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就有这么一个热议话题:提前6000多天备战高考。
这个话题说的是,6月9日上午,上海一位奶奶带着1岁的孙子在中学考点外体验高考氛围,说是“看看考试的情况”。奶奶还坦言,要把老房子卖了,为孙子买一套学区房。
关于高考,我们会说“十年磨一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些对于高考的传统印象标签,让大部分家长会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有些家长会不时地打听别的学生的成绩,唯恐自己的孩子成绩落在后面。但如果孩子的成绩考得不好或不如别的学生,这时,家长应该怎么面对孩子呢?
过于看重分数带来的不良后果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一般来说,考试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
但某次成绩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很多父母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殊不知这样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 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孩子惧怕考试
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落空,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过分投入,一方面,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家长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家长期望的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孩子,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心理障碍。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
绝大多数的、就算学习不好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
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会让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厌学。
◆ 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
孩子成绩好,自己脸上有光,相反,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
而且,家长在攀比中,往往会以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与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作比较,甚至把理想中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比较。
这样比较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家长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容易造成与孩子间的感情对立。
如何对待成绩欠佳的孩子每个孩子由于智力的因素、学习基础等的不同,学习成绩总会有差异。
父母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情况(如考试的难度、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听孩子的解释,不能武断地得出孩子学习不努力的结论,而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逐渐提高成绩。
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查某些科目成绩欠佳的原因。
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欠佳,还是上课不够专心,不懂又不敢请教老师,没有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做事不够仔细,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及时复习功课,考试时紧张或不够细心……
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要坚持深入地分析,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以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
另一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父母千万不要刺激孩子,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
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同时应不忘对孩子说“下次努力”,让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
即使孩子有厌学情绪,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时的气愤,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最大的宽容和鼓励。
要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父母的宽容中找到安慰和继续努力的力量。
欢迎参加
即可进行线上答疑
-END-
- 柏燕谊 -
心理咨询热线
15911014499(微信同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