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堂里大爆炸
就像早晨六七点钟的太阳,
也像六月的天气,时晴时雨,说变就变
上课铃特聒噪,惨不忍闻
总有一个个木鱼脑袋一摇一摆,
口里朗诵着必背古诗文,
小树苗儿正红
调皮蛋们有的读私塾,
若是把一个小孩比作一颗种子,
私塾学堂则是他们发芽的沃土
稚嫩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异想
老师来了
私塾老师中,孔子知名度最大,
稍逊些的还有写妖魔鬼怪的蒲松龄,
诗书画三绝的怪人郑板桥等
如此,既能学有所用,
还有,若那人确实才华超群,
传道授业解惑
倒不是因为夫子多有才学,多有名,
而是一双双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睛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若是没有夫子的帮扶,修剪,引导,
就会肆意生长,难成佳木
有了帮扶,才不会旁逸斜出,
有了引导,就有了前行的方向
许许多多的约束,许许多多的硕果
初生牛犊们虽知之甚少,
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不合规,不合矩,
却自带天真活泼的性情
上学路上,蹦蹦跳跳,亲近花花草草,
水汪汪的大眼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在课堂上,又正襟危坐,
犯错了就打手心,走神了就罚站,
懵懵懂懂的年纪,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驾驶着
人之初 & 三味书屋
从识字背诵描红临帖,
到作对写诗习文作赋,
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到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
嫩才子华丽转身,成了栋梁之才
古时之私塾学堂;即今之学校课堂
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也曾上私塾,
那私塾鼎鼎有名,叫三味书屋
从迅哥儿家里出门向东,不上半里,
走过一座石桥,便到了
课上,迅哥儿不调皮的时候,
就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淘气时,就去爬后园的花坛折腊梅,
在树上寻找蝉蜕或果子,
朗朗读书声
记忆犹新的还是,书声朗朗的早晨
朝阳渐升,书声渐起,混成一片,
有的读: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的囔: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时,也给课本上的插画加一些细节
做过的傻事,干过的坏事,
笑稚嫩的想法,
那时,天真灿漫无法无天;
那时,书声朗朗有如雀鸟轻啼
构成了不可复制的童年时光;
回溯多年后,或许你仍会在梦里重温那一幕:
犯错的你,正忐忑不安地等着老师教鞭落在手心
---
(点赞最多的留言内容,礼节君就照着做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