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我情感
你要知道,自己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女人在爱情中总是容易对另一半的一举一动很敏感,又或者和对方相处时经常容易心烦意乱,甚至乱发脾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也许有这种表现的你,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焦虑型人格。
焦虑型人格又叫矛盾型人格,在爱情生活常常表现为有矛盾心理,总是害怕失去却又离不开对方。
如果一对伴侣中有一方或双方是焦虑型人格的,而且经常表露出这种焦虑的情绪,那么这段感情就会令两个人都觉得很累。
最近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小丝,她跟我谈起了她的感情,她和男友刚交往一个月,是他人眼中的天作之合,但实际上他们却常常闹别扭,三天两头就来一次吵架,时不时还上升到了要分手的地步。
每一次的吵架,都以男友服软告终,对方每次都没有多留意她的情绪,总是甜言蜜语地哄小丝,两人往往在没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和好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小丝有点作是吗?其实小丝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说只要男朋友不能秒回微信,不能送她回家,她心里就会开始着急,然后又是一场吵架的契机。
其实这些在我们旁人眼里都是零碎的小事,我问她,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她的不满。
她自己也很无奈告诉我说,“只要他不回我信息,我就觉得他在和别的女人在一起。”
我们先不说小丝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但我相信现实生活很多女人也是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她们会不自觉地把所有小事放大,然后因为害怕被抛弃导致产生一系列焦虑情绪,这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人格了。
大多数焦虑型依恋人格的矛盾情绪集中在两点:占有欲、自我保护,这类型的人既希望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又因强烈的自我保护欲望从而设起高墙。
为什么会有这类型人群呢?
其实很多焦虑型性格形成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或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回应不够亲密、及时、有效,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就被称为原生情绪。
所以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就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进行自我保护。
有些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些人则会产生一系列焦虑情绪,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种依恋方式会作为童年阴影的一部分一直伴随我们长大,从而对成年的交往造成一定影响。
小时候播下的一颗种子,早在心中长成了一片阴影,但对于过去,我们无能为力,也只能就现在进行改变。
第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原生情绪。
焦虑型恋爱风格,其实大多性格比较鲜明,很容易“敏感”,会经常用攻击或过分防御的话语来伤害自己的伴侣,所以普遍被认为情商低、不好相处。
当他们想要在关系中表现自己的原生情绪时,行动上展现的却是次生情绪,例如愤怒-焦虑、恐惧-冷漠,而对方在被更加外露的次生情绪干扰后,就容易对你产生误解。
其实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对方接收到的更多是针对和伤害,而非忧虑和关怀。
这样不光没有让自己得到安抚,反而会破坏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冲突,也是导致分手的罪魁祸首。
所以焦虑型的人不要让自己的次生情绪掩盖你的原生情绪,要准确地表达自己。
比如说你和男友约定晚上约会,可是到了约会时间对方却迟迟没来,你打电话给他也一直是忙音状态,焦虑型人格的人就容易在脑海中幻想出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脑补出自己被抛弃的场面。
于是你就更加会强迫性地去打他的电话,随时准备好向对方发泄自己的怒火:“你去哪了,怎么还没到?我快等了一个小时了,打你电话又这么迟才接,你到底什么意思?”
当你被恐惧催生出来的怒火推动着,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种攻击性强烈的问句来质问对方。
你恐惧是没错,但是总是用反面态度来表达,真的可以让你的伴侣了解到你的担忧,促使他自愿地给予你安抚和积极回应吗?很难。
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
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了解和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TA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依恋风格的:“我小时候爸妈工作忙经常不回家,所以我一直都很害怕一个人独处。”
包括具体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当下在关系里的习惯和行为,以及告诉对方让TA了解当你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焦虑情绪在作祟而非出自本心:“我质问你怎么这么久都不出现的时候,是在害怕你会不会发生意外,不是真的在生气。”
同时也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实的内在情感是恐惧被抛弃,而不是对对方的嫌弃、不信任、或者攻击:“你一不回我电话,我就觉得你是嫌我烦,想和我分手了。”
你也可以和对方探讨当前TA回应你的方式,会让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绪上的反应是怎样的:“我生气的时候你总是什么话都不说,你越不说话,我就越着急,越害怕。”
我看过很多焦虑型的人,伴侣往往会对其的情绪反应感到毫不理解,十分意外,所以两人才一直争吵,如果想改变这样的情况,那么分享是很有必要的。
你们还需要去共同分析,过去的互动当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们尝试新的方法,而一直都执着于某一个低效的,不良的模式。正是这些想法和认知,限制了你们对于不同互动模式的探索。
有了这样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们可以共同商讨,未来在类似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做哪些事情来更好地回应彼此。
比如说设计和约定一些特定的行为,以及出现了回应不及时的问题后,最佳的修复方式:“如果你因为有事来不及回复我,那么等空下来一定要过来找我,和我当面说明白,我可能会生气,那你就要哄我抱抱我,不可以什么都不说。”
好的情侣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很善于修复关系出了问题。当两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让矛盾就这么过去,记住它,然后等平静下来之后,两人一起去沟通、探讨,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问题和修复关系。
比如以前对方不回信息,你会很焦虑并且打电话过去抱怨,那么这一次你试着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你没有接我电话,我觉得我更加焦虑了。”而对方则改变之前敷衍的态度,而是鼓励你勇敢面对焦虑,给予你情感上的支持。
其实你能坦白地告知对方你的焦虑,这已经是一种新互动了,它会为你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情绪反应,而这种独特结果,就会成为两个人关系改善的基石。
从小的事情开始,不断创造一些独特结果,让两人在互动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体验,关系就会越走越好。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方法都一定有效,或者同时照顾到双方的体验,所以不断改进和平衡也很重要。
然而更加有效的方法,是你定下心来,将生活的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自己为出发点,去做喜欢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将情绪的掌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制造安全感。
互动话题你在关系中最担心的是什么?
请在下方留言吧~
文章回顾
情敌 | 撩男神日常 | 冷战指南 | 作 | 非暴力沟通 | 男人累了 | 大叔控 | 被需要的幸福 | 内向小哥哥 | 三观合不合 | 《人间中毒》 | 安抚直男 | 男友被“作”走 | 前任击退指南 | 撒娇女人最好命 | 引导投资 | 爱情成亲情? | 被忽视的婚姻 | 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