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第三节讲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本章是孔子在谈礼、乐与仁的关系问题。在古代,礼与乐都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外在形式,但这种表达必须符合仁的要求。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实行礼与乐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弄明白“仁、礼”两个字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仁”(rén)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人”表示人;“二”表示两个、均等、平等。两形会意,“仁”字本义为人人平等。后来泛指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并逐渐上升为一种哲学范畴。故有仁人、仁义、仁爱、仁德、仁政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原句中作仁德解。
“礼”(lǐ)字繁体写作禮,甲骨文写作,即豊,从豆从二玉。“豆”表示陶器,用作礼器、祭器;“玉”表示玉石。两形会意,“礼”字本义为用盛放美玉的祭器进行祭祀神灵和先祖,祈求福佑。后加“示”写作禮,强调祭祀的主题。在历史演进过程,礼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故有礼节、礼法、礼教、礼记、礼让、礼遇、礼物、礼品、礼貌、礼赞、礼堂、礼拜、典礼、敬礼、婚礼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原句中指礼仪、礼法。
弄明白以上关键字的基本含义,原文翻译成现代语义就是:孔子说:“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怎么能遵守和实行礼法呢?一个没有仁德的人,怎么能运用和欣赏音乐呢?”(第338讲)
责编:恬恬
主播:王鲁然
推荐阅读香港为什么简称“港”?
“昆仑山”为啥叫“昆仑山”?
“幽州”为啥叫“幽州”?
祭祖莫学这“三家”||二马汉字评书
谢谢!
*号:EMKTXWTT以文会友,以文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