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相思思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出句,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道尽了人生几多离合,几多相思,读来颇令人几多感慨,几多惆怅。
中秋是万家团圆之夜,因了她的月圆,她在秋日里的丰硕以及满眼的秋色。而农家那简单道地的中秋节却把中秋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到八月,大街小巷的面点橱窗里就飘出了或浓或淡的月饼的味道,偶尔买几个,却尝不到妈妈的味道,也不是记忆中的月饼。
不由记起,那时候的月饼是手工烙的。晨起,妈妈把白糖在过火的铁锅里化开,然后添水,熬几分钟,然后静置放凉,按照1斤面,3两油(菜籽油)糖,适当小苏打的比例把面和好。期间要揉好几次,放置大约多半天的功夫,才准备烙月饼了。
准备工作就绪,妈妈按照一锅5个的份量,把面揪成大小一致的小面团,揉好,用擀面杖擀开,包上用碎花生米,熟芝麻,红糖,馒头粒混合好的食材,重新包好,这个需要功夫的,否则会露馅。极细致的擀圆,放到月饼模子(一种刻着图案的压制月饼的模具)里,稍压制,就可以放到火候恰好的刷了一层油的平底锅里了,烙月饼的炭火需恰恰好。待一面熟了,需把月饼逐个翻身,再用刷子给月饼刷一层油,这时候满屋的月饼香气就氤氲了出来,真是馋涎欲滴啊。待一锅月饼烙好,妈妈总是先把月饼从院子里的四面八方扔一点,说是祭天地,保佑家人平安的。才轮到我们姐弟开吃了,总是多半个月饼进肚,才暂罢干休。
如法炮制,需要半天的功夫,才把月饼烙好,最后的“月光”(比月饼大三倍)是需要耐心的。极细致的描画了玉兔,桂枝在擀好的面饼上,慢火烙成。待月饼晾凉,是要放到一个有冰果的粗磁瓮里的,烙月饼这个中秋工程才算大功告成。
祭月
中秋之夜,待含羞的月亮慢慢披着那层轻纱从东山上冉冉升起的时候,爸爸就把切了花篮的西瓜,好多的水果,还有“月光”放到院子里一个方桌上,供奉月亮,我竟异想天开的想,嫦娥总是攀着桂枝,抱着玉兔来凡间品尝人间美味。真是“仙女落凡人世间,清欢几许和中秋。”因了想象,中秋竟是朦胧最美时光,如遇天阴看不到月亮,“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我而言,却是好的心里慰籍了。但供奉月亮的美食还是必备的,许久,才把这些供品拿回家,都要尝尝,才算是对一年一度的祭月的终了。
如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们却回不到从前了。再也吃不到妈妈烙的月饼,遍寻橱窗超市,却没有了儿时月饼的清香,祭月的情怀,矫情的怀抱。中秋又到,心里竟自空落,唯有对月许愿“中秋拜月寄情思,方安寸许赤诚心”!
原鄉書院高品位大型文学平台关注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