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旅行当做信仰。
那么这一生,
你都走在朝圣的路上。
——大龙的旅行日志
当你看到这一大片红房子,我所在的位置海拔4000米,平时特别爱长跑的我已然感受到了头发懵,脑壳发胀,昏昏沉沉的感觉。
当地的人告诉我,这种感觉叫做“高原反应”。因为以前没做功课,加之这次的旅程开始的突然,我并没有提前做好要防止高反的准备,比如提前一周开始喝“红景天”或者准备一些葡萄糖。
五明佛学院
带着胀胀的脑子,我登上五明佛学院的最高处,就是为了看这一片“红海”——著名的、号称世界第一大的五明佛学院就座落在喇荣沟中。
之前,读过一些文章,也看过一些图片,甚至还看过一些视频,对这座举世闻名的佛学院的规模,已可以说心理准备十分充分。
然而,当车驶进“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彩坊大门不远,两山之间的隘口间突然冲进眼帘的一片绛红,仍然让我或惊叹不已或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一座庙宇或者学校呢?分明是蓝天白云下、苍翠层峦中一架硕大无朋、蜂头攒动的红色蜂巢。
藏传佛教的寺庙有个特点,寺庙只管传经颂佛,不问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这和内地的寺庙大相庭径。求学的僧尼(喇嘛、觉母)食宿都得自行解决。
于是,自行修建几乎统一形制的“崩空”、以统一的色调傍寺而居就成为一种常态。世代相传,雪球越滚越大。加上后续的行行色色的庙堂、祭坛等等不一而足的宗教设施,寺庙、经堂、祭坛、僧居混为一体,就成就了藏传佛寺的规模。
名气推动规模、规模又带动名气,相辅相成,于是,喇荣沟就有了这座号称世界第一大的佛学院。
喇荣寺是一个僧尼共处的寺庙,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僧尼杂居,男女和谐。其实无论学、住都是有严格的区域界定的。
作为佛学院里最高等级的那座金碧辉煌、雄踞中央的大经堂,只有喇嘛才能进入,觉姆们是绝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看来佛门圣地也没能躲开男尊女卑。于是,觉母们只能偏于一隅,在最底层的一排最简陋的“教室”里“求学”。
色达是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这里的人,终日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修行
他们的世界就这么大
这便是他们一生
色达,是一个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可以蓦然听见诵经的箴言;转动金色的藏经筒,只为超度游荡的灵魂;色达,城市喧闹浮躁之外灵魂的净土。密布的红色僧房,如遍野盛放的曼陀罗之花,排山倒海直扑眼界心海。那种震撼人心,恐怕再难找出堪比之处。
许多不是佛教徒的人,原本只是去色达看一看,结果却留在那里修行,几年还是几十年?不,是一生!连他们自己后来回想起,都觉得因缘不可思议。
在路道上,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漫长的修行路上,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独的,因为身边都是如此孤独而虔诚的灵魂。
我敬重所有在庸常的日子里有所期待、有所坚持的生命。他们的心里一定有一个崇高而圣洁的信仰。那信仰如神灵一般,洞察一切,无所遗漏,没有什么恶行能够逃脱,没有任何角落可以藏污纳垢。
所以他们谨言慎行,内观自省,不放纵,不恣睢,不聒噪,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虽然头脑发胀,但还是要在这个神圣的地方祈福家人平安。拿出来彩色的隆达,任风把它们吹散,也把我的祈福和对上天的敬意都带去。
:隆达也称“风马旗”,“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是将佛经和骏马等“五雄”图案印制在五色方形纸块之上,在垭口与山顶乘风放飞隆达,纷纷扬扬的隆达雪片般飘入云端,表达着对山神、上天的敬意,也是向诸神祈求福运。
这一片红总是让人难忘
回色达县城的路上
脑子虽然昏昏沉沉
但那片红色却清晰澄澈
在你愉悦的时候或在你旅行的时候。
那片红色都教会你
虔诚地重复做
你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信仰。
而我还在编写我的旅行日志,虽然高原反应还未消退,可总想趁自己还记得的时候,就多用文字把这段旅程记录下来。
大龙的旅行日志
未完待续…
:最后附上为什么色达会感到高反:
为什么色达比拉萨容易高反?
色达五明佛学院建在喇荣沟里,顺沟上行数里,就是举世闻名的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四面环山,空气相对来说没有平原中流通。再加上这里人口密度太大了和周围没有绿色植物,所以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与拉萨相比会低很多,身处其中当然会有高反。
再有就是地形是自上而下。从五明佛学院的大门口,一直到山顶上的坛城,有一条很长的上坡路,来这里的游客都会走这条路,而且基本上都是在这条路上开始气喘的。
基本上很多人走这条路的时候都难受的不行,一般都是走一步休息一分钟,从山下走到山上得花上四十分钟左右才行!
所以,大家不要学我徒步登顶~我是为了磨炼自己一下!尽量坐公交车上山,不要走那条上坡路,特别辛苦,而且会让你高反的!!
快给大龙点赞
他真的很用心在记录旅行
所以,你也一定会转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