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起得更早,小山一样的年礼品早在店门外堆了一大片,还是红。除此之外,各种炮摊,摆得放肆而又铺张,卖灯笼的用铁丝绳将各种各样的灯笼悬挂起来,像是一个灯笼阵,看得人眼花缭乱。
走出城市,往乡下去,不管门楣大小,一路上,高高低低,均张贴了大红的对联,悬挂了大红的灯笼。偶尔中间夹杂了个别没有张贴对联的,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这家当年有丧事。另外一种情况便是陈年老宅,早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这些没有贴对联的门户,像是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面目苍白,畏畏缩缩,战战兢兢,总感觉像是缺少了些什么。
到家了,先是一阵寒暄,紧跟着老的给少的发压岁钱,少的给老的发敬老钱,多半是红包,包包不大,心意不小,老老少少,其乐融融。
以后的日子,走亲访友,同样的故事连续上映,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便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正月十五闹元宵,白天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猪八戒背媳妇,那些精神十足的农人们,在民间艺人的指挥下,把传统的喜庆方式以一种特别的热情不断的推向高潮。
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几乎家里所有能够亮灯的地方全亮了。不仅如此,一些讲究的人家在家里电灯所不及的地方还插花似的插着点亮的红烛,预示着一家一年里无处不在的光明与敞亮。
从除夕到十五,一个完整的年便结束了。这里头最显眼的,莫过于红。中国人对红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为什么?红是生命的颜色,发自于我们的身体,是支撑我们生命本源的基本保障,所以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在年这个中国人最敬重的节日里,我们便把它演绎到了极致。呵呵,红红的年,年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