上,气绝身亡。这种病据说就叫‘西伯利亚臆病’。”
苻坚一脸茫然望着苏虹。
“国境以南究竟有什么?太阳以西又会有什么?谁也不知道。可如果不去探究,会更觉得眼下这一板一眼,过得枯燥乏味,无法忍受。”苏虹说,“哪怕突然中断日复一日的健全生活,毁灭一切,也要去探究那个‘什么’——陛下,你也在探究那个‘什么’么?”
苻坚木然良久,他摇摇头:“我不知道。”
12. 走运多活几年的人,可千万别错以为自己获得了永生。”
13. 胶着
14. “当沙漠当了十年,来片云彩就错以为会下雨。”
《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读后感(二):与其说是穿越,不如说是寻找自我
恰巧前两天同好友聊天,过程中两人表达“自我认知”,无限感慨。书中把很多我们口头话的语言书面化理论化,于是不断发现“我”并非“独一的我”,也不断发现“我”的独特性。 于我,“自我认知”是逐渐健全没有尽头的,仿佛自己全然蒙昧,不知世事,因此茫然无措。后来我找到一个办法,从小说里寻找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他”。尽管这些特点逐一拼凑,也离“完整的我”十分遥远,但我总算找到一些切入点,不至于迷茫。 同样的,在这本书里,人物也是在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或者改造自我。总之命题是围绕着“我”打转的。 穿越本身是一个bug存在(我一直认为,即便我们真的能够在技术上做到穿越,但穿越者也只能是旁观者,无法参与,就好像一部电影的观众,你在屏幕前的任何情绪都影响不了剧情的必然走向),为了填补这个漏洞,作者必须用更多的理论修补,在修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穿越小说是我的网络文学启蒙,早几年尤其喜欢。但这一年来又尤其反感穿越小说,因为人物总在试图更改历史(包括架空),以此来表达对命运的不屈服;又总是用现代知识糊弄他人“哗众取宠”,以此来使穿越者与众不同从而吸引众多佼佼者的目光(以前常拿霸道总裁文调侃,“这个女人居然这么特别,很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天呐,你带着现代习性去古代,确实会吸引注意,吸引完别人只会觉得你有病,只把你拉去跳大神还好,说不准一刀结束小命)。 这本书是这几年少有的让我不反感的以穿越为题材的小说。可能是它不专注于小情小爱(虽然绕来绕去也没能绕开),也不试图破坏历史(人物以悲悯的心态去看命定的悲剧,会心软但不会有导致异动的行为),更不会为满足奇思妙想进行草率的“翻案”。 脑洞很大,也基于原有的历史人物适当做出了新的诠释。这种诠释不是去推翻人物性格或历史事件,而是探讨和展露一个人的性格成因与心理挣扎。人物形象不是特别鲜明,但人物塑造也不算失败。我很喜欢书里穿插着的一些理论,使这个故事在小说之外也不显得空洞。 书中有写这些人物在面对自己真实身份的难堪,也有初来当代的种种困窘。这种描述在方无应的单元中最多,大概是他这个人最复杂吧。从慕容冲的形成到方无应的成形,作者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一个人在两种成长环境下的截然不同的人生。从“出卖”自己依赖他人,到依靠自己独立存活,大概也是我们的成长过程。不过,或许对人物牵绊最深的并不是他们背负的个人命运,而是时代维系与巨大的关系网络。我不太相信一个人能够如此轻松地抛下过去(包括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亲人好友,时代之下的归属感等)。 人称有点混乱,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着用,也许是出于真实感的目的。虽不至于让人混淆,但某些交叉点处理得不够好,会让人有一刹那的错觉。 最后两三个单元不如前文精彩,一路平稳,最后却奇诡迭出……而且作者似乎不再收束情感,流露太多了。作者文字里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冷静,不娇弱也不冷历,一旦流露太多个人情感,这个特点就会被磨损掉。 最让我讶然的一点是番外。普通故事到“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完美终章了,可在这里,作者居然亲手打破了自己建立的世界与人物,让他们相继离去。也许这是最理智的结局,bug最终会被被修复,身处其中的人会消失,这一切都是作者天马行空的臆想。 ps:很喜欢卫彬和方无应。前者可能是因为历史投射的缘故……呃,以及对于天才的向往;后者则是因为眼看他从泥潭深陷到再世为人,眼看他一筋一骨重塑,十分希望自己也能将属于自己的“丑”打碎然后重塑吧。 再ps:十分同意关于集体的种种描述。我认为,无论什么人在融入一个集体时,智商会降低30%,判断力也会下降,妥协度增高,底线可以被放弃,容易陷入集体的狂欢,哪怕这种狂欢是非正常的。
《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读后感(三):迟来五年的碎碎念
只是因为很喜欢 内含剧透多 慎入《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读后感(四):不可知论与命定论
看完这个故事我就觉得,这样穿来穿去肯定会陷入不可知论啊和命定论啊,因为你在之前做的事情影响到现在,是从你穿越回去做了这件事之后一直影响的,所以,在你做这件事之前你就已经注定要做这件事了啊,好乱,让本宫静一静。这篇小说也算是情节饱满,高潮迭起,里面多次涉及到主人公们思想的交锋,有对人心理上的分析,还有对人生的看法之类的,说白了就是人生观?不过作者说是心灵成熟史呢。感觉受益匪浅。以下为剧透= =《别拿穿越不当工作(全三册)》读后感(五):橘生淮南
原本的标题是“如鱼得水”,但并不是说小说人物生活得有多精彩,或是做出了多少丰功伟绩,真正想表达的是,我们总离不开“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