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业的时候,曾经讨好过我的员工当时餐厅特别缺人,我对他们各种关怀照顾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好老板,我也这么认为
当晚,我对一个挑三拣四的洗菜阿姨说:能干就干,不能干拉倒!随后,我惴惴不安地等着她辞职
他们没走,反而老实了很多
她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争吵的人,总是尽量避免跟人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有时候,别人明明已经让自己很不舒服了,但她还是不会表达出来
我也曾被讨好型人格害惨过!而且仍在深受其害!
比如原生家庭,比如抑郁症,比如父母皆祸害,比如恋父/母情结,比如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俗称老好人,在很久以前,我们喜欢他们:他们不爱要求,不自私,总是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总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总是让我们觉得很舒服,被照顾
现在,自从知道讨好型人格是个病态名词后,知道他们其实并非心甘情愿付出,感觉他们怨气重重,便对这类人如临大敌唯恐避之而不及
很多人通过测试自查,发现:天哪!我居然是讨好型人格!完了完了,我的一辈子都会被讨好型人格这五个字毁掉了
此时此刻,讨好型人格只想对你说五个字:
讨好是一种交换
有人说:讨好是一种病!讨好型人格,难道就这么恐怖吗?
今天,我来为讨好型人格正名:这不是一种病,这,是一种技能!(敲黑板)
先说一说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我们持续做一种行为,一方面是因为得到过奖励,另一方面是害怕被惩罚
孩子最重要的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发现某种行为(讨好父母)可以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后,就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小米爸爸脾气暴躁,动辄打骂家人,为了防止遭遇皮肉之苦,小A在家时都非常听话,讨好爸爸,从不惹爸爸生气
林林爸爸出轨不养家,妈妈整天以泪洗面要死要活,从小害怕妈妈真的自杀而抛弃自己的小B就承担起讨好妈妈,哄妈妈开心的重担
小C在家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爸妈曾多次商量想把小C送人,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小C不断讨好和满足父母姐姐弟弟,成了家里最懂事最能干的孩子爸爸说:这么能干,别送人了长大后,小C一直是讨好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天生就有察言观色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学会趋利避害很多大人喜欢乖孩子,听话懂事,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老板也喜欢听话的员工,我们也喜欢听说和善的朋友
听话(讨好),就能得到父母老师老板朋友的喜欢和赞扬,就能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不听话(拒绝),就可能会被惩罚被抛弃
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孩子,你会怎么选?如果你5岁呢?10岁呢?15岁呢?20岁呢?
你已经不敢不会拒绝了,你只会讨好,不管对方是谁
说白了,讨好,是童年时期,为了躲避某种伤害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好处奖励而做出的行为和习惯,这是讨好,亦是一种交换
我用我的讨好,换来被关注,换来不被抛弃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讨好型人,也是一个精明的小商人
讨好是一种强大的技能
越早学会讨好的人,越聪明,越早学会讨好的人,越是掌握了强大的生存技能
什么技能呢?
获取关注和价值感的技能
我们现在所有的技能行为习惯,都是怎么来的?
两个成语可以解释这个问题趋利避害适者生存,我们身上所呈现的所有特征,都是因为被我们需要,而且至少当初,我们曾从这个行为中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和奖励
比如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十几年之前别人家的孩子,听说懂事体贴,他们会察言观色,懂得父母的需求,
讨好,是一种付出,付出,是一种能力,能力,是我们价值感的体现在一个家庭中,能付出,能做事,为小时候的我们提供了最大的关注和价值感来源
2迅速拉近关系的技能
有两个人,一个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当你发出请求时,可能会拒绝你;另一个人,则会更容易赞同你的观点,支持你的做法
选一下,你更希望跟谁在一起?
很多人说,讨好是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体现确实如此然而,被讨好者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有太多人自我价值感太低,他们需要被讨好,所以讨好者们才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为你付出多了,牺牲多了,你会不会愧疚?
你愧疚了,是不是会满足我?
那我的目的,是不是就很容易达到了?
讨好是一种交换,我对你的讨好,是希望你满足我的其他行为,比如夸奖我,肯定我回报我通过讨好付出,对你进行软控制,如果你不满足我,那你就是欠我的
瞬间觉得讨好者其实很牛很聪明,有没有?
4抱得美人归的武器
我嫁给他,什么都不图,就图他对我好!
很多我们看起来非常优秀的白富美,嫁给了门不当户不对一穷二白的傻小子,原因经常是四个字他对我好
男性在追求女性时,可以将讨好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很容易无往不胜
讨好是一种杀伤性武器
然而,技能虽好,用的多了,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对关系有巨大助益的武器,也有巨大的杀伤力
有时候讨好者会把自己的需求过度投射给对方,而看不到对方的真实需求,比如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并非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的需要,比如很多恋人之间的付出,会演变成付出很多,但不是对方想要的,结果双方都不满意
2你的讨好,让我变成了废物,还怪我不体谅你
很多讨好性人格正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依赖和索取,所以才独立和付出,在讨好和付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我能我很厉害的感受
但与此同时,会把依赖和索取投射给对方,指责对方没用,不体谅自己等待
3欠的太多,我还不了,那么再见吧!
有时候,你讨好别人,别人不一定买账有些人的内心活动是这么想的:
你讨好我?可是我觉得我不配
你讨好我?可是我也是一个讨好者,我不喜欢被讨好
剧烈的内疚感是亲密关系的一大杀手,讨好多了,被讨好者会感觉无力承担,然后就是:算了,再见吧,我宁愿孤独,也不愿意内疚
讨好型人格,一不小心就伤到了自己
我是讨好型人格,我想改变,不仅仅是因为破坏关系,更多的是,可能伤害我自己
1累
累,是讨好型人格最大的感受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感受看法,而经常忽略自己的
如果能用讨好别人的时间和力气,用来讨好自己,你的生活,会比现在精彩100倍,你的能力,会比现在提升1000倍
讨好,是一种有目的的付出,然而,这就意味着,你做一件事能不能达到目标,往往掌握在对方的手里,并不是自己
所以,讨好的行为能否达到满意的结果?这是不可控的
达到时,我们高兴,我们庆祝,我们得到鼓励,我们继续讨好
达不到时,我们沮丧,我们失望,我们愤恨,我们怨怒,我们指责
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对方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当我们讨好时,对方能给我们奖励鼓励,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但,他们不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不明白,我们为他们做的事,有这么多期待,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这一切,都有一定的交换条件更糟糕的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交换条件是什么
而我们委屈积攒太多时,会转变为对对方的被动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带着一身怨气
3无法获得真正的爱和尊重
讨好者会以一种卑微的态度进行付出,把别人看成大人,把自己仍然当成当年任人宰割的小羊羔,企图通过付出获得对方的关注和尊重
然而,如果你真的要蹲下甚至跪下为别人服务,别人无论如何也扶不起来你,只能俯视你
位置都不平等,何来尊重?就像我们虽然通过讨好抱得美人归,但美人嫁给我们,往往是因为感动,而不是爱
弱肉强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准则,从心底讲,我们会更喜欢崇拜强者,贬低弱者把自己放在弱者低下的位置,永远不会通过讨好获得真正的爱和尊重
爱和尊重,首先要彼此独立相互平等,其次由自信能力去吸引
讨好型人格:你好,再见!
有人曾说:如果可以用别的方式,我永远不会用讨好
你真的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替代讨好
其实很多人想改变自己的讨好,无非是觉得讨好不好而且,自己讨好是不得已而为之,没办法
当明白原来讨好是一种自愿选择的技能时,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时,就能放下
首先,在主动讨好之前,想一想:
我这次讨好的目的是什么?
我做的事情,真的是对方想要的吗?
我希望做些什么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样付出(交换)值得吗?
对方会满足我的期待吗?
如果对方没有满足我的期待,怎么办?
如果我们希望达到目的,我们可以跟对方沟通:
我想要为你做A,你希望我这样做吗?
如果我为你做了A,你可以为我做B吗?
我很希望你为我做B,你可以直接为我做吗?
我做什么,你才能为我做B呢?
在被动讨好(因恐惧)之前,问问自己:
最害怕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真的会出现这些结果吗?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这些后果,我能承受吗?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就去问问身边的人,甚至可以直接问问对方:
其实,我并不想完全按照你说的去做,但是我担心不去做,会有XX的后果如果,我拒绝你,不讨好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真的会不喜欢我吗?会抛弃我吗?会惩罚我吗?
我们会发现,很多可怕结果往往是我们假想的,事情的真实后果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因为,我们真的不需要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
如果讨好了,之后问问自己:
这次我的讨好,达到目的了吗?
(没)达到目的,我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朋友愿意帮你,那最好不过了你们可以一起做拒绝的刻意练习
比如,每天让对方问你:你可以帮我做XXX吗?你说:不行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说不练习,每天多尝试做几遍慢慢地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有了拒绝的勇气和力量
想要关系有良性的发展,除了讨好别人,我们需要更多地讨好自己
希望你,把讨好别人的精力,收回80%,给自己
或许你还想看
把妈妈还给我吧,你睡很多年了!一位父亲的涕泪控诉
一个出轨好男人,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百位婚姻律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长按二维码订阅我
预 约 付 费 咨 询
请 联 系 微 信 号
xingzhizaixia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