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赵丽颖停工的消息,上了热搜。
一时间,网络上对各种停工原因的揣测蜂拥而来。而赵丽颖这个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姑娘,也勇敢地怼回去:
自从2006年选秀节目脱颖而出之后,这个87年的姑娘人生就像开了挂。
2011年,她在古装剧《新还珠格格》中饰演晴儿一角。在这之后,《陆贞传奇》、《杉杉来了》、《花千骨》、《楚乔传》、《乘风破浪》等诸多影视剧,都在赵丽颖拼命拍戏的努力中,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赵丽颖现在在微博上已经拥有6313万粉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她。她再也不是那个河北廊坊默默无名的姑娘了。
凭借着对表演的兴趣与热爱,赵丽颖才能做出今天的成就。她终于渐渐活成她想要的模样。
年少的时候,我一直在困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短如朝露的一生中,自己该往何处去?
后来,过了三十岁,我慢慢觉悟,支撑一个人快乐生活下去的是兴趣和梦想。就像赵丽颖那样,因为兴趣,所以才能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剧组拍戏。
也是后来才发现,兴趣不宥于穷富,梦想也是。
2017年12月30日的时候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出路》,导演郑琼历时六年跟踪了中国农村、小镇和城市三个阶层的孩子的成长历程。
在纪录片中,来自北京的袁晗寒家庭条件优越,17岁高中辍学,随后欧洲游历三年。2012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硕士。20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成为CEO。袁晗寒一步步在实现她的艺术梦想。
成为CEO的袁晗寒
相比较之下,来自湖北小镇的徐佳,以及来自甘肃农村的马百娟就没有这么优越的资源。16岁的马百娟就已经辍学,随后嫁给表哥,并没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马百娟
但是,徐佳却因为考上湖北工业大学,此后经过奋斗在武汉有车有房,在省会城市站稳了脚跟。
正在准备第三次高考的徐佳
两人命运的迥异就可以看出教育的作用,穷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哦,我忘了,赵丽颖也是出身微寒的人。
有梦想的人相对而言更幸福
我也经常见到,无名的地下通道里,抱着吉他唱着歌谣的青年男女。他们有着自己的音乐爱好,有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为此幸福沉浸其中。所谓“安贫乐道”,自是有兴趣和梦想在其中,因此怡然自得。
其实,在积极心理学看来,那些更快乐、更幸福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心理认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你看到的真实的世界,其实是经过你的认知和情绪转化之后的世界。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把注意力放到哪里,哪里自然成为一个人对外在世界感知的焦点。
就好像一个盛水的器具,有人看到了杯具(悲剧),有人看到了洗具(喜剧)。生活也是这样。
一些人找到了和这个世界愉快相处的连接点,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趣的。那一瞬间,就好像发生了巧妙的化学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愿意围绕着一个球转的原因。
这些兴趣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渐变,有的变成了养家的职业,有的变成了业余的爱好,但是,无论如何,这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亮色。
兴趣让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兴趣就成了生活的梦想。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便有了起床的动力。
不要小看“梦想”的作用。梦想赋予人生活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被世界裹挟,因此,人也会更加幸福。
电影《无问西东》里,吴岭澜英文和国语成绩全部满分。但常常苦恼于物理、化学不及格。他因为囿于世俗的“实科有用”的观念,选择了实科。
校长梅贻琦这么开导吴岭澜:“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中,吴岭澜顿悟,转身去寻找梦想
这句话让他在迷茫中转到文科,而后成为一名哲学系的教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梅贻琦所谓的“真实”,确切来讲就是指的自己真实的梦想。
他找到了自己文科方面的特长,找到了自己文科方面的梦想。从此他不再迷茫,生命中有了一种平和和喜悦。这就是梦想的魅力。
兴趣酝酿出梦想,梦想赋予生活以意义,而意义给人幸福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梦想让人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有梦必Da: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梦想固然是可以让人幸福的。但是一个人年少的时候,往往没有追求梦想的经济能力。其梦想的生根发芽,乃至能否枝繁叶茂,和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鲁迅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豪了,《呐喊》、《彷徨》等著作等身,其成就常人难以企及。即使这样,鲁迅也有他的痛处。不是别的,就是对其幼弟周建人儿时兴趣的扼杀。
正月初一的时候,别人家正爆竹声中除旧岁。而鲁迅在家中坐下,写下一篇文章《风筝》,开始忏悔。
这篇文章提到,周建人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放风筝,但那时候自己又没有钱买风筝。由于鲁迅不支持,周建人甚至于“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因为鲁迅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才玩的玩意儿,到后来当鲁迅发现周建人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自己在园子里可怜兮兮地拾枯竹、做风筝的时候,鲁迅一怒之下,大手一挥,折断了风筝的翅膀。
《风筝》这篇文章写到,直到漫长的20年之后,鲁迅才承认,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对于这一兴趣的扼杀他感到很后悔:“心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很多梦想是由兴趣累积起来的。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不问青红皂白,而置孩子的兴趣于不顾,很可能让天才错失,让梦想沉寂。
那些帮助孩子适当地发展兴趣、实现梦想的人,才是真正爱孩子的人。
具体来讲,如何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这既需要父母对孩子兴趣的细心发掘,也需要时间耐心的陪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刘丹7月10日在接受幸知在线采访时表示,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和距离无关,和生活本身有关。
即使父母与子女相隔千里,时时微信问候,视频通话,情感也可以活络起来。父母若能以多年的生活经验、职场经验,常常和子女沟通,于双方都有裨益。
这样孩子可以对生活有更加感性的、全面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可以理解父辈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学习外语,但是自己和他(她)实在忙得离不开怎么办?这一梦想就要从此破碎了么?
也有万全的策略。比如DaDa英语专注于 “专属外教”模式,给孩子一对一的“陪伴式教育”,就像父母时刻在身边悉心指导一样 。
美丽的梦想,是应该,也必须克服艰难险阻去实现的。有梦必达,对这个世界才不算辜负。这一理念与DaDa“有梦必Da”的公益项目恰好契合。
DaDa联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启动了“有梦必Da”公益计划。旨在帮助中国贫困⼭区学校的学⽣,奠定良好⾜球基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球环境,帮助他们完成梦想,为公益助⼒。
这一计划旨在让贫困⼭区的孩⼦享受在真正的⾜球场踢球的快乐,普及⾜球知识,为孩⼦们创造良好的⾜球环境。
DaDa希望通过实现英语学习的启蒙,教育的普及,给孩⼦们⼀个改变⾃身命运的机会。
改变⼀个孩⼦等于改变⼀个家庭,给贫困⼭区的孩⼦们开⼀扇⻔,让教育在⾼⼭发芽,让希望在荒乡绽放,让⼤⼭⾥的孩⼦知道外⾯的世界是怎样的,让孩⼦们有机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