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根本就不需要天赋,或者说根本不需要用到“天赋”那个阶段。
对于他们来说勤奋比天赋更重要,勤奋是基本功。只有你勤奋了,日复一日坚持做着同一件事,你才有机会意识到天赋的重要性。不勤奋坚持的人连觉悟的资格都没有。
我有个朋友想当编剧,但她一点写作基础都没有。但她目标非常明确,想要当编剧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她辞职,用上班的存的钱去上编剧课,把《故事》看了五遍,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到她现在的剧本变成了十五万一集,而她也有了一个团队。
女明星因为演了她的戏拿了影后,挂她名字的剧本想投钱需要排队。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小有名气了,但他是从服装助理开始做起的。因为完全不了解这行,也不知道怎么入行。没有任何捷径。
打理艺人服装的时候,他被艺人经纪人发现。找他谈公司,公司很满意他,因为他足够好看,又野心勃勃,想红心切。
他拍公司的戏没有钱拿,但其实是有钱的,每天一万。可公司跟他说没钱。他当然知道是有钱拿的,可他不在意。想当偶像想当演员,有戏拍,已经很不错了。他就每个月只拿他的保底五千块。
前期积累够多,网剧大热的那一年,他突然爆红。合约也到期了,公司为了留住他开了很多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条件。
但他离开公司不仅仅是因为待遇,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太小了。能给的资源有限,他想做爱豆,爱豆不能只演戏,还要会唱歌会跳舞。
他去了更大的公司,去年拿了三个大品牌的代言。
好像我们都会面临一种“难以为继”,大概是大四到步入社会的头两年。爱欲、表达欲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隔三岔五袭击一轮的物欲,以及“渴望自我实现”的崛起。不像样的野心和支离破碎的方法论,围绕着他者的目光,以及身边源源不断的“城中新贵”。
我知道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想赢,但好些人到头来其实谁也没有赢到什么。活得轻飘飘,头脑空空什么都没有,却又什么都想要。
kek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她说大多数人的欲望都是假的。
我是这么判断真假的:你想要一个东西并为之努力,“想要”和“努力”才都是真的,单是“想要”不过是虚荣而已。虚荣心如果能跟行动焊接上,是好东西。
但眼下大多数人都不是真的欲望家,最多是有虚荣心的消费者而已,他们只对结果带来的产能感兴趣,因此最盛行的是捷径,是生活方式,是展示面。为了这个目的,对过程是否被架空根本无所谓,大家只想得到能直接转化成效益的东西。
可是效益必须有过程。以前是什么情况我不是很清楚,现在周围一起工作的人基本上是90后,很深刻地感觉到,中间是空的,人连为达成欲望而努力的想法都没有,都想要好鞋好包好表好车,赚钱的辛苦却承受不来。我感觉好多人的丧,甚至不来自于欲望和能力的不匹配,而是根本没有提高能力的执行力。
在做事,除了不得不,就是凭借为数不多的机灵,能做到比不努力的傻子多一点的程度,还一个个觉得自己聪明无比,已经尽力了。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意识到了吗,如果你不够机灵,也不够努力,可能一辈子也得不到任何一样你想要的东西。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