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去看了点映,留到现在才写。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0差评的电影,咱们今天就不评论拍得怎么样了,毕竟铺天盖地的褒奖,大同小异。
最想聊的是电影中塑造的几个人物,最触动我的无非是,人活着,别做孬种。
进电影院之前早有耳闻,这片子啊,前半场笑,后半场哭成泪人。做好了心理建设之后,我就想,老子偏不掉眼泪。
第一个,警方展开地毯式排查,几十名病友被抓,审讯室里几十号人一言不发,共同的信念是保护程勇。突然一位老奶奶开了口,她握着曹斌的手,泪眼婆娑,告诉他程勇是好人,卖得药根本不赚钱,你抓了他,就是要了这一屋子人的命。我们想活着,我们不想死。
这段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家人,扪心自问,要挣多少钱才能让家人免去“没钱治病”的恐惧?
回想起假药贩子张长林的一句话:“这世上有种病你治不了,穷病”。
第二个,运输印度格列宁的路上,碰上警察,黄毛为了不暴露程勇,独自开走了车,知道要出事了二话不说顶在前面。紧接着就出了交通事故,被撞死了。
其实黄毛的死我一点也不意外,当他剃头买了回老家的车票时,就预示了悲剧。
太平间外面,程勇揪着曹斌的领子歇斯底里:“他才二十岁,他就想活着,这有错吗?” 泪眼混着仿佛下一秒就要喷射而出的红血丝,这段徐峥演技爆点。
第三个,程勇从法院被押金监狱的路上,全城的慢粒白血病人站在街道两旁为他送行,纷纷摘掉了口罩。恍惚间,程勇在人群中看见了已经去世的老吕和黄毛,两人微笑着,就像未曾离去一样。
这部分也能猜到,从程勇坐上警车的那一刻,就预示着一定会出现送行的桥段。对于白血病人来讲,口罩就像帽子一样,目送脱帽礼,让程勇像个英雄。但镜头扫到老吕和黄毛,就绷不住了。
三处泪目归根到底,最让人动情的点在于“承担”。
抛开主角光环,最触动我的两个配角是黄毛和思慧,两人共同的特质是飒。
讲堂里刘牧师被张长林抽了一耳光,黄毛直接飞过去把张长林一脚踹到地上,思慧第二个冲出去,把头发一扎轮起椅子就是干,飒爆了。
以及后面黄毛献身之前,开车横在警车前面,歪着脑袋一“咯”,真是把人帅得找不着北了。再倒回去看老吕的妻子,饭桌上对着程勇一杯白酒干下去,也是飒。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像个战士一样抵挡着生活的难,在平凡中奋力反击。
走出电影院,有点压抑。前段时间我回了趟家,围坐在桌前吃饭,他们又比上次见时老了一点。
饭后奶奶把我叫到一旁,悄悄问我带没带身份证,想问我借点钱,拿身份证去把我的保险钱取了,说是救急。我心里一慌,怕是奶奶身体出了什么毛病。
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我了解老两口的作风,即便生病了也不想给儿女添堵,能瞒必瞒,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借钱到我头上的。偷偷问爸妈奶奶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两人一无所知。我就更害怕了。
那份保险里没多少钱,一万多,我坐不住了,随便找了个借口下楼立马取了两万现金,也省得奶奶大热天的再去拿着身份证跑银行了。
我把钱递到她手上,板着脸问,到底咋了,不要撒谎哦。奶奶说自己身体没什么事,是老姑生病了,家里最近新买了套房子,手头的现金全折在看病上了,走不了医保,去一趟就好几千,实在拿不出来了,这才想到要找我借。
刚松了一口气,心又提上去。都是一家人还说啥借不借的呢,这钱让老姑拿去踏踏实实的看病,别有太大心理压力,用完了再找我要。
回到北京的当晚,我睡不着。担心老姑的身体,同时也为我平时没有乱花钱感到庆幸。
所有人都在说做人开心最重要,所有人在聊及时行乐。工作得不开心就不要做了,觉得活着太累就去躺着好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算哪门子的豁达啊?你就是个无法承担任何事的懦夫,有人舒服,必定有人辛苦。
我一直认为,只有有能力照顾别人的人,才配得上得到别人的照顾。
有次跟朋友喝酒,他问我,如果没有家人没有爱人,没有任何牵挂,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说我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你呢?
他说,我想当刑警。但家人的存在,让我放心不下。
程勇把药的渠道卖给了张长林,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情理之中;一年后他重回起点决定赔本卖药,因为老吕的离世象征着更多家庭的破碎,自私转化成英勇,逃避就等于负罪前行,他不能。人,不能。
被铐上手拷推进警车的时候,程勇转过头对曹斌说,“儿子要是问起来,告诉他,爸爸不是坏人。”那一刻的坦荡远比拿了张长林两百多万全身而退来得踏实。
如果不能拯救世界,就先拯救自己的世界。人生在世永远别谈自由,有情之人,从来就不是个体。
哪怕不能当英雄,也要活得像个战士。
「 更 多 精 彩 点 击 下 方 图 片 即 可 查 看 」
☺
☺
Email:money@xinliyo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