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李诞:中国80后文青之死
日期:2018-08-07 09:47:01 作者:CN 来源:拾文化 阅读:

李诞:中国80后文青之死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那一年的火车站

  小眼睛终于明白了这个大世界规则

  文/CN

    01  

  李诞

  李诞长相平平,甚至有点丑。

  眼睛眯成一条缝,特喜欢喝酒。

  有一点自命不凡,又带着一点忧愁悲凉底色典型文艺青年

  中学时,他考年级第一,老师盼他上清华北大;

  高中时,读王朔、王小波、米兰·昆德拉和弗洛伊德;

  大学时,听摇滚,爱写诗。

  现在,他告诫年轻人:不要享受忧伤

  因为忧伤本身没有价值

  自己已经放弃了做一个“弱智”的文艺青年

  定位艺人目标:谐星。

  ▵ 《吐槽大会剧照  图/《吐槽大会》官微

  人生经验把他从一个文艺青年,过渡为虚无主义者。他开始不信“崇高”,开始讨厌“壮丽”,以天赋熟练技巧轻松自如地解构所有“英雄理想主义”。

  在笑话里说真话,用笑声包装刻薄内容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着一个浅薄明白人

    02  

  反叛

  1989年,内蒙古锡林郭勒市,李诞出生了。

  和普通孩子一样,有一位严父,在自己淘气时候加以束缚与管制。

  成名后的李诞,经常在节目中拿挨老爸的打和早年的经历作为调侃

  但即使他再怎么宣扬着自己犬儒的入世态度,也无法掩盖住那些文青时代曾经在他生命中所带给他的压抑波澜

  文艺青年的做派初露,总与读书写诗有关

  高中时候的李诞沉迷王小波、米兰昆德拉的书,初步了解了人生百态,人世人情;

  在热血年纪爆发了文艺青年的最初特质

  不屑于走按部就班的高考道路,喜欢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 《脑力男人时代》剧照  图/腾讯视频《脑力男人时代》官博

  叛逆、不拘束缚,成了他成长主旋律

  “上学有啥意思,太土了!”

  于是高考名落孙山

  后来复读一年,由草原走向广州,也只是为了逃离父母约束

  大学里李诞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写的段子在网上漫天飞,广告商找上门来,发条微博广告就能拿1500块。

  可李诞像所有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一样,清高不屑,嗤之以鼻

  才华初露的李诞,在与社会接轨的大学里,完成了文青中愤青的二度进阶。

  每天躺在宿舍里丧着,觉得全世界都是傻缺,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把自己灌醉。

  ▵ 图片来源网络

  身边的人在忙于考证考公务员过英语四六级,

  文艺青年们却多数却怀着无数伟大梦想

  小到成为一个画家,一名诗人,一个摇滚乐手;

  大到生命意义,让自己让人类精神上彻底得救。

  他们做着壮丽的梦,任由自己在其中迷失,并总以为自己是人群中第一个找到活着的意义的人。

    03  

  和解

  王小波先生早早地就说过:

  “人活着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死磕又混出样子来的文青少之又少。

  社会,对于文青来说,是一个劫数。

  在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是文青第一次面对现实与梦想,六便士与月亮面包自由抉择

  这是一个残忍的抉择。在这个阶段根本没有任何人能找到平衡点两者兼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诞正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了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放下了自己的执着,并与之和解。

  怀有新闻理想的李诞去了南方报社实习,正值春节,自己好不容易排队买到的火车票,却听到跑春运口的记者说能轻松搞定。

  原来,你在起点拼命奔跑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在终点线旁边等着。李诞的理想,就这样曝尸于那一年的春节火车站。

  洁净的乌托邦不存在,世界运行的法则就是这么赤裸裸,之前的愤世嫉俗产生动摇

  他突然就想明白了,“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我就别嘚瑟了”。很多追求原来没必要,也不值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青喜欢熟读叔本华尼采,从悲观主义到存在主义,无不让文青垂头顿足地认识到人类生存境况荒谬是的,荒谬,这个词说的直白点就是傻逼

  保持自我的反抗是唯一的解决之路。

  从莎士比亚到卡夫卡到梵高到毛姆到米兰昆德拉,他们欣喜若狂地确认摘得那枚遥不可及的月亮比弯腰去捡六便士崇高一百倍,重要一百倍。

  直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认清了现实世界的真相没什么理想,就瞎活。

  人是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04  

  荒诞

  《罗生门》中的大盗说:

  “我看到他们时,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突然间,有一阵凉风吹来,如果没有那阵风,我很可能不会杀人。”

  与此类似,这可能只是李诞的一种狡黠

  也许他刻意隐藏了此前堆积了数以千计失望彷徨,而这种漫不经心叙述则使得一种转变更具有传奇与日常化的荒诞特质。

  “眼看高楼起,眼看楼踏了”。

  小时候李诞跟着父母来到内蒙,见过繁荣,吃过不知从何处来的海鲜,也经历过父亲工作的矿厂由盛转衰的落败,繁华兴盛也不过云烟一场。

  李诞开始变得圆滑,放弃做的那个自己,那个与世界愤怒抬杠的文艺青年,恰恰也是曾经的我们,放弃了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人都能从李诞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说上一句想当年,加上一个爱过的姑娘少年,几支年轻时喜欢的乐队,几个被提名但总不会获奖的作者,就能构成一出完美的荒诞剧。

  人们喜欢这种荒诞,喜欢这种“被迫圆滑、被迫放弃”的悲壮感,这让人的形象莫名高大,能让每个人都能产生出是这个时代殉道者的错觉

    05  

  80后的集体反思

  李诞属于末代80后。

  在与文青前辈许知远的对话坦然说到,自己在迎合这个世界:

  “不要挑战大多数人”,“做自己就挣不到钱”;

  “既然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那我也赶紧运行起来”。

  80后们在今天,好像集体展现出了某种反思情绪

  大张伟14岁出道;

  朋克、摇滚、头发炫,音乐燥。

  从反叛的摇滚少年到如今可爱的贫嘴综艺大老师,他开始反思中国到底有没有摇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寒今年在微博上重新写东西,转发最高的一篇是《我所理解教育》。反思了自己当年对教育系统批判,庆幸生长阶层壁垒还不清晰的中国。

  再早些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还觉得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去写杂文,应该把时间和感情多留给小说电影创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是不是真像书里说的“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还狂是没头脑

  但大张伟韩寒确实活成了这句话的样子。

  当年叛逆的少年,如今每周在电视里教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年说海淀区是“全国有名迫害学生源头”的 80 后新锐标杆,如今回过头来劝你好生念书。

  这种随着时间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反思,在李诞身上也能看到。

  以前,他不喜欢努力挣钱”这件事,觉得特傻、特让人瞧不起;现在,他直白的说:不要谈情怀,上综艺做脱口秀就是为了赚钱

  这批80后成长的三十年里,是最沸腾的三十年。

  下海潮互联网创业疯狂楼市、双创热潮、A股神话,隔三岔五的让人应接不暇

  错过了下海不能错过股市,错过了股市不能错过楼市,错过了楼市不能错过乐视。

  他们的特殊正在于,自己是第一批完整撞上了这么些机会的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导致了80后的反思普遍是带有机会主义成分的:一个一个机会从眼前飘过,好像伸手就能够着,但最后又一个都没有抓住。

  这是一代人最大的痛苦来源。

  许知远难以理解,像李诞这样的80后为什么要迎合,为什么要顺从,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其实只是因为不同年代而已。

  许知远这批60后的痛苦来源于体制

  70后的痛苦来源于渴望成功

  而之后李诞、韩寒等这批泛80后,则在经历了中国最极速分层的阶段后,把痛苦归结于选择

  如果说这些反思是改变,倒不如说是这群有才华有想法的年轻人,活明白了以后的必然结果

    06  

  时间是把杀猪刀

  没能红了樱桃,也没能绿了芭蕉

  我们喜欢看年少成名的英雄主义故事

  可是这个时代从来不喜欢孤胆英雄。

  即便你上去了,也只是作为一个被消费符号,随时都可以被棒杀。

  与其清高,不如选择拥抱资本之海。

  毕竟这漫长一生,曾经有多少东西像月亮一样,是照进生命的梦想,尔后却逐渐成为暗淡无光的人生路上寂寂无声的风的。

  三餐四季春去秋来

  就像李诞说的“人间不值得”。

  而我们也不必,拿那些真伪命题为难自己。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我上过100多个女生,摸一下你的大腿怎么了?”

  ·我采访了1000个90后,终于知道他们存款为0的原因

  ·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为人下人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李诞:中国80后文青之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