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适应期,我们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感情渐渐熟络了起来。吃饭的时候我们15位老师尽量分散的坐在学生们中间,和同学们边吃边聊,这样可以更贴近学生避免让他们心中产生支教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在谈话时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晚自习时,各个班的老师则会单独的叫出学生来到办公室中谈心,因为已经相处过几天了,各位老师对一些学生的表现和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单独谈话更有利于“对症下药”。下面我来谈一谈通过这几天的相处我对孩子们的印象以及和一些孩子谈心的收获。
对孩子们的第一印象是在开学典礼的那个早上,当天早早的就有家长送学生来了,他们有的骑自行车、三轮车,或是直接走路来,带着包袱行李,着实不易。在我们支教老师在布置会场时,我看到了几位同学在很自觉的拿着扫把在打扫操场卫生。在需要搬东西时,他们也积极的过来帮忙。在典礼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的纪律保持的也十分的好,虽然很激动但是没有人交头接耳。在随后几天的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上课的纪律和对老师的尊敬十分自觉,比如一旦老师进了教室,即使是下课时间,大家也会迅速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保持安静,进教室时一定会喊报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管理的比较严格。另外,三个年级学生们的差别也很明显,六年级刚要进入初中十分的热情与活泼,七年级经过一年的学习变得更加自律好学,八年级则成熟了许多但因为要面临中考的压力所以对很多事情并不那么感兴趣。
通过和孩子们更深一步的交流,我发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简单。在第一天的团辅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组队进行风采展示,同学的很多创意和奇思妙想让我叹为观止。其中就有一支队伍,编口号时巧妙的把我的名字给融入进去了,让我十分感动。我还发现了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较内向,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缺乏自信心,比如上课时让大家回答问题,大家会热烈的讨论,但是当需要举手回答时,就变得十分安静了。对于这个现象,在谈心时我也问了一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是说害怕自己说错,不敢尝试。我觉得这主要是由孩子所在得教育环境所决定的,不难想象,因为平时老师们管的都很严格,孩子们稍有错误就会受到打骂,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言行就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甚至抱着不说总比说错好这样的心态,进而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同时,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和自己孩子的沟通交流都存在着不小的障碍。而在仅有的交流中,批评训斥又占了主要,孩子十分缺乏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这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极为不利。所幸的是,在支教过程中我举办了各种各样类型丰富的活动,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辩论赛,演讲朗诵赛,趣味运动会,包饺子等等。希望经过这十天,能让他们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