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日军炮轰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旁一声枪响
划破了一座城的宁静
要求进入卢沟桥东的宛平城搜查
遭到拒绝后悍然向
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
这枪声
带来长达8年的暗夜
3500多万同胞伤亡
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
遭受轰炸的上海虹口。
每到一处便是烧杀淫掠
阴影笼罩了大半个中国
何时重归
1941年6月5日,日机夜袭重庆,制造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造成1万余人死伤。
最终都被侵略者
定格在这黑暗的一页
民族危亡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
他们
以血荐轩辕的气魄
杀出一条血路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振中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佟麟阁
“军人抗战有死无生,
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赵登禹
“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
——冯治安
是光明的、伟大的。”
——左权
“争自由,誓抗战。
效马援,裹尸还。”
——赵尚志
......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口饭,做军粮;
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再黑的夜
也终有黎明到来
中华民族浴血奋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上图为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抵抗日军进攻(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居民和游客在卢沟桥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卢沟桥上
石狮子默默矗立
见证着81年前的那一天
上图为1937年8月8日,日本骑兵在朝阳门车站集结(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朝阳门地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1937年7月29日,日军侵入正阳门(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正阳门(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上图为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如今
硝烟散尽
昔日的战场
英雄已逝
但他们的名字
永存世间
上图为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本侵略军入侵(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1年岁月弹指而过
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
沉睡的雄狮已然觉醒
这81年间
但不变的
因为我们知道
这一切来之不易
81年了
时光穿越疮痍
也见证重生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策划:陈凯星、李俊
监制:刘洪、葛素表、胡璇绚
监审:陈璟春
编辑:梁甜甜、王龙、董雨
设计:盛瑞丽
校对:王帅
来源:新华网
七七祭
作者:陈贵
81年前的今天,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
拂晓
卢沟桥上
石狮威严端坐
永定河的水静静地
静静地流淌
弧形的桥孔在诉说着
81年前的今天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爆发
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已经打响
1
14
600
3500
1个所谓的日本鬼子
14年用生命和鲜血抵御入侵的抗战
600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
3500万同胞伤亡杀戮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每一个字都是滚烫的呐喊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81年后的今天
神州大地欣欣向荣
伟大的中国梦
乘风破浪 扬帆起航
但
我们
万分倍加珍惜和热爱
和平
因为我们深知
这一切来得
太不容易
太不客易
而且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泱泱中华大地曾经血流成河
满目疮痍 炮火连天
“七七”是一种耻辱
居安思危 永不忘却
牢记这一天
为我们的英雄默哀致敬
繁荣昌盛 明天更好
作者简介:陈贵,网名又傻又笨。湖北浠水浠河学社社员。闲暇之余,执一支瘦笔,点缀生活丰富情感。来源:山花烂漫
根在故乡
女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