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非常好听的中文歌,一定要听完
昨天曾少发了一篇关于社会比较的文章(总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怎么办?),指出不能时时刻刻,每个领域都和别人进行对比,以免给自己制造过多无谓的焦虑。
后台有位读者看完之后,感到非常不爽,硬是在后台跟我辩论了许久。
他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不和别人进行对比,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只有超过别人,自己才能获得名次和足够的资源。
我哭笑不得,觉得他实在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
你会为了什么情绪而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它,亦或者只是因为想要借完成它来获得优越感而已?
举个例子,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写作,那你就不会拿写作和其他事情进行排序,它就只是纯粹的一个动作而已,你把它给完成的时候,只有浓浓的成就感扑面而来。
而当你仅仅是想借着写作来获得优越感,那你每写一个字,都会想着要比别人优秀,要比别人强,要比别人牛逼,当你写出来的文章,比别人差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浓浓的自卑感;
而你碰巧写出的文章获得关注时,你就会耀武扬威,觉得自己好牛逼,觉得自己身上的优越感,又重了几斤。
当你喜欢做某件事情,你会想着如何和别人进行联结,当发现别人比你强的时候,你涌上心头的感受,不是妒忌,也不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是非常开心,因为当别人比你强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他们有着过人之处,而这个优点,正是你值得去学习复制的地方。
反观那些想要获得优越感的人,他们的内心里,对待别人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不断的排序、排序、再排序。
妈呀,这个人这么优秀,我一定要超过他,不然下次如果碰到他,就会自卑到无地自容;
哈哈,这个人这么渣渣,我可比他厉害多了,下次见到他的时候,一定要不漏声色的表明我自己很牛逼!
看到没,时时刻刻都想要超过别人,想要获得优越感的人,内心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他内心感到最安全的,大概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吧!
刚刚毕业的时候,曾少的内心也极度没有安全感,因为那时候知识付费风起云涌,势头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各种各样的课程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到处生长。
今天看到别人正在学习英语口语课程,明天看到别人正在学习健身,大后天看到别人正在学习心理学……
如果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跑道的话,那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影响到我,那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我。
那时候我过得非常累,因为我陷入了一种「盲目竞争」的思维之中,我每天都在不同的赛道上进行切换,而促使我不断去切换赛道的动力,正是因为我时时刻刻想要超过别人,每时每刻都要把别人拿来排序,别人比我好,我就会感到自卑,别人比我差,我就会优越感爆棚。
就这样疲惫奔跑三个月之后,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再也不去和别人盲目竞争了。
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长达半个月的总结,期间自己试着去读了不少心理学书籍,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每次拿起书籍的时候,都能感到莫名的心安,后来我才慢慢的意识到,原来心理学这么有意思,拿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自己的过去,看待周围世界,竟然如此美妙。
恰好当时经过朋友的介绍,我知道了知乎这个网站,我就琢磨着,既然自己对心理学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在知乎上进行创作和输出呢?说不定别人会从我的文章中受益呢!
因为这个想法是我真正喜欢的,我于是就开始在知乎上进行答题,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文笔很是拙劣,自认为很用心写的回答,几乎都没有得到任何的赞同,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但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会对别人进行排序,也就不存在一定要超过别人的目标,于是我可以很坦然的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去思考别人的文章是如何组织、去观察别人是如何和粉丝进行互动的,并做了大量的纸质笔记。
而且,那些原本用来购买杂七杂八课程的金钱,都被我拿来购买和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和书籍,我的收藏夹里,再也没有那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课程,书架上堆满了心理学各种经典书籍。
不对别人进行排序,而是寻求和别人发生联结,让我每次碰到一个人,想着不是要去把他给拉下来,而是在心里嘀咕:他有没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每个月无论多么忙,我都会抽空出去和自媒体的朋友聚聚会,聚会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强谁弱,而是借聚会的名义,发掘彼此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
上个星期,我和L先生、奶爸、阿何、贺嘉、sophia等朋友聚了一聚,每次聚完,回来都要花上半个小时来对这次进行复盘,看看自己在这次聚会中,究竟学习到了什么。
用「联结」思维来替代「排序」思维,可以让你学习到更多东西。
虽然和一起聚会的朋友,存在着不少差距,但我感受到的,不是嫉妒,反而是由衷的开心。
前几天偶然在知乎上,看到自己在「学习」这个话题下,已经有了22万赞同,赞同的数量和排名都算喜人,之前付出的努力,也有了沉甸甸的回报!
我不提倡随意去和别人进行对比,更不要秉承「排序」的思维方式,每次看到别人比你优秀,都要把别人给拉下马。
我希望你每次看到别人比你优秀,涌上心头的,要么是事不关己,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要么是像古人说的那样:
见贤而思齐!
延伸阅读(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扒一扒曾少贤
END
曾少贤,知乎百万赞答主,只写切实有用的干货,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读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和成长才是这辈子最好的春药。微信公众号:曾少贤(tobefun2017)
长按关注,和10万年轻人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