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50岁爸爸感动朋友圈:女儿,你不婚,我支持
日期:2018-06-24 18:00:26 作者:老洪 阅读:

50岁爸爸感动朋友圈:女儿,你不婚,我支持

  ▲

  如不便阅读

  可收听唯美朗诵音频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我为什么不催婚》的文章蹿红网络,看的真叫人拍手称绝。

  文中,没有催泪的剧情,也没有煽情说教

  有的,只是一个五旬老爸,对身为高龄剩女”的女儿表现出超豁达支持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现象,就是“中国式催婚”

  25岁开始催,30岁开始逼,35岁后你还单身的话,基本全家上下都围着你转了。

  催婚规模之大,几乎在全国盛行。

  催婚者,以爱之名,为你好之由,恨不得全程帮你操办婚姻

  被催婚者,在权威孝顺绑架之下,要么缴械投降,要么抱团取暖苦不堪言

  但这位五旬老爸的婚姻观,却一反寻常父母的“大道理”。

  他对处于适婚年龄的女儿说:

  “女儿,你未必非要在婚姻中讨生活,如果没有遇到真正动心的,不要凑合,因为那是个和你每天相处十几个小时的人。你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

  结婚,我支持;你离婚,我支持;你不婚,我同样支持。”

  他也劝告天下的父母:

  “结婚,不再是人生之必需。

  把婚否、何时婚,彻底的交给孩子

  这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私事,相信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做轻松可爱的父母吧!”

  看到这儿,自己一时百感交集

  要我父母有这一半的觉悟,自己当初怎会被逼到那般狼狈

  要不是被逼到那般狼狈,自己又怎会陷入这破碎婚姻的泥潭

  2010年,我和前妻相亲。

  都是快奔三的人,一个被催得不敢回家,一个被逼得以泪洗面

  相识不到三个月,结婚就被双方父母提上日程

  我们迫于强大压力,眼一黑,头一错,就跌跌撞撞的走进了婚姻。

  此后,开始了我的不幸

  也开始了她的不幸。

  我喜欢码字,她喜欢追剧。

  我埋头于书本,她沉迷于手机

  我觉得趁年轻,要多去大城市闯荡;她觉得十八线的小县城就挺好,生活知足安乐

  三观不合的我们,迫于种种压力,想离却又不敢离。

  走向对方,却又融不进彼此。

  婚姻的泥潭里,她觉得苦,我也觉得累。

  如今每当看到逼婚闹剧,就会感到辛酸心疼天知道父母一逼,儿女一生基本就毁了。

  如果父母懂得,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作主。或许,悲剧就不至于处处都是,惨败的婚姻一桩接一桩。

  蔡康永曾说:我对我过世的爸爸妈妈,最感激事情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催过我结婚。他们在世的时候,如果催过我结婚,你今天就看不到一个自由自在的蔡永康坐在这里。

  腾讯《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里有一组数据

  在当代适婚青年中,生活受到催婚、催恋影响的,高达70%以上

  而长期被催婚,并被催婚折磨身心俱疲的,也达到了50%的比例

  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年青人中,就有一个身处被逼婚的苦海

  这是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数据。

  在电视剧人民名义》里,“剩女”陆亦可也是一个催婚受害者

  陆亦可的母亲是一名高识分子。省高法民二庭的庭长,法律博士毕业的高材生,一生见多识广,历经风雨无数。但在女儿进入适婚年龄后,也免不了沦为逼婚父母。

  而且,催婚之急,令人咋舌。

  不管是女儿的同事朋友,还是领导,统统都叫了过来。

  干嘛?帮她找女婿

  先是恳请拜托,后来干脆威逼利诱。

  忙上忙下的她,恨不得动员起整个反贪局,乃至整个检察院的人来帮女儿寻找相亲对象

  陆亦可是何等倔强人?当然不从。

  这位母亲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工作上,直接找到女儿的领导。

  什么?我女儿还需要提升业务?她现在的重心是相亲!

  生活上,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老朋友来了,不叙旧情,先聊女儿婚事

  公安局局长来了,不谈正事,先问是不是单身;

  面对儿女婚事,高识分子的妈妈,竟也会催婚到如此荒唐地步。就更别提,一般文化水平的父母了。

  黄冈一“剩男”小程,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母亲竟下跪逼婚。

  湖北一“剩女”小丽,结婚不到三个月便离婚,皆因当初被逼婚所迫。

  武汉市一小伙宁帅,在不堪母亲多次催婚后,竟患上精神障碍

  ······

  在逼婚的父母看来,有没有感情,三观和不和喜好是否相似,这些都是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的事。

  他们固执地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可他们不知道,催来的婚姻,多半是仓促之下结出的苦果。

  他们也不知道,找个凑合的人领个证,是需要付出整个余生的幸福,来为此买单的。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不少催婚的父母说:“幸福能当饭吃吗?结婚不是谈恋爱,两个人最重要的是过日子。”

  对,幸福是不等于婚姻。

  婚姻里,不能没有幸福。

  诗人余秀华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她先天残疾出身农村

  在18岁的那年,父母开始为其操心婚事。

  “你一个残疾人,就不要挑了,有人要你就不错了!”

  在父母的唠叨催婚,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下,余秀华开始觉得,也许这就是她的命。

  19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农民尹世平。

  但婚后,三观喜好相差甚远的两人,基本没有任何交流

  更不用谈,有没有爱。

  有一次,尹世平在外地打工

  因为老板拖欠他了800块钱工资,尹世平便拉着她一起去讨薪。

  到了厂门口,尹世平让她一个人去拦老板的车。

  “你是残疾人,他不敢撞你。”

  余秀华问:“如果真的撞上了怎么办?”

  尹世平一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余秀华说:“在你眼里,我的生命就只值800块,还不如一头猪。”

  尹世平的文化水平很低,是个生性贪得无厌,生活上也十分邋遢的人。

  在结婚后的第二年,余秀华就想过离婚。

  但母亲想,秀华有病疾,尹世平是健全人,上门的女婿家里还想靠靠他。所以总是劝她忍忍,再忍忍,说生活会好起来的。

  可生活又总是好不起来。

  这段痛苦的婚姻,就这样忍了20年。

  直到某一天,余秀华实在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

  同时,尹世平分得了余秀华近二十万元的稿费

  我们知道,婚姻归根结底,是一场合作。

  合作前提,是两个人观念相近尊重有加,志同道合

  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遇到了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一定会同床异梦

  一个想要自由的人,遇到了一个追求安定的人,肯定难以同行。

  龙应台说的很对:

  一个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加寂寞。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一句著名名言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

  婚姻本质是什么?

  它到底是爱情结晶,还是爱情的坟墓

  这个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结婚,其实已不再是每个人的人生之必需。

  在《奇葩大会》上,社会学李银河提出了一个很震撼观点婚姻制度终将消亡。

  她给出了一组调查数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法国就已经有30%的人,选择不婚

  截止到2015年,美国16岁以上的人群50.2%是单身

  在2016年国家民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经接近2亿。

  婚姻正在遭受质疑。而在情感心理学方面,李银河又给出佐证:人的感情是流动的,而婚姻却要求从一而终。这自然产生无数矛盾

  《事实说》里有一份关于出轨态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数据显示,60%的男性,有过出轨行为

  超过50%的女性,表示很想尝试

  而有出轨想法的人,过半付诸实践

  所以啊,出轨早已成为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看得到它,但人人都选择闭口不言。当铁一样的数据来临,我们才惊醒:原来它已经泛滥到令我们避无可避。

  就像哲学家魏宁格说的:

  “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阴谋背叛和死亡。婚姻是另一种囚禁。”

  当然,婚姻也有它令人向往地方

  它让颠沛流离的人看到归宿,让贫困者可以抱团取暖,让相爱至深的人可以一生依偎,让更多的人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可我们也别忘了。

  婚姻是一种复杂关系

  可能欺骗、有背叛,有三观导致的矛盾,有两个家庭间产生的摩擦,还有两人朝夕相处后的厌倦和麻木

  所以,在走入婚姻之前,确保我们已经在三方面准备好了:

  1,经济上能独立

  2,智识上已经成熟

  3,对婚姻的种种风险已经了解,并能够负担承受

  也就是说,结婚一定是“我想要”、“我能要”,而不是“别人逼我要”

  前者,才能让我们在婚姻中获得幸福

  后者,必会导致连绵不绝的失望抱怨、受苦、忍受、戾气冲天。

  父母们爱子女,每个人都会理解。但我们没必要为此牺牲

  倘若你已过30 ,正在面对八方催婚、十面逼迫,请一定在世俗渗透、亲情绑架、流言伤害时,拨开种种非议和威胁,回到人生的核心你是你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去爱,去选择。

  然后,我们才会无悔。

  欢迎加我私人微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50岁爸爸感动朋友圈:女儿,你不婚,我支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