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如懿传》终于开播了。然而就在一众网友喜大普奔之际,播出当晚,《如懿传》便迎来了口碑的扑街。
有说主角周迅老了缺乏少女感,声音也不好听;也有说这部剧的服装发饰不够考究,有说主角妆容太过浮夸,也有说剧情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
对此,我只想说,如果我知道自己40多岁时,还能美成周迅这样,我现在天天在梦里都发笑。
而与之鲜明对比的,却是早一个月播出,与《如懿传》朝代人物设定完全类似的《延禧攻略》,口碑一路飙涨,播放次数超过100亿,是今年现象级连续剧没错了。
(网友自发做两部戏对比图)
《延禧攻略》意外的好口碑和《如懿传》的首播扑街,有很多原因,服化道的审美差异,对主演期待过高造成的心理落差,布景特效的精美程度……
但是,从本质的根源上看,我觉得原因只有一个,对于90后、00后,传统宫斗剧在衰落,新型宫斗剧在崛起。
《延禧攻略》不是传统宫斗剧。
女主魏璎珞,看重亲情,为姐复仇入宫;看重恩情,为皇后复仇受宠;最不重要的,就是爱情。
一开始对皇上是没有爱的,刻意接近的唯一目的便是替皇后报仇。曾经芳心暗许傅恒,在傅恒同意娶尔晴之后,魏璎珞也快速地把这段感情放下了。
本该为皇上愁肠百结,对他身边所有女人虎视眈眈的魏璎珞什么设定?
进宫不久被同屋秀女泼杯水时,立刻以桶水回泼回去;
在得知杀害姐姐真凶时拒绝和解,在纱帐里动手脚引来天雷劈死裕太妃;
一路帮扶弱者,从秀女吉祥到愉妃,明玉,待先皇后如长姐一般忠心,在先皇后去世之后,陆续铲除每一位害死先皇后的恶人……
以及,剧过了一半都没怎么花心思好好地、专一地跟皇帝恋爱,差评。
《延禧攻略》里,女人们一个两个的,仿佛也不太热衷宫斗,特别不务正业。
唯一认认真真完成宫斗KPI的高贵妃被群嘲,贡献无数表情包……
《延禧攻略》哪是传统宫斗剧,说白了,是职场精英魏Lady,穿越康雍盛世,层层打怪,毒舌开挂,喜提皇后的吃鸡游戏。
为什么号称高度还原清朝历史的《如懿传》被群嘲?
都TM什么年代了,谁还要看一群女人,认认真真去疯抢一个男人啊?!
首先我承认,清宫剧我看得不多,但近年最经典的《步步惊心》和《甄嬛传》,凑热闹都看了。
但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完全不是一帮女人为了争宠皇帝勾心斗角的心思,而是以紫禁城为牢笼,鲜活人性被一点点泯灭的巨大悲剧。
《步步惊心》里刘诗诗饰演的女主马尔泰若曦,穿越回紫禁城,是现代女性的思维,也是一个拥有过去和未来最清醒的旁观者。
她对四阿哥的爱,一开始就不是爱情,而是为了生存。
即便跟四阿哥历经种种复杂,最后在一起,也充满了观念的差异:四阿哥希望她不要管任何事,安心做嫔妃,她却为四阿哥在权力斗争里体现的残酷冷血一次次失望,最后也因此被逐出宫。
(若曦跟八阿哥也有感情纠葛,但知道他在历史上不会继承皇位,果断弃了)
而宫斗大戏《甄嬛传》好看的戏,全部在甄嬛黑化后;她终于意识到,用爱情去对待皇上太蠢了,他哪配。
于是,她乱搞(怀着果郡王的孩子),她设计(让皇帝与年轻宫女淫乱气亏),她最后活活把皇帝气死(最后一集恶毒告白)。
“曾经的我你爱搭不理,今天的我不仅让你高攀不起,还让你肝脑涂地。”
最后甄嬛以胜者姿态,冷血地高喊“皇上驾崩了”,细想也是残酷独立宣言了。
最讽刺的是,好看的清宫戏里,真正对皇帝死心塌地的人,付出真情的人,下场绝对惨烈。要么打入冷宫(《甄嬛传》里的皇后),要么不得好死(《甄嬛传》里的华妃)。
这也是三观十分正了。
所以在我心里,《步步惊心》和《甄嬛传》是在宫斗的表面,讲述的其实是人性的挽歌,成长的悲剧,畸形生存状态和权欲爱情,交织在女性身上表现的变异。
理解成女人为了男人什么的争风吃醋都太低级了啊。抢一个男人,跟爱情无关啊。
后宫中的女人,哪里配谈什么“爱情”,个个都是踩着高跷浓妆艳抹的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才是她们的人生命题。
比如这个夏天,我觉得整个中国活在大清朝。
(2008年《还珠格格》到2018年《如懿传》,网友们把十年清宫戏关系捋顺了,大写的服气。)
传统清宫戏每次都看得我很闹心,因为那一套逻辑,真真把中国五千年来关系的糟粕聚齐了,现代社会关系里的最凶残的问题,都在清宫戏里,有出处和根源。
传统清宫戏讲亲子关系,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天家父子不是父子,首先是君臣。所以父母对孩子没有爱,只有控制和奴役。
这种意识,影响到今天的现实,就是你已婚有娃四十好几,父母还可以对你颐指气使随意干涉,因为“以父为天,孝即是顺”啊。
传统清宫戏里,女性优秀都是扯淡,最重要就是男人分配的名分。也因此而争斗,被男人承认是人生唯一的生存任务。
这种意识,影响到今天的现实,就是不管你学历多高,工作多爽,自给自足生活愉悦,你过了30没结婚,就是众人乃至亲人心中的Loser,因为文化集体潜意识,女人最高的荣耀就是“有男人要,有位高权重的男人要”。
传统清宫戏里,女人之间没有爱,因为她们在玩“孤岛生存,互相残杀,最后只活一个”的设定游戏,友谊,那都是与虎谋皮。
这种意识,影响到今天的现实,就是不管职场还是家庭,女上司和女下属,婆婆和媳妇,最为难女人的就是女人。
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意识催眠,不断接受暗示,潜意识就容易认可一种逻辑,并不由自主用这个角度思考问题。
从这个角度,清宫剧扎堆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我不喜欢清宫戏扎堆,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市场只有清宫戏受欢迎,那么资本就不会选择更多类型,我们看到的好戏就越来越有限。
女主是三观备受争议的女人。她毫不避讳自己的野心,为了能在职场上向上爬,抛弃了广义上的正确三观——不惜打掉刚怀上的孩子;为了工作缺席母亲葬礼;甚至毫不客气地给后辈下套,打消后辈在职场上对自己的威胁……
这是现代女性生存的一种可能,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像男性一样去奋斗,付出代价。
这部剧主要讲述本身为家庭妇女的Alicia,在丈夫嫖妓被公开,政治事业跌入谷底后,她重拾过去的律师职业,从零开始,触底反弹的故事。
清宫和玛丽苏剧的大女主,因为足够的运气加持,而Alicia,却有经得起推敲的行为逻辑、专业的职业能力、被生活暴击后拥有的智慧支撑。
我们也很难看到,制作精良的职业剧,类似日本的《非自然死亡》。
按照划分,它应该是职业医疗剧。
它透过一个冷门的行业,折射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生态链与日本社会百态人生。
石原里美所饰演的“7K”女孩——危险、脏、累、规矩严格、无休假、不化妆、结不了婚。
它囊括了该职业性质的同时,又映照出当下社会中女性的生存截面。
我当然知道,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这些八点档,就是用来放松一下,不是来受教育的。
但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宫斗戏,女生会不会,不由自主受影响,潜意识相信“只有优秀男人爱上我,我才优秀”这种设定?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玛丽苏戏,女生会不会,更容易活在泡泡里,期待不劳而获的人生,全靠运气的人生?
好的文化市场,应该百花齐放;创作者有足够的激情和能力,来展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各种人生。
真心期待这一天快点来。
作者简介:伊姐(周桂伊),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3岁出版畅销书《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的妈妈,分享光影中的感悟,关于育儿、关于婚姻、关于爱。原创公众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关于静云婵====
编辑简介:叶文静,喜欢传统文化,业余研究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等玄学知识,五行属土,八字偏硬,身强四十,在喜马拉雅有公益音频分享,每周一堂课,不见不散哦,喜欢的亲可以识别二维码关注玄学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