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答疑馆
在这,我们带着你的人生困惑,请教牛人,听他们分享关于人生的解答。
via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人家这才叫活着,我们顶多算没死》
via @奇葩说辩手:柏邦妮
《别笑,你可能也得抑郁了》
▶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怎么摆脱?
via @所长
《对不起,你的人生都在这 100 秒里》
▶ 自己是个老好人,连钱都不敢要回来,怎么办?
《“我借你的钱,为什么要还?”》
▶ 沉迷抖音、朋友圈,怎么办?
《求你了,别看我朋友圈》
02
所长邀请那些有趣青年,聊聊在「无聊人生」的另一头,他们找到了什么。
:点击蓝字标题可阅读文章。
▶ 穷游,是种什么体验?
《“我不想做一个四处流浪的小可爱”》
《存了那么多钱,你活得很累吧》
03
▶ 6.25-7.1
此次活动为 #新媒体# 职业体验分享,共有 40 人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中,所长真人出声,分享自己这几年,对于新媒体行业的拙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上下滑动可浏览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读者的互动更直接,而且内容本身,也自带了传播属性。(你见过哪本杂志写得好,就满天飞吗?)
如果你大街上,看到有人蹲路边写东西,别猜了,做新媒体的,在赶稿呢。
如果说,在 #央视做媒体# 的是天使,那么做 #新媒体# 的就是折翼的天使,节奏太快。
▶ 这个职业平常在做什么?
追热点追热点追热点、写稿写稿写稿
举个例子吧。去年10月8日鹿晗在微博突然公布恋情,全网的作者一边加班追着热点,一边谢他,
谢他拖到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才讲,也算是给媒体作者们放了个完整的假。
一句话讲,新媒体作者们,实时准备着。
写出的内容,做出的活动,读者觉得有价值、有用,帮助他们真实的发生改变。
▶ 最无力的时刻呢?
是一些失去选择权的时候,比如说,不得不做一些过于商业化的内容,有些和自己的价值观不是那么契合,但是还是得去做。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让自己成长吧。
▶ 新媒体行业最常被误解的事有哪些?
很多小伙伴想做新媒体,可能是因为看起来光鲜、高薪、工作自由。
自由也是相对的,你们是按工作日生活,我是按热点生活。
▶ 最近让你全力以赴的事
在有趣、好读、有用之间,寻找内容的平衡点。(挠头)
▶ 这个职业的晋升空间怎样
我自己的理解哦,我们不是在做公众号,是在做品牌,与其等一个职位,不如自己去创造一个职位。
晋升空间是自己拱出来的,不是别人给的。
特别在新媒体这种流动很快的行业,可能 1 年前你还是菜鸟,1 年后你自己出来单干,赶上了一波红利,就上去了。
▶ 需要学习什么呢?
这个行业比拼的是综合能力,比如:写作、运营、产品思维、市场营销、心理等等,这些板块都是技能点,需要一个一个点开。
▶ 最稀缺的能力是什么?
从新人到老鸟,你对这个职业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现在发现,其实谁都影响不了,唯一能影响的是自己,借着媒体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找到认可你的人。
▶ 如果新人想入行,你会给 ta 什么建议?
容易的事,别人都干完了,如果你是为了凑热闹,就别来新媒体行业,这样的人太多。
▶ 建议新人从哪里开始?
自己注册一个公众号,先练习把自己用文字表达出来,再想办法写出对别人也有用的内容
推荐最近在看的几本书吧:《超级品牌就是超级符号》《On writing well》(国外非常经典的写作书籍,中文译本《写作法宝》...)《增长黑客》作者:范冰
▶ 常看的 3 个公众号
坦白讲,我不太看公号,信息比较碎片(这也是我想在「人生研究所」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定要讲,大概是娱乐和体育类的内容,我会选择在公号上获取。
电影类:小岛电影
吃的类:陛下开饭了
故事类:我们的民谣与诗
因为是第一次组织线下社群活动,有非常多准备不到位,设置不合理的地方。
▼ 上下滑动可浏览
小伙伴的需求分两类:
因此:
1、对于好奇类需求的小伙伴,活动呈现形式过重,理解成本过高,专业语言不够友好;
2、对于垂直类需求的小伙伴,活动时间交流太短,且分享信息不够系统。
在这里,特别感谢小伙伴的包容和理解,活动会继续优化,并尽快与大家见面。
▶ 7.2-7.8
# 请写信给我 #
此次活动召集大家以手写信的形式,互相提问和解答。
▼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介绍
▶ 7.9-7.15
# 招募 5 名「未来研究员」#
他们将代表「人生研究所」前往上海 #未来大会#。
目前已有 89 人报名并成为候选人,请候选的伙伴保持微信畅通,所长会联系你们哦~
▼ 点击图片,查看活动介绍
04
所长自勉
过程中,经常想起当初的一句调侃: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尾难。
讲真,确实不容易。
不过,就是因为不容易,所以做成了才有价值。
有些事,容易就不对了。
晚安,共勉。
(点击标题可阅读)
所长第 7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6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5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4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3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2 期工作汇报
所长第 1 期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