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叫黄泡熟,放牛小娃有衣禄。”这是我们小时候常念的童谣。每逢清明时节,阵阵细雨过后,黄泡树上就挂满了一个个桔黄色的“小灯笼”,摘上几个,放入口中,甜中略带酸爽,那种滋味,在我的记忆中久久尘封。
前段时间今日头条一个帖子火了:“云南的黄泡熟了!忘了他,我带你上山摘黄泡”。点开那条帖子,看着那些熟悉的画面,黄泡,已经好久没有在我的生活了出现了,那些图画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滇西南,海拔、温度、土壤都非常适合黄泡生长,只要在三月左右进山,不用刻意寻找,路边就会有一蓬蓬的黄泡树,一串串的挂满黄泡。
1990年,我八岁了,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吃黄泡,但是黄泡树上有刺,我胆子小,不敢去摘,每次我特别想吃的时候,我就会缠着外公,带我去摘,外公每次都能摘得很多,每一次我都能吃得饱饱的,黄泡是那个时候外公给我们最好的零嘴了,外公把他满满的爱嵌入黄泡里带给我们。
1995年,我上小学五年级了,放学后,小伙伴们就三五成群,一起结伴去摘黄泡,那个时候我体质不太好,妈妈要求我放学立即回家,不允许我在路上玩耍,我很喜欢吃零食,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妈妈会上街给买一些苹果、橘子之类的,但是感觉还是不解馋。有一次,小伙伴们一块聊天,我跟伙伴们说了自己的心思,从那以后,寨子里小伙伴们每次去摘黄泡都给我留了一份,那份浓浓的童年情谊,时常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2000年,我十八岁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心目中开始幻想“白马王子”了,那个时候物质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娱乐也比较古朴,我们勐佑人每逢嫁娶都要打歌,打歌都会有年轻男女进行山歌对唱,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山歌有:女:说阿哥哇,想吃那黄泡怕刺戳,阿苏瑟呢瞧着”;男:“说阿妹哇,想吃那黄泡搭我克,一把一把摘喂你”。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因为黄泡走到了一起。我邻家的姐姐是一位擅长唱山歌的女孩,因为爱唱山歌,被县文工团录取了,因为爱唱山歌,又收获了属于她的爱情,黄泡又变成了“爱情”的载体。
2010年,我是28岁的老姑娘了,看着同龄人都走入婚姻给的殿堂,我虽然有点恐婚,架不住我妈威逼利诱,这一年我结婚了,婚礼的第二天按照我们的礼俗是要回门,但是因为当时离家较远,就改为回半路门,老公带我到红旗山摘黄泡,我从小喜欢吃黄泡,但是很怕黄泡刺,老公说了“没事以后每一年的今天我都带你出来摘黄泡”。老公是个行动派,每一年无论多忙,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他都会带我去摘一次黄泡。虽然现在生活富足了,街上的水果琳琅满目,但是我还是喜欢那一抹桔黄色,我还是喜欢那个甜酸爽味儿。
2018年的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五一劳动节,因为看了今日头条那个帖子:“云南的黄泡熟了!忘了他,我带你上山摘黄泡”,在劳动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带着儿子去摘黄泡,因为老公上班,我单独带儿子去摘黄泡。为母则刚,为了儿子我竟然不太怕黄泡刺了,我给儿子摘了一大口缸黄泡,儿子那个高兴啊!虽然我手上划了好多个口子,但是为了儿子灿烂的微笑,感觉自己那点伤都不算啥。
黄泡,既是我们儿时的零嘴儿,也是我们童年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情趣。现在生活好了,黄泡又承载着我们的情怀。当下正是黄泡成熟时,小伙伴们到凤庆摘黄泡,约吗?
猜你喜欢:
史铁生:归去来
刘竹白:刚好,是落完了一场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