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安装了“QQ飞车“手游。
作为一个新手,我从最初的“青铜段位”,一个月就跑到了“钻石段位”。而且不是竞速赛,是组队道具赛,单排。
可我听说,某同事更厉害。
小泽,我们的新媒体运营,王者荣耀的段位是“最强王者”30颗星!
而且,他才玩了一年多。
我之所以QQ飞车上手快,是因为大学时,自己玩了两年的“跑跑卡丁车”。我和室友加入了一个车队,每天定点训练,还拿过两次全国比赛的组队第四名。
所以我问小泽:你玩王者荣耀之前,是不是玩过类似的游戏?他说,他玩了6年的英雄联盟。
可在上周,一个学英语App的广告让我联想到:我练了2年的跑跑卡丁车,就能“驾轻就熟” 。小泽玩了6年LOL,很快就“最强王者”。
那我学了6年的金融和10年的英语呢 ?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想过:毕业后,有多少知识可以继续用下去,让我们在工作中也能更快的从“青铜”到“钻石” ?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我首先想到了专业知识。
我大学读的是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生读的是应用金融学。读研期间,我还通过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2级考试。
可毕业后,我做了新媒体。
所以,我的金融知识白学了吗 ?
还好。我觉得没有。
1、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明天的一块钱。
3、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是三个经典的投资学理论,分别对应资金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分散化投资(Portfolio management)和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我毕业后虽然没做金融,
但这三个理论,我用了无数次。
比如,我养成了用“机会成本”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不光会考虑做一件事会获得什么,更会考虑不做这件事(而做另一件事),是否能获得更多。
我觉得,无论是语言学、经济学、法学,还是理学、工学、医学……很多专业知识的背后,都有思维方式和逻辑道理,也有用在非专业领域的机会。
所以,哪怕没有从事对口的工作,
并不代表专业知识白学了。
除了专业知识,我还想到了英语。
从初中到大学,我学了10年的英语。考CFA的时候,更是读了几千页的外文教材。可工作之后,总觉得自己的英语荒废了。
我们的英语白学了吗 ?
前几天,我用“焦糖阅读”测了一下词汇量。测试的结果是5300,大概6级水平。
池太太也测了,她的结果是6700。
毕业到现在6年,我俩居然还记得这么多单词。
真的有点意外。
然后,我把测试转发到了基友群。
他俩测试的结果都是2000多,大概高中水平。
我觉得工作久了,每个人都应该测测词汇量。
它会提醒你:你背过的单词没忘。
说实话,我一直想学好英语。
不是因为爱好,而是真的对工作有用。
有英语基础,却很难捡起来。
为什么游戏基础,可以很快捡起来 ?
我想到的答案是:游戏的设计团队在一开始,就分析到了大家的基础,以及如何更好的激活这些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更好的游戏体验。
所以,想捡起英语基础,只要找到同样逻辑的产品不就行了吗 ?
比如:沪江旗下的“焦糖阅读”。
焦糖阅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多层级的外语阅读,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用户,通过60天,每天20分钟的沉浸式情景阅读,快速唤醒已有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激活转化成实用的语言能力,把学过的外语用起来。
这说明,这个产品的设计团队也分析了我们的基础,以及如何更好地激活这些基础。
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我报名了“焦糖阅读”的原版书阅读(5月3日开课),选的题材是之前刷了两遍的电影《寻梦环游记》,我想再看一遍书。我的两位好基友买了英语日日读(5月8日开课)。池太太就比较夸张了,她居然买的是日语日日读!!!(5月3日开课),因为她说N4水平的她,在市面上除了童书就根本找不到合适的阅读素材,现在终于有了。
如果你也想和我们几个一起,激活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英语或者日语,欢迎和我们一起报名“焦糖阅读”的学习班 :)
加入焦糖,开始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