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纷纷开始了逐鹿“暑期档”。而礼节君被小伙伴们疯狂安利的,居然是一部题材并不算新颖的清宫剧,《延禧攻略》。
不同于勾心斗角的宫斗剧,延禧女主怼天怼地怼空气,战无不胜,一路升级打怪。相对于过于苏爽、不能深究的剧情,更吸收礼节君的是其精致、素雅的风格。
这部剧一改以往的阿宝色、廉价淘宝风,画风古朴、舒缓、雅致,被怒赞“高级感”。除此还融入了多种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元素,绒花、刺绣、点翠、昆曲...让人寻觅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对于初见,影响第一印象的往往是服饰与仪表。而这部剧带给礼节君的第一印象-美,便是因为它的风格与服饰。
每次观看都忍不住感叹剧中的服饰之美。与以往色彩艳丽的清宫剧不同,延禧中鲜有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即便是最尊贵的皇后,也常常穿着素雅的颜色。
这些服饰不仅是按演员的尺寸量身定做,还是参照历史服饰后一针一线所缝制的。
而剧中女主初入宫时,在绣坊经历宫女入宫考核、为皇后绣制凤袍等剧情中,也包括了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盘绳绣、珠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
热播至今,最受欢迎的角色既不是女主,也不是男主,而是善良温柔的富察皇后。富察与弘历两人是年少夫妻,且难得地伉俪情深。
弘历继位后,富察氏也便成为了富察皇后。虽贵为皇后,但生性温良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
皇后平日带的绒花是头饰的一种,以蚕丝为主要制作原料。绒花在唐朝时是皇室贡品,到了清代则盛极一时。
为了更好地还原绒花的美感,剧组专程找了南京绒花的传承人,专门制作剧中的绒花头饰。剧中皇后佩戴的绒花,便是出自南京绒花大师赵树宪之手。
据赵树宪透露,这次为延禧剧组制作的绒花并非随意创作,而是参照了故宫博物院现有的清代皇室发饰精心制作出来的。
绒花谐音“荣华”,既有美好的寓意,又能与真花媲美,而永不腐朽。南京绒花被列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翠,即翠羽,翠鸟的羽毛;点翠,是传统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玩灭结合,即把翠鸟的蓝羽镶嵌在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它有残忍的一面,同时也把古代人们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展现地淋漓尽致。点翠工艺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延禧攻略》中也出现一些精致的点翠头饰,当然剧组用的并非真正的翠鸟羽毛,而是人工毛,在参考现存的点翠文物造型后,再一点点染色、一点点加工制作。
点翠是一门华丽却残忍的工艺,大量的翠鸟被捕杀。在1933年,最后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取翠羽为材料的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还有少数点翠手艺人传承了这项工艺,他们用染色鹅毛、人工毛、缎带抽丝、烧蓝工艺等来取代点翠。这对已作为珍稀动物的翠鸟和传承了2000年的工艺都是一种保护。
缂丝,又称“刻丝”,有文人赞誉是“雕刻了的丝绸”。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2006年,缂丝工艺进入国家非遗,三年后,又升级为世界非遗。
缂丝是一种经彩纬现花纹,具有缕刻之效,且富立体感的丝织工艺。织造一幅作品,要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
清代是缂丝织品产量最大的朝代,缂丝中心在苏州,《延禧攻略》中,有几把宫扇便出自苏州缂绣匠人之手,图案参考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藏品。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明代中叶独领剧坛近300年。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剧中高贵妃的一曲“贵妃醉酒”,令人念念不忘,让昆曲再次进入许多人的视野中。
唱念做打、缠绵婉转,虽然谭卓(高贵妃)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训练,但为了将高贵妃热爱昆曲的人设一贯而终,她持续半个月承受二十多斤戏服的重压,在高温的天气中辛苦训练昆曲。
她说:“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果能够通过剧集的播出被大众注意到,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延禧攻略》不止于宫斗,情节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情节,以从故事和细节里面感受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这也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
当然这些都只是中国非遗文化的一小部分,接触久了你会发现,非遗文化竟也是一个格外绮丽的世界。
·今日互动·
---
这部貌似有毒的剧,你追了吗?
2019《传家日历》重磅发布,与美好重逢
点这里跳转
-
2019《传家日历》上新
复制这段描述€zDPIbcqmKFK€后打开淘宝APP抢先获得
(复制整段红色字,打开手机淘宝APP即可购买)
▼
(点击图片,看礼节君过去600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