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所以我们常说“女为悦已者容”,但其实说成“男为悦已者容”也没啥毛病。
波叔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以貌取人,一点也不肤浅》,谈到以貌取人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很有必要。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衣着和气质来弥补颜值的不足,但这个世界终归有点残酷,你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脸还是要看的。
整容呗!
这事现在说得轻巧,但最初的整容,不是单纯为了美,更多是为了生存。
古印度有位名医叫苏胥如塔(Sushruta),他写了一本医书叫《苏胥如塔·妙闻集》(Sushruta Samhita),里面记载着一种将颊瓣皮肤移植到鼻子上的“鼻部重建”手术。
苏胥如塔描述的手术工具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古罗马医生就尝试用手术来拯那些身体或面部严重受伤的格斗士。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整容手术也淹没在历史中,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又禁止了一切整容手术的实施,令欧洲的整容术差点面临失传。
不过到了16世纪,整容手术又复苏了。
但有两个很棘手的问题,一是那时还没有发明麻醉剂,做整容手术的病人,都要体验真正的切肤之痛;二是病人手术后很可能因感染而死。
风险这么大的手术,只有那些丑到活不下去,重伤致残或由梅毒致残的病人才会去冒这个险。
那个时候的手术类别也单一,什么开眼角、割双眼皮、削下巴都免谈,顶多修个鼻子。
16世纪的欧洲,有一种鼻部重建手术,跟古印度然医苏胥如塔描述的很像,一种方法是在额头上取一块皮,缝到残缺的鼻子上;
另一种方法是在病人的手臂上撕下一块皮,为了使皮肤继续生长,也不切断,直接整条手臂放上去固定住,然后缝合到鼻子上。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造型,是不是有点喜感?但是对于病人来说非常痛苦,可能要顶着这个造型好几个月。
过了几个世纪,随着麻醉剂的出现,以及无菌手术方案的推广应用,整容手术两大障碍都扫除了,才开始有人真正为了提高颜值而去做手术。
19世纪开始,现代整容行业开始兴起。
1905年4月,《时装世界》杂志上的整容广告说到乳房整形,20世纪初并不流行隆胸,而是流行缩胸。因为小而圆润的乳房是年轻和性主导的标志,又大又下垂的乳房被看作是有缺陷的。
直到50年代后,好莱坞女星大胸性感的形象,改变了人们对胸部的审美标准,要像梦露那样性感丰满才好看。
与此同时,许多号称能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美容周边产品也蓬勃发展。
比如某种绑在下巴,声称可以瘦脸的绑带,还有一些说是绑在胸部、臀部或腰上就可以减肥的美容带。
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这些产品到现在都还很火,可能有些小菠菜就用过。
曾经,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现在,大家提倡做自己的主人,当然就有权按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身体。
审美标准一直都在变,但人们对“美丽”的主观想法如此强烈,为了美,人类尽显极致的智慧。
要问波叔对整容的看法?
人都喜欢看美丽的事物,如果有一种方式,既能取悦自己,又能取悦别人,还不违法乱纪,有何不可?
<更多故事>?
塑战塑决:吞食80个塑料袋丧拿巨头鲸
一场延续千年的犯罪: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