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日本出现了一群被称为“消失的劳动者”(Missing Worker)的人群。他们大多已人到中年,单身,想找工作,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工作。
根据日本年金高龄者计划综合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日本,40岁到60岁之间的独身中年人有650万人。其中6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没有任何工作。而这里面有不少人,也逐渐放弃了再找工作的愿望。
下面,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佐佐木哲夫
佐佐木哲夫从来不会在自己做的饭中放调味料,“不用调味料,没有任何味道。”原因是为了省钱,如果饭菜味道好,如果自己习惯了吃好吃的,就会不断地想吃好吃的,最终就会去外面吃。
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照顾父亲留下的一只鹦鹉。
佐佐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电器制作公司的正式员工。 在公司,他曾经是运动好手,还参加过马拉松比赛,每天都过的非常充实。
但刚工作没两年,母亲去世,父亲希望他能够把家业,也就是一家床上用品厂继承下来。从那时开始,他和父亲两个人勉强撑起家业。到他40岁时,父亲患上阿兹海默症。养老金只有区区不到10万日元。工厂和照顾老人的双重压力,让他不堪重负。
最后,他不得不废弃了工厂,专心照顾父亲。体重也降到了30公斤。
但是父亲去世后,此时他也没有了重启家业的自信。
现在,亲戚都逐渐疏远了他。冬日的一个清晨,当他到二楼时,看到父亲留下的鹦鹉,已经死了。
“比起痛苦和悲伤,感觉自己内心被什么东西划了一道大口子,有什么东西消失了”,他说,“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自己也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办法。如何活下去,这个目的性现在找不到了。”
“不是经常有自杀的人嘛,我和他们也就差‘一步’的距离。没有迈出那一步也只是因为自己是个胆小鬼。”
“其实那一步,就是在铁道口跳过去而已。”
什么是“消失的劳动者”?
“消失的劳动者”是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失业率在上升到顶点之后,开始逐渐下降。 本来,在失业率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应该逐渐回暖。 但是,为什么经济却迟迟没有向好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中,有的人尽管没有工作,但他们也没有找工作。没有求职的人,并不会被算进失业者的范畴。因此,在统计的时候实际的失业人数将会大于统计上的数字。这种没有工作但也没有求职的人被称作“消失的劳动者”。
2015年9月,美国曾有将近400万“消失的劳动者”。算上“消失的劳动者”的失业率,达到了7.4%。
而在日本,这样的“消失的劳动者”数量正在增加。NHK的记者同研究员们一起计算得出,在中年劳动者中,失业人数为72万,但“消失的劳动者”的数量则达到了103万。
“我进了养老院,
你以后就别来看我了”
藤井健一
一年前,藤井是一名仓库的管理员。父亲那时已有了阿兹海默症的症状,而且长期患有心脏病,处于随时都会心脏病发作的状态。
“父亲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下”,他说。
在送父亲去养老院的前一天。儿子给父亲做了一顿他最爱的咖喱饭。并安顿嘱咐他,这是在家的最后一顿饭了。可是第二天,父亲起床时却说:
“我为啥要去老人院?”
“因为要去你的新家了啊!”
“我傻啊,我为什么要去?我不去”
把父亲安顿在养老院后,儿子叮嘱父亲:“接下来,你要自己努力好好照顾自己,我也要好好努力过自己的生活了。”
“你以后还是别来看我了”,父亲留下一句话。口气像是一句开玩笑的话。
记者问他,怎么看接下来自己的生活。
“接下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可能也没啥希望,但是,希望也得靠自己努力才有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这个社会中“消失的劳动者”。尤其是女性。在日本,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尤其是增加了这种风险。
“改善自己的生活,
像是一件无解的事情。”
原真由美
真由美是一名地方政府的合同职员,6个月的劳动合同结束后,她即将离开现在的职位,在欢送会后,接下来她要做什么工作,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此前,她做的工作,都是短期的合同工,一份份干下来,漂泊不定,她目前单身,和其他5个人合租一间公寓住。
目前,她每个月收入只有10万日元(约合6000人民币),交完房租,一半收入就没有了。
记者问她这种生活状态有持续多久了,她说有好长时间了,如果不去想,这种生活对她来说都是正常。“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真由美二十多岁的时候曾留学海外,之后作为派遣工曾在外资企业工作过很长时间。那个时候,她每个小时的收入是2000日元,收入最高时可以达到每月40万日元,大概是日本本科毕业生新入职工资的两倍。
但在45岁时,她失业了。在那之后,她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但这是一份到手才14万日元的酒店服务员工作。从那之后,她就在一份份的临时工作间转换。
3年前,母亲去世,只剩下92岁的父亲在老家北海道,也没有亲戚朋友能够帮她照顾老人。所以,她不得不每三个月从关东赶回老家,这反过来又缩小了她选择工作的范围,她只能去做每小时只有960日元的短期工。
“这样下去,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在渐渐地萎缩,如何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像是一件无解的事情。”
这次,她回家待两个月,照顾父亲,顺便整理家务。父亲92岁,耳朵不方便。他坚决不愿意去老人院,女儿尊重他的决定,定期回来看他。
到底是定期看望父亲,一边工作,还是放弃工作专心照顾父亲,这样的选择摆在了真由美的面前。
“生活中还是看不到一丝光,感觉自己就飘在一片没有尽头的海上”,她说。
在日本这样一个劳动力已经陷入严重短缺,少子化情况严重的社会里。”消失的劳动者“这一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正值中年的这些人,应该是一个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富有经验的劳动者,本应担任起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情况当中,这些人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便想工作,却无法工作。
在国内,许多中年人即将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窘迫境地。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大概是5.4万元,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日本作为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平均寿命85.3岁,中国是75.7岁。有观点认为,尽管日本平均寿命长,但是它算得上是“边富边老”,因为早在“失去的20年”发生之前,日本的人均GDP就接近4万美元。而国内的加速老龄化毫无疑问对社保资金是一种压力,或许在未来,人们都无法拿到像上面纪录片中水平的养老金。
另外,他们还要负担起照顾父母老人的压力,已经有一些数据显示,每年有几十万人被迫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在照顾老人的负担消失后,他们如何进入完全已经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这一问题尚无答案。“消失的劳动者”这一现象在我国目前可能以另外一种面目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在上面纪录片的结尾,57岁的佐佐木,这样描述自己所在的处境: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就如同透明人一样,不管存在不存在在这个世上,其实都和他人无关。所以,自己可能有一半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
你会放弃工作照顾父母,还是将他们送进养老机构?
编辑整理:Tonbo
本文截图主要来自
《消失的劳动者——“放弃工作后的人们”》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浸“水·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