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卓
01。
相亲,父母和子女间亘久不变的话题,甚至是让当下未婚男女恐惧的字眼。
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还有那不知从何处突然蹿出来的热心邻居,笑眯眯给你安排一次又一次的见面。
你木讷的收拾着自己,脸上扬起办公室标准的微笑,跟对方进行一场亲密友好的交谈,然后各回各家,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中吐出三个字:“不合适。”
接着又进行着这一场反复永无休止的“相亲大战。”直到父母双双翻脸,邻居背后对你指指点点,你一怒之下,放任自己,找一个跟你“同病相怜”,愿意凑合过日子的人相守一辈子。你松一口气,终于结束了这场无硝烟的“相亲大战”,又暗自叹口气,找了个不爱的人。
02。
所以,相亲是为了什么?
多数人相亲是为了不受父母的唠叨,假装高度配合,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再找个人嫁了,最后应付了父母,却搭上了自己的一辈子。
回头婚姻不幸福,儿女又会心中埋怨父母,如果不是你们的耳提面命,我又何必随便找个人凑合过一辈子。
而父母也寒心,我想让你有个家庭,有个人在身边照顾呵护你,而你却不领情。
所以,我们应该去评判谁对谁错。
我想起一部电影《剩者为王》中父亲对女儿婚姻态度的一些话:“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我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让我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地放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手里。”
我从这两段话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满满的爱,他不在意女儿的年龄这么大还没有结婚,也不在乎别人会在背后怎么谈论他们,他只期盼着女儿能幸福,能找到彼此相爱的人。
我们不能去否认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父母,因为他们也期盼着儿女可以幸福,但是他们往往被一些外界因素所干扰。
朋友和邻居间的见面看似体贴却又无形中带着攀比的问候。
“你女儿多大了,有对象了吗,结婚了吗?”
“我儿子找的女朋友是外企上班的,月底就要结婚了!”
“你儿子怎么这么大还不结婚,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几个。”
.................
家长里短,唠不完的话,儿女的婚姻大事已经不只是单个家庭,甚至可以成为你左邻右舍,乃至整个小区讨论的话题。
什么时候,我们被限制在特定的年龄就要去相亲,就要去开始一段婚姻,如果我们不照做,就成为众矢之的。
父母觉得抬不起头,你也开始觉得丢人。
03。
我们的婚姻大事为什么要让不想干的人参与进来,为什么要被他们评头论足,甚至最后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去选择自己不想要的一段婚姻。
所以相亲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应付父母,不是为了不再被旁人议论。
我们可能因为工作的环境,交友的圈子太窄,所以不要一种方式去接触其他人。
摆正好心态,才能不把相亲变成一场战争。
END
图 | 来源网络
- 更多小说阅读,请点击蓝色【阅读原文】-
粉 阅 读
你 的 最 佳 读 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