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闺密从小一起长大,一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但是最近在微信上聊天,两人聊到工作时,她就开玩笑地数落了闺密几句;
所以两人关系再好,也有一些如“踩雷”般的事,是千万不能去做的噢!
这句话,正是来自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关于友情的“防雷指南”:《亲密:广受欢迎的人气心理学》。
她是风靡北美60多个城市的交友网站GFC的创始人,也是《赫芬顿邮报》健康人际关系的专栏嘉宾;
她还在北美做过无数次关于友情的演讲,《纽约时报》《福布斯》《健康》等杂志都争相报道她的演讲。
而在这本书中,莎思塔结合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为我们分析了友情的微妙关系,帮助我们走出友情的困境;
也在书中着重强调,无论面对关系多么好的朋友,也有千万不能踩的“雷区”。
熊爷今天,就把作者所说的这些雷区一一传达给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在小本本上记下:朋友之间关系再好,这几件事千万别做……
不要因为关系好,就许久不联系。
“我们关系好,不需要联系。”
“为了工作,先把朋友撂一边吧。”
可能有不少人会抱持上述想法,认为友谊嘛,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不需花费多少时间去维系。
但在作者看来,就像身体肌肉需要锻炼一样,友谊这块“感情肌”也需要花时间锻炼。
她认为,如果不能安排些许与朋友的相处时间,那关系再好,友谊也会有变淡的一天。
不过或许也有人会说,玩也挺累,工作那么忙,有空闲时间只想好好休息。
对此作者说,其实和朋友相处的时光,就能帮我们缓冲一些压力,给我们带来许多能量和喜悦噢。
与朋友面对面的互相打趣,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
相比瘫在床上刷30分钟的手机;
与朋友半小时的美好交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能量和温馨感觉。
不要因为关系好,
就指望对方“不说也能懂”。
认为对方应该要成为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很多话就算不说,他们也应该要懂:
“我生气了她没看出来吗?”
“这么多年了,应该要很了解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朋友要像戴着透视镜般,清楚看到我们内心的想法。
对此,作者提醒我们,不要总是闭口不谈,而是要主动谈话来加深友谊。
在书中,作者把主动谈话分为两种情况:
或许很多人认为,都这么多年的朋友,说什么感谢,对方心里肯定都明白。
比如,一句“你对我很重要”或者“我希望我们是一辈子的好闺密”;
作者说,两人发生冲突时,更加要注意主动谈话;要适时征求对方的意愿,并认可对方的感受。
比如:“那你觉得哪样比较好?”、“原来我这样做你会这么伤心啊。”
“最好的关系,是凡事不用猜。”
熊爷认为,好朋友之间,无论好话坏话,直接表达出来的,就是最真挚的呢。
不要因为关系好,就觉得可以嘲讽对方。
就像开头那位姑娘一样,面对一些关系较好的朋友;
很多人会变得“口不择言”,把数落嘲讽朋友,当成一种乐趣。
然而作者指出,朋友之间要开得起玩笑,但这也不代表可以被肆意伤害;
打趣小闹怡情,但是过度嘲讽就有可能变成伤害了。
“不断数落别人的缺点,往往会对友谊造成致命的影响,这比误解还要严重。”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要有慧眼洞察朋友的各种特质,而不仅仅是某些令人沮丧的缺点。
但作者也不是要我们如何如何用力去夸奖朋友,而是口头上的一声简单赞美;
不要因为关系好,
“如果我们总是喜欢少付出一点,那我们伤害的不仅仅是这份友谊,还可能是自己的信誉。”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朋友为我们付出的时候;
但也要注意了,关系再好的朋友,也千万不能任意索取而不去付出。
“付出者在人际关系中,更具亲和力,能赢得更多的信任,成为生活的宠儿。”
作者还指出,乐于付出的人,才是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
想要获得更深的友谊,就要做乐于付出的那一方。
当然作者所说的付出,也都是一些我们容易办到的小事:或许是帮忙拿一次快递,或许是一次安慰陪伴……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熊爷认为,细腻的小事如一块块砖片;
再用一双乐于付出的手,我们就能搭建出坚固的友谊金字塔噢~
不要因为关系好,就愿意把自己放低。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让着她点没关系。”
“都听她的吧,我怕她生气。”
可能还有一些人会认为,既然关系好,放低自己的身段委曲求全也没关系。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位著名的人际关系顾问,用50年研究亲密关系的结果:
他们或许对朋友非常好,非常爱自己的朋友,却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也就无法享受友情带来的幸福。
因此作者说,如果我们放弃、放低自己;
“就像我们辛辛苦苦挖出一眼清泉,却发现盛水的木桶有漏洞,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在熊爷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像宇宙里的星球,或许大小不一,但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吸引力。
而是先热爱自己,尽力去了解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发光发热,然后再把朋友吸引过来呢~
“成为别人的好朋友之前,我们必须先做自己的好友。”
“每个人都像在走夜路,
伸手可抓住的那个,
就是好朋友。”
长夜漫漫,熊拿着书,你牵着熊,
让我们一起往更好的未来蹦哒去吧~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