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
8
最拼命的那两年,邓伦有过连续五十几个小时不睡觉的经历。还有连续半个多月,因为工作忙,他没沾过床,永远都是在赶赴下一个工作的路上。
被问及是否因为损失了个人生活而后悔过,邓伦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知道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也把那两年定为自己成长和收获最多的两年。
微博上有人爆料,说高中的时候一个女生找邓伦表白,他的拒绝理由是:我志不在石家庄。那这个出生于92年的男生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呢?
文|鸽子
本周由邓伦和杨紫主演的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迎来了大结局,三生三世的虐恋让香蜜女孩受尽折磨,剧情和心情在非常虐和有点甜中交替进行,据不负责任的统计,编剧收到的刀片大概能绕地球一周半。
好在编剧用仅有的求生欲让两人在大结局走到一起,过起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提到这部剧,邓伦说拍完之后自己曾对杨紫拍板保证,说我们这部戏一定会非常非常好。
“想不火都难。”
如果在成为香蜜女孩之前看到这个采访,想必我一定会内心暗暗diss邓伦爆棚的自信心,可现在我只想说,旭凤你长得帅你说什么都对啊。
邓伦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饰演火神旭凤
而且这部剧确实火了。
截止到目前,《香蜜》网络总播放量突破100亿,收视率年度亚军,豆瓣上十二万人打出了7.4的分数。
不少人说邓伦运气好资源好,92年出生的他已经有了几部可以叫得出名字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有人说他有旺剧体质,凡是他参演的剧好像数据都还不错,可世上哪有什么平白无故就被运气频繁眷顾的人呢?
与其羡慕他的好运气,不如看看他是如何修炼自己来接住这份运气的。
他小时候是个学霸,成绩掉出前五名就会被找家长,可后来姥爷过世,他“学习没有以前认真了”,也当过一段坏孩子。
高考前,他成绩没有以前优异,他觉得考不上一个好大学没法跟家里人交代,于是选择了走上艺考的道路。
他那时候对表演没什么概念,但培训班的老师却很看重他,告诉他:你一定能考上。
几个月的努力和老师的栽培没有白费,他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开启了新的人生。
邓伦的学生证
刚上大学的时候,他立志要做回一个好学生,每天玩命学习,五点半出晨功,他一定是所有人当中头两个到的。
结果大二那年他就被选中出演琼瑶剧《花非花雾非雾》中的角色,和杨紫搭戏,他也是剧里主要角色中的唯一一个新人。
《花非花雾非雾》剧照
结果他不但撑住了,还得到了琼瑶在微博的夸奖,说他“靠特色外表和天生喜感赢得了角色”。
出道的起点这么高,所有人都觉得他前途一片光明,没想到他就此沉寂下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戏拍。
他没办法,影视剧一般都是在北京,上海的话剧和广告居多,他偶尔拍拍广告,有次拍广告赚了1500块钱,他激动坏了,也不是说非要拿这个钱去做什么,就是觉得,原来自己还是能做些什么的。
他尝试联系北京的同学,听说北京有跑组的点,就一个人跑到了北京。
当时跑剧组要递资料,他也不知道资料长什么样,就知道上面要有自己的照片,也没去拍什么写真,就弄了一些自拍上去。
每个剧组一个屋,门上贴一名字,他什么也不懂,就站在门口端详,觉得剧名还行,然后就敲门。
有的组态度还行,看他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把他叫进去聊一聊,有的连门都不让进,把资料接过去,就告诉他“回家等通知吧”。
“95%都是失败的。”
可他没放弃,没被这95%的失败打败,因为他明白,努力尚且可能不成功,何况光想呢?
得不到更多的机会,就把能做的做到最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认真去演,不再想他曾经是琼瑶剧出道的男演员,而是谦虚、踏实、好学地完成每一个角色,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把机会推荐给他,他不急不躁,一点点地积累着演技、资源和人脉,终于渐渐翻过身来。
他没再让机会溜走。
找上来的好机会他一个都不想错过,想要演的角色他也会去努力争取,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回想起玩命儿工作那两年,他自己都觉得“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2015和2016两年,邓伦拍了九部戏。
有记者问他当时最高的工作强度,他说他曾经连续五十几个小时不睡觉。最忙的时候,有半个多月没有沾过床,永远都是在车上,在路上,这个工作忙完,就上车去赶下一场活动,最多只能在路上休息一会儿。
那是几乎没有个人生活的两年,可是他看得很清楚,没有因为失去个人生活而懊悔,他知道有得必有失的道理,那两年拼了命往前冲的干劲儿,正在这两年慢慢呈现出结果来。
《欢乐颂2》里的谢童
《白鹿原》里的鹿兆海
《楚乔传》里的萧策
他喜欢这种感觉,觉得那是大家对他的一种认可,他也不怕自己被框定在角色里,因为他从未给自己设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很“鸡贼”的人。
他觉得青春就该燃,该努力,该拼命,因为“丧的只配叫青春期”。
所以看到鹿兆海那个角色的时候,知道整个剧组和班底是那样一个状况的时候,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演《白鹿原》。
那可能是他试戏最多的一部剧。
他太喜欢鹿兆海那个角色了,但他也知道他可能不是导演心里的最佳人选,因为他年纪太小了,底蕴和演技都不够。所以每次试完戏,他就和导演说,如果你觉得不满意,那我就再来试。
他试了不下几十次,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试了,但不试又不行,因为他想让导演看到自己适合角色的那个点,最后他终于扛了下来,进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剧组里。
他说自己就是奔着学习去的。
而且不是光明正大地学,而是“偷学”。
因为如果他问张嘉译一个演戏的技巧,张嘉译当然会告诉他,可是那个理论在他那行得通,在自己这儿不行,于是不管有没有他的戏份,他就在片场盯着这些老戏骨演戏,等晚上回酒店,自己再演一遍。
“拍《白鹿原》什么感觉?就是随便一抬手就是学问,随抓随吃。”
他觉得《白鹿原》是一个港湾,有无数的人在保护着他,教他东西。
他知道,也许这样的机会,这一辈子都没有几次,所以他倾尽全力,把能学到的都学过来。
就像现在,演一些青春剧,演男主角,剧里的演员很多年纪比他还小,他长时间地释放一些东西,就老觉得该吸收一些东西才对。
前几天关于邓伦的一件高中趣事登上了热搜榜,说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向他表白,结果他拒绝人家的理由是:我志不在石家庄。
也有人说:原来邓伦从小就是事业型的。
那邓伦的志向是什么呢?
他爱演戏,他爱他的工作。
他愿意为它连续五十几个小时不睡觉,愿意为它沤在五十几度的录影棚里,也愿意为它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
“那我活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上学的时候拍那些名著,他第一次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有那么多的经典著作等着你,有那么多的好角色等着你,你这一辈子可能都拍不完,他想到这些,既觉得焦虑,又感到踏实。
他希望演到他演不动的那一天,他还是在尝试当中。
他用“死而复生”来形容拼命演戏的那两年。
“你只有在你觉得很难的时候,你才是在走上坡路。”
我们也祝福“志不在石家庄”邓伦,能实现他的愿望,成为一个更好的演员。
----------------------
1000件精选好物任你挑选
商务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