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发觉得,人生的路很漫长,如果当初再多留心点,也许能发现很多曾经忽视了的东西。有些时候,那些稍有萌动又不曾觉醒的意识,也在慢慢地生根发芽,直到她,渐渐长成自己的模样。
我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幸运,也是因为在这一路上,不断遇见贵人,不断地开阔眼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这些贵人,在你的一生里,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可能与你萍水相逢,可能擦肩而过,可能默默关注,可能结伴而行。
受好奇心驱动,冲着昵称“班长”一词究竟为何意,昨天恰巧看到他在群里出现了,就赶紧抓住机会问了起来,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么深远的意义。我说自己喜欢读书写文,也坦言自己不够勤快,比如在公众号这件事情上就是如此。如今想来,这个号已经开了一年有余,我也确实没有好好地对待过,我没有好好对待过的,何止这一个公众号。
他说得稀疏平常,“上天很公平,给了你才气,但不一定给你勤奋啊”,我听着也觉得在理,不过却总觉得有点亏欠自己,这种莫名的感觉,带着稍许的失落。写诗,写文,写书评,更新公众号……我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到底推卸了多少本应能做到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原本很重要的事情,也在不断地被自己的懒惰懈怠。而每一次全新的开始,也意味着和过去的断裂,这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开启了很多新机,也扼杀了原本慢慢坚持就能抵达的远方。
可惜自己以前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多数的坚守如今看来也是固执,部分的转变不过是从众,深入思考的欠缺与临时决定导致的三分钟热情,以及缺乏具体的操作模式,也往往让很多创意半路夭折。
偶尔也会想起《十万个小时理论》,这种他人钦羡的成功,的确需要持久的热情与耐心,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依靠不断的重复练习,去开启关键的神经元回路。那时,我们的理想,才能如同庖丁解牛般轻车熟路的抵达。
最近开始早起,试图改变往常固有的生活模式,很多事情我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开始思考而没有完全找到方向的,也在跃跃欲试。我想,我这个一直不够自信甚至尚有自卑的人,也会因此摆脱倦怠,不再经受双重理性的煎熬,无需一边压抑自己,一边又无数次的谅解自己。
我需要的是,一种有规划又相对自由的生活模式,不把自己逼得过紧,也不浪费大把大把的青春。我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朋友们。用更多的思考与行动,去探寻自己不能改变的,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把遥远的未来寄予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