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没有接触禅的时候往往觉得它高深莫测、神秘无比,需要有高超的品德和修养才能谈及禅机。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正了解禅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
古德高僧曾说过“运水劈柴是禅”,生活中最普通的吃饭、睡觉、走路都是禅。
禅还可以解释为静虑。静者,宁静;虑者,过滤,合在一起也就是宁静地过滤。
人只有静下来后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水清犹明,何况精神”,人想要“明”,想要处于清明的状态必须先安静下来。
安静下来后就会发现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是欠妥的,很多行为其实是多此一举。
我们安静下来才能科学地、理智地过滤自己,去芜存精,给自己的灵魂一次净化、思想一次提纯、人生一次抛光。
当我们遭逢痛苦矛盾、纠结烦恼,就需要平静、安静下来,好好想一想。
自己痛苦、纠结、灰心丧气的原因,也许到最后会发现大部分痛苦都来源于自己。
禅修就是让我们不断觉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中要找到让自己回归原点、回归平静、回归处子之心的方法。
所谓处子之心就是平和之心、无污染之心,婴儿看到的世界是无染的世界,就是因为他没有是非分别之心,心清净又光明。
静虑还能解释为“独一静处,专精思维”。
现在社会很流行开发潜能,挖掘自己百分之七十的潜能所需要的状态就是“独一静处,专精思维”。
一位作家说,“生活怎么创造我,我就怎么创造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把它做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种价值只是一种短暂的体现,不能把它认为是一种永恒,因为世上本无永恒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不例外。
了解生命的真相,把握事物的本质,学会放下,这样的人才能洒脱自在。
人有无限的潜质,人生也有无限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状态并不是最好的状态,只有慢慢走、慢慢做,一路行走下来才能做到极致。
所谓宇宙的真理、活着的真正意义、万物的法则等,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就像我们通常会很羡慕升官、发财的人,但自己未必能够胜任那些角色。
所以还是要安下心来,将自己的角色用一颗喜乐之心演绎到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佳的状态。
他人的道路与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跟在他人身后亦步亦趋,跟着他人的见解人云亦云,往往会迷失自我。
香
香
海
禅
心
编辑: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